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条丽夜蛾Aconti graellsi F.是襄阳专区近五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棉花中后期的食叶大害虫。为了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1962年我们在襄北地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部分结果初步整理报导如下。 一、发生规律 1.发生与为害 据1962午观察,焦条丽夜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四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5月下旬及6月下旬;第二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一、四两代主要为害商麻;第二、三两代主要为害棉花;尤以第三代数量最多,为害甚巨。 2.消长规律初步分析 (1)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焦条丽夜蛾卵量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雨量有着一定关系,尤以雨量关系较为密切。由  相似文献   

2.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3.
不同食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上海地区近年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发生比较严重的甘蓝、豇豆、大葱、芦笋4种寄主植物,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照L:D=14:10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饲喂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净生殖力和内禀增长率等参数在寄主植物间有显著差异。用甘蓝饲喂的甜菜夜蛾雌虫产卵量明显高于取食大葱和芦笋的。同样,取食甘蓝的甜菜夜蛾蛹重、净生殖力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参数明显高于取食大葱和芦笋的,说明甘蓝与其他寄主植物相比提供了较好质量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黄檀丑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檀丑舟蛾是南岭黄檀的重要食叶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疏松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雌虫产卵于嫩叶上,成块。每雌产卵82-306粒。幼虫5龄,各代幼虫的危害盛期;第一代5月下旬至6旬上旬。第二代6月下旬,第三代7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第五代9月下旬,第六代11月上旬至中旬。试验表明,20%杀灭菊酯4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甜菜夜蛾在福建漳州龙海每年发生9-10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4-10月份是该虫为害农作物的严重时期,其中8-9月份为全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类型的12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尽,菜喜以及米满对田间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锐颈特,杀虫单,敌杀死等药剂对田间甜菜夜蛾几乎失去防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大豆主要食叶性害虫种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健  赵奎军 《昆虫知识》2010,47(3):576-581
2005~2007年,对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开展了系统调查。共发现5目、15科、29种害虫。大豆蚜Aphisglycines Matsumura、茄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 Uzel、二条叶甲成虫Monolepta nigrobilineata(Motsch.)、双斑萤叶甲成虫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幼虫及豆卜馍夜蛾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幼虫为主要食叶性害虫。其中,大豆蚜、茄无网长管蚜田间发生较早,6月上旬已有发生;大造桥虫幼虫、豆卜馍夜蛾幼虫发生较晚,6月下旬后田间始见发生。豆黄蓟马成虫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若虫危害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二条叶甲成虫的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在太仓菜田的发生与危害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江苏太仓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的调查、性诱、灯诱及系统解剖资料表明 ,甜菜夜蛾在太仓 1年可发生 7代 ,第 7代是不完全代 ;9月末 1 0月初大批出现的甜菜夜蛾成虫可能是即将迁出的种群 ;田间卵峰日通常比蛾峰日落后 5~ 6d ;寄主选择性调查表明 ,甜菜夜蛾喜欢在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和取食。  相似文献   

8.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9.
赵琪  闫乾  郑宇  王少丽  张友军  邱立红 《昆虫知识》2012,49(6):1448-1453
在室内用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13代汰选,甜菜夜蛾抗性种群(Met-R)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倍数为4.19倍;交互抗性测定发现,Met-R甜菜夜蛾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虫螨腈、虫酰肼、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的交互抗性比值在1.05~2.07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Met-R甜菜夜蛾5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是相对敏感种群(SS)甜菜夜蛾的2.44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强可能与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产生抗药性有关;但Met-R甜菜夜蛾全酯酶催化活性与SS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抗药性可能与酯酶无关。  相似文献   

