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江以北鸟类新纪录——草鸮(Tytu captnsis)1984年11月在山东日照市陈疃乡发现。草鸮,又名猴面鹰,属鸮形目、草鸮科、草鸮属,是一种罕见的夜行性猛禽。资料记载,它分布于非洲、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长江以南的福建、安徽、广东、湖南、云南、浙江和台湾等地。这次在日照发现的六只草鸮,是正在育雏的一窝鸟。除两只亲鸟飞走外,其余  相似文献   

2.
1962年5月20日在安徽南部屯溪叉口的深山中,获得草鸮一窝三个幼乌。1963年7月4日又由当地猎乒捕获成乌一只及幼乌三只。这是草鸮在国内最北的纪录。巢筑在大树根部的凹陷处,为枝条所成,似雅巢状,内铺一些猴毛及其他兽毛。据云,此乌常子猴类出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湘北一所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师。1982年以来,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奋斗,完成了省环保局下达给我们的“草鸮的生态与控制鼠害作用的研究”课题。1985年12月10日,省内外鸟类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写道:“草鸮个体生态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4.
<正>东方草鸮(Tyto longimembris)隶属于鸮形目草鸮科,共有6个亚种的分化,我国分布的2个亚种为T.l.chinensis和T.l.pithecops。东方草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chinensis)以及台湾(pithecops),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del Hoyo et al.1999,郑光美2011)。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东方草鸮的分布区并不包括四川省。实际上,早在2000年时就曾有报道称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发现草鸮的分布(胡锦矗2000),一直未能引起关注。有关东方草鸮繁殖生物学的资料,大多来自国外的  相似文献   

5.
庙岛群岛,现称长山列岛。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1986年5月7日,我们在列岛的北端隍城岛(东经120°54′44″,北纬38°23′30″),捕获一只雄性草鸮(Tyto capensis)成鸟。其量度为:体重355克,体长317毫米,翅长328毫米,尾长122毫米,嘴峰28毫米,跗蹠75毫米。据文献报道,草鸮在国内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贵州和台湾等省区。此次在长山列岛的发现为山东鸟类新纪录,也是迄今所知该鸟在国内分布的最北限。鉴于草鸮比较罕见,我们将它笼养,进行了一些观察,现简介如下:一、初捕的草鸮,惊恐乱飞、拒食,需人工喂…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春季,笔者与学生在河北省海兴县东部沿海湿地(东经117°30′,北纬38°09′)进行鸟类环志时,于5月7日晚22时,在网位高0.8 m处捕获一只成年雌性草鸮华南亚种(Tyto capensis chinensis),同时捕获的还有环颈鸮华东亚种(Charadrius alexandrinus dealbatus)和泽鹬(Tringa stagnatilis).由于草鸮体质较弱而未环志放飞,8日带回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并对其进行体检,体检时发现其口腔已严重感染,从口腔中取出27条线虫,5月11日夜间突然死亡,经解剖又在其体腔内发现2条线虫、胃内3条线虫、十二指肠内1条线虫,体腔内的2条线虫与口腔、胃和肠中的线虫明显不同,虫种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鸮”,就是我们俗称“猫头鹰”。人们对鸮都有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一见到便能辨认出来。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容易见到它,因为鸮是一种食肉鸟类,在大自然中的密度原来就相当低,而且大多是昼伏夜出,加上动作敏捷而寂静,不易在野外觅得它的踪迹。自古以来,它们就是一种令人感到困惑而神秘的鸟类,既是智慧的象征,又被看作是死亡和厄运的征兆……那么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类,人类是否真正地了解这种鸟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每年都有许多叫“长耳鸮”的猫头鹰聚集来德州市越冬。去年冬天,在德州地区商业储运公司院内集聚的猫头鹰竟达二百六十多只,已经引为趣闻(图1,见封面)。这群猫头鹰栖息场所,是在德州市西部,附  相似文献   

