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忠 《微生物学报》1966,6(1):112-113
在1955—1956年福州市痢疾杆菌分型研究工作中,发现所分离的福氏4型菌株,用标准4a菌血清作吸收试验时,有的菌株能完全吸收该血清的凝集素,有的菌株则不能完全吸收。据方纲认为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尚可再分为A、B、C3个成分。兹选取1955—1956年分离的福氏4型菌27株,进行血清学研究,以了解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特性,并追证方纲的发现。首先以能完全吸收标准4a菌(No.51305,捷克)血清凝集素的菌株9308制备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痢疾杆菌菌群(型)分布与耐药类型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116株痢疾杆菌中,福氏菌占75%,宋内氏仅占24.14%。111株痢疾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证实,多重性耐药株发生率很高(98.2%),并以6、7、8、9重耐药类型为主。6重以上耐药株福氏菌(占82.9%)略高于宋内氏菌(74.01%),而福氏2~a亚型菌则显著高于福氏其它亚型菌(P<0.01)。似乎表明痢疾杆菌菌型分布与6重以上耐药株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城县黄袍乡中学于1986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发生一起痢疾暴发流行,发病271人,共分离出26株痢疾杆菌。其中从病人腹泻物中分离出22株,水样分离3株、苍蝇1株。这26株菌株均与1∶10稀释的福氏志贺氏菌Za型因子血清呈强凝集  相似文献   

4.
用半抗原——Digoxigenin标记的福氏2a YSH6000的1.4kb virG DNA探针,检测73株痢疾杆菌(宋氏64株、福氏5株、志贺氏4株)、32株EIEC、17株耶氏菌属菌、5株伤寒杆菌和5株大肠杆菌的DNA同源性。前3种菌同时作Sereny试验,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痢疾杆菌及EIEC中均含virG同源区,其它被测菌则无此同源区。virG DNA仅与痢疾杆菌及EIEC的Sereny试验相关.而与耶氏菌属的Sereny试验无关。用virG DNA探针检测宋氏痢疾杆菌及EIEC的毒力,与Sereny试验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87.5%和90.9%。  相似文献   

5.
简讯     
145株痢疾杆菌分型鉴定结果1979年6—8月,我们对个旧市医院门诊“菌痢”患者的粪便进行了培养,经菌型鉴定及生化反应试验,共检出痢疾杆菌145株。菌群分布:属福氏志贺氏菌群的有139株占95.86%,属宋内氏志贺氏菌群的有6株占4.14%。福氏菌型分布:1a型占  相似文献   

6.
1.根据吸收试验的结果,证明了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的菌株在型抗原上可以有不同的结,并在所研究的菌株中鑑别出三獯型抗原成分。按其型抗原桔棒可以将福氏痢疾捍菌第4型分为三类:即型抗原祜耩合IVA成分者,型抗原秸棒含IVA及IVC成分者和型抗原结耩含IVB和IVC成分者。 2.41佃在北京分雕的福氏痢疾棹菌第4型菌株中型抗‘原霜IVA者有28株,其中27株没有用凝集反应可榆出的族抗原,1株的族抗原为4……;型抗原秸棒为IVB IVC者有13株,其中10株具有族抗原6,2株具有族抗原4,1株没有用凝集反臆可榆出的族抗原。4株由圆内其它地区送来的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中有3株的型抗原是IVB IVC,它们的族抗原都是4……,1株的型抗原是IVA IVC,用族因子血清没有查出族抗原。 3.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的分型血清中至少应含有对抗型抗原IVA和IVC成分的抗體。 4.发现了雨株福氏痢疾桦菌箭4型菌在实验室传代培养后喪失了原有的型抗原而变成了只有族抗原的菌。  相似文献   

7.
在痢疾桿菌的分型鑑定中骚现福氏痢疾捍菌第5型中有33%的菌株在福氏痢疾桿菌型因子V血清内及族因子3,4的血清中凝集,但不在族因子7,8,9血清内凝集。用吸收试验封其中1750菌株的晃疫血清作了抗原分析,得出该型菌株的抗原筒式为V:4(7)…。今建议将福氏痢疾桿菌第5型分为二个亚型,Va的抗原棒造为V:4(7)…,Vb者则为V:7…。  相似文献   

8.
以往进行痢疾杆菌对中草药敏感作用的试验,一般采用单一菌型,但对同一菌型所出现的不同的突变株对中草药的敏感性,则没有进行研究。我们为了深入研究它们对中草药的作用,应用福氏志贺氏3A痢疾杆菌的链霉素敏感株(S~(?))、耐药株(S~r)和依赖株(S~d),对102种中草药进行了敏感作用的试验。发现这三种不同的菌株对中草药的敏感作用不同。此试验结果对痢疾的防治具有一定意义。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四年初,为了试制口服痢疾活菌苗,根据甘肃省菌痢流行型别主要是福氏2a及福氏Ⅲ型的特点,在当时已有福氏2a依链株的情况下,重点以链霉素选择法,选育了福氏Ⅲ型菌,得到两株依链株,经初步鉴定,认为安全及免疫原性尚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方法与结果 一、原始菌株的来源及依链菌株的选育: 一九七三年从甘肃徽县现患病人分离的经链霉素敏感试验敏感、且豚鼠角膜试验有毒力的福氏Ⅲ型菌株中,挑选了两株(菌号F3—73和F3—75)将它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以下简称普琼)[普琼处方为:1%蛋白胨,0.5%Nacl,2.6%琼脂(海燕牌一级条状)  相似文献   

