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以陕西商洛所产丹参为原料,对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同步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0℃。提取液浓缩至比重1.05后加入4倍量(mL/g)的水沉淀,过滤,将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分离。水液以大孔树脂吸附,水洗脱,得到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水洗液。水洗脱后的树脂以4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得到丹酚酸B;提取浓缩液水沉后的沉淀干燥,以苯溶解,过滤,滤液以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得到各种单体成分。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各成分的得率为:原儿茶醛3.6%,丹参素1.2%,丹酚酸B5.5%,丹参酮I 0.23%,丹参酮ⅡA 3.8%,丹参酮IIB 0.72%,隐丹参酮0.18%,丹参酸甲酯0.09%;含量分别为:98.3%,99.2%,91.7%,97.2%,98.8%,98.5%,97.6%,98.3%。以配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碱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最陡坡实验法对水溶性化合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率为86.2%,含量为96.7%。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三年生丹参不同季节营养器官中几种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丹参地上部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的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显著高于根的;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除8月份达到最高和最低外,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2)6-8月地上部分的5种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变化,而根中除咖啡酸在6月积累较低外,其它酚酸在整个生长季节的积累量变化不明显;(3)在整个生长季节,根系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变化不显著,而二氢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说,三年生丹参秋季采挖为宜,其地上部分水溶性成分含量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分析全国不同产地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及其地域分布特点。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水溶性成分相关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回归分析表明,丹参素与丹酚酸A含量呈负相关,原儿茶醛与迷迭香酸含量呈负相关,咖啡酸与丹参素含量呈负相关,丹酚酸B与丹酚酸A、丹参素含量呈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三个野生药材与山东和河南大部分产地、四川中江栽培药材水溶性成分较高聚为一类。建议丹参药材中丹参素≥0.14%,原儿茶醛≥0.01%,咖啡酸≥0.01%,迷迭香酸≥0.17%,丹酚酸B≥3.0%,丹酚酸A≥0.01%。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呈现地域性差异,传统道地产区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亦琳  潘高  延永  葛颖  王茜 《广西植物》2019,(4):490-498
该研究采用ESI-Q-TOF-MS直接进样分析法对陕西商州、洛南、大荔、丹凤和铜川等五个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质谱丰度差异评价了不同地区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对不同产地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综合分析选出了最优的丹参种植产地。结果表明:五地丹参均含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丹参酚酮、次丹参醌、丹参醌Ⅱ等9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和丹参素、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原紫草酸、紫草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等9种水溶性化学成分,其中丹参素钠、紫草酸、丹酚酸B和隐丹参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质谱丰度均大于30%。但是,随着种植环境不同,不同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如商州产丹参中含有较多具有生物活性的丹参酮类物质,其中丹参酮Ⅰ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四个产地,质谱丰度达到72.6%,而其他地区丹参酮Ⅰ的质谱丰度为1.8%~11.3%。这表明丹参质量按照地区排序为商州>铜川>大荔>洛南>丹凤。该方法为中药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便捷的途径,为药材规格等级的制定提供了新途径,为陕西丹参种植区域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张亦琳  潘高  延永  葛颖  王茜 《广西植物》2019,39(4):490-498
该研究采用ESI-Q-TOF-MS直接进样分析法对陕西商州、洛南、大荔、丹凤和铜川等五个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质谱丰度差异评价了不同地区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对不同产地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综合分析选出了最优的丹参种植产地。结果表明:五地丹参均含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丹参酚酮、次丹参醌、丹参醌Ⅱ等9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和丹参素、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原紫草酸、紫草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等9种水溶性化学成分,其中丹参素钠、紫草酸、丹酚酸B和隐丹参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质谱丰度均大于30%。但是,随着种植环境不同,不同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如商州产丹参中含有较多具有生物活性的丹参酮类物质,其中丹参酮Ⅰ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四个产地,质谱丰度达到72.6%,而其他地区丹参酮Ⅰ的质谱丰度为1.8%~11.3%。这表明丹参质量按照地区排序为商州>铜川>大荔>洛南>丹凤。该方法为中药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便捷的途径,为药材规格等级的制定提供了新途径,为陕西丹参种植区域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Cu2+胁迫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土壤Cu2+胁迫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u2+胁迫下丹参的生长受到抑制,土壤和丹参体内Cu2+残留量、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与对照相比,Cu2+胁迫下丹参地上部分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咖啡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含量增加,迷迭香酸、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显著降低,而根系中这6种酚酸类成分和4种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降低。表明铜胁迫抑制了丹参的生长,影响了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丹参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丹参的最优提取工艺为6倍量80%酒精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再以6倍量60%酒精回流提取1小时。  相似文献   

8.
同时提高丹参经济产量(根系干重)及有效成分积累是当前丹参栽培的热点及难点。通过不同品种和生长年限丹参的田间小区栽培试验,测定不同采收期丹参根系干重,脂溶性成分含量(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含量(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研究品种、生长年限、采收期对丹参经济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无论从经济产量,还是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产量(根系产量×含量),两年生丹参均优于第一年生。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而水溶性成分含量除迷迭香酸外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由于收获前丹参根系的快速生长,无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成分,其有效成分产量均在收获期(11月4日)达到最高。不同品种丹参品种的经济产量及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丹参品种。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镉(Cd2+)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丹参的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体内Cd2+残留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镉胁迫下丹参叶片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原儿茶酸含量增加,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也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而根系中这6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均降低,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镉胁迫下丹参根系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显著降低,而丹参酮lIA含量变化不显著。丹参叶片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的活性显著降低,而肉桂酸4一羟化酶(C4H)和4一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均说明镉胁迫可以降低丹参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丹参分析样品中丹参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取丹参分析样品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建立了以CH3OH-CH2Cl2为提取溶剂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的提取条件是,液/固比:133.3mL/g,提取溶剂组成:φ(CH2Cl2)=0.2,提取时间:8min。与几种常规提取法(如甲醇回流法、CH3OH—CH2Cl2室温浸取法)相比较,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丹参酮提取量高等优点,适用于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同时测定的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