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我院两年半门诊处方随机抽查,了解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查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处方,对处方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别、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4152张处方中1162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1032张处方合理,占88.81%.结论:药师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9-2011年门诊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HIS系统,得到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药物的消耗报表。采用用药频度分析(DDDs)及消耗金额排序比较的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消耗的抗菌药物分别占门诊用药金额为17.95%、13.94%和7.99%;用药频度和消耗金额较大的有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而且排序每年有所变化。从抗菌药物DDDs排序来看,排序在前面的都是口服药,医生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给轻症感染的患者首选口服药,而对于重症感染则采取序贯疗法。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院门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探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原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管措施。方法:利用本院抗菌药处方信息系统,抽取2016年1月~12月抗菌药物处方,每月抽查抗菌药处方500张,包括16个科室共6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将药物选择不适宜;药物选择起点高,用法用量不适宜;溶液的浓度不适宜;溶媒量不适宜;联合用药是不适宜,诊断不规范,无适应症用药,重复用药,疗程偏长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涉及16个科室,1160张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占抽取处方的19.33%,不合理处方包括十方面的内容,共1340处,占总抽查处方的22.33%。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不合理抗菌药处方占总抽查处方的百分率偏高,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有利于发现科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圣  简荣林  刘凤萍 《蛇志》2014,(4):395-396
目的通过对门急诊处方进行审核,分析不合格处方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8~10月的门急诊处方,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药理学知识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76875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336张,占0.44%。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加强药品的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住院处方1699份,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研究处方点评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变化。结果:全年共点评1260份清洁手术病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03份,包括不合理用药病例287份,不合理用药率为94.71%;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用药时间长、无指征用药及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Ⅰ类切口病例中含不合理病例271份,不合理率为28.11%,其中无适应症用药情况最为明显,无适应症用药比例为7.39%。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不合理应用严重。通过定期专项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以上不合理应用现象均有明显好转。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需加大力度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补充指标调研,分析门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补充指标,对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进行调研,并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3.0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82%,注射剂使用率为22.11%,通用名使用率为98.47%,抗菌药物的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百分率为28.81%,处方平均金额为47.65元。结论 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评价医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临床益生菌制剂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儿科医生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提供帮助。方法抽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1627024张,并将2月、10月含益生菌制剂的处方9173张按临床诊断进行分类,统计益生菌制剂使用情况,使用制剂,用药年龄,用药科室及疾病,益生菌制剂间的联用及与抗生素联用。结果1627024张门诊处方中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为54950张,占总处方数的3.38%。54950张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中,含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处方最多,为19052张,占34.67%(19052/54950);用药患者年龄≤1岁的处方43163张,占78.33%(43163/54950);来自感染消化科的处方31048张,占56.50%(31048/54950);2种益生菌制剂合用的处方765张,占1.39%(765/54950);与抗生素联用的处方13641张,占24.82%(13641/54950)。2月、10月共9173张含益生菌制剂处方中,用于消化道疾病5717张,占62.32%(5717/9173);呼吸系统疾病2389张,占26.04%(2389/5717);新生儿黄疸541张,占5.90%(541/5717);过敏性疾病525张,占5.72%(525/5717)。结论儿科门诊常用双歧杆菌为主成分的益生菌制剂,主要治疗肠道疾病,1岁以下婴儿为主要施治对象,符合微生态制剂药理机制;医生对微生态制剂的成分和耐药益生菌情况不够清楚,造成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联用较普遍,并存在组成菌相同或类似的益生菌制剂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及走访调查,对西双版纳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科属分布、生活型组成、毒性、有毒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双版纳野生有毒植物289种,隶属于79科214属,其中优势科集中在豆科、大戟科、天南星科、夹竹桃科、芸香科,优势属为大戟属和茄属;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居多,占36.68%;有毒部位以全株或全草有毒为主,占37.37%;毒性以小毒植物占大多数,剧毒植物有5种,大毒植物有11种。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商陆、钩吻、相思子、曼陀罗、洋金花、油桐、蓖麻等有毒植物种类在民间曾多次发生误食中毒甚至死亡事例,需要特别注意识别。今后应加强对常见有毒植物的辨识与防范科普宣传,同时加强对有毒植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上海市某区2009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用药状况,从A区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门诊诊疗及西药、中成药的处方信息,并对门诊用药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年12所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的平均药费、平均药物数、门诊药物次均费用分别为77.11元、2.30种、33.57元/药次。门诊处方中,诊断最多的是高血压,抗菌药物、针剂、基本药物使用次数比例分别是13.06%,15.03%,39.25%。总体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多起中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中医药"有效且几无毒副作用"的传统认识发生了改变,甚至产生了恐惧。当然在祖国医学中确实有有毒中药,并且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中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事实上,任何药物如果不正确使用均会产生毒性,而如果使用得当,剧毒药物不仅不会造成伤害且能够救死扶伤。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中药的毒性,也应重视药物的规范使用。故本文就中药毒性与有毒中药进行比较,以其为中药教学及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