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液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观察小白菜种子在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pH值增大和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各萌发指标与盐浓度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pH值,可见小白菜种子发芽受盐浓度的影响更大。低浓度(50mmol·L-1)盐碱胁迫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影响不大,高浓度(200mmol·L-1)盐碱胁迫下小白菜的种子萌发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博白油茶和红皮糙果茶分类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由原产地引种的博白油茶 (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和红皮糙果茶 (C.crapnel-liana Tutcher)成长植株的形态、花、果实以及馆藏相关标本的详细比较和观察 ,认为这两个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博白油茶树皮被灰绿色的粉末 ,红皮糙果茶树皮被砖红色的粉末 ;博白油茶侧脉 9~ 1 0对 ,叶缘具细锯齿 ,叶下偶见微毛 ;红皮糙果茶的侧脉 7~ 8对 ,叶缘具浅细圆齿 ,叶下永远无毛 ;博白油茶花瓣数目 6~ 7枚 ,为倒卵形到宽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花瓣数目常为 8~ 9枚 ,甚至更多 ,为倒卵形到窄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达 4 mm;博白油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达 5~6 mm。因而应该将博白油茶 (C.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看作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龙血树柴胡(Bupleurum dracaenoides Huan C.Wang,Z.R.He&H.Sun)的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不同化学试剂以及紫外线照射和微波辐射等方式处理后,统计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龙血树柴胡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100 mg/L的GA3、0.5%的KMnO4和3%的H2O2处理均能促进其种子萌发,但不能使种子萌发和出苗时间提前;25 s微波辐射处理可大幅提高种子发芽率;紫外线照射处理种子0.5 h,萌发效果最佳,但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以西天山野果林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以及特克斯居群红果小檗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组野生小檗种子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以及去种皮、低温层积和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小檗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组野生小檗种子的吸水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黑果小檗种子与红果小檗种子吸水率差异不明显,其种皮透水透气性相似;(2)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种子的种皮对萌发存在强烈的抑制作用;而新源居群红果小檗种子的种皮抑制作用不明显;(3)4℃低温层积处理对4组野生小檗种子萌发影响很大,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小檗种子发芽率均逐渐提高,3组黑果小檗种子层积9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红果小檗种子层积3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4)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4组小檗种子发芽率,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小檗种子萌发起到抑制作用。层积60 d时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去种皮种子用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2 h后,发芽率分别为85.00%、83.33%和86.67%;红果小檗层积15 d时去种皮种子用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可达86.67%。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野生小檗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宁镇1号和湘豆3号2个春大豆品种在种子生理成熟期受到高温高湿胁迫[(40±2)℃/(30±2)℃、相对湿度(95±5)%/(70±5)%、10 h/14 h(昼/夜)]后种子活力指标、主要营养成分及种皮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植株受到高温高湿胁迫后,2个春大豆品种种子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脱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种子细胞膜透性增大,浸种液中的H+、可溶性糖和亮氨酸含量上升,种子中的脂肪和蛋白含量无规律性变化,种皮与种脐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短期的高温高湿胁迫(5 h)对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不明显,胁迫时间超过48 h,种子活力相关指标急剧降低;湘豆3号较耐高温高湿胁迫,表现为发芽势和相关酶活性下降及浸种液外渗物含量增加的幅度小,种皮致密、厚实,种脐结构完整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找到快速测定珍稀中藏药材桃儿七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以野生植株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TC法),运用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L16(44)设计,研究不同浸种时间、染色温度、TTC溶液浓度和染色时间对桃儿七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桃儿七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30℃下浸种24 h,35℃于1%TTC溶液中染色3 h,种子胚部染成红色,生活力达到了95.6%。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速度快,可得到明显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种子的种皮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苏铁种子的种皮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3层结构.外种皮含有角质化的表皮细胞、薄壁细胞以及少量的厚壁细胞和异细胞,布有树脂道、气室和4束大维管束;中种皮主要由厚壁细胞群和木质化纤维组成,种孔端有一条缝合线,种脐端有3个孔;内种皮由多层干瘪的薄壁细胞和脉络状维管束组成,种孔端有一层椭圆状保护膜.对外种皮和内种皮维管束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外种皮和内种皮的维管束分布方式及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外种皮的维管束由种脐端顺着种子弧形走向种孔端,内种皮的维管束呈脉络状,形成维管网贯穿其中;内、外种皮维管束中均存在多种不同样式的导管.  相似文献   

8.
