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统计324例烧伤患者的感染菌,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全部感染菌株的19%(277/1466)。并从菌群总分布比例、菌群平面分布、菌种分布、菌群垂直分布、菌群病区分布、菌群体表分布、复数感染分布7个方面统计,报告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动物种群空间分布因物种、种群、生境等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Poisson-二项分布)等类型,根据上述各分布函数用Matlab语言分别编程,以达到各分布函数理论值计算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疆盘羊(Ovis ammon)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盘羊(Ovis ammon)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 000~5000年前为石器时代分布,5000~50年前为历史分布,50年前至今为现代分布。新疆盘羊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边的昆仑—阿尔金山至最北的阿尔泰山,从东天山到准噶尔界山,甚至罗布泊和帕米尔都有分布。在昆仑—阿尔金山、中天山、巴尔鲁克山和玛依勒山,盘羊为连续分布;其它地区为成片分布、零星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盘羊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从920~4600 m,垂直分布由于高程-纬度效应,从南到北一般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其垂直分布还受地表水和泉水分布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林祁  赵燃  班勤 《广西植物》2002,22(1):4-6
报道了槭树科、漆树科、大戟科、清风藤科、无患子科、苦木科共 1 8种植物在我国 1 3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其中福建分布新记录的植物有山地五月茶 ,甘肃分布新记录的有鸡爪槭 ,广东、江苏和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湖北算盘子 ,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五尖槭和滇赤才 ,贵州分布新记录的有甜叶算盘子 ,河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红叶野桐 ,湖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狭序泡花树 ,江西分布新记录的有长柄槭、柳叶五月茶和黑面神 ,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川滇无患子 ,四川分布新记录的有伞花木 ,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五裂槭、中华槭、藤漆、小花清风藤和柔毛鸦胆子  相似文献   

5.
云南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野外采样及鉴定,发现在云南东川汤丹铜矿分布着6科(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羽藓科、牛毛藓科和绢藓科)16属(扭口藓属、净口藓属、对齿藓属等等)22种苔藓植物,其中59%是丛藓科植物,为优势科。并且这些苔藓植物中有68%是直接生活在布满铜绿的矿岩石上,另外32%是生活在含氧化铜的矿土上。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矮丛集型占68%、高丛集型14%、交织型18%。区系分布类型有7种(东亚和北美分布、中国特有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东亚分布、世界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及北温带分布),以东亚分布为主。未发现经典的铜藓(Copper Mosses)。  相似文献   

6.
基于覆盖了全中国各地理区的204个地区植物区系研究资料和这些地区的841个气象站资料,我们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经纬度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这些分布格局探讨了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结果如下:(1)除世界分布、栽培和入侵成分外,大部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与地理相关密切;(2)热带分布属(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热带亚洲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0.84%到94.38%,其最低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地区,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3)热带分布属在〈北纬30°的地区占优势,除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外,其它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减少;(4)温带分布属(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中亚分布和东亚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5.1%至98.83%,其最高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最低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5)除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其它温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6)在温带成分中,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东亚分布属主要出现在中国亚热带到暖温带地区,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属在中国北部占优势,而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属则在中国西北部占优势;(7)除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所有其他成分都显示了与气候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其中,北温带分布属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最为密切相关。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格局与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密切匹配。支持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疆盘羊(Ovis ammon)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 000~5000年前为石器时代分布,5000~50年前为历史分布,50年前至今为现代分布。新疆盘羊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边的昆仑—阿尔金山至最北的阿尔泰山,从东天山到准噶尔界山,甚至罗布泊和帕米尔都有分布。在昆仑—阿尔金山、中天山、巴尔鲁克山和玛依勒山,盘羊为连续分布;其它地区为成片分布、零星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盘羊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从920~4600 m,垂直分布由于高程-纬度效应,从南到北一般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其垂直分布还受地表水和泉水分布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芦芽山位于吕梁山脉北端,有种子植物914种,隶属于403属、84科。种子植物属、种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比较分析属、种的区系成分,得出芦芽以温带成分点优势。在诸多温带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型、旧世界分布型的属数和温带亚洲分布型、东亚分布型的种数占较高百分比。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亚型以华北分布亚型种数最多,其次是西北-华北-东北分布亚型和西南-西北-华北分布亚型。经过芦芽山及部分山地植物属区系地理成分的PCA排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村落系统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地图作业和调查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地区影响村落系统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山麓平原村落呈均匀分布,低平原呈随机分布,滨海平原呈集聚分布。山区丘陵村落集聚分布在谷底、山脚、山麓边缘以及丘岗地带。村落规模因不同地形而异。自然资源、水系、农田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影响村落系统分布。河北村落系统分布可划分为8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和资料统计分析,对蓼族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水平分布上,物种数目由东北到西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6个高密度的分布区,集中沿横断山脉—秦巴山脉分布。除首乌属全国广泛分布外,其他各属或组均有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在垂直分布上,整个蓼族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海拔5 000 m以下。在海拔1 000~3 000 m,蓼族植物广泛分布,冰岛蓼属、拳参组、头状蓼组一年生型和神血宁组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萹蓄组、春蓼组、刺蓼组、首乌属、虎杖属、金线草属和荞麦属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胚后发育各时期胃肠道中5-羟色胺(5-HT)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林蛙胃中的5-羟色胺阳性细胞最早在第38期被检测到,小肠和大肠最早出现在第41期。从41期开始,5-羟色胺细胞分布于胃、小肠和大肠中,在同一发育时期中,胃部分布密度最大。同一部位在不同发育时期5-羟色胺细胞的分布密度不同,其中胃内5-羟色胺细胞在38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分别为1.8±0.62和1.8±0.89,45期分布数量最少,分布密度为1.1±0.31;小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41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均为1.2±0.41,在44期和45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分别为0.7±0.49和0.7±0.47;大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第42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为1.2±0.41,在44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为0.7±0.47。5-羟色胺细胞最早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随着胃肠道发育的日渐完善,在上皮基部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分布。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长梭形和三角形。推测5-羟色胺阳性细胞的出现时间、形态以及分布型是与黑龙江林蛙的个体生长发育需要、胃肠道各段的功能以及食性转变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在我国主要中文期刊上的京津冀地区昆虫学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共搜集了2457篇相关文献。探讨了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包括数量年度分布、研究类群分布、研究领域分布、文献载体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和学科方向分布,并对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以期了解该地区昆虫学研究发展的基本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预测物种的分布对物种资源的评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研究基于虾藓在中国的24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 结合12个环境因子数据, 使用最大熵模型( MaxEnt) 预测虾藓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结果显示虾藓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中部秦岭, 西南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和东南台湾、福建、浙江、安徽一带。经预测, 该种在重庆、福建、湖北有分布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新疆部分地区也可能有虾藓分布。本次研究表明虾藓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比目前记录的分布范围广, 加强野外调查工作, 可能会发现虾藓的新分布区域, 为虾藓保护提供更科学的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6.
谭仲明 《植物研究》1995,15(4):523-531
四川牛儿苗科植物共3属、53种、2变种, 其中老鹳草属Geranium49种, 2变种, 牛儿苗属Erodium2种, 熏倒牛属Biebersteinia2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世界分布, 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至南美洲间断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研究了本科植物在四川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水平分布方面, 在东部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分布着老鹳属1属、23种、2变种, 占四川本科种数的43%。在西部, 川西南河谷山原地区分布着老鹳草属植物32种, 占四川儿苗科植物总数的60%, 是四川老鹳草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川西北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 属的数目逐渐增加, 到最北面, 3属均产, 但老鹳草属植物的种类则逐渐减少。垂直分布方面, I、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 地常绿阔叶林地带有老鹳草属1属、44种、2变种, 占四川供牛儿苗科植物总数 83%, 主要分布在川西南河谷山原植被地区。П、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和优牛儿苗属植物25种, 占四川本科植物的47%, 主要分布在川西 高山峡谷区。III、四川北高山灌丛、草甸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狀牛儿苗属和熏 倒牛属植物12种。熏倒牛属在四川仅分布在这一地带内。  相似文献   

