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萍 《蛇志》2010,22(4):408-409
气管插管是急诊科抢救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措施之,也是危重患者维持气道畅通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气管导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9例经口气管插管意识清醒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37例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252例采用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气管导管的牢固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气管导管的牢固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口腔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固定气管导管更牢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方便口腔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淑萍  马柏英  羊香芬 《蛇志》2011,23(4):405-406
意外拔管也称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即将插管拔除,或其他因素导致插管(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滑出。导管的意外拔除是基层ICU常见问题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而且还造成不良后果。有文献报道,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病人死亡率达25%。现将我院ICU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4)
目的分析留置PICC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2013年1~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327例患者中27例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中,静脉血栓形成9例,占33.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例,占25.9%;导管堵塞4例,占14.8%;导管重度脱出3例,占11.1%;皮肤严重过敏2例,占7.4%;导管与连接器分离,导管完全进入血管内1例,占3.7%;机械性静脉炎1例,占3.7%。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9例行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性拔管原因中,患者因素68例(68.69%),胃管因素24例(24.24%),疾病因素7例(7.07%)。结论患者自觉不适、不慎拔出或主观不配合等因素是导致胃癌术后非计划性拔出胃肠减压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胃管固定不牢固等因素;责任护士应加强巡视与宣教,保持负压吸引器适度负压,降低患者胃肠不适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5,(3)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260例住院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结论对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非计划性鼻胃管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在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方法将121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观察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局麻前将气管插管拔出至门齿18~20cm处,观察组在经皮扩张完气管前壁后将气管插管全部拔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意外脱出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气管前壁后拔出气管插管更有利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指导组)80例,对照组(常规组)8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观察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或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及心理指导,系统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前后可能存在的咽喉部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吞咽不适感等感觉,以及如何配合拔除气管插管;在手术当日麻醉前30分钟再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期相关知识宣教.重点观察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及气管导管拔出前后是否合作及合作程度,手术后24小时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评分为1和2的百分比分别为20%与70%,对照组中评分为1和2的百分比分别为40%与20%.两组中评分为1和2的病例明显不同(P<0.05),说明观察组的心理指导与干预是有效的.患者对麻醉过程满意度,观察组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减少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躁动或不合作的情况,提高其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0.
赵月香 《蛇志》2014,(2):191-19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2月1日~2014年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212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如何降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降低ICU置入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锋  赵晓琴 《蛇志》2007,19(1):25-27
目的比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期ICU住院病人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的病情转归,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操作并发症。结果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拔管率42.9%(9/21例),拔管成功率100%(9/9例);气管切开组拔管率60.7%(17/28例),拔管成功率76.5%(13/17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无明显差别,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气管切开组(P<0.05)。气管切开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46.4%(13/28例),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23.8%(5/21例),明显少于前者(P<0.01)。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实用,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较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导致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为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9例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4.2%,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医源性原因。影响因素依次为插管不耐受、患者气道梗阻、医护操作不当、插管方式错误、缺少有效的固定与约束及缺少有效镇静。结论:针对影响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切实的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于波  汤淼  孔晓梅  关金凤  张臻  张丽娜 《生物磁学》2011,(19):3724-3727
目的:了解导致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为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9例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4.2%,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医源性原因。影响因素依次为插管不耐受、患者气道梗阻、医护操作不当、插管方式错误、缺少有效的固定与约束及缺少有效镇静。结论:针对影响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切实的降低I(=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气囊漏气实验预测拔管后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有156例气管插管患者入组,根据气囊漏气实验的情况分为两组,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喘鸣发生与二次气管插管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气囊漏气实验阴性组125例,阳性组31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有13例患者需再次插管,其中1例患者无法插管,予经皮气管切开.结论:气囊漏气实验是一项简单方便筛查拔管后可能上气道梗阻的方法,如为阴性其因严重上气道梗阻再插管可能性很小,如为阳性则要注意可能发生拔管后上气道梗阻.  相似文献   

16.
吴小琼 《蛇志》2014,(3):345-347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尿管堵塞、气囊漏气或破裂致尿管自行脱落、患者难以忍受留置尿管、约束不当、医护操作不当及宣教不到位。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以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视气管导管在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行全麻手术的患者220例,其中使用可视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观察组,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道插管后(T_2)、气道插管后5 min(T_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T1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SBP、DBP均低于T_0、T_2、T_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T_3两组患者HR、SBP、DBP、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喉痛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时使用可视气管导管插管效果满意,可有效的减少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春会 《蛇志》2014,(2):226-228
<正>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停止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新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2]。由于VAP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且病死率高,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VAP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时对术后苏醒期躁动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颈淋巴结核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5岁,体质量45~80 kg,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地佐辛0.4 mg/kg)和对照组(芬太尼4.0 μg/kg),每组30例;观察两组术毕苏醒拔管期躁动反应结果:在苏醒拔管期芬太尼组比地佐辛组躁动反应明显.结论:地左辛作为诱导药可以显著地减少全麻气管插管时对颈淋巴结核手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经过热软化预处理的双腔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对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40例,随机分成热软化组(thermal softening,TS)和未热软化组(no thermal softening,NTS),每组70例。将热软化组DLT置于(40±1)℃温盐水中浸泡,对照组DLT置于室温(24±1)℃盐水中浸泡,两组均浸泡10 min;在拔管后24 h、48 h和72 h对患者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得出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热软化组16/70,非热软化组28/70,热软化组明显低于非热软化组(p0.05)。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热软化组17/70,非热软化组20/70,两组之间的嘶哑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经过热软化的DLT行气管插管与未加热软化比较可明显降低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有助于减少与DLT插管相关的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