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肠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G)引起的腹泻是一个重要的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到这些地区的旅游者。医院和临床基础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病例10~50%为ETEC所致,平均约20%为5岁以下儿童,较老的年龄组也稍高。而且,从工业化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旅游的人当中的急性腹泻病例已经证明至少有1/3-1/2病原是ETEC。 ETEC引起的病情程度由无脱水现象的轻皮腹泻至霍乱样疾病不等。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内的儿童之中每年都有许多断续遭受1-3次ETEC引起的腹泻。虽然大多数ETEC感染症状相当轻微,但在发展中国家儿童中ETEC腹泻每年在10亿人次  相似文献   

2.
<正> 以往的研究将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分成三类。一类是主要引起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BPEC);另一类是引起旅游者腹泻和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再一类是导致痢疾等疾病的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关于ETEC和EIEC的致病机理研究的比较清楚,ETEC中要产生LT和ST肠毒素,EIEC象志贺氏菌一样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并繁殖。EPEC的致病性可能与某种粘附因子和细胞毒素产生有关。近来人们又提出两类新的腹泻性大肠杆菌,即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  相似文献   

3.
编码LT-B/ST融合抗原的基因插入pYA248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XZL66。该重组质粒转入无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R-11,ΔCya,Δcrp,Δasd菌株X4072。此无抗药性的杂合菌株X4072(pXZL66)表达的LT-B/ST融合抗原具有LT和ST抗原性而没有生物毒性,可望成为预防ETEC腹泻和相应的沙门氏菌病双价口服活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全球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幼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菌,其产生的细菌定植因子(CFs)和肠毒素是关键的毒力因子。CFs介导细菌黏附宿主小肠上皮细胞并完成定植,产生热敏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破坏宿主上皮细胞内的体液平衡,使体液和电介质过量分泌从而导致腹泻。预防ETEC腹泻的首选方法是使用能激发宿主产生抗黏附素免疫力和抗肠毒素免疫力的疫苗,阻断ETEC黏附和定植并中和肠毒素。目前一种名为Dukoral~的霍乱疫苗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热敏毒素免疫,已经被一些国家批准用于短期保护和预防旅行者腹泻。新型试验性ETEC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旨在提供保护期长、反应谱广的抗ETEC感染免疫保护力。本文针对疫苗研发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 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两种不同型肠毒素:不耐热毒素(LT)和耐热毒素(ST)。LT具有与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毒素,CT)共同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因抗原决定簇不同又可分为两型(i)LTp,由使小猪致病的ETEC所产生。(ii)LTh,由使人致病的ETEC产生。STI也有两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了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H10407菌的gsp D基因敲除株,并利用PCR和测序技术进行了验证。随后对gsp D基因敲除株和野生株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沉淀中的LT毒素分别进行检测。发现gsp D基因敲除对ETEC H10407生长无显著影响,野生型大肠杆菌的LT毒素不仅存在于培养上清液中,还存在于细胞沉淀,而gsp D基因敲除株的LT毒素仅在细胞沉淀中被检测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gsp D基因敲除的ETEC,其LT毒素在细菌细胞内积累并不释放至细胞外,说明Ⅱ型分泌系统(T2SS)中的gsp D基因对调控LT毒素分泌至细胞外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腹泻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据WHO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所引起的腹泻占25%以上,在由工业化国家去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者腹泻中ETEC引起的占60~70%。ETEC是我国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第三位病原。  相似文献   

