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实验随机选取137尾半滑舌鳎幼鱼为研究对象,测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端至鳃裂前缘长6个形态性状,并称量其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实验所测定的各形态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形态性状通过其它形态性状的间接作用均大于其直接作用,说明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由多个形态性状组成的.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77.901+2.404X_1+6.168X_3+33.046X_4+2.950X_5,其中Y为体重(g),X_1为体长(cm),X3为体高(cm),X_4为体厚(cm),X_5为头长(cm).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观察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方程可以简便可靠的应用于良种选育及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瑶山亚种树鼩的体型特征,及体重与体尺性状间的关系,该研究对84只广西金秀大瑶山地区野生瑶山亚种树鼩的体重、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数据测量结果显示雌、雄个体间,体重、胸宽差异显著(p0.05),体高差异极显著(p0.01)。在体重与体尺以及体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中,除体重与躯干长,躯干长与体高、体斜长、胸宽、胸深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外,体长与胸宽、尾长与躯干长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其余各项体尺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以体重为因变量,体高、体长、尾长、体斜长、胸宽、胸深、躯干长指标作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体重=-138.63+5.73×体长+9.51×体斜长+22.78×胸宽。该研究确定了广西野生瑶山亚种树鼩的体尺正常范围,为中缅瑶山亚种树鼩的鉴定提供更完善的基础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雌性麇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岁到5岁5个不同年龄阶段33头雌性麋鹿的体重(BW)、肩高(H)、头长(HL)、耳长(EL)、胸围(BR)、尾长(TL)、体长(BL)、后足长(ZL)进行测量,分别对体重与其余7项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雌鹿的7个体尺和体重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体重与胸围、肩高和体长相关性较大.在1至2岁雌性麋鹿,体重增长速度较快,2岁为麋鹿外貌定型阶段,3~4岁麋鹿的性状第一主成分相似,说明雌性麋鹿的体成熟期是在3~4岁.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幼鱼表型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机选取1120尾3月龄大菱鲆幼鱼,测量其体长、全长、体高、头长、吻尖至鳃裂前缘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体重等9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 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大菱鲆三月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大菱鲆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R=0.702)最大, 对体重的决定程度(R2=51.84%)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体厚对体重的直接作用 (0.211 ,0.094)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长的间接作用(0.5558,0.4342)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911,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长、体高、体厚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6.216 1.294x1 0.518x2 1.293x3[动物学报 54(3):540-545,2008].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秦川牛及其与利木赞牛、德国黄牛以及红安格斯牛的杂交F_1代(4月龄)共4个牛群体总计164个个体为研究对象,以体尺性状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性状的指标,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了10个SSR座位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个多态SSR座位基因型对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效果不一:在ETH225座位,CH基因型(152/172)在4个群体内的体高、十字部高、尻长均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BM1500座位,BC基因型(150/164)在十字部高、胸围、体重指标上高于BD型(150/170);HEL5座位,BD基因型(160/170)、EH基因型(172/180)在多项指标上大于其他基因型;BM2113座位,CG基因型(144/164)在体高、体长、腰角宽、胸围和体重指标上大于CF(144/160)、BF(142/160)基因型;CSSM66座位,BG基因型(183/211)在体高、十字部高、胸围指标高于AE基因型(181/207);HEL9座位BG基因型(158/178)在体高,十字部高、胸围、尻长和体重指标上大于EJ基因型(166/186).本研究的结果旨在为科学评价秦川牛的遗传资源价值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岁到5岁5个不同年龄阶段33头雌性麋鹿的体重(BW)、肩高(H)、头长(HL)、耳长(EL)、胸围(BR)、尾长(TL)、体长(BL)、后足长(zL)进行测量,分别对体重与其余7项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雌鹿的7个体尺和体重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体重与胸围、肩高和体长相关性较大。在1至2岁雌性麋鹿,体重增长速度较快,2岁为麋鹿外貌定型阶段,3~4岁麇鹿的性状第一主成分相似,说明雌性麋鹿的体成熟期是在3~4岁。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抗R—4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黄豆饼粉X_1,葡萄糖X_2,淀粉X_3,蛋白胨X_4,硫酸铵X5,CaCO_3,X_6,K_2PO_4X_7.得到了代表产素能力强弱的抑菌圈直径Y(mm)与营养成分X(g)的线性回归方程y=11.062+0.969X_1,且此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其产素能力的主要元素是黄豆饼粉.  相似文献   

8.
