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番茄离体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番茄下胚轴、子叶、茎段、叶片、叶柄不同类型外植体离体培养中有关细胞启动、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生作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类型外植体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下胚轴、子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时,细胞启动最早,生长最快,其分裂方式基本为无丝分裂,未见有丝分裂,因此我们认为以不定芽方式获得转基因植株时,植株的所有性状变化,是否纯属目的基因所为,应该反复考察,不能忽视不定芽产生过程中的种种变化;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细胞不规则的无丝分裂少于子叶,故下胚轴离体培养得到的正常芽的比例高于子叶的;番茄离体培养中不定芽通常发生在愈伤组织的周边区,也可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周围的形成层状细胞。不定根则由茎中柱鞘处发生。  相似文献   

2.
植物离体茎段嫁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体茎段嫁接系统是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切段嫁接后放入培养基中、使接穗和砧木分别与含不同成分的培养基接触,再署光下培养的一个模拟植物正常生理过程、环境条件可控的实验系统,离体茎段嫁接体的发育与整体类拟,包括接穗与砧木粘连、愈伤组织产生、次生甩间连丝形成和维管束分化等几个步骤,发育进程受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节。该系统的建立为阐明嫁接体发机理及嫁接亲和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冰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暹罗苏铁茎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暹罗苏铁茎由周皮、皮层、皮层维管束、中柱和髓组成,皮层和髓发达。皮层维管束可分为周韧型和外韧型两种,以周韧型为主。中柱的次生结构为同心环的次生维管组织构成,随着茎的不断成熟,环数逐渐增加;每个同心环均含有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的结构;环与环之间有次生的薄壁组织相间隔。皮层、中柱维管束均由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面积均大于韧皮部。苏铁植物茎在次生结构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有皮层维管束和同心环结构的中柱维管束。  相似文献   

4.
离体条件下沙枣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沙枣(Eiaeagnus angustifolia L.)苗分正常苗和异常苗两种类型。正常苗的株型、叶的形状和颜色与自然条件下的实生苗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试管正常苗的叶肉中无栅栏组织,整个叶肉组织全被具叶绿体的同形薄壁细胞所充塞,无典型的表皮细胞和主脉不发达。显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沙枣已丧失其旱性结构特征,异常苗变化更大。株型呈莲座状,园棒状等多种形态。其解剖学结构基本上不保持模式叶的形态特征。叶肉不分化,细胞不含叶绿体。茎的解剖学结构也有类似现象,主要表现在输导组织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波温苏铁Bowenia spectabilis Hook.ex Hook. f)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为二原型木质部.茎具大量薄壁组织,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维管束为外韧并生.叶柄中含有5-8束维管束,呈弧形排列.羽片叶角质层厚,有小叶脉产生,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根、茎、叶木质部中的管胞主要是螺纹和孔纹管胞,有少量纤维分化;茎中管胞的侧壁呈现凹凸不平,部分管胞具有分枝或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番茄下胚轴、子叶、茎段、叶片、叶柄不同类型外植体离体培养中有关细胞启动、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生作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类型外植体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下胚轴、子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时,细胞启动最早,生长最快,其分裂方式基本为无丝分裂,未见有丝分裂,因此我们认为以不定芽方式获得转基因植株时,植株的所有性状变化,是否纯属目的基因所为,应该反复考察,不能忽视不定芽产生过程中的种种变化;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细胞不规则的无丝分裂少于子叶,故下胚轴离体培养得到的正常芽的比例高于子叶的;蕃茴离体培养中不定芽通常发生在愈伤组织的周边区,也可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周围的形成层状细胞。不定根则由茎中柱鞘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金花茶子叶在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和小植株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子叶在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状体发生的条件。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苄基嘌呤(BA)或苄基嘌呤与萘乙酸(NAA)组合,诱导了胚状体发生。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子叶的表皮细胞。在增添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MS或改良B_5液体培养基里振荡培养,明显地促进了胚状体根的生长和茎的发育。胚状体在继代培养中能保持旺盛的再生能力。已得到两个繁殖率较高的胚状体无性系。在合适的条件下,胚状体能长成正常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显微结构上进一步探讨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的抗旱耐涝性及与利用的关系,于2011年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根、茎叶3种营养器官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虉草根的结构自外而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束鞘、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叶片内部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根皮层大的细胞间隙和气腔,初生木质部的后生大导管和茎基本组织解体形成的髓腔都是虉草良好的通气组织,是其耐水淹的主要显微特征。茎、叶片角质化的表皮和叶表皮所含的丰富泡状细胞组是虉草具有抗旱性的主要解剖结构特征。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且只有少量气孔分布于叶片下表皮,这样的结构可减少蒸腾;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增强光合作用,获得更多的同化产物,确保了植株在干旱条件下也有足够的光合产物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茎、叶维管束部分大量的木纤维起到支撑作用。虉草根的皮层和维管柱部分、茎的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部分、叶的叶脉部分都含有大面积的厚壁细胞,厚壁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木质素。丰富的粗纤维、木质素等成分则是虉草能成为新能源燃料植物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尾穗苋茎的异常加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穗苋茎中多轮散生维管束的产生是由起源于原形成层的异常形成层连续活动的结果。异常形成层由1─2层细胞组成,在早期的活动中,通常以单向方式向内交替产生维管束原束和薄壁结合组织;而后期则以双向活动方式向内产生木质部和其间的厚壁结合组织,韧皮部较晚在异常形成层的外缘发生。原形成层束分化为具束中形成层的外韧维管束,但无束间形成层分化。中央维管束和各轮异常维管束中的束中形成层能产生一些次生维管组织。  相似文献   

10.
糜子根-茎过渡区始于下胚轴基部,止于胚芽鞘节。过渡区维管组织总的变化趋势与小麦、玉米等相同,转变的第一步是木质部外始区转变成内始式;胚芽鞘迹和第一真叶的部分侧脉来自子叶迹的分支,第一片真叶的主脉直接由轴中的维管束提供。但糜子子叶迹分支位置在子叶节处,与玉米相同而不同于小麦和燕麦。在整个转变过程中有旋转、分割与合并。但分割与合并均与传统模式不同。在木质部的转变中,出现了平周和垂周分割,分割后的两束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图论在中国慈姑属数量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姑属(Sagittaria L.)是水生单子叶植物泽泻科(Alismataceae)的一个重要属。近年来,陈家宽等对中国慈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了中国慈姑属的数量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慈姑属分类性状数目较大,因而在压缩后的三维空间中描述分类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兰州北山三种蜥蜴春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兰州地区密点麻蜥、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的春季食物均为动物食物。无论在栖息地重叠地区还是非重叠地区,三种蜥蜴的食物种类在种间均无显著差异(F=0.861,dfT=2,dfE=36,P〉0.05)。种内不同性别和年龄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19.
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基因物理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根据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将标记的外源核酸探针与染色体上变性处理后的单链DNA互补配对,再经检测而将靶顺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原位PCR技术是将原位杂交与PCR技术有机的结合,在原位扩增目的DNA片段,并在原位检测其扩增产物,因而兼有PCR及原位杂交技术二者的优越性:既可以同时获得组织及细胞的形态结构信息与分子信息,进行定性、定位分析,又具有比原位杂交更好的敏感性与专一性。 染色体原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