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评价新活素治疗心外科术后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0例心外科术后心肾综合征(CRS)患者经多巴胺类、利尿剂、硝酸酯类、米力农等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无效后,加用新活素,微量泵静脉泵入48 h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加用新活素治疗24 h后尿量明显增多,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降低,肾小球滤过率(e GFR)增高,中心静脉压(CVP)下降,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48 h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下降,7天后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结论:心外科术后心肾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无效时,加用小剂量新活素(0.01μg/kg/min),可改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先改善患者肾功能,继而心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化规律,研究Irisin对心衰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32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44例,Ⅳ级40例,同时选取心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水平,根据Irisin水平分为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比较两组间心衰的发生率,分析Irisin水平与心衰的关系。结果:①心衰组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6790±3628 ng/mL vs 12691±2272 n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②心衰组LVEF值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45.7±8 vs 59.7±4.3,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③心衰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2938±2795 pg/mL vs 184±151 p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升高;④低Irisin组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高Irisin组(92.6%vs47.5%,P0.01);⑤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94,P0.05),与proBNP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心衰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7(IL-17)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择新发未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20例,经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好转的患者20例,采集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FN-γ、IL-10和IL-17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肺结核病初诊患者血清中TNF-α、IL-17的含量较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好转的明显增高,分别为(144.05 ±59.15)pg/mL vs (97.55 ±20.58)pg/mL和(33.10±19.07) pg/mL vs(10.80±1.50)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好转组血清中较肺结核病初诊患者明显升高[(97.40±48.00) pg/mL vs(30.98±16.72)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肺结核病初诊患者和治疗后好转组血清IL-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02±33.42) pg/mL vs (146.78 ±33.75)pg/mL].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紊乱,抗结核治疗后TNF-α、IL-17明显降低,而IFN-γ则明显升高,提示在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过程中,连续监测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全肺切除术后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唐都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开胸全肺切除术,且术后并发心衰的患者18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88例),前者除常规心衰治疗外,每天至少1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可根据痰量增加吸痰次数;后者仅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指数、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同时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血浆脑钠肽浓度。结果:治疗后1 h,对照组患者的心指数由(2.7±0.2)L/min·m2升高至(3.1±0.3)L/min·m2,呼吸频率由(35.4±2.9)次/分降至(21.3±2.5)次/分,Pa O2由(57.4±3.9)mm Hg升至(60.3±3.4)mm Hg,Sa O2由(83.5±7.1)%升至(86.3±3.7)%;研究组患者的心指数由(2.8±0.1)L/min·m2升高至(3.5±0.2)L/min·m2,呼吸频率由(34.2±3.1)次/分降至(19.2±2.2)次/分,Pa O2由(56.5±4.8)mm Hg升至(66.2±7.1)mm Hg,Sa O2由(84.5±6.5)%升至(9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内,79.2%的研究组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湿罗音基本缓解,对照组患者以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76.3±77.6 vs894.6±86.5,P0.01)。结论:支气管镜吸痰有助于改善全肺切除术后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CystatinC(Cysc)、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Cr)、24小时尿蛋白(24 h urinary protein,24 h UP),生化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清胱抑素(Cys C)、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变化,6个月、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UN、SCr、24hU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3.06)mmol/L vs.(21.10±3.85)mmol/L,(260.12±40.32)μmol/L vs.(354.93±51.06)μmol/L,(1.75±0.45)g/24 h vs.(2.67±0.80)g/24 h](P0.05);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85±3.58)g/L vs.(33.06±4.27)g/L](P0.05);Hb、RBC显著高于对照组[(91.72±13.46)g/L vs.(82.36±10.15)g/L,(379.47±92.08)×1012/L vs.(315.70±73.24)×1012/L](P0.05);ProGRP、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9.23±4.72)pg/mL vs.(63.87±7.30)pg/mL,(37.02±6.15)μg/L vs.(30.63±4.81)μg/L](P0.05);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0.75±16.08)mL/min vs.(98.81±18.07)mL/min](P0.05);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8%(49/51) vs. 91.49%(43/47),90.20%(46/51) vs. 74.47%(35/47)](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9/51) vs. 44.68%(21/47)](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和预后,可能与降低血清ProGRP、Chemerin水平及提高血清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4例老年糖尿病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7例,观察组患者予靶剂量美托洛尔及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NYHA分级、LVESD、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在随访的6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活动耐量,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0%(48/52) vs.70.83%(34/48)](P0.05),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54)mm vs.(56.63±10.83)mm,(42.91±6.30)mm vs.(45.86±7.32)mm](P0.05),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02±7.85)%vs.(41.20±8.84)%](P0.05),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0±17.95)μmol/L vs.(211.75±19.31)μmol/L;(8.12±0.76)mmol/L vs.(11.74±1.72)mmol/L](P0.05)。血清Cys C、HCY、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 vs 1.52±0.34)mg/L (12.34±3.89)μmol/L vs.(20.86±5.28)μmol/L,(298.47±78.41)ng/L vs.