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鸢尾属植物及近缘植物射干种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这些植物的种子所含化学成分以醌类、酚类等为主,其中一些具有显著药理活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三个能量偶联部位之一,它起着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Cyt.c)的作用,根据King和Yu提出的泛醌结合蛋白理论[1],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含有泛醌结合蛋白QPc.研究表明,泛醌-细胞色...  相似文献   

3.
植物色素及其化学证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土地辽阔,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三万多种,许多植物的花与果实色彩鲜艳,富有吸引力,这些都是植物中所含的色素所引起的。近年来天然色素在保健营养食品的添加剂中,也普遍受到重视与使用。在大自然中存在的植物色素,包括很广,如叶绿素、胡罗卜素(四萜色素)、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醌类、酮类、邻苯二酚类、氧(杂)蒽酮类(?)族化合物(Porphyrine)、吩嗪(Phenazine)、蝶胺(Pteridine)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离子结合力来分离代谢产物是化学家、生化学家、生产天然产品的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工艺方法。长期以来,该方法被用来从各种不同的生物原料中获取氨基酸、有机酸、核酸和碱类物。但是,迄今为止尚无文献报导用此法从维管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C—葡糖苷醌型查尔酮及有关色素。近几年来,藏花红色素和藏花黄色素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们是食品和软饮料  相似文献   

5.
铁包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包金在广西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一味常用的民族药,调查显示铁包金的来源包括四种勾儿茶属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醌类、二聚体、苯丙素类、萜类、苷类以及有机酸类等,具有镇痛消炎、抗肿瘤、保肝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概述铁包金几种原植物的外观鉴别、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扩大铁包金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花瓣呈色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类黄酮/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其中类黄酮/花青素苷是分布最广泛的色素,决定大多数植物花瓣的呈色;类胡萝卜素在一些植物黄色至橙红色花瓣中起着作用;而甜菜色素主要存在于石竹目植物,包含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目前,关于色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网络已被解析,主要由一系列结构基因控制;一些与色素合成相关的调控因子在很多植物中被鉴定发现。另外,基于外源基因表达或内源基因编辑的分子育种在一些观赏植物的花色改良中被成功应用。本文系统性总结了植物中3种类型色素合成的分子基础、调控机制及分子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植物色素合成分子调控网络的认识,并以期为今后开展花色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有关天然Bei醌化合物产生菌的化学成分分析,Bei醌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菌寄生菌的生物合成,菌寄生菌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Bei醌化合物光敏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天然色素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天然色素的发展概况天然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食经》和《齐民要术》等书中,就有关于利用天然色素为食品和酿酒着色的记载,如用艾青做青饺;用红米和茜草科植物使食品着色。十二世纪以前,在大不列颠,阿利克赛人也喜欢在糖果中加入天然色素材料使糖果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玫瑰色、紫色等。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分类学家Peing记载了罗马帝国时代使用天然着色剂的情况,当时常  相似文献   

9.
一株产苝醌光敏化合物的真菌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人工培养的一株菌寄生菌属Hypongcessp.真菌菌体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证明该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醌类光敏色素,还含有较丰富的甘露醇和长链烷烃及其衍生物,是一株优良的具有实用开发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10.
李聪  陈远腾 《菌物系统》2000,19(1):122-127
本文报道人工增减的一株菌寄生菌属Hypomyces sp.真菌菌体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证明该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Bei醌类光敏色素,还含有较丰富的甘露醇和长链烷烃及其衍生物,是一株优良的具有实用开发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甜菜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植物色素的存在使植物呈现出缤纷的色彩。甜菜色素是四大类天然植物色素之一,主要存在于石竹目某些科属植物中,使植物呈现出红色至黄色的多种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甜菜色素在植物中不仅起呈色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适应逆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甜菜色素既可作为食品、药品的着色剂,同时因其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从甜菜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提取工艺、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用羟基磷灰石柱亲和层析法制备了高纯度的缺脂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脂的缺失使该酶活力丢失,部分细胞色素(约52.8%细胞色素b和82.5%细胞色素c1)呈现还原状态.将缺脂泛醌细胞色素。还原酶与磷脂重组,可恢复其活性,同时那些呈还原状态的细胞色素也恢复到氧化态.此结果表明如此制备的缺脂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仍保持着活力所必需的构象状态,细胞色素氧化还原状态随脂缺失的变化反映了脂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苋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苋科植物有65个属,约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该科的很多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化学成分丰富,含有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色素类和多肽类物质.为推动我国苋科植物资源的更深层次利用和开发,对苋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绿色组织蛋白质组分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向电泳是在单向电泳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两种不同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高分辩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由于分辩率高,可以用来分离复杂蛋白质组分,观察蛋白质组成变化及检测特异蛋白质的存在。不过,在植物上,这项技术应用较为成功的报道多以无色或非绿色组织作为研究材料。绿色组织富含色素及酚、醌等类杂质,对电泳过程干扰作用较大且不易去  相似文献   

15.
圆齿野鸦椿是福建省特有的药用和观赏小乔木,可与同属植物野鸦椿的根、果实等部位入药,但目前主要开展了种子、果皮、枝和叶等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却没有关于根部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采用系统预试法初步探索圆齿野鸦椿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根可能含有生物碱、皂苷、醌类、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多糖、鞣质以及甾体和三萜类等多种有效成分,为圆齿野鸦椿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花色是植物吸引昆虫传播花粉的主要因素,对于植物在自然界的生存必不可少,也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在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中,色彩各异花卉的培育,可以弥补自然花色的匮乏,但是令人垂涎的蓝色花比较难培育。花色的多样性主要是由花青素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和含量等因素决定的,飞燕草色素的合成是形成蓝色花的关键因素,许多植物体内缺少合成飞燕草色素的结构基因。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色花的研究也时有报道。文中以常见的观赏植物为例,基于花青素代谢调控,从影响飞燕草色素合成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分子改良途径培育蓝色花等几个方面对植物花朵呈色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展示不同分子育种策略可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为其他植物或经济作物的色泽改良如彩色棉蓝色纤维的培育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彩叶植物叶片呈现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揭示彩叶植物叶片呈色机制对选育彩叶植物新品种和彩叶植物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对彩叶植物呈色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叶片中色素变化、光合特性、叶片结构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该文主要対近年来有关彩叶植物叶片中叶绿素代谢途径、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次生代谢途径、光合作用和叶绿体发育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培育彩叶植物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人工调控叶色以及叶色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花青素是植物中的色素,它遇酸性呈紅色,遇硷性呈綠色、黄色或藍色,遇中性則呈紫色。我們利用花青素这个将点,制成土壤指示剂,經过試用,效果良好。其制法是这样的,摘取新鮮的野牡丹花瓣,用水煮开过濾,共含有色素的水便是一种灵敏的指示剂。测定土壤酸、硷度的方  相似文献   

19.
醌蛋白——一类新型的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醌蛋白──一类新型的酶曹志方,王银善(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醌蛋白,吡喹啉醌,6-羟基多巴醌,色氨酸─色氨酰醌醌蛋白是以吡咯隆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简称PQQ)、6-羟基多巴醌(Topaquino...  相似文献   

20.
无患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30年来无患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无患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三萜皂苷、倍半萜苷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抑菌、抗肿瘤、保肝和表面活性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