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血及胃液HBeAg、HBsAg等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母亲外周血标本和新生儿外周血及胃液标本,ELISA检测HBeAg、HBsAg,PCR方法检测HBVDNA;以ABBOTT试剂检测新生儿股静脉血的HBsAg.采用X2检验、精确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33例母亲、新生儿血标本和胃液标本.5例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133例新生儿中单纯胃液HBsAg阳,阳性有58例,单纯胃液HBeAg阳性9例,胃液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7例,胃液HBeAg、HBsAg均阴性73例.PCR检测显示.胃液标本HBVDNA均阴性.统计学检验显示新生儿胃液HBsAg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有关系,而胃液HBeAg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无关系.结论:新生儿胃液HBsAg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有关,但是由于所有标本HBVDNA均阴性,尚不支持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胃液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流行区,HB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是HBV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大多数育龄期的乙肝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HBV母婴阻断成了临床愈发关注的问题。实践中,即使HBsAg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5%-10%的新生儿感染HBV,尤其母亲为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者。因此,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英国国立优质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ICE)指南推荐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机率,但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和预防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母乳喂养和分娩方式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谨从HBsAg筛查、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阻断方法、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如何优化管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并对未来HB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HBV前S/S区基因变异研究探讨HBV宫内感染的机制。方法:将HBsAg阳性母亲按照随访其新生儿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经PCR扩增HBV DNA,基因克隆、测序,构建种系进化树分析前S/S基因的突变。结果:共得到60株HBV序列,来源于同一组的序列较为集中在树中的某枝,而且进化距离从病例组母亲、病例组患儿到对照组母亲存在由近及远的特征。结论:各组病毒株在基因序列进化上存在差异,某些突变位点在非宫内感染组母亲中的发生率较高,突变的发生可能使其所在的编码区功能发生变化而影响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BV转基因小鼠孕期使用拉米夫定对降低母血HBV含量的作用及其对母胎安全性的影响,探讨孕期采用HBV抗病毒治疗,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可高水平表达HBsAg的HBV转基因小鼠,分别从孕早期(孕第5天)和孕中期(孕第10天)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mg/kg,天)直至分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母鼠血中HBsAg、HBV DNA等感染指标的变化,同时从多阶段、多方面,用多指标观察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早期,使用药物对母鼠、胎鼠及新生鼠安全性的影响。结果:21只孕期接受抗病毒药物的HBV转基因母鼠,无一例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对胎鼠无致畸作用,且不影响新生鼠早期生长发育,同时小鼠病毒DN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HBV转基因小鼠孕期服用拉米夫定可降低病毒负荷,有助于减少HB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且对母鼠及其子代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省自贡地区3~5岁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索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985年调查了1167名幼儿,其HBV总感染率为41.13%,HBsAg阳性率12.68%。幼儿的HBV感染与母亲HBsAg阳性密切相关。共检查母亲409例,38例HBsAg阳性,其幼儿HBsAg阳性率为50%(19/38),HBsAg阴性的母亲371例,其幼儿HBsAg阳性率9.97%(37/371),来自HBsAg阳性母亲的阳性子女占33.3%(19/56)。1986年随访HBV易感幼儿448例,HBV年感染率为12.95%(58/448),HBsAg年阳转率3.79%。HBV年感染率与原幼儿班级HBsAg阳性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乙肝阳性产妇外周血、胎儿及胎儿附属物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通过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HBV标志物的表达。结果胎儿脐血HBV DNA水平与母血HBV DNA水平相关,母血HBV DNA高水平(≥107copy/mL)时脐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胎儿脐血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母血HBV DNA水平,P<0.05。胎盘组织可见HBs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但未发现HBcAg染色阳性。在引产胎儿胎肝和胎肾组织中发现HBsAg和/或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结论母亲HBV DNA高水平是发生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阳性是判断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指标;HBV可能通过胎盘感染的途径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并可能在胎儿体内定位和复制,这可能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妇女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宫内感染以及血Free-β-HCG水平,分析血Free-β-HCG水平与HCM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可能影响机制.方法:通过酶免法测孕妇血HCMV-IgM和定荧光定量PCR对孕中期妇女血清和羊水中HCMV-DNA的检测以及DILFIA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孕中期妊娠妇女血Free-β-HCG的含量,研究HCMV感染状况与Free-β-HCG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CMV对母血Free-β-HCG水平的影响.结果:718例样本中共检出HCMV-IgM阳性和(或)HCMV-DNA阳性者共43例并进一步行产前诊断羊水HCMV-DNA阳性14例.孕中期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5.98%,HCMV宫内感染率为2.22%.孕中期感染组Free-β-HCG含量:7.32± 2.25 ng/ml,非感染组:8.47± 3.17 ng/ml,对照组:10.10± 3.67 ng/ml.结论:HCMV宫内感染组比非感染组孕中期外周血Free-β-hcG的测定水平降低,两者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MV可通过损伤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使Free-β-hcG的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产妇慢性HBV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诊断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4组:慢性HBV携带者(A组)112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B组)406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组)307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D组)774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823例HBV阴性产妇为对照组(E组)。比较各组的GDM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中,共发生GDM 866例,发生率为33.12%。B组与C组GDM发生率分别为38.92%、37.46%,均大于E组的30.74%(P0.05)。A组、B组、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发生率分别为7.98%、8.87%、9.77%,均高于E组的3.52%(P0.05);A组、B组、C组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0%、3.94%、4.56%,均高于E组的0.49%(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3%,高于E组的0.36%(P0.05)。结论:产妇慢性HBV感染若合并肝功能受损或肝组织学病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率,若HBV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PIH及早产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方法:随访16986例新生儿后期癫痫的患病情况,分为儿童癫痫组与非癫痫组,比较两组各项围产期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内儿童癫痫的发病例数为118例(6.95‰),癫痫的发病率在1岁以下的儿童最高(27.12%)。儿童癫痫的发生与孕周、高龄产妇、低出生体重、流产史、宫内窘迫、喂养方式、孕期感染、子痫、胎盘早剥、新生儿惊厥都有相关性,并且孕周、子痫和新生儿惊厥是儿童癫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癫痫的发生与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这对临床儿童癫痫的诊疗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艳冬  胡云  刘勇  毕永春  陈炜  朱大龙 《生物磁学》2009,(13):2517-2519,2545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携带率,阐明糖尿病发生是否与HBV感染有关,并观察糖尿病合并HBV感染时是否加重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33例2型糖糖尿病患者和1440例普通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HBV其他血清学标志,同时常规测定肝功能和血糖等。结果:2型糖尿病HBsAg阳性24例,阳性率4.50%,普通人群HBsAg阳性70例,阳性率4.86%,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0,P=0.740)。糖尿病患者感染HBV后的抗体应答与普通人群相似。糖尿病合并HBV感染者与无糖尿病HBV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中83例(16.3%)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在肝功能异常指标中最常见,这与HBV感染后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不同。结论:糖尿病发生与HBV感染无关,糖尿病合并HBV感染时不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