徐长卿种子生活力检测及发芽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秋收徐长卿种子贮藏至次年3和4月,生活力分别为87%和80%;种子表面用1%H2O2除菌预处理,有利于正常发芽,发芽率达82%,发芽时间提前1d,第3日出现发芽高峰。温度从15℃至30℃,发芽率逐渐升高;25℃时,种子第2天即开始发芽,出现最短发芽持续时间(5d)和最高发芽势(75%),因此,25℃是徐长卿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9.
当归种子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归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存放一年后,即失去发芽力,这一问题成为推广“立秋直播”新技术的严重障碍。为查明导致发芽力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探讨保持发芽力的有效措施,特对当归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力的年变化,以及种子含水量(4—20%)、贮种温度(-10一33℃)和发芽温度(5—35℃)等对种子发芽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种子属于“耐干藏种子类型”,高温和高湿是降低发芽力的主要因素。若将种子含水量降低到5—8%,并配合以较低的温度(15℃以下),发芽力则可长达三年以上。在当归产区,若能改“常温堆藏法”为“低温、干燥、密闭贮存法”,便可达到妥善保存当归种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少甫  赵治芬  徐炳声   《广西植物》1986,(4):253-259
<正> 一、引言 山茶属Camellia L.的茶梨油茶C.octopetala Hu和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 Hu 是胡先骕在1965年发表的新种,前者产浙江南部,后者产广西博白县,目前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引种。除种子油可食用,为我国南方的油用树种外,花大美丽,有作庭园观赏的价值。 1981年张宏达将这两种油茶都归并为红皮糙果茶C.crapnelliana Tutch.(糙果茶组Sect.Furfuracea Chang)的异名。但从形态上看,博白大果油茶和茶梨油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4种野生兰花种子特征及离体培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野生兰花--虾脊兰、羊耳蒜、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的果荚、种子、种胚性状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种子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4种野生兰种子为白色、淡绿或黄褐,呈纺锤体或椭球体。羊耳蒜、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种子具种孔,种胚浓密且清晰可见;种子萌发较快且萌发率高,其中以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种子萌发最快,仅需36d,萌发率高达100%。虾脊兰种子未见种孔,种胚不甚明显,种子萌发缓慢且萌发率低。4种兰科植物种子均以原球茎方式萌发,通过继代培养,获得了一批无菌苗。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后膏桐种子的霉烂率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虽然可显著降低霉烂率,但同时也抑制了发芽率;1%硫酸铜溶液浸泡10、20和30min处理,不仅显著降低霉烂率,而且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1%硫酸铜溶液浸泡种子30min效果最好;而高锰酸钾不适于膏桐种子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3.
光照和温度对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滇丁香(Luculia pinc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丁香种子是需光种子,有明显的光休眠现象;种子在光下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8~10d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萌发率可达97%,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种子萌发率。在15~30℃,用250mg/L GA3处理24h能代替光照解除光休眠。  相似文献   

14.
喀什霸王(Zygophyllum kaschgaricum)是生长于中国新疆南部荒漠环境的稀有种及二级保护植物。当前, 该物种在自然种群中呈分散式及片段化分布, 且种群密度低, 种群老龄化较严重。因此, 为了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响应, 该文采用室内控制实验方法, 对该物种的自然坐果率、结籽率、种子吸水特性、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喀什霸王在自然种群中的坐果率及结籽率较低, 且种子的败育率较高。不同干藏时间种子的吸水速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干藏时间的延长, 种子的吸水率逐步增强。刚成熟的种子在不同温度及光周期下均可萌发; 其中高温(10/20 ℃, 20/30 ℃)及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比低温(10/5 ℃, 5/2 ℃)及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不同干藏时间的种子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下的萌发率均较高; 但低温储藏时间对该物种种子的打破休眠及萌发率没有促进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该物种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 而干藏时间、高温且黑暗及高浓度(50 mmoloL -1) GA3是打破休眠及促进种子萌发的最合适条件。高温条件下的干旱胁迫对喀什霸王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决定种子的萌发率。总之, 喀什霸王种子在物候上表现出的春秋季萌动及非深度生理休眠以提高幼苗存活力及保障种群稳定性, 是一种对新疆南部干旱及高温胁迫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处理,研究了S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质量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0℃条件下,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但在15~25℃条件下,萌发效果比较显著(P<0.05),其中20℃萌发效果极为显著(P<0.01);0.1~1.0 mmol·L-1 SA浸种预处理明显促进了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其萌发指数、发芽势、萌发率在0.1~0.7 mmol·L-1 SA范围内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0.7 mmol·L-1 SA处理效果极为显著(P<0.01);(3) SA浸种后总状绿绒蒿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呈相似趋势,用0.7 mmol·L-1 SA处理后,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达到最高。