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Mdm2癌基因、PTEN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革兰染色等方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Mdm2、PTEN的表达及细菌L型检出率,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卵巢恶性肿瘤中Mdm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01-0.0005)。Mdm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5);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有腹水比无转移者、无腹水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呈正相关。PTE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在卵巢良性肿瘤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病理分级Ⅰ、Ⅱ级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级;临床分期Ⅰ、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1-0.005);腹腔淋巴结无转移者、无腹水者比有转移、有腹水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呈负相关。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有腹水比无转移者、无腹水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dm2、PTEN基因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变异或过表达,因此L型感染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细菌L型感染可能诱导PTEN抑癌基因、Mdm2癌基区的变异和异常表达以及它们相互协同在卵巢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Ki-67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革兰染色等方法检测了120例卵巢肿瘤中的COX-2、Ki-67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和23例卵巢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良、恶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以及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COX-2、Ki-67阳性明显高于L型阴性患者中阳性表达,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Ki-67蛋白及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一,他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VEGF、KDR和结核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KDR)和结核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VEGF、KDR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VEGF、KDR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1~0.05).VEGF、KDR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 VEGF及KDR蛋白及mRNA在前列腺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核菌L型感染有协同致瘤作用.提示2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结核菌L型感染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因此研究结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葡菌L型感染在卵巢癌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O-8910PM细胞株以及97例卵巢乳头状癌、23例卵巢乳头状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结果(1)HO-8910PM细胞与金葡菌L型体外共培养后在肿瘤细胞的胞浆及胞核中检测到L型的阳性表达。(2)卵巢乳头状癌和乳头状瘤组织中,细菌L型感染率分别为25.8%(25/97)和13.0%(3/23)。L型检出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金葡菌L型可以进入细胞内,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l-2凋亡抑制基因、c-erbB-2癌基因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bcl-2、c-erbB-2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结果恶性肿瘤中Bcl-2、C-erbB-2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Bcl-2、C-erbB-2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中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病理分级Ⅲ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细菌L型的检出率与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有腹水者比无转移及无腹水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细菌L型的检出率与肿瘤的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c-erbB-2基因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两种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1).L型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变异,因此L型感染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形成的因素之一.bcl-2凋亡抑制基因、c-erbB-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和变异,以及细菌L型感染可能相互协同在卵巢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MSH2(human mut shomolog 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金葡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hMSH2、PCNA蛋白以及金葡菌L型抗原的表达,用革兰染色法检测这些组织中有无L型细菌的存在,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MSH2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P<0.01),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Ⅰ、Ⅱ期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腹腔淋巴结无转移者、无腹水者比有转移、有腹水者明显增高(P <0.01 ~0.05).而PCNA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P<0.01),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比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有无腹水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表达和L型菌的检出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有腹水者均高于无转移和无腹水者(P<0.01).结论 hMSH2、PCNA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金葡菌L型的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突变或过表达,因此L型感染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它们相互协同在卵巢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P-9、TIMP-1及细菌L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方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及细菌L型检出率,并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卵巢乳头状癌中MMP-9及TIMP-1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MMP-9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5~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和有腹水者均高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和无腹水者(P<0.005~P<0.05)。而TIMP-1阳性表达与MMP-9阳性表达相反,呈负相关。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有腹水比无腹水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MMP-9、TIMP-1基因及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两者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与MMP-9、TIMP-1可能有协同致瘤及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D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原位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抑癌基因以及L型菌DNA的阳性信号。结果 恶性肿瘤中p53原位核酸杂交mRNA的阳性信号,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p16原位核酸杂交mRNA的阳性信号,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2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细菌L型的阳性信号与病理分级、有腹水比无腹水者、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53 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 mRNA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2种抑癌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Ki-67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COX-2、Ki-67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1~0.05)。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明显差异(P〈0.01~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Ki-67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结核菌L型检出率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COX-2、Ki-67蛋白及mRNA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提示2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结核菌L型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变异或过表达,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存活素)蛋白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逐渐升高,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4.97,P〈0.01;x2=18.65,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2=9.20,P〈0.05;X2=20.60,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4.93,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分期密切相关(x2=-38.10,P〈0.01)。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结论:survivin、VEGF分别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IF-2α、VE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收集年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HIF-2α、VEGF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IF-2α、VEGF mRNA表达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mRNA水平呈正相关(r=0.778,P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表明HIF-2α、VEGF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宫颈鳞癌组93.8%、正常宫颈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IF-2α与VEGF呈显著相关(r=0.514,P0.05)。HIF-2α、VEGF的mRNA表达均与年龄无关,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FIGO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组织HIF-2α、VEGFmRNA表达水平均相应对照组升高。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IF-2α、VEGF mRNA和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均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CyclinD1、CDK4和P16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发现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发生肿瘤;14.4%(13/90)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感染率和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CyclinD1、CDK4和P16蛋白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水根  杨进  廖革望  史彩霞 《生物磁学》2009,(14):2663-2666,F0002
目的:研究FLIP、FAD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44例上皮性卵巢癌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FLIP、FADD的表达,并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PCNA的表达,分析FLIP,FAD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及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FLIP、FAD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FLIP、FADD在I—II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与III.IV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在病理组织学-1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与2—3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LIP表达与PCNA表达成线性正相关,r分别0.880和0.564;FADD表达与PCNA表达成线性负相关,r分别为-0.591和-0.683。结论:FLIP、FADD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应用RT-PCR、Westem blot、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D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c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cR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提示,DcR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比正常甲状腺组织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DcR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P〈0.05)。DcR3mRNA及蛋白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基因及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提示DcR3可能促进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