硬头鳟幼鱼部分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机选取116尾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测量其体长、体高、体厚、头长、眼径和眼间距、体重7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析,明确影响硬头鳟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硬头鳟...  相似文献   

9.
不同月龄哲罗鲑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贵强 《动物学杂志》2016,51(5):876-886
为确定影响哲罗鲑(Hucho taimen)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随机选取5个生长阶段共计710尾哲罗鲑为实验对象(3月龄240尾、6月龄180尾、12月龄110尾、18月龄90尾、36月龄90尾),测量其体重(y)、体长(x_1)、体宽(x_2)、体高(x_3)、头长(x_4)、眼径(x_5)、尾鳍长(x_6)、尾鳍高(x_7)、尾柄高(x_8)9个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获得相关回归方程,对不同月龄间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6月龄、18月龄和36月龄个体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大,12月龄个体则是体宽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体重为依变量(y),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_1~x_8),建立了哲罗鲑不同月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14.911+1.561 x_1+3.448 x_2+5.232 x_3;y6=﹣70.321+5.192 x_1+0.962 x_2+0.473 x_3;y12=﹣217.446+7.129 x_1+23.147 x_2+44.055 x_3;y18=﹣891.041+20.234 x_1+65.786x_2+53.266 x_3;y36=﹣5748.099+88.187 x_1+301.984 x_2+66.702 x_7。该研究结果为哲罗鲑选择育种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 对204尾同一批次封闭式循环水养殖7月龄四指马鲅的体质量(Y)与尾柄高(X1)、尾柄长(X2)、体高(X3)、体长(X4)、全长(X5)等5个主要形态性状进行测量,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四指马鲅体质量(Y)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 且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全长(X5)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大(0.973), 尾柄长(X2)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小(0.745)。通径分析发现全长(X5)对体质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0.609), 其次为尾柄高(X1) (0.247)、体高(X3) (0.168)。决定系数分析表明, 尾柄高(X1)和全长(X5)对体质量(Y)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33), 表明尾柄高和全长可以较好地表征体质量; 尾柄高(X1)、体高(X3)和全长(X5) 3个性状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Σd =0.924, 表明这3个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Y = -254.360 + 34.385X1 +13.082X3 + 10.042X5。结果表明, 在四指马鲅养殖及选育过程中, 全长、尾柄高和体高等性状可作为主要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跨膜蛋白18基因(TMEM-18)是一个末端为低聚嘧啶的基因,与动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牦牛TMEM-18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以192头天祝雌性牦牛血样NDA构建混合池,扩增TMEM-18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5的序列。运用BLAST和Chromas软件分析突变位点,运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统计基因型分型,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同时对多态位点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运用SPSS21.0分析基因多态位点与生产性能关联。结果表明,牦牛TMEM-18基因内含子1处存在2个多态位点,分别是861(A/G)和1267(C/T),外显子5处存在1个多态位点为4 447(C/T)。关联分析表明,牦牛TMEM-18基因861(A/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牦牛的体高、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差异性显著(P0.05);1267(C/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牦牛的体高、体重和屠宰率差异性显著(P0.05),而牦牛TMEM-18基因4447(C/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牦牛的体斜长、管围、胸围、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和屠宰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群体中存在3种单倍型组合,即ACC单倍型、GTC单倍型和GTT单倍型,其中ACC单倍型组合个体数目明显多于其他单倍型组合,为优势单倍型。本实验揭示TMEM-18基因可作为牦牛生产性能开发的候选分子标记,为牦牛遗传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POU1F1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南阳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CR-RFLP技术首次研究了南阳牛群体100个个体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POU1F1基因座的451bp的PCR产物被限制性酶Hinf Ⅰ消化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为:0.465/0.535,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南阳牛群体POU1F1-Hinf Ⅰ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内BB与AB基因型个体在初生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六月龄体重、体斜长和胸围以及十二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指标上有显著差异,且BB〉AB(P〈0.05);群体内BB型个体在十二月龄体重指标上显著高于群体的AA型个体,即BB〉AA(P〈0.05),在其他各年龄段的各项体重和体尺指标上同样呈现出B等位基因高于A等位基因的一种趋势。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B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提示POU1F1基因的占等位基因可能与高生长发育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采集东海南部水域100尾竹筴鱼样本,测量其体长、全长、头长、头高、体高、体厚、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重等共12个形态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竹筴鱼东海南部种群各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与竹筴鱼体重显著相关的主要形态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东海南部竹筴鱼的头长、头高、体厚、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高、体重与体长呈指数相关(P<0.01);而全长、体高、尾柄长则与体长呈线性相关(P<0.01).竹筴鱼体长和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85x28736 (R2=0.9714);竹筴鱼的b值为2.8736,小于3,为负异速增长,即体长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体重.头长、头高、体高、眼后头长、尾柄高对竹筴鱼体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关系;对竹筴鱼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头长(0.242**)>尾柄高(0.223**)>头高(0.197**)>眼后头长(0.161**)>体高(0.155**),建立了竹筴鱼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数学模型:y=-46.845 +3.892x1+9.623 x2+ 12.354x3+7.128x4+ 8.361x5.  相似文献   

14.
