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4年在广东省海南岛地区,采到一种为害新会橙的叶螨,确定为一个新属新种。描述如下: 刺爪螨属 Acanth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背毛10对;背毛粗壮,具锯齿,着生于明显的突起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足Ⅱ跗节具1对双毛。跗节爪退化,各具1对粘毛;爪间突呈直角弯曲,  相似文献   

2.
蝼蛄新绒螨Neothrombium gryllotalpae,新种(图1-6) 幼螨活体红色。背部具背盾两块,两背盾之间相距3~7微米;前背盾长方形,后侧角圆,前缘凹陷,后缘及两侧缘略凸出,其上具细长条纹;两侧缘有细枝毛3对和感毛1对;在3对细枝毛中,最后方的1对较前两对粗长,感毛顶端1/4处具细枝。邻近前背盾的两侧,各有倒圆锥形眼盘一个,长21微米,基部最宽处为12微米,其上着生眼两个,前眼大,圆形,后眼小,椭圆形。前背盾的各种数据测量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恩沛  高建荣 《昆虫学报》1991,34(2):241-243
岩螨属(Petrobia Murray,1877)雌螨背面观椭圆形,具3对前足体背毛,9对后半体背毛和1对肩毛。背毛均不着生在结节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跗节爪垫状,具粘毛。爪间突钩状,具2列指向腹侧的粘毛。  相似文献   

4.
触角无感觉毛。上颚端部不膨大,有三齿,下颚内叶5瓣全为梳状。下唇须明显。胸部气门4对。前跗具2侧爪及一中爪。腹部第一腹板上无基节器。尾比第十腹节短得多,左右基本对称;其内缘有一大齿及二小齿;左尾内缘有一排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蝇科棘蝇属二新种,属于一新种团;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小爪棘蝇种团Phaonia minutiungula-group,新种团:雄额约为头宽1/4,上眶鬃1,口上片突出于额角;前中鬃缺如,后背中鬃4,翅前鬃发达,前胸基腹片裸,背侧片和后气门前肋具小毛,小盾全黑,前、后气门褐色;前足第1分跗节具少数长感觉毛,中胫无后腹鬃,后胫无端位后腹鬃;r-m和m-m横脉附近略具暗晕,平衡棒黄色;腹部具变色斑,各背板正中具宽的黑条。新种团主要近似游荡棘蝇种团Phaonia errans-group,但后者雄额较窄,上部的下眶鬃退化,无上眶鬃,小盾带黄色等不同。 小爪棘蝇,新种Phaonia minutiungula,雄复眼的纤毛稀而短,触角芒短纤毛状,颊高为眼高的3/7,前缘刺短小;前胫中位后鬃1-2,中胫前背鬃1,后股前腹鬃列完整且均发达;腹部背板正中黑条较宽,两侧变色斑不很明显。正模(?),吉林长白山冻原带,1989-07-15,张春田采。 黑龙山棘蝇,新种Phaonia heilongshanensis,雄复眼的纤毛长而密,触角芒短羽状,颊高为眼高的2/7;前缘刺约等于r-m横脉长的1.5倍;前胫无中位后鬃,中胫无前背鬃,后股基半部的前腹鬃列短小;腹部背板正中黑条较窄,约等于跗节宽,两侧变色斑明显。正模(?),黑龙江五大连池,1988-07-22,崔昌元采。  相似文献   

6.
李法曾 《植物研究》1986,6(1):169-171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10厘米,四棱形,无毛,具3-4个节,上部的节间比下部的节间长,有分枝。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3-7毫米,宽2-4毫米,顶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成圆形,全缘,边缘具短硬伏毛,上面及下面近无毛,具有极短的柄,长1-5毫米。  相似文献   