10.
<正> 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Schiffermuller)在山东省普遍发生,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害虫。 一、生物学特性 1.年生活史 黄地老虎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幼虫越冬,各代发生期见表1。 第一代幼虫发生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为6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发生于8月中旬,11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翌年3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现有性诱剂诱捕效率,本研究对甜菜夜蛾的诱捕系统进行优化,开发适合浙江种群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最佳诱捕系统。在浙江省嘉兴平湖芦笋基地针对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的诱芯和诱捕器类型3种因素对甜菜夜蛾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为7∶3∶1,剂量为1. 0 mg时,诱蛾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0. 1-1. 0 mg范围内,性信息素的剂量越高,活性越强;船形诱捕器诱蛾效果最高,其它3种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差异显著。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黄环绢须野螟Palpitaannulata(Fabricius)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上新出现的一种害虫,严重危害小叶女贞叶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同时也危害金叶女贞(L.vicaryi)。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和第1、2代成虫分别于4月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下旬出现。成虫产卵于嫩梢顶端叶片上,卵期3d,幼虫期9~12d。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是第1代和第2代幼虫盛发期,危害最重。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喷药是防治该虫的关键,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分别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稀释液喷洒寄主叶面,可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3.
陈汉林  周发成  林樟信  陈惠明 《昆虫知识》2006,43(5):718-720,F0004
橙黄后窗网蛾Dysodia magnificaWhalley是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的食叶害虫,在浙江省丽水地区油桐上普遍发生。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第1、2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开始羽化。饲养中育出幼虫-蛹期寄蝇—蚕饰腹寄蝇,是橙黄后窗网蛾的一种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4.
小波分析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我国夏玉米产区严重暴发,虫情涉及6省47市302个区(县),面积近220万hm2。山东省2007年首次在德州市发现该虫为害玉米,2011年全省17个地市普遍为害严重。为更准确地确定该虫的发生代次、每代各虫态发生历期、发生盛期、发生高峰日等信息,适时准确监控发生时期,本文采用symlets小波函数变换滤除高频信息,对山东省多地点二点委夜蛾成虫诱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1代、2代、3代,始见蛾日在3月底—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3代发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越冬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左右老熟幼虫做茧越冬。另外,通过调查和室内观察还发现高温环境不利于二点委夜蛾幼虫生长发育,7—8月份高温期,成虫致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蔬菜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而蔬菜地常会遭到重金属的污染和侵蚀。本文系统探究了重金属铅对甜菜夜蛾多个世代生殖力的影响,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昆虫等生物的长期累积效应提供依据。【方法】人工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Pb(NO_3)_2溶液,配制成浓度为0(CK)、0.3、4.8、76.8 mg/kg的Pb~(2+)饲料连续饲养甜菜夜蛾5个世代,研究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该虫生殖力的系统影响。【结果】随着饲养世代的延续和铅浓度的增加,会使甜菜夜蛾的雌雄比出现分化,且呈现浓度优势现象。特别是饲养到第3、4代,高浓度铅胁迫后,甜菜夜蛾的雌性比达到60%以上,与对照比差异显著;甜菜夜蛾的生殖腺指数、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也与工人饲料中铅的浓度及饲养世代数密切相关:总的表现为饲养世代数越长、铅浓度越大,该虫的生殖腺指数越小、产卵量越少、卵的孵化率越低。以最高浓度(76.8 mg/kg)的铅处理甜菜夜蛾5个世代为例,生殖腺指数仅是对照组的60.4%,产卵量与卵的孵化率分别是对照处理的60.5%和46.2%。【结论】铅胁迫对甜菜夜蛾生殖力影响的程度与重金属浓度及污染的世代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县随着栽培制度的改革,褐稻虱逐步上升为水稻穗期的大害虫。近年来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褐稻虱在我县一般于7月中、下旬由外地大量迁入,以后在本地繁殖3—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的第四代,为害单季晚稻;9月下旬—10月上旬发生的第五代,为害单季稻、后季稻。四、五代的虫量很大,一般年份,四代虫口每亩12—30万头,大发生年高达100万头以上;五代虫口单季晚稻50—200万头,后季稻10—80万头;大发生年单、后季稻的虫量分别每亩达220万头和170万头左右。而三代虫量则很少,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县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尤以甜菜和秋荞的威胁较重。据调查在拖排公社的大寨大队,在30.5亩的甜菜中,11亩被吃毁。通过近年来的观察,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第二代幼虫稍轻。为了治虫保护庄稼,我县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和药剂防治进行初步工作。 一、生活习性 据1959年观察,在秋养上发生3—4代,第一代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在9月上旬至9月末;第三代在9月末—10月末,第四代在11月初至12月中,完成一个世代一般要20天左右。成虫有微弱的趋光性。8月中旬飞迁荞田,白天躲在杂草和土缝中,黄昏后出来活动,交配产卵于叶子反面,以植株中部叶子为最多。卯块上覆盖一层黄色茸毛。幼虫孵出后,在三龄以前有群聚性,取食叶肉。三龄以后分散为害,且皮肤上有厚蜡质,抗药力强,晴天以早、晚为害,白天和夜晚常躲在土缝中或植物下部不易见的地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丰县甜菜夜蛾田间种群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甜菜夜蛾雌蛾的卵巢形态和结构变化 ,将其卵巢发育进度分为五级 ,即乳白透明期 ( )、卵黄沉积期 ( )、成熟待产期 ( )、产卵盛期 ( )和产卵末期 ( )。气候资料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在江苏丰县越冬存活率极低 ,个别年份甚至不能越冬。根据当地积温预测的发蛾期远远迟于黑光灯灯下见蛾期 ,表明初上灯蛾是外来迁入虫源。以卵巢解剖法对 2 0 0 2年江苏丰县田间种群虫源性质的研究表明 ,2、3代雌虫的交配率均在 80 %左右 , 级以上卵巢比例均高于 70 % ;而 4代甜菜夜蛾的交配率为 6 4 .80 % , 级卵巢比例为 4 5 .6 6 % ,再结合当地的发蛾特征 ,可知当年 2、3代甜菜夜蛾主要以外地迁入为主 ,4代主要以本地虫源为主。根据 1 998年以来历年发蛾特征的分析 ,表明甜菜夜蛾存在明显的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19.
灰斑古毒蛾(Orgyia ecricae germ)又名沙枣毒蛾,是宁夏及西北地区主要旱生植物害虫之一。幼虫危害沙枣、榆、柠条、花棒、苹果、沙拐枣等植物。此虫在宁夏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树上的茧内越冬。越冬卵于次年6月中、下旬孵化,第2代卵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孵化;取食植物叶、果及嫩枝皮层,给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沙荒地区造  相似文献   

20.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6,(4):294-30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