9.
鸮形目8种鸟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鸮形目8种鸟类(Tyto alba、T.capensis、Otus bakkamoena、O.scops、Asio otus、A.flammeus、Strix aluco、Glaucidium cuculoides)线粒体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种间存在基因组长度多态性,短耳鸮为23.35 kb,长耳鸮为19.78 kb,斑头鸺鹠为18.62 kb,红角鸮为17.65 kb.鸮形目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其中仓鸮和草鸮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长耳鸮和短耳鸮平均为10.8%,红角鸮和领角鸮平均为13.1%,灰林鸮和斑头鸺鹠为12.3%,其中红角鸮与斑头鸺鹠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17.5%.鸮形目鸟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为每百万年变化2.0%~2.2%,提示鸮形目两个科间在距今2 800~3 000万年前分歧开来,同时,鸱鸮科各种间的分歧时间在距今2 000~2 500万年前,即处于中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地处湘北的一所普通中学,1982年7月,由于县人民政府的重视,我们在离学校三华里远的仙姑山地区建立了以保护稀有鸟类草鸮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给我们开展生物教学、科研及青少年科技活动带来了生机。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仙姑山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海拔在80—400米之间,共有山林面积二千多亩(包括全封山的林场)。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山田交  相似文献   

11.
1973年我们在西藏东南部进行鸟类调查时,于八宿县然鸟区采得一只棕草鹛,经与青海玉树、昂欠、杂多等县所采的标本对比,发现差别明显,当时基于标本数量太少,未作进一步研究。1977年,又在这一带进行补点采集中,犹幸在左贡县(汪达)得到四只标本,与然鸟标本一起,经研究鉴定,认为系一新亚种,命名为玉曲亚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鸮形目4种鸟类线粒体调控区全序列的测定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冰  马飞  孙毅  李庆伟 《遗传学报》2006,33(11):965-974
利用Long-PCR和Primer Walking的方法对鸮形目的短耳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4种鸟类的线粒体调控区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短耳鸮的调控区跃度为3290bp;长耳鸮为2848bp;纵纹腹小鸮为2444bp;灰林鸮为1771bp。短耳鸮的调控区长度是4种鸮中最大的,并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鸟类线粒体调控区。这4种鸮类调控区的基本结构和其他鸟类相似,按照碱基变化速率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区:碱基变化速率较快的外围区域Ⅰ、Ⅲ和保守的中间区域Ⅱ。这4种鸟类调控区的3’端均存在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短耳鸮为126bp单元重复7次和78bp单元重复14次;长耳鸮为127bp单元重复8次和78bp单几重复6次;纵纹腹小鸮有3个重复单元,分别为89bp单元重复3次、77bp单元重复4次和71bp单元重复6次;灰林鸮仅有1个单元的串联重复为78bp重复5次。调控区中串联重复序列可能是由链的滑动错配产生,另外这些重复序列都能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多重茎环二级结构,而且在重复序列中还发现一些保守基序,这说明重复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影响调控区的调重控功能从而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区越冬期长耳鸮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间,利用食团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越冬长耳鸮(Asio otus)的食性进行分析。3年累计收集长耳鸮食团683份,辨认出1 132只猎物。分析结果表明,长耳鸮在冬季共捕食小型哺乳类6种,鸟类2种。小家鼠(Mus musculus)是最常见的食物,占总捕食量的53.45%。小型哺乳类是长耳鸮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总频率为88.16%,以生物量计,小型哺乳类占食物构成的95.13%。长耳鸮的食物组成年度间差异显著,与当地猎物资源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表明长耳鸮可能采用机会主义者的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14.
长耳鸮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耳鸮(Asio otus)是重要的森林益鸟,是鼠类的天敌。1988年和1989年两年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山地阔叶林中对其繁殖习性作了研究,简报如下。 一、数量变化及活动规律 长耳鸮为留鸟。我们在 30公顷和 10公顷的样地中,采用 50×50米的方格法(Holmes and Sturges,1975;Holmes et al.,1979a)对数量的年度变化作了调查。繁殖季节(3—7月),1988年为1.5只/公顷,1989年为2.0只/公顷;非繁殖季节(8—2月)由于样地内繁殖的长耳鸮雏鸟出飞,井活动分散而范围较广,因此数量较低,1988年为0.5只/公顷,1989年为0.75只/公  相似文献   

