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科Rhizoplacopsidaceae中的新属及新种Rhizoplacopsis weichingii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启明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06,25(3):376-385
本文描述了位于新科盾叶科 Rhizoplacopsidaceae(Umbilicariales,Lecanoromycetes,Ascomycota)中的新属盾叶属 Rhizoplacopsis 和新种蔚青盾叶 Rhizoplacopsis weichingii。蔚青盾叶取名于著名中国真菌学家王云章教授之字“蔚青”,作为庆祝教授百岁生日之纪念。该新种在外形上与 Rhizoplaca 属地衣极为相似,但位于地衣体上的子囊盘却为网衣型。此外,它的子囊顶器结构非常接近于 Umbilicaria-type。基于分子数据,对 Rhizoplacopsis weichingii 及其它相关地衣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成立新属盾叶属 Rhizoplacopsis 和新科盾叶科 Rhizoplacopsidaceae。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葡萄孢盘菌属的一个新种: 蚕豆葡萄孢盘菌 (Botryotinia fabae Luet T.H.Wu sp.nov.)即蚕豆葡萄孢的有性阶段;并报道了新种子囊盘形成过程;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3.
生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波罗栎(Q.Dentata)上的齿裂菌属一新种,即异襄齿裂菌(Coccomycesdimorphus)。该种因子囊同时以两种状态存在而明显区别于齿裂菌属其它成员。主、副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黑蜈蚣衣属一新种即湖南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unana)。新种以其短而窄的裂片,上表面疣状和具小裂片,以及红色髓层并含有skyrin和一未知地衣物质而区别于本属地衣其它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我国鼎湖山牛肝菌20个种,其中4个新种,1个新变种以及15个国内新记录。褐小牛肝菌属Fuscoboletimus Pomerleau et Smith和南方牛肝菌属Austroboletug(Corner) Wolf 为新纪录属。4个新种是:辐射状条孢牛肝菌Bolelellus radiatus Bi sp. Nov.,亚黄褐牛肝菌 Bolettty sublulvus Bi sp.nov., 变红褐色牛肝菌Boletus rufo-brunnesgens Bi sp.Nov. 以及近浅灰色牛肝菌Boletus subgriseus Bi sp.nov., 1个新变种为小近自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ubleueophaeum Dick et Smell var. msnimum Bi var. nov. 文中有分属和分种的检 索表。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4科植物上的叉丝壳属白粉菌3个新种、1个新名称及1个新组合。新种为探科上的 Mtcrosphaera verruculosa Yu et Lai sp nov., 防己科上的 Microsphavra stnoment Yu sp. Nov. 和金丝桃科上的Microsphaera hyperct Yu et Lai sp nov. 新名称为榛科上的 Mtcrosphaera variabths Yu nom. Nov.改级新组合为景天科上的 Microsphaera sedi (Pospelov) Yu stat. Nov.。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附有形态图,并讨论了每个新种与其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补充报告在四个科的寄主植物上的中国钩丝壳属(Uncinula)的四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它们是:金缕梅科上的新种多变钩丝壳Unrlnula variabilit sp.nov.,蝶形花科上的新种马鞍树钩丝壳Unclnula maackiae sp.nov. 芸香科上的新种吴茱萸钩丝壳 Uncinula evodiae sp.nov. 杨柳科上的新种薄囊钩丝壳Uncinula tenuitunicata sp.nov. 和新变种小长孢钩丝壳Uncinula longispora Zheng et Chen var.Minor var_nov.。其中芸香科是本属真菌的寄主科的世界新记录。上述五个新分类单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还讨论了各新分类单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拟扁枝衣属Pseudevernia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目Lecanorales,梅衣科Parmeliaceae。迄今已知6种,即粉芽拟扁枝衣P.soralifera、细拟扁枝衣P.cladonia、粗拟扁枝衣P.intensa、茶渍拟扁枝衣P.consocians、橄榄陶拟扁枝衣P.olivetorina及拟扁枝衣P.furfuracea。后三种地衣之界定是在形态特征相似但仍有区别的前提下,以其各自所含次生代谢产物之不同与地理分布区之差异为根据的。茶渍拟扁枝衣含有茶渍酸;裂芽发育良好而密度中等;裂片狭窄,为北美所特有。橄榄陶拟扁枝衣含橄榄陶酸;裂芽较稀少;裂片狭长;分布区以北欧为主,延伸至北非及西亚,如巴基斯坦。而拟扁枝衣则含袋衣酸;形态多变;分布区以南欧洲为主,遍布于整个欧洲,向南延伸至北非,向东延伸至亚洲,如蒙古等。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属地衣在中国的分布。文中除了对拟扁枝衣进行形态、化学及分布类型的描述外,还配有该种的照片以及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寄生于蕨类植物上的枝孢属Cladosporium二新种:扇蕨枝孢C.Neocheiro-pteridis和巢蕨枝孢C.Neottopteridi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0.
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叶上的类葡柄菌属Stemphyliomma Saccardo &Traverso—新种定名为异色类葡柄菌Stemphyliomma heterochomum N Li & Zhao sp.nov.,对该种形态作了汉、拉文描述,并绘图示之。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林学院(HSFC)森林病理标本室(HSFC 941279)。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的一个VA菌根真菌新种:三红盾巨孢囊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中条山区发现一个盾巨孢囊霉属新种,其孢子无色透明,但球茎状连孢菌丝、芽盾及发芽菌丝均呈明显的红棕色,故命名为三红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trirubiginopa X.L. Pan & G. Y.Zhang 近似种 S. gilmorei Walker & Sanders(1986)和S scutata Walker & Diederichs(1989),在许多方面均不同于此新种。标本藏于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枝孢属Cladosporium 的二个新种: 忍冬生枝孢C. lonicericola和山菅兰生枝孢C. dianellicola。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3.
