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是引起婴幼儿严重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迄今,对HPIV-3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都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因此WHO将HPIV-3疫苗列为未来重点研发的疫苗。近年来,随着重组技术和反向遗传学的发展,HPIV-3疫苗的研制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评价阶段。就HPIV-3的生物学特性如病毒结构特征、复制过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近年来传统冷适应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以反向遗传学为基础的新型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成果及临床试验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闫微  井申荣 《生命科学》2012,(2):181-184
人3型副流感病毒是一种主要感染人类肺部上皮细胞的副黏病毒,可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在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经过多年的研究,对人3型副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批准的疫苗上市。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减毒活疫苗及亚单位疫苗等,对人3型副流感病毒当前疫苗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流感病毒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具有季节流行性,可以引起暴发性感染,对公共卫生及经济带来打击。接种疫苗是目前保护人类免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最佳医疗干预措施。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平衡是疫苗研发追求的目标,减毒活疫苗则能够实现两者平衡,有望在预防免疫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反向遗传学技术的成熟,其在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的研发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减毒病毒株的构建更加简便,减毒方法更加多元。本文主要就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儿童呼吸道病原体,目前缺乏已获许可的疫苗或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针对RSV鼻内给药的儿童减毒活疫苗正处于研发之中。本文作者评估了一种序贯免疫策略,即RSV初次免疫后,用RSV或表达RSV融合前F蛋白的嵌合牛/人副流感病毒3型(rB/HPIV3)载体进行加强免疫。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载体表达的F蛋白(DS-Cav1突变),提高了高免疫原性融合前F蛋白(pre-F)的构象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样病例可能的病原体,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纳米孔技术检测22例流行性腮腺炎样病例(病例组)和17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腮腺管口拭子中可能的病原。针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测序中发现的可疑病原体,应用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确认。同时应用SPSS 23.0软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的致病细菌。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3, HPIV-3)只在病例组5例病例中检出,而人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 7, HHV-7)分别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4例和6例病例中检出。实时荧光PCR验证结果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HPIV-3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6,P=0.011),而HHV-7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393)。本研究结果提示HPIV-3可能是调查地区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样病例的病原体,在今后对流行性腮腺炎诊断并报告时应注意鉴别,并加强病原学监测和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s, Bac-to-Bac BES)表达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HPIV-3)的重组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并研究密码子优化、疏水性区域、SUMOStar融合标签及gp67分泌信号肽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研究F蛋白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方法全基因合成HPIV-3 F蛋白昆虫细胞密码子优化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获得HPIV-3全长优化型F基因(op-F)、去除N端和C端疏水区域的截短优化型F基因(opt-F)和截短野生型F基因(wtt-F);将以上基因分别构建至pFastBac1、pI-SUMOStar、pI-secSUMOStar 3种载体,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各目的基因对应的蛋白进行表达。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各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用纯化的重组opt-F蛋白免疫青紫蓝兔,制备F蛋白特异性抗体。结果 (1)对HPIV-3的opt-F基因及wtt-F基因的表达对比显示,opt-F基因在3种载体中都得到了良好表达,而wtt-F基因在3种载体中均未表达,说明密码子优化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2)对HPIV-3的op-F基因及opt-F基因在pFastBac1载体中的表达对比显示,opt-F基因得到了良好表达,而op-F基因未表达,说明疏水性区域可显著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3)对HPIV-3的opt-F基因在pFastBac1及pI-SUMOStar载体中的表达对比显示,SUMOStar融合标签可使opt-F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4)对HPIV-3的opt-F基因在pI-SUMOStar及pI-secSUMOStar载体中的表达研究显示,添加gp67分泌信号肽后未检测到opt-F基因的可溶性表达,说明gp67信号肽对目的蛋白无促可溶性表达效果。(5)纯化的opt-F/pI-SUMOStar蛋白免疫青紫蓝兔,得到了滴度为1∶8 192的抗血清。Western blot显示,此血清可以特异性结合HPIV-3病毒的F蛋白。结论密码子优化、N/C端疏水区域的去除以及SUMOStar融合标签的嵌合,可以显著提高F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原因,并可致免疫缺陷病人显著发病和死亡,RSV疫苗已被WHO列为全球最优先发展的疫苗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尚未有RSV疫苗上市。目前RSV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等,其中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被认为最有前途,已分别进行了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流感病毒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原体。常见的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流感DNA疫苗成为流感疫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常见的流感DNA疫苗有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DNA疫苗、核壳蛋白(NP)、膜蛋白(M)DNA疫苗。联合使用细胞因子DNA对流感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明显加强作用。众多试验表明,流感病毒DNA疫苗效果良好,其保护效果不逊于传统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产甲_3型流感活疫苗所用的减毒毒种自1973年以来为鄂防72—1株(属甲_3型流感病毒1972年变种)。近年来甲_3型流感病毒又发生了进一步的抗原变异,出现了1975年新变异株,因此,应选育新的减毒株,以提高疫苗质量,保证疫苗效果。 根据卫生部(76)卫防字第401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一步加强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1976年夏我们组成“1976年流感疫苗毒种观察昆明协作组”,对武汉,成都和兰州三个生物制品研究所选育的四株甲_3型流感病毒新减毒株进行了人体接种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