7.
本种杵蚊(毛跗杵蚊)采自云南勐腊(1976年7月)。它是本亚属中最突出的蚊种,雄蚊跗节和跗爪高度特化,即中跗节Ⅲ基部有一丛毛状长细鳞,节Ⅳ基段有明显的突生鳞,前附爪一大一小,大的有毛,小的简单;前附爪接近等大,略小的一个有毛,另一个中部膨大为一多毛中叶。阳茎中部有明显肩突,前段有几列小齿,腹突无锯齿,也与我国其他种类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新疆西北部网翅蝗科雏蝗属Chorthippus1新种,即温泉雏蝗Chorthippus wenquanensis sp. nov.。新种近似于黄胫雏蝗C. rufitibialus,与后者的主要区别为(♂):复眼纵径约为眼下沟长度的1.8-1.9倍;前胸背板侧隆线间最宽处为最狭处的2.0倍;后足跗节爪间中垫小,略短于爪长的一半;后足胫节基部黄褐色,非黑色;爪基部淡蓝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中国两种大疣蛛记述(蜘蛛目:长尾蛛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我国的大疣蛛属Macrothele Ausserer,迄今已记有四种。本属主要特征为:具4纺器,前纺器之间的距离为该纺器直径的4倍;第Ⅰ、Ⅱ后跗节、跗节不具毛束;各步足之爪下仅具一列栉齿。 近年来笔者在贵州、湖北等省采到两种大疣蛛,即贵州大疣蛛与触形大疣蛛,前者为  相似文献   

10.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江丽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08,51(7):745-752
依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 Cheng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成虫足的外部形态、肌肉组织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绘图。蚊蝎蛉成虫三对足结构相似,均为捕捉式,以高度特化的跗节捕捉猎物,各跗分节间具发达的关节、凹槽和爪缩肌肌腱膨大区,第4和5跗分节的齿形成嵌合构造,在昆虫纲中为该类群独有特征。首次发现胫节伸肌b由腿节基部发出的一小块三角形肌肉组织和一条长肌腱组成; 爪缩肌肌腱在第5跗分节凹槽末端有一突起,收缩时突起羁绊于凹槽内的“Y”字形底托。分析了成虫捕食行为与捕捉足构造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比较了蚊蝎蛉捕捉足与螳螂捕捉足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尖同蝽Cyphostethus yunnanensis,新种 椭圆形,身体后端明显窄缩。雄虫,长10.40毫米,前胸背板宽4.72毫米。翠绿色,局部具黄绿色斑纹,有大小不等和分布不均的刻点。头顶及眼后缘,前胸背板前部,小盾片基半部及其顶端通常黄绿色。触角基部两节暗绿色,第3—5节暗棕色。眼棕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侧角及后缘淡红色或棕红色。爪片,革片内侧及端缘灰黄色,有时带棕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叶螨科一新属新种(蜱螨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大理的竹子上采到一种叶螨,经鉴定是叶螨族Tetranychini Reck,1950的一新属新种。描述如下(文内量度单位为微米)。 云爪螨属Yun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有肩毛1对,背中毛3对,背侧毛2对,骶毛2对,臀毛1对;第一对背侧毛缺如。腹面有肛毛和肛侧毛各2对,爪间突粗壮,开裂为二,爪状。足Ⅰ跗节有双毛2对,足Ⅱ跗节有双毛1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记述的恙螨两新种系1964年和1965年分别在安徽省歙县和贵池县采得,模式标本均存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现记述如下。叶片葛李恙螨 Gahrliepia(Gahrliepia)lamella,新种(图 1—8) 活体时颜色不详,体长圆形,长382微米,宽279微米。 颚体 螯肢基节背面近似三角形。螯肢爪顶端有三角形倒冠齿。螯盔毛光裸。须股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昆虫时,发现黄佛蝗属(Chlorophlaeoba Ram-me,1941)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长头黄佛蝗Chlorophlaeoba longiceps新种(图1—8) 雄虫 体中型。头长约为前胸背极长的1.3倍;头顶具皱纹,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为眼间距的2倍,顶端钝圆,中央具明显的中隆线。颜面极倾斜,具纵条皱纹,颜面隆起甚狭,中眼以上侧缘近平行,中眼以下渐向唇基扩大,中央纵沟在中眼以上十分明  相似文献   