以10个不同抗性水平的辣椒品种为材料,通过笼内释放烟粉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寄主选择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辣椒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叶片蜡质含量、叶片颜色等4个主要物理性状的分析,探讨了辣椒叶片物理性状对烟粉虱的抗选择性机制。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不同品种辣椒的选择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品种辣椒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蜡质含量以及叶片颜色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烟粉虱在不同品种辣椒上落虫量与物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茸毛密度与烟粉虱成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维管束埋深和叶片颜色与烟粉虱成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而蜡质含量与烟粉虱成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释放24 h后,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叶片颜色与烟粉虱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32x+13.493(r=0.953,P=0.000)、Y=-587.572x+449.035(r=0.660,P=0.038)、Y=-209.815 x+259.088(r=0.642,P=0.046);成虫量(Y)与叶片茸毛密度(X_1)、维管束埋深(X_2)、叶片颜色(X_4)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0.583X1+26.999 X2-56.126 X4+56.953,通径系数分别为P茸毛密度→Y=-0.879、P维管束埋深→Y=0.030、P叶片颜色→Y=-0.172;释放72 h时叶片颜色与烟粉虱成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在烟粉虱寄主选择的前期,叶片颜色起最主要的作用,72 h时后叶片茸毛密度起最主要的作用;产卵选择与取食选择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谷子农艺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连续2年在海南和洛阳两个不同日照长度的生态区调查了156份谷子材料的株高、叶片数、抽穗期、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粒重、千粒重9个主要农艺性状,通过9个性状的相对光周期敏感度比较分析、构建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对各性状进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评价9个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性,筛选能够准确反映谷子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性状,为开展谷子光周期敏感性遗传学分析、光周期敏感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排列顺序为:穗码数抽穗期穗长株高叶片数穗粒重;各个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回归方程为D=-8.803×10-18+0.187X_1+0.041X_2+0.146X_3+0.202X_4+0.130X_5+0.081X_6+0.098X_7-0.086X_8+0.126X_9,其中X_1、X_2、X_3、X_4、X_5、X_6、X_7、X_8、X_9分别代表抽穗期、穗粒重、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穗码数(0.395),其次是穗长(0.239)、抽穗期(0.228)、穗粒重(0.176)、叶片数(0.164)、株高(0.144)。结合各个农艺性状的相对敏感度比较分析结果以及各农艺性状对综合指标D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穗码数、穗长、抽穗期3个性状为谷子光周期极敏感指标,叶片数光周期敏感度较弱,可以作为谷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的次要指标,株高、穗粒重在两种评价方法中排序差异较大,稳定性差,不适合作为谷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鳖的形态学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对鳖的形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鳖的年龄 (Y)与体重 (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Y =0 0 0 736 1X 0 4 534,年龄 (Y)与腹甲长 (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Y =0 2 4 59X- 0 5480 ;雌雄鳖尾长差异显著 (P <0 0 5) ,雄鳖体重 (Y)对尾长 (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Y =2 56 6 4X - 82 8 6 0 ;野生鳖体重 (Y)对背甲长 (X1)、体高 (X5)、头长 (X8)、眼径 (X9)、口裂 (X12 )等 13个形态学指标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 :Y =880 51 6 79 16X1- 10 6 0 91X5 146 4 72X8- 82 96 6 4X9- 3142 0 9X12 ;控温条件下快速生长鳖体重 (Y)对腹甲宽 (X4 )、体高 (X5)、头发 (X8)、眼间距(X10 )、尾长 (X13)等 13个形态学指标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 :Y =- 97 4 6 38 99X4 30 2 6X5-2 9 34X8 140 83X10 - 30 4 2X13.  相似文献   

17.
