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新疆哈密雷兽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在哈密野马泉采到几块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几块标本是一种副雷兽(Parabrontops)的臼齿。雷兽化石在新疆发现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2.
箒虫动物(Phoronida)生活在海洋中,种类很少。这一门动物迄今仅发现两属(Phoronis和Phoronopsis)15种。我国至目前为止,仍未见有记载。 1961年2月18日和1962年2月8日,作者在厦门鼓浪屿潮间带低潮区进行采集时,曾发现了一种箒虫(Phoronis)。1963年3月28日,张炳西同志也在鼓浪屿采到一个标本。最近查阅文献,始确定以前所采到的标本均为澳大利亚箒虫(Phoronis australis Haswell),这是我国首次记录。 我们所采到的标本,最大的体长达93毫米,躯干部最大的直径为5毫米。体不分节而极细  相似文献   

3.
中国缺翅目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复生 《昆虫学报》1974,(4):423-427
缺翅目昆虫Zoraptera在1913年首先为西尔维斯特里(F.Silvcstri)所报道,描述了加纳、斯里兰卡和爪哇的种类。随后在美洲及东南亚一带都陆续有所发现。主要分布于南美、中美、非洲、亚洲南部及夏威夷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旧北区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每种的分布区十分狭窄,尚未发现广布种。 我国过去没有发现这类昆虫,去年我们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西藏察隅地区,采到了缺翅目昆虫。不仅采到了若虫,同时也采到了成虫。经鉴定为一新种。 我们采到缺翅虫的时候,是在1973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窘东的一条山谷里,那里是一片原始的常绿阔叶林,高大的乔木使林间显得异常阴湿、树林长势良好,枝叶茂密,林间的郁闭度达0.7—0.8。主要立木有壳斗科的蛮青(木冈)Quercus glauca Thunb.,樟科的柴桂Cinnamomum tamala Nees、桢楠Machilus levinei Merr.、楠木Phoebe farreshii W.W。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贵州省农业昆虫志的编写中,比较系统地审核和鉴定了我院标本室保存的和我省森林病虫害普查中采到的蝽科昆虫标本,在烟蝽属和全蝽属中各发现一新种,在兜蝽属中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现将两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记述如下:剑河烟蝽Valescus jianhenensis Chen,新种  相似文献   

5.
在非豆科植物南山麻黄属(Parasponia)根瘤菌形成的固氮根瘤中提纯血红蛋白(Appleby等,1983),使人们怀疑这样一个假说,即,可能通过同一级别基因传递的单一作用所产生的根瘤豆血红蛋白和豆血红蛋白是一种渗入的杂物而不是植物共生固氮作用的必需物。南山麻黄属血红蛋白和氧可逆结合(Appleby等,1983)意味着:在体内,它象豆科植物共生现象中的豆血红蛋白一样,起着携带氧气的作用。因此,在共生固氮遗传工程方面,存在着血红蛋白的可能必要条件而引出几个问题: (1)南山麻黄属血红蛋白是植物或细菌的产物?什么因子控制它的表达? (2)它和豆科植物根瘤豆血红蛋白的遗传起源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6.
1956年5月间,新疆八一农学院昆虫研究室主任黄大文同志在新疆戈壁滩(景化县郊)的草原上,菊科植物丛中采到一种螳螂,它的雄虫触角是双栉状的。这是属于螳螂科,Empusinae亚科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一种珍稀野生动物——新疆北鲵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鲵 Rancdon sibiricus Kessler 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1989年9月,我们在新疆西部阿拉套山海拔2750米处的小溪流中采到了新疆北鲵的活体标本,其中幼体6尾,亚成体4尾,成体4尾,雌雄个体在外形上无差异。 现将其形态特征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内蒙古褐斑鼠兔一新亚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褐斑鼠兔(帕氏鼠兔或蒙古鼠兔)Ochotona pallasi的记录,过去只有Thoma(1912)根据新疆哈密县天山的6标本所发表的哈密亚种O.p.hamica。我们于1972—1973及1975—1976年间在内蒙古和新疆采到一些褐斑鼠兔标本。经研究,采自新疆北塔山的13个标本属蒙古亚种O.p.pricei,为我国亚种的新纪录;采自内蒙古的11个标本则为新亚种,描记于下。  相似文献   

9.
新疆博湖县农牧局在且末县进行蜘蛛调查时采到一种卷叶蛛,经鉴定认为系一新种,报道如下: 王氏卷叶蛛,新种Dictyna wangi sp.nov(图1—4)  相似文献   