15.
1.黄足狂蛛Zelotes pedestrie(C.L.Koch),1839 此蛛已知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此次在浙江省松阳县采得2♀♀、1(1984.V)系国内新发现。该蛛主要特征:体长♀7毫米,4.5—6毫米。背甲和胸板黑色,浸入酒精后呈红褐色,放射沟黑色明显。眼列端直,各眼间距、大小约等。腹背黑色,生殖厣黄色。螯肢前齿堤具一列短粗刺。步足除腿节黑色外,其余各节均为黄色,第一、二步足具短粗刺丛,第二后跗节无腹刺。  相似文献   

16.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86,(2):214-217
辅齿姬蜂属Yamatarotes Uchida主要特征是:唇基端半部平坦,且薄,端缘不具齿;盾纵沟强壮,且平行地伸展至中胸盾片中部消失;肘间横脉位于第2迴脉内侧,两者间距小于肘间横脉长;后足跗爪内侧具小齿;腹部第1节腹板隆肿具直立的毛。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星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氏星天牛Anoplopphora(s.s.)chiangi Hua et Zhang新种(图1) 雌虫 体漆黑色有光泽,光裸。触角第2节,第3—11节基部及端部具蓝白色毛环。小盾片后缘被少量淡蓝色细绒毛。胫节中部背面及两侧,跗节(除第4节外)背面被淡蓝白色绒毛。头部刻点微小稀疏,眼后部分刻点较粗;额近方形,高略胜于宽,中沟细,伸达后头后缘;头顶深陷;复眼下叶近椭圆形,约为其下颊长的1.5倍。触角基瘤突出;触角1.5倍于长,柄节稍短于第4节,为第3节长的3/4。前胸背板横阔,前、后横沟明显,侧刺突钝,背面中央两侧各具一小突起,中央后方具一较宽大的突起,中央后部两侧散布少数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果园中常见的捕食螨——长须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须螨科Stigmaeidae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缝颚螨总科Raphignathoidea。该类螨体微小,一般在700微米以下。体色多呈黄、橙或红色。体壁柔软,具不同形状和数目的背板。螯肢基部通常愈合,螯肢呈细针状。气门沟发达,从螯肢基部可延伸至足Ⅱ基节。须肢跗节通常具一律状和一顶端三裂形的感毛。足Ⅰ、Ⅱ基节与足Ⅲ、Ⅳ基节呈两组分开。爪间突具三个分支,其末端各具呈“Y”形的粘毛。 长须螨多生活于苔藓、地衣、地面的枯枝落叶或土壤中,但某些种类生活于植物上,可以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省大庾岭蝙蝠体上的一个恙螨新种。 梅岭络盾恙螨 Rudnicula Meilingensis, 新种(图1—4) 鉴别特征 盾板似梯形,后缘稍中凹;眼大,前后眼分离稍远。背毛和腹毛总数不超过100根。后足膝毛和胫毛演变成长鞭毛;足爪常形,爪间突末端稍膨大。足指数858。 本种的盾板量度与曹溪络盾恙螨 R.tsochiensis (hen et Hsü, 1963)相接近,主要区别在于:盾板较短,宽大于长,长47微米;唇板毛和体毛较长,前中毛和前侧毛等长而不是前侧毛长于前中老;背毛52根而非36根;须跗毛4根,分枝。  相似文献   

20.
川西恙螨二新种(真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四川省西部采到两种恙螨,经研究系科学上未报道的新种,现记述如下: 鼠兔叶片恙螨 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ochotonae,新种(图1—3) 中型恙螨,体呈椭圆形。螯肢片上具三角冠。螯鞘毛分枝。鬚肢毛式N-N-BNN。鬚跗毛fT=7B。鬚肢爪3分叉。背板呈宽长方形,上具刻点,宽约为长的2.25。前中毛位于前侧毛线之下方。SB位于后侧毛线上或略高。PL>AL。眼2×2。背板上各部量度(单位:微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