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翰 《生物学通报》2001,36(4):21-22
1 对“提问”的再认识  提问 ,通常指提出问题来问 ,且多指教师问学生(《现代汉语词典》释 )。笔者认为 ,在已经跨入 2 1世纪的今天 ,课堂提问的主体不应再是教师 ,而应是学生。这是因为 :1)教师提问 ,是教师想要学生知道或明白什么 ,属“要我学”;学生提问则意味着我想知道或明白什么 ,发现什么 ,属“我要学”,后者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2 )以学生提问为主 ,能克服教师的主观片面性。事实上许多问题是教师难以想到 ,甚至是不可能想到的 ,因此很有参考价值。3)从提问时效性上讲 ,强化学生提问 ,可及时地反映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课始…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课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值得研究解决的重要教学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设计好“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场白,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做到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全神贯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设计每堂课的开头。提问开头提问是课堂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如讲“光合作用”这节课,教师可以先提问:植物所需要的养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教材“达尔文主义基础”是第117页有一节是“获得性的遗传为什么不显著?”关于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与教师往往不能把它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统一起来看。有些人总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对立的,是矛盾的。认为获得性遗传既然有不显著的现象,那末获得性能够遗传这一观点就有疑问。或者有人这样问:“既然获得性能够遗传,但又为什么会有不显著的现象发生呢?”另外还有些教师,基本上是承认获得性能遗传,但对获得性遗传的现象,以及获得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其效果是多层次的。一次提问是否成功,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仅就动、植物学教学举几个例子。 1.了解学生,分层次提问了解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问是否成功的基础,笔者执教近30年,不仅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次教学,而且在提问上,也将问题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由好、中、差生回答。并注意多表扬有进步的中差生,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调动其学习积  相似文献   

5.
设问的艺术     
设问的艺术王文辉(北京市教研部生物教研室100055)设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彼此沟通情感和教学信息的一种教学技巧,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设问貌似简单,但通过问的内容和问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敬业的程度和修养的水平。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高中《生物》课本第一百页:“但是应该说明,具有相关性的两个性状,有时并不一定是由于连锁遗传的结果,而具有连锁遗传的性状,一般都具有相关性。”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共同必修模块之一,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6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是第五章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两个遗传规律的内容,理解遗传规律的实质,还要培养学生利用遗传规律解决遗传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遗传问题的题型很多,但通过已知条件推导生物的基因型往往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也常常是解决其它类型遗传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几种典型的杂交类型的结果、其生物学意义及基因型的推断,通过分析推导基因型的思路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谈启发提问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何惠文(湖南省湘阴县第四中学410504)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启发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训练其思维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1启发提问的要求启发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具有启发思维的特...  相似文献   

10.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时,启发式教学有其重要意义。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虽难度较高,但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探求新知,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如何提问,怎样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相似文献   

11.
(引言)生物实验课即将结束时,一学生不解地问老师:“青蛙能消灭这么多害虫,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今天的实验课我们却解剖了12只青蛙……”老师沉默片刻,回答道:“我们是以少数青蛙的牺牲获得对它更多更深的认识,更好地来保护它。”学生仍迷惑不解:“能让它们不牺...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问”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问”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14.
人眼祝网膜感光细胞可以产生或发放神经冲动吗?《生物》(第二册)第98页写道:“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生物》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53页“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发...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且采用引起式。诱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趣提问常用在新课的开始,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并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如讲“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前先设问:“你母亲是大眼睛,你也是大眼睛;你父亲是高鼻梁,你也如此。为什么父母的性状会传给子代呢?”这样一问,立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讲,急于并乐于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得到答案,这就为…  相似文献   

16.
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衍生所有权和修饰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05,13(4):363-366
本文探讨了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与衍生所有权、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权概念。所谓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即对生物遗传资源的载体——生物体、生殖细胞以及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拥有的所有权。生物遗传资源的衍生所有权即在一种生物遗传资源被商业修饰后,那些对这种生物遗传资源拥有元所有权的国家仍拥有的部分所有权利。目前生物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中的许多混乱是因为未能区分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与衍生所有权。对任何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应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这个原则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序言中强调的“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的观点一致,生物多样性的内禀价值既包括物种的生存价值,也包括物种生存价值的外延,即物种个体的生存价值。行使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权还应本着“保存”、“善意修饰”、“预防恶意修饰”的掌握,以及促进人类福祉的原则,如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增加作物和家畜的抗病性、有益生态环境保护等等。人类自身的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权由人类的多数公意决定或国家行使。对任何生物遗传资源的修饰还应防止有意危害人类、野生生物的遗传结构稳定、甚至在实验室创造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有害生物的恶意修饰。  相似文献   

17.
在新编高中《生物学》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增加了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内容。这些知识对扩大学生遗传学知识领域是很必要的,对提倡优生,宣传新婚姻法中为什么要禁止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互相通婚等更具有说服力。怎样才能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他们既易理解又能牢固掌握呢?这确是值得我们生物教师探讨的问题。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开发》报告简介《生物多样性公约》建立了一个以促进技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遗传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间开展合作的框架。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为“生物多样性开发:遗传资源在持续发展中的利用”的报告,对如何实现这种合作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如果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中采用水插法的益处“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植物学知识中唯一的实习题目,但没有生物实验园地的中学,也就无法给学生提供扦插、压条的实习场所。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改用下列水插方法:在春季(5月份),让每位学生剪取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生物课课堂提问的设计谈点看法。 (一)准确性和新颖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服务于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是否准确、新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提得准确,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知道应该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去回答,从哪几个方面去回答才能完善准确。例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学生就不知答到什么程度,若改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这就具体得多。提问不仅要准确,还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说教师的提问,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要形式新、内容新,学生听后趣味横生,人人跃跃欲答。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