10.
1980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我们在新疆的塔城和额敏采到2个蹶鼠标本。经鉴定,为草原蹶鼠Sicista subtilis,系我国兽类一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草麻黄多糖具有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对几种法定基源麻黄属多糖进行鉴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研究采用PMP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和麻黄根多糖的完全酸水解单糖组成,考察其组成糖种类和含量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源自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和麻黄根的二十批几种法定基源麻黄多糖实现了区分和辨别。甘露糖(1)、氨基葡萄糖(2)、半乳糖醛酸(8)和葡萄糖(9)在区分草麻黄多糖与麻黄根、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等三种麻黄多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半乳糖(10)在区分木贼麻黄多糖与草麻黄、中麻黄和麻黄根等三种麻黄多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PMP柱前衍生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通过完全酸水解组成糖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和麻黄根多糖鉴别研究,该方法稳定可行,且重现性好,可为麻黄属多糖的质量评价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严重威胁到木贼麻黄资源保护与利用,因而预测其潜在适生区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结合201条木贼麻黄在中国的有效分布记录和21个环境变量,预测在自然环境影响及人类活动干扰下中药材木贼麻黄适生区分布,并将木贼麻黄高适生区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模型添加人类活动因子后曲线下面积(AUC)值由0.919升至0.948,预测结果精度提高,而添加人类活动因子使木贼麻黄适生区面积严重减少,部分适生区等级退化,其分布愈破碎化稀疏零散;(2)木贼麻黄适生区多集中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地区,未来时期两种情景下木贼麻黄适生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RCP2.6-2050年相对当前时期高适生区面积增加最多;(3)参与建模的环境因子中贡献度较高的酸碱度(pH)、海拔(Altitude)和年平均温度(Bio1)对木贼麻黄地理分布有关键影响;(4)未来时期下木贼麻黄高适生区的几何质心出现不同程度向东迁移的现象,多分布于甘肃省境内;(5)木贼麻黄高适生区部分土地已经被开发利用,剩余未利用的土地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地区,可在这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木贼麻黄种植业。为木贼麻黄的就地、迁地保护、优先保护区以及人工种植选地提供理论依据,这对木贼麻黄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鸟嘴的畸变     
我们在1964年区系调查中曾先后获得了几种嘴形有畸变的鸟类,它们的喙端交叉似交嘴雀。对自然界中动物体的畸形现象进行探究,将有助于实验生物学的一个领域——畸形学的发展。为此,特将所获标本嘴形的畸变情况作一简要报导如下: 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 elwesi(Blanford)雌性幼鸟,1964年8月24日在青海省贵南县采到;除嘴和一些衡量度外,其它特征和同月所获同一亚种的幼鸟相似。该嘴形畸变幼鸟上嘴向右侧下曲而与下嘴相交,上下嘴端之距为5毫米。上嘴约在距基部3/5  相似文献   

14.
暗色鸦雀的一新亚种——二郎山亚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编写中国经济鸟类志的过程中,曾先后于1960年4—7月间在四川中部采到几只暗色鸦雀,与旧藏的同一种标本(三十年代采自四川峨眉山)进行对比,发现有些羽色上的不同。随后经研究后,才知这些差异是由于旧藏标本狐化变色之故,不足为凭。 近二、三年,李桂垣、张清茂等同志又从四川峨眉山、二郎山及金口河区永胜的瓦山  相似文献   

15.
悬铃木科现有一属11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南部,在巴尔干半岛、喜马拉雅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也有分布;其大化石有20余种,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晚白垩世至晚第三纪地层中均有发现,但以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的种类较多.现代悬铃木的叶片及已知的叶化石通常10-20厘米长.笔者在新疆阿勒泰古新世(距今6000万年)粉砂岩地层中采到的悬铃木叶化石也只有15厘米左右,但有一个叶化石保存长  相似文献   

16.
粗螯蛛科Prodidomidae蜘蛛已知分布于大洋洲、非洲、美洲、欧洲南部及亚洲(印度、日本)等地。过去在我国未曾发现。我们在湖南长沙住宅内堆放的藕煤和柴堆中先后采到本科一种蜘蛛的雌、雄成熟个体,经初步鉴定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异扇蜱属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扇蜱属Anomalohimalaya为Hoogstraal等于1970年新建的硬蜱科中的一属。其模式种是喇嘛异扇蜱A.lama Hoogstraal, Kaiser et Mitchell,采自尼泊尔高原荒漠地区的高山(鼠平)Alticola sp.、姬鼠Apodemus sp.、鼩鼱Sorex sp.和高原兔Lepus oiostolus。以后,和(1978)在苏联塔吉克的一种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体上又发现另一个种——洛氏异扇蜱A.lotozkyi Filippova et Panova。 1972年我们从新疆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到异扇蜱属一种,经详细鉴定,形态与喇嘛异扇蜱和洛氏异扇蜱都有不同,故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18.
畸形麻雀     
1987年7月25日在新疆发现一只畸形麻雀(Passer montanus),标本采自新疆南部库尔勒地区四里城,由黄根荣同志所采到。 巢位于多年没有人住的破屋墙缝内,距地面高约3米左右,巢内共有雏鸟4只,一只为畸形,3只正常,雏鸟仍由亲鸟饲育。采集时,畸形个体进食等活动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硬蜱属的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77,(3):342-344
近来作者在蜱类研究工作中,发现以往文献报道我国硬蜱属有的种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角突硬蜱(Ixodes angulatus Kishida)系日人岸田久吉(1939)根据从我国河北省兴隆县刺猬上采到的3只蜱若虫建立的一个新种。但我们根据原描述及附图,并与从北京郊区刺猬上采到的若虫标本详细比较,发现岸田久吉所谓的 Ixodes angulatus 实际上是中华革蜱(Dermacentor sinicus Schulze)的若虫。因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980—1985年间,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天敌资源调查中采到的一批植绥螨标本,经鉴定有三个新种,其中钝绥螨属二种,盲走螨属一种。文内测量长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