一个分离自海南岛森林土壤的新种——中国类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分离自海南岛尖峰岭原始森林土壤的一株酵母,细胞柠檬形、椭圆形。营养繁殖为两端芽裂(bipolar budfission)。子囊孢子椭圆球形,成熟时子囊不破裂。孢子萌发前可成对接合,或不经接合即萌发。这些特性符合于类酵母属的特征,但是它同化和发酵葡萄糖泮乳糖,不同化不发酵蔗糖和棉子糖,并需要复合氨基酸作为氮源,因此与本属仅有的种路德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ludwigii)不相同,故定为新种——中国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sin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4.
本文第一作者在参加南极长城站地区科学考察中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和阿德雷岛采集了大量地衣标本。从形态与化学相结合研究了该地区大型地衣中种类最多的石蕊属,共计12个分类单位,多于国际上有关学者在该地区报道的石蕊属地衣种类。其中,Cl. Deformts,Cl. Carneola,Cl. Weymouthii等3个种是南设特兰群岛的新记录;Cl. Chlorophaea 是乔治王岛和阿德雷岛的新记录;Cl. Cornuta.Cl. PyxidataCl. Squamosa 等3个种是阿德雷岛的新记录。其余5个分类单位即 Cl. Boreaali,Cl. Fimbrtata,Cl. Gracilis subsp.Elongata Cl. Novochlorophaea Cl. Sarrnentosa是该地区过去的已知种。记叙和讨论了每个种与邻近种之间的异同,地衣化学和在南极地区的分布。在本研究地区没有发现石蕊科地衣中的其它属。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中国地衣志》的编写中.作者从采自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新湖附近的地衣标本中发现了北极小腊肠衣[Brodoa oroarctica (Krog) Goward](茶渍目,子囊菌门).小腊肠衣属(Brodoa Goward)是中国新记录属.因而。也是中国地衣区系中已知的第234个属.车文对于该属,种在形态学,结构学、化学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与讨论.对于它和邻近属的区别也做了简要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在四川西部采集的寄生于缴形科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DG.)和 卵叶水芹(O. rosthornii Diels)上拟盘梗霉属的一个新种——水芹拟盘梗霉(Bremiella oenantheae Tao et Y. Qin sp. Nov.)。它与在捷克和罗马尼亚发现的,寄生在缴形科 Berula erecta上的 Bremiella baudysii 较为接近,但根据它们的孢子囊形态、大小、长宽比及萌发的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它们区分开。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17.
假笼头菌属(Pseudoclathrus)是刘波和鲍运生(1980)根据模式种——柱孢假笼头菌(P.Cylindrosporus Liu et Bau)所建立的新属。 1987年,本文作者报道了雷公山假笼头菌(P.Leigonshancnsis Zhou et Zhang)一新种,本文再报道该属的另一新种——安顺假笼头菌Pseudoclathrus anshunensi Zhou et Zhang。本新种不同于柱孢假笼头菌之处主要是,新种具4条柱状臂,臂无脊沟,柄露于菌托外。而柱孢假笼头菌具6个柱状臂,每条臂均具纵脊沟,柄藏于菌托内;与雷公山假笼头菌的区别在于雷公山假笼头菌具5—6条薄带状的臂,臂肉桂色,担子果大,担孢子也较大,而新种具4条柱状臂,橙黄色,担子果和担孢子均较小。模式标本存放于贵州农学院植病教研组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的星盾炱属 Asterina Lev.的15个种,其中2个新种和5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沉香星盾炱 Asterina aquilariae Y.S.Ouyang et B.Song 和藤黄生星盾炱Asterina garciniicola Y. S. Ouyang et B.Song.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GDIM)。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叉钩丝壳属(Sawadaea)的确认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结论是这个属无论在有性或无性阶段都与钩丝壳属(Uncinula)有明显区别,把它从该属分出成为独立的属是有充分根据的。在中国发现的.Sawadaca共有六个种,包括全世界过去报道过的全部四个种和另外两个新种。它们是: Sawagaea tulasnei (Puck.) Homma, Sawadaea negundinis Homma, Sawa-daea bicornis (Wallr. Ex Fr.)Homma.Sawadaea polylida(woi) comb.Nov. Sawadaea bomiensis sp. Nov.和Sawadaea aesculi sp. Nov. 前面五个种全部寄生在碱科的Acer属上,最后一个种寄生在七叶树科的Aesculus属上。这是Satoadaea的子囊阶段在槭科以外的其他科寄主上的首次记录。此外,还发现了Sawadaea tulasnei (Fuck.)Homma的分生孢子阶段,这也是该属真菌的无性阶段在我国的首次报道。有分种检索表。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新组合和一个巳知种的无性阶段(新记录)有汉文描述。有关种之间的差异亦有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4科植物E的叉丝壳属白粉菌4个新种. 马兜铃科上的 Microsphaeraartstolochtac Yu sp. Nov., 卫茅科上的 Microsphaera celastr Yu et Lai sp. Nov.,鼠李科上的Microsphaera rhammcola Yu sp. Nov. 及山矾科上的Microsphaera symploci Yu et Lai sp.nov.,其中马兜铃科上的叉丝壳属真菌尚属首次报道。对上述4个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附有形态插图,并讨论了每个新种与其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