10.
黄芩对去污染小鼠体内痢疾杆菌R质粒消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去污染的瑞士小白鼠为模型用黄苓对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的R质粒进行了体内消除试验。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对小鼠肠道进行去污染,降低其定居阻力,然后用福氏痢疾杆菌F13株经口感染,同时利用四环素造成一种选择压力,以利于对四环素耐药的F13株菌生长繁殖。利用小鼠肠道菌群重建的间隙,进行R质粒的消除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对福氏痢疾杆菌F13菌株R质粒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正时 《微生物学报》1991,31(6):466-472
对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所存,1935年国外分离,国内检定结果不一的一株志贺氏菌51331进行了详细的抗原分析,确定为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 该菌能与国内外出品的福氏3型特异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述诊断用血清中交叉反应性抗体尚未吸收纯净,至少没用类似51331这样的菌株参与成品血清检定的缘故。因此,建议在生产福氏3型特异血清时,应用本菌种参与检定以提高制品质量。本菌种作为诊断血清检定时用的菌种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杂交法选育痢疾杆菌弱毒株,国外已有报道,如Dupont等用大肠杆菌高频重组株W 1895与福氏志贺氏菌Ⅱ型及痢疾志贺氏菌Ⅰ型杂交,得到一些无毒的杂交株。据观察,有的免疫力虽好,但反应较强(如H株),有的反应虽小,但免疫力不够理想(如MH株),因此均未被用于预防细菌性痢疾。为了探索获得既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加拿大Lior博士提供的标准抗血清,采用快速玻片凝集法对广西地区人、畜、禽所携带的38株空肠/结肠弯曲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见表1)是人源菌2株均为血清第8型;鸡源菌16株分别为血清第1、4、8、11、17、21型,不能分型3株;鸭源菌11株,分别为血清第5、8、20、21、46、53型,不能分型2株;豚鼠源菌7株,分别为血清第4、6、7,8、21型;鸽子源菌2株分别为血清第5型和21型,各源菌株中,与人源血清型相同(第8型)的鸡源株占25%;鸭源株占18.2%;豚鼠源株占42.8%,以上研究说明这些动物与人感染空肠/结肠弯曲菌有密切关系,家禽是人感染的重要贮存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14.
1.本文对从临床分离所得的对于合霉素耐药及敏感的福氏痢疾杆菌Iia型各一株的糖代谢,以及合霉素对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2.加入合霉素后,无论敏感或耐药菌株的菌体多糖均有增多现象。 3.敏感菌株丙酮酸的含量于加入合霉素以后发现增加,而在耐药菌株则含量减步;表明这两个菌株的丙酮酸代谢是不同的。 4.合霉素对于痢疾秆菌对葡萄糖的氧化有轻度刺激作用。 5.丙酮酸及乳酸的脱氢作用在加入合霉素后均稍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志贺菌在成人腹泻患者中的主要血清群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浙江萧山医院临床分离自腹泻成人志贺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群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所有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25株志贺菌,其中66(52.8%)株为宋内志贺菌,58(46.4%)株为福氏志贺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5.9%,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79.8%,头孢噻肟为48.6%,未检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7.0%和57.1%,而宋内志贺菌未检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耐药率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萧山地区成人志贺菌感染以宋内和福氏两种血清群为主,青霉素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太高已不适合临床使用,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对E.Coli K12 Hfrc株与福氏志贺氏菌la-1、1b-03株杂交所得的Hfla-l、HFlb-03。弱毒株,进行了豚鼠角膜和猴的交叉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亚型之间是有交叉保护作用的。从而为研制痢疾菌苗选用生产用菌株的范围,以及了解痢疾杆菌福氏志贺氏菌群之间的抗原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痢疾杆菌不同群、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试验模型为恒河猴,将其分为4组,第一、三组分别为感染过福氏1a和宋内菌并已康复的猴;第四组为用双价菌苗株FS(福氏2a和宋内)免疫的猴体,剂量依次为4×1010、6.5×1010、6×1010,共16.5×1010活菌,第二组为空白对照。所有4组皆用福氏2a25800×108活菌攻击。从发病率来看,不同菌群与菌型间没有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从发病程度看则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痢疾杆菌B群内存在交叉保护作用,但较同型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在1986年从二例急性菌痢患者的脓血便中分离的二株同一血清型的志贺氏菌。用目前所有志贺氏菌型别的诊断血清鉴定这二株菌以及用志贺氏菌各血清型的代表株检查该二株菌制备的抗血清,其结果一致。仅与痢疾志贺氏菌8型和鲍氏4型有低效价的凝集,与大肠杆菌O6、O7和O150也无交叉,因此是一个新的志贺氏菌血清型,此二株菌能引起豚鼠角膜炎,侵入上皮细胞,琼脂糖电泳显示大质粒存在,是有侵袭力的毒株。鉴于该型菌株发酵甘露醇,而与福氏志贺氏菌无抗原关系,因此为鲍氏志贺氏菌。 由于现在已有鲍氏1—18型,建议该新血清型为鲍氏志贺氏菌19型(Shigella boydii serotype 19)。  相似文献   

19.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的状况,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不同选择培养基对13份病猴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经小白鼠致病性实验后,再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3份猕猴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2株志贺氏菌,检出率为92.31%,其中痢疾志贺菌(A群)1株、福氏志贺菌(B群)10株、宋内氏志贺菌(D群)1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均能在72h内致死小白鼠,并能回收到注射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分离到的志贺氏菌对头孢噻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5.00%)、头孢他啶(66.67%)次之,对多粘菌素B、羧苄西林、苄唑西林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强。结论初步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普遍存在,进而引起腹泻、痢疾的可能性较大,头孢噻肟等为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