通过SA浸种可以提高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率;并且SA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对其萌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下测定10种木兰科植物种子的储藏时间及在室温、4 ℃、-18 ℃三种温度下测定其中5种木兰科植物种子的储藏时间。结果表明,10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在室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保存时间均差异较大。5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在4 ℃贮藏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发芽率降低最慢,保存时间最长;其次是-18 ℃储藏,室温储藏最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下降,但发芽所需天数减少,出土整齐度提高,表明其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美丽紫玉兰和深山含笑均在4 ℃下发芽势最高,在室温下次之,在-18 ℃下最差;14 d是5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出土萌发最旺盛的时间,不同的温度对种子达到此时间的影响不大,因此,4 ℃低温贮藏和保证高发芽率是提高种子发芽势的有效途径。木兰科植物种子以随采随播的发芽率最高;其萌发前所需休眠时间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种子保存时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及基质对水青树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玲玲  甘小洪  何松 《广西植物》2012,32(5):656-662
通过对4个不同种源地的水青树种子进行形态与生理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种源、基质及温度对水青树种子萌发和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以了解该物种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其千粒重、饱满度及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种源的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74.67%(雷波)、41%(马边)、67%(九寨沟)、0%(美姑),对应的发芽势分别为38.33%、10%、27.33%、0(P<0.01);(3)在不同的萌发基质中,腐殖土中的萌发率、萌发势及幼苗的长势均优于生境土和沙土,而沙土中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最差,因此水青树生境地的土壤不是其自然更新的限制因素;(4)常温下不同基质中,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均高于恒温条件,表明适宜的变温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5)综合分析可知,雷波的水青树种子品质较好,马边的则较差。  相似文献   

18.
以秦岭中段不同坡向(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及阴坡)锐齿栎天然林为对象,对锐齿栎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质量动态以及幼苗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锐齿栎种子雨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达到高峰期,11月中上旬结束;不同坡向的种子雨降落历程、发生时间和组成不同;半阳坡种子雨强度最大,为134.13粒·m-2,其余大小依次为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种子雨降落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高峰期持续时间也最长,阴坡种子雨降落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短,高峰期持续时间也最短;种子活力及成熟种子占其种子雨的比例大小顺序为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从种子雨降落结束到翌年8月,各坡向土壤种子库总储量大小顺序均为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各坡向的土壤种子库中成熟、未成熟、被啃食种子数量和种子活力均随时间变化呈递减趋势,而霉烂种子数量增加;各坡向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均主要集中在枯落物层,其次为0~2 cm土层,而在2~5 cm土层中只有极少量种子存在.4种坡向中锐齿栎幼苗的密度差异显著,半阳坡幼苗最多,其余依次是阳坡、半阴坡和阴坡.半阳坡更适合锐齿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探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其种子破眠及萌发不同时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出苗率提供参考。利用室温(CK)、40℃、50℃、60℃和70℃不同水温,探讨温水浸种对杜仲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进程中,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①温水浸种处理能提高了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温水处理最为显著。②与室温浸种处理相比,50℃温水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的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向有利于萌发的方向发展。此外,50℃温水浸种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室内浸种处理,最终促进了杜仲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选取4种观赏芳香植物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以提高繁殖效率。播种试验中,深山含笑种子以50 ℃ GA3 300 mg·L-1溶液人工催芽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分别比去皮种子增加22.7%和17.3%;单叶蔓荆种子以50 ℃ GA3 1.0 g·L-1溶液浸泡催芽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分别比对照增加46.7%和25.4%。以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扦插枝条,栀子插穗用NAA 100 mg·L-1 + IBA 100 mg·L-1预处理,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成活率最高,其生根率和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8.7%和15.8%,平均生根数比对照提高58.9%;络石插穗用NAA 200 mg·L-1+IBA 200 mg·L-1 预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24.5%和19.1%,平均生根数比对照提高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