(402.35±92.76)ng/L](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42/45)vs68.89%(31/45)](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36±12.72)min vs(109.75±15.37)min,(50.28±10.64)mL vs(91.62±13.50)mL,2.22%(1/45)vs15.56%(7/45)](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30±78.23)pg/mL vs(621.25±83.54)pg/mL,(73.29±10.32)pg/mL vs(102.58±12.49)pg/mL,(3.40±0.80)ng/mL vs(4.82±0.81)ng/mL,(16.21±4.02)pg/mL vs(20.75±5.23)pg/mL](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56%、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可能与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有关,但其并发症较多,对于低危或术后无需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曾展清  范汉成  张君良 《蛇志》2002,14(2):15-17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 64例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全部病例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降纤酶 5 u加入 0 .9%氯化钠 15 0 ml中静滴 ,每天 1次 ,监测心功能、血氧饱和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取治疗 7天后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价。 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 90 .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8% (χ2 =4.73 ,P <0 .0 5 ) ,无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氧饱和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P <0 .0 1)。 结论 降纤酶能明显改善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Valsartan)对伴大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200μg/min,均伴高血压,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分组比较应用缬沙坦(80 mg/d)或贝那普利(10 mg/d)治疗8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 UAER、HbA1c、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24h UAER分别由(703.2±987.9)μg/min降至(664.2±970.6)μg/min(P<0.01)和由(778.6±1005.0)μg/min降至(734.9±996.0)μg/min(P<0.01).二者疗效相似,且均与血压变化不相关.结论AT1Ra缬沙坦可以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其肾脏保护作用除了与降血压有关,还有不依赖降压效应的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79)和对照组(n=78),对照组患者在平喘、解痉、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联合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衰竭症状、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9.87%(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57/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降低,动脉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圣·乔治医院呼吸问卷(SGRQ)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Bi-PAP联合舒利迭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消胀散敷脐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电解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32例)和治疗组(消胀散敷脐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3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疗效、腹水消退率、体质量、腹围、24 h尿量变化、肝肾功能指标、血电解质指标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红疹、瘙痒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腹水消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体质量、腹围小于对照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组间及组内对比钾(K+)、钠(Na+)、氯(C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胀散敷脐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对机体电解质影响不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呋塞米与硝普钠注射液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呋塞米联合硝普钠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NP、CRP、LVEDVI、LVESV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E/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NP、CRP、LVEDVI、LVESVI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E/A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呋塞米联合硝普钠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更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尿毒症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在患者进行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0 min后无缓解后,立即对患者进行BiPAP治疗。比较患者在常规治疗30 min末、BiPAP治疗后1 h、2 h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常规治疗30 min末、BiPAP治疗2h后的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Lac)水平和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经Bi PAP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有效率为93.90%。BiPAP治疗1 h、2 h后与常规治疗30 min末比较,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具有显著下降(P0.05),PaO_2则显著升高(P0.05),PaCO_2的变化经比较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BiPAP治疗2 h后患者的血浆BNP、Lac水平与常规治疗30 min末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BiPAP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心功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强心贴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5月于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抗心衰以及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血清TG、LDL-C、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血清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6 min步行距离、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活力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中医强心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有效增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的变化、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值(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心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应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GF-23、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明确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RR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浆脑钠肽(BNP)及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径(LVESD)、心排血量(CO)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3及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V及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O及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有效提高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FGF-23及BNP水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随着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_2)及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均下降,MBP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RR、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及插管发生率、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负荷量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24、36、48 h的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压(PA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65.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36、48 h的PAWP和PAP降低值逐渐增加,且观察组PAWP和PAP降低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治疗后24、36、48 h血清hs-CRP、BNP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24、36、48 h的血清hs-CRP、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连续负荷量新活素对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hs-CRP,BNP水平,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炎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血清炎性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血清炎性指标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科手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