17.
江西三清山维管束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清山位于赣东北怀玉山脉东端,维管束植物繁多,有193科878属1 915种。通过分析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34.2%),其次为世界分布(31.09%)和北温带分布(15.03%),温带分布少于热带分布(41:90);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最多(17.88%),其次为泛热带分布(14.81%)和东亚分布(12.76%),温带分布多于热带分布(427:341);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48.92%),其次为东亚分布(30.73%)和热带亚洲分布(6.73%),温带分布远多于热带分布(705:245),表明该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性质。以区系分区区划作为分析地理分布特征的单位,将三清山的中国特有分布型划分为12个亚型,以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分布亚型所占比例最大,反映出各区系间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气候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自然因素,同时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该文以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观花植物四照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标本库查询和野外实地调查确定四照花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四照花的历史分布格局、当前分布格局及未来的分布趋势,计算不同时期物种分布面积的变化并分析物种分布变化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四照花当前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份最低温、最冷季节平均温度和温度季节变化4个生物气候因子影响。此外,基于四照花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和当前的分布格局的变化推测:冰期来临时,中西部的大巴山地区和东部天目山地区是四照花潜在分布的核心区,为四照花的冰期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浮游端足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海域已发现浮游端足类122种,呈现从北部往南部海区、从近海往外海区种数逐渐增加,且暖水性也逐渐增强的分布特征。渤海、黄海北部和西南部的浮游端足类同属暖温带分布,黄海东南部和东海西北部为暖温带分布和热带分布的过渡带,东海东部和东海西南部以及台湾海峡、南海均属热带分布,其中东海东部和南海中、南部热带大洋分布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20.
辛蓓  党英侨  王小艺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19,39(24):9379-9386
生物都有一定的适生区,低温导致其分布北界的形成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些种类还存在分布上的南界。昆虫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其分布南界的形成原因对预测昆虫种群的扩散和暴发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寄主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北半球昆虫分布南界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低纬度地区夏季高温引起昆虫死亡率上升、生殖率下降、昆虫体内共生菌解体和冬季低温过高导致昆虫滞育节律被破坏等是昆虫分布南界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寄主的分布和人类活动也对昆虫分布南界存在一定影响。气候变暖对不同种类昆虫的分布南界影响不同,大部分昆虫的分布范围会扩大,但一些受环境限制的昆虫分布南界往往北移。建议今后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昆虫分布南界的变化、检疫性害虫在其原产地和入侵地分布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研究,以期为分析昆虫分布的变化提供依据,也为害虫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