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7例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6、IL-8及TNF-α等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随治疗进行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与对照组(7.02%)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的影响。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各40例,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在阿替普酶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情况。酶联吸附试验检测MMP-9、VEGF浓度。治疗前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6 h、24 h、7 d和14 d,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7 d和14 d,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比较,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的总有效率为80%,低于联合组95%(x2=4.11,p=0.04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14 d后,联合组血清中的MMP-9含量明显减少且均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VEGF含量明显增加且联合组明显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阿替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能明显减少MMP-9炎性因子水平,使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浓度增加,保护脑细胞功能,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后的疗效,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ACI患者60例,按照入院奇偶顺序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奇,3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偶,30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程为7 d。对比两组治疗7 d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血液流变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疗效明确,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14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02,P=0.01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B、NSE及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100B、NSE及M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研究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19.61%、38.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丹红、胞磷胆碱,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活血、醒脑涤痰中药汤剂。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53例,观察以上入选患者入院后第7d、第9d和第11d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6例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53例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结果: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与病情的稳定及恢复,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随之显著下降(P<0.05);同时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11d后血清TNF-α和IL-6降低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老年ACI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监测,可提示病变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臭氧关节腔内注射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9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关节腔给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臭氧治疗,均1次/周,连续治疗5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c Guire踝关节评分以及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Mc Guire踝关节评分、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c Guire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bin bo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首次给予10 BU,隔日给予5 BU,每两天给药1次;观察组在巴曲酶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脑血康胶囊,每天3 次,每次3粒。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MBP、NSE、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NHISS和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25 %,明显高于对照组(64.2%,P<0.05);两组血清MBP、NSE、WBV、HCT、PV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NHI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BP、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6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BI指数评分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能有效促进炎症反应的缓解,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两组连续治疗14天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ROS、T-AOC、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ROS、T-AO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AOC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ROS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ROS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替普酶100 mg治疗,于90 min内滴注完毕,先静脉推注15 mg,再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阿替普酶,最后于60 min内静脉滴注35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L,每天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SOD)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血管再通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83%(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35/49)](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清TnI、CK-MB、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的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阿替普酶对比,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清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NSE、MMP-9、M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血清GFAP、S100β、NSE、MMP-9、MBP、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30.00%,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MMP-9、GFAP、MBP、NSE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6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心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hs-CRP、TNF-α、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应用乌司他丁(UTI)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A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以UTI治疗,观察组予UTI联合醒脑静治疗。记录比较两组脑水肿吸收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D-D及NSE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脑血肿吸收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P0.01)。两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hs-CRP、D-D及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6%,与对照组的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更能迅速缓解或消除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状态,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保护神经、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小板抑制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NP,CRP及NSE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用NIHSS进行效果评价.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溶栓结束无明显不良反应,NIHSS评分自溶栓前逐渐降低,效果较好.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产检并于妊娠期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12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诊断为高血压的孕妇各4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健康孕妇12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健康孕妇各43例。比较两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期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中期和孕后期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孕前期(P0.05)。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与孕周并无明显的相关性(r=0.339,P=0.307;r=0.448,P=0.167);血清IL-6水平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02)。结论: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可为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为防止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需严格监控孕前期之后孕妇的IL-6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监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73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清UA、Hcy、LD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A、Hcy、LDL-C联合监测对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173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HT,发生率为27.17%。与非HT组比较,HT组年龄更大,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随机血糖以及Hcy水平更高,而LDL-C及UA水平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NIHSS评分、溶栓前随机血糖以及Hcy水平为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而UA、LDL-C水平为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Hcy、LDL-C单独与联合监测预测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794、0.674、0.888,联合监测时的AUC明显更高。结论:血清UA、LDL-C低水平和Hcy高水平是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联合监测能提高对HT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观察该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7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8例,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0d后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D-二聚体(D-D)、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评分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情况,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d后老年快速认知筛查量表(QCST-E)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阿替普酶治疗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