山羊MyoD基因家族多态性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军  陈宏  房兴堂  张润锋  鲍斌  高雪原  邵汝英 《遗传》2007,29(9):1077-1082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2个群体共147个个体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结果表明, 在徐淮白山羊群体中, myf-5基因座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 波尔山羊均为AA型。在myf-6基因座和myoD 5′侧翼区基因座, 两个山羊群体均检测到了AA和AB型个体。对山羊myf-5、myf-6基因座, myoD 5′侧翼区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两品种山羊体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myf-5基因座对管围和管围指数的效应差异显著(P<0.05)。myf-6基因座对徐淮白山羊体尺性状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 而对波尔山羊的体高和管围指数效应差异显著(P<0.05)。两个山羊品种myoD 5′侧翼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尺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牦牛α-酮戊二酸(盐)受体1(Oxoglutarate receptor1, OXGR1)基因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本文以4-8岁天祝雄性(阉)白牦牛的血液DNA(n=192)为实验材料并构建DNA混合池。通过DNA直接测序法检测OXGR1的核苷酸序列潜在的多态位点;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 (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 ) 进行分型。采用SHESIS软件对OXGR1基因多态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运用 PIC-Calc 0.6软件分析多态信息含量;采用卡方检验检测 Hardy- Weinberg平衡;运用SPSS20.0软件对多态位点与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运用RNAFOLD、ExPASy和Swiss-model软件对OXGR1基因突变前后的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OXGR1基因发现有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347(A/G)和678(G/A),每个位点均有3种基因型(AA、AG、和GG),其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和AA。两个SNPs均达到Hardy-Weinberg 平衡(P>0.05),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75, R2>0.33),且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 PIC< 0.5)。上述位点不同基因型在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子结构预测显示:347 位点处突变为错义突变,其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突变后OXGR1 mRNA二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均发生改变。上述结果表明: OXGR1基因可作为牦牛分子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为今后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灌丛有机碳贮量对研究干旱区土壤特性及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分布于新疆南北疆荒漠区的4种柽柳灌丛(多花柽柳Tamarix hohenackeri、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量碳密度从大到小顺序为刚毛多花沙生多枝,生物量碳密度在0.59—2.35 Mg C/hm~2之间,其中,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在0.31—0.94 Mg C/hm~2之间,0—100 cm地下植物碳密度在0.28—1.49 Mg C/hm~2之间,根冠比在0.92—1.71之间。2)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多花刚毛沙生多枝,多花和沙生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表层0—10 cm,多枝和刚毛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土层深度为10—20 cm处。4种柽柳灌丛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3%—43.7%之间,地下1 m内,0—5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所占比例为82.3%—96.4%之间。3)根据分布面积计算,新疆荒漠区4种柽柳灌丛碳贮量在(0.28±0.03)—(56.96±5.36)Tg(1Tg=10~(12)g)之间,总有机碳贮量为(75.00±6.76)Tg。其中,有机碳贮量最多的是刚毛柽柳灌丛,多花柽柳最低。4)4种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和生物量碳均表现出了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的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碳(C_s)与土壤含水量(X_1)、有机质(X_2)、全N含量(X_3)和电导率(X_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C_s=3.433-10.943X_1+0.378X_2-2.935X_3+0.017X_4;生物量碳(C_p)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C_p=2.042-11.930X_1+0.011X_2。说明不同类型的柽柳对水分和有机质的要求不同,碳汇能力和对荒漠生态系统的作用也不同。因此,从物种利用角度来看,选择也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规格黄鳍鲷 (Sparus latus) 的体质量与9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 确定各形态性状中影响不同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结果显示, 三种不同规格黄鳍鲷的主要形态性状(x1—x7)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 , 而吻角、吻高与体质量未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三种不同规格黄鳍鲷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 。与小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体高、全长、体长、尾长、吻长、头长等, 与中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体高、头长、眼距和吻长, 相关程度最低的是吻角和吻高, 与大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和眼距。通径分析表明, 体高对小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直接决定作用系数为0.878。全长、体高对中等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从直接作用系数来看, 以上两个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880。体长、体高对大规格黄鳍鲷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这两个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9。研究表明, 在逐步多元回归方程中, 体长、全长和体高是影响黄鳍鲷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