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麝香保心丸和消心痛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麝香保心丸和消心痛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本文观察了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30例)和消心痛对照组(30例)。心绞痛发作时首先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2粒,然后以麝香保心丸2粒,3次1d;对照组则含服消心痛10 mg,然后以消心痛10 mg,3次/d,疗程均为四周。结果发现,含服麝香保心丸和消心痛均能迅速缓解心绞痛发作,对缺血性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总有效率治疗组达93.3%和96.7%,对照组均达96.7%,两药疗效相当。经过四周冶疗两药均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改善心绞痛分级。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达93.9%~96.7%,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两药均可明显改善缺血负荷,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420±271,411±291 VS 664±324 mm×min P值均小于0.05)。超声心动图示麝香保心丸可缩小左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容积指数,并改善心功能。麝香保心丸副作用小,且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单纯使用曲美他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BNP、LVEDD、LVESD、LVEF均得到改善,但是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ro-BNP,LVEDD及E/A均降低,而LVE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ro-BNP,LVEDD及E/A较低,而LVEF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及CR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及CRP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氯沙坦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吸氧、β受体阻滞剂、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血清血清B型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和血清BNP、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VE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LVEDD、LVESD水平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标记物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只。两组大鼠每天自由进食饮水相同,实验组大鼠每天麝香保心丸2粒(每粒22.5 mg)分2次灌胃,共两周。两组均接受力竭游泳运动,制成力竭运动动物模型,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 T)、B型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大鼠平均力竭运动游泳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血清和心肌组织CK、CK-MB、Tn T、BNP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力竭运动大鼠血清和心肌中CK、CK-MB、Tn T、BNP和CRP水平,能够减轻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陈朝东  杨桂英 《蛇志》1992,4(3):12-14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1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12例为慢性冠心病患者,3例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者达72.7%,心脏 B 超示室壁运动改善者达80%,心阻抗血流图示 PEP/LVET 明显下降,P<0.01,CI 明显增高.P<0.05,说明蝮蛇抗栓酶具有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MZ)联合麝香保心丸(HM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采用40只雄性C57BL/6J小鼠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2)心肌梗死组;(3)心肌梗死+TMZ组(TMZ 20 mg/Kg灌胃,3次/天);(4)心肌梗死+TMZ+HMP组(HMP 14 mg/Kg灌胃,3次/天)。2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同时,对心脏标本行形态学分析。结果:TMZ+HMP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均优于于TMZ组(均为P0.05)。心肌组织HE及PSR染色显示TMZ+HMP组心肌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程度较其余组低。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较单用曲美他嗪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寻找迅速缓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新方法,是医学界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曹庆淑等报道,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电针“内关穴”能增加冠脉流量。笔者自1990年来,用微电脉冲刺激内关穴,治疗冠心病36例,观察到即时缓解胸闷痛的疗效明显,心电图有一定改善,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万海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7):1116-1116,1120
目的:观察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机制。方法:将60例便秘患儿,年龄1岁至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平均年龄(3.00±0.30)岁,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3.00±0.30)岁。治疗组采用王氏保赤丸配合便秘饮食及摄取膳食纤维,增加饮水,训练规律排便治疗;对照组采用便秘饮食和摄取膳食纤维,增加饮水,训练规律排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脾胃的双向调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碘酸纳注射液60mg(1次/天)。每例于治疗开始前与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与心电图(ECG)检测。结果:两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bg)、血浆D-二聚体(DD)均显著下降(P<0.05)。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关庆 《蛇志》2006,18(2):166-167
据文献报道,银杏叶提取物对中枢β-肾上腺素系统及脂质代谢有改善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改善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循环功能,增加心脑血流量,促进心脑细胞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乱有改善作用。主要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对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80例被疑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阴性者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试验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辅助诊断技术,弥补了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检出率高,能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提供有力证据,提高早期患者无创诊断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和双嘧达莫混合物)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组48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杏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控制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66.67%(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合用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疗效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发奎  刘萍 《蛇志》1997,9(2):40-40
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25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疗效观察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病例均为1989年~1996年我院收治的康复疗养干部,全部经心电图,血脂检查,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均符合1970年WHO公布的诊断标准.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62岁~82岁,病程8年~20年.25例中.冠心病有典型心绞痛者12例.冠心病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者4例,冠心病有频发室上性早搏者3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者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者4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扩冠抗凝药物.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明确蝮蛇抗栓酶皮试阴性.用蝮蛇抗栓酶0.75IU 生理盐水300ml静  相似文献   

15.
姜明  宋迎训  武娜  胡发奎 《蛇志》2001,13(4):40-41
近年来 ,我们应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3 0例 ,并与常规治疗的 3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比较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1] ,且不合并严重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入选病例的心电图均有缺血性 ST-T改变 :ST段下移≥ 0 .0 5 m V和 (或 )伴有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8.3(49~ 72 )岁 ;对照组 3 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诊断中动态心电图QTc间期的预测价值。选取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分为心肌缺血阳性组(A组)和阴性组(B组)。对比两组QTc间期相关指标,并分析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A组和B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长期抽烟和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段基线时心率、QT、QTc间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ST段严重压低时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QT和QTc间期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QTc间期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6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24h进行连续监测,比较诊断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ST段发作高峰为早上6点~12点,以及最低时段为晚上12点~早上6点,两个时段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为990次,其中观察组775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次数,且P0.05;两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135例,其中观察组检出121例,检出率为8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且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检出率,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付艳东  赵翠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92-6994,696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术)是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观察显示PCI术后经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学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预后的关键。目前研究认为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Ca2+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而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治疗方面主要有药物与器械两方面。本文就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小型猪围手术期冠状动脉NO含量和选择素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急、慢性疾病,有时需要急症或择期行手术治疗。整个围手术期是一个应激过程,应激可使某些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冠脉循环受损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术中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塞明显相关,因此冠心病心肌缺血围手术期心内科保健是当代冠心病治疗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本实验采用开胸和部分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75%以上的管腔狭窄,复制成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7天后再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手术对缺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通脉养心丸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微血管病变胸痹患者血清microRNA-126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随机挑选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微血管病变胸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脉养心丸进行干预。治疗4周后,收集患者血浆,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miR-126;microRNA.org软件预测miR-126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对靶基因进行检测。研究发现通脉养心丸对PCI术后微血管病变胸痹有显著疗效;治疗组血浆miR-126表达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验证miR-126靶基因为PIK3R2,且治疗组血浆PIK3R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认为miR-126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PIK3R2翻译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微血管病变胸痹发生。通脉养心丸对miR-126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微血管病变胸痹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