15.
草鸮(Tyto capensis)俗称猴头鹰,属鸮形目、草鸮科,是我国珍稀保护鸟类.体长35厘米,重约500克.喙粗大呈象牙色,上喙弯曲覆盖下喙.雏鸟下喙先端无缺刻;成鸟下喙先端左右边缘常各有1—2个缺刻.雄鸟头顶平阔,在头顶、后项、背部和两翼的上复羽呈黑褐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白色细斑.颈两侧与翼脊以及喉际至胸部呈草黄色,翼下及胁部近白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黑色斑点.初级飞羽及尾羽均缀有三道草黄色横纹.足具四趾,站立时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鸮形目鸟类分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孙悦华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12,31(1):170-175
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是一类适应夜行性生活的猛禽,主要于夜间活动,体色暗而斑驳,难于直接观察。我国关于鸮类分类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长期沿用的一些种属名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相比已显陈旧。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对我国现生鸮形目鸟类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整理,计有2科12属33种。并指出需要迫切关注的物种和研究内容,其中毛脚渔鸮Bubo blakistoni为濒危种,四川林鸮Strixdavidi为易危种且是我国特有种,这两种鸮类国内相关报道罕见,亟待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以加强对这两个物种的保护管理。鬼鸮甘肃亚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的分类地位仍存在争议。鸮类的声学研究在我国几乎一片空白,鸮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也需要引起我国鸟类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相机的发现     
乌林鸮"上厕所" 蹲守观察乌林鸮之前,我们在它巢下方圆二三十米的范围内寻找,却没有发现食团和粪便,巢树下很干净,这让我们好生疑惑.观察中我们发现雌性乌林鸮有一次突然飞走而后很快返回,周围很安静,我们也没有惊动它的任何动作,这是为什么呢?后续的观察这种现象依然偶尔发生,结合巢下没有吐出食团和粪便的现象,我们估计它可能是"上厕所"去了.森林中有很多善于爬树的食肉目鼬科动物,会伤害乌林鸮的卵或者幼鸟,巢下排泄物会暴露它的位置,而外出排泄是一种安全行为和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为反映我国经济欣欣向荣的成就或展示我国之特产,一般大型展览会多陈列一些鱼类标本。青、草、鲢、鳙、鳊、鮊、鲤、鲫八大淡水鱼甚为常见。标本的好坏直接影响展出效果,因之进一步研究改善鱼类标本的制作就当成一个课题提了出来。关于鱼类标本的制作过程在不少“剥制标本制作法”中均有叙述,现仅就鱼类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掉鳞和制成后的形态谈一点体会。 一、从什么地方剥起?这无明确规定,一般是从腹部先切开。我是喜欢先剥头,头剥好后再切开腹部剥  相似文献   

19.
草鸮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鸮[Tyto capensis chinensis(Hartert)]属于鹗形目,草鹗科。它眼大而黑,棕色的纤羽由眼圈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构成面盘,因酷似猴面,故俗称猴面鹰。在过去的几部鸟类专著中虽有记载,但很简略。由于它食鼠为主,近几年来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982年  相似文献   

20.
知识果味派     
正说起灰林鸮,那还真是值得同情。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一些传说,把它和厄运联系在一起。最近有哥迷问火狐狸姐姐,除了灰林鸮,还有其他类似的倒霉动物吗?当然有!戴胜鸟长得这么靓,凭啥被称为“棺材鸟”?戴胜鸟头顶花冠、身披条纹衫,美得让人喜爱,却偏偏奇臭无比。它在繁殖季节会从肛门中喷射出一种臭得要命的液体,大概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