8.
产毒性大肠杆菌毒素在豚鼠肠道定位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豚鼠小肠组织中ETEC肠毒素的定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豚鼠从空肠到回肠明显充血,肿胀,但盲肠,结肠和直肠外观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光镜下见到发病动物肠组织病变主要出现在空肠和回肠,以回肠最为严重。主要病理改变为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充血,病变部位可以出现在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取回肠组织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可见回肠粘膜表层,粘膜肌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呈LT和ST阳性反应,分布弥漫,空白对照和正常豚鼠回肠组织均呈阴性结果。本研究表明,ETEC主要作用于空肠和回肠,尤其是回肠;回肠组织各层都有病变,且与肠毒素的分布一致,证明毒素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肠粘膜细胞。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近郊采集的82份污水中,分离到产肠毒素(LT、ST、LT+ST)大肠杆菌噬菌体46株,根据噬菌体的特性,选择19株,试用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型的鉴别,对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75株和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51株进行了型别的分析,总分型率达98.41%。并研究排除分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肠毒素和定居因子抗原 (CFAs)是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两种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效的ETEC疫苗应包括这两种成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定居因子CFA/II的共有抗原成分CS3菌毛抗原和LT B/ST融合肠毒素基因克隆至以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 ,与asd基因剔除的弗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了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结果表明 ,在无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该重组菌可稳定表达CS3菌毛抗原和LT B/ST融合肠毒素抗原。通过口服和鼻饲方式免疫小鼠 ,可诱生相应的血清IgG抗体 ,同时能够检测到分泌型IgA的产生 ,表明该重组菌可以有效的诱导产生粘膜免疫。  相似文献   

11.
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本研究说明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TEC)是可以引起幼畜腹泻的致病菌,此类菌具有对宿主特异的起粘附定居作用的菌毛,还有直接引起腹泻的肠毒素,目前已发现对热敏感的肠毒素LT和对热稳定的肠毒素ST。在临床中经常分离到的带有K88菌毛抗原的致病菌主要是引起新生仔猪的急性腹泻,其发病、流行都比较快,是新生仔猪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本实验室经过几年的研究,已经构建了具有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斑点ELISA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据WHO预测,全世界每年因ETEC引起腹泻而致死的5岁以下婴幼儿多达80万。该菌的致病机制是,它能粘附并定居到宿主小肠表皮细胞,繁殖产生耐热肠毒素或不耐热肠毒素,前者主要由定居因子抗原(CFA)负责,  相似文献   

14.
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ST、LT—B肠毒素基因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不耐热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Jl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说明了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两种类型耐热性肠毒素(STⅠ STⅡ)之化学与生物学特性均不相同。前者是低分子量的多肽,可刺激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而导致急性腹泻。对乳鼠有作用。后者的分子量约5000。它对离乳的小猪有作用,对乳 鼠无作用。我们与其它学者已分别阐明人株和人-牛、猪株STI产生两种(STh;STIb)及STP(STIa)的初级结构。我们也确定了小肠结肠耶氏菌、非OI群霍乱弧菌及摸似弧菌的ST之初级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6.
17.
<正>前言 毒原性大肠杆菌(ETEC)为引起霍乱样水性腹泻的肠道病原菌,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去流行地区的旅行者也多为此而烦脑。在机场检疫所申报的腹泻症的20—30%为ETEC所致。由与海外航渡无关的集体食物中毒和散发性腹泻症中也能分离出本菌。其分离率由散发事例中水样腹泻的百分数推算。除人之外,也是牛、猪和羊等家畜的重要下痢病原菌。 然而,该ETEC用通常的生化学和生物学试验与常住大肠杆菌不能区别。只能通过毒素的产生性  相似文献   

18.
<正> 考虑到目前对E.coli有益的知识,工作组认为下叙范围需要进一步研究。 3.1 肠毒原性大肠艾希氏菌(ETEC) 3.1.1 为了有助于ETEC流行病学的研究,应当发展与估价简单而敏感的方法以检出ETEC及检定其特性。这些试验应当适于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用。下述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 -LT与ST的识别:一个特殊的问题是ST的检出,目前只能用乳鼠模型,但存在着日益增长的证据,特别是在动物中,有些型的ST用乳鼠法不能检出。血清学试验,  相似文献   

19.
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ST、LT—B肠毒素基因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不耐热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说明了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毒素大肠杆菌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及到这些国家旅游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致病机制是由ETEC表面的菌毛定居因子和肠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在研制和评价预防ETEC腹泻的修选菌苗方面已了得重大进展。本文对已研制的和正在研制的ETEC疫苗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早期的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减毒活菌苗、DNA疫苗和植物疫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