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蒙古白乃庙Parafusulina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内蒙古白乃庙附近下二叠统碎屑岩系所夹石灰岩中的Parafusulina(竹蜓)类动物群7属23种,其中Parafusulina 11种,Pseudofusulina 6种,Laxifusulina 1种,Schwagerina 1种,Neimonggolina 1种和Minojapanella 1种。论文着重分析和讨论了这些属种的地质、地理分布;对其中1新种Pseudofusulina bainaimiaoensis sp.nov.作了详细描述;论证了白乃庙含(竹蜓)灰岩大致可与河北康保三面井组上部的Parafusulina(竹蜓)类动物群及内蒙古毛里喷洪地区呼格特组的(竹蜓)类动物群对比,时代属早二叠世栖霞晚期。  相似文献   

2.
一、藻类化石的分布和保存 本文所记述的蓝藻类化石由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广西地质科学研究所煤田专题研究组在广西河池白土、宜山六桥、凭祥、柳州三门江和贵县右榄上二叠统合山组采集的。现以宜山六桥剖面为代表,简介如下: 上覆地层 上二叠统长兴组,灰黑色含燧石条带泥晶生物屑灰岩,富含(竹蜓)类Palaeofusulina fusiformis Sheng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在那丹哈达岭灰岩中首次找到(竹蜓)类,并在泥质板岩硅质板岩找到了放射虫化石,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确切证据.根据(竹蜓)类,已分别归入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早二叠世(竹蜓)类将另文发表.中石炭世含(竹蜓)地层称二联桥组(C_2e),可分三个岩段.下部为火山碎屑岩段,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及硅质岩,常含放射虫化石,厚1,789米;中部为板岩段,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生物结晶  相似文献   

4.
江西晚石炭世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江西彭泽、于都、乐平、玉山、崇义及上高等地上石炭统船山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四射珊瑚16种,其中船山组有11属12种(包括8新种、1未定种),栖霞组有3属4种(包括3新种、1未定种).根据珊瑚化石的分布规律,将船山组的珊瑚建立2个组合,并与有关地区的珊瑚组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这些珊瑚形态构造特征的剖析,文章还探讨了晚石炭世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珊瑚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1990,29(3):315-320
文内描述的材料采自两个产地,由四川某地质队赠送的标本采自川南兴文县下二叠统茅口组,经笔者研究后确定为钙质海绵Corynospongia gen.nov.;从海绵体巨大的中央排泄腔填充含(竹虫廷)类Neoschwagerina在内的泥晶生物碎屑灰岩,显示海绵所处的沉积环境可能是广海盆地非礁相的浅水台地沉积类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任玉皋惠赠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那丹哈达岭是新发现的早二叠世(竹蜓)类产地。过去,赋存它的地层被称为“典型的燕山地槽沉积”。这套地层是厚达8000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在1957年被中、苏综合考察队根据岩性、放射虫化石与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海相地层对比,定为上三叠统及下、中侏罗统。近年来我们在这套地层中发现了自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竹蜓)类。本区早二叠世地层称东大沟组,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夹少量火山岩及灰岩透镜体或薄层,出露厚度大于330米。根  相似文献   

7.
吉林双阳大酱缸晚三叠世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的植物化石,产于吉林省双阳县上三叠统大酱缸组。该组出露于双阳县烧锅公社大酱缸、小石棚一带,呈东西向展布(插图1),是一套河湖沼泽相沉积的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灰黑—灰色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夹灰绿色凝灰质砾岩、凝灰岩及黄绿色砂砾岩等,局部夹煤层,厚1,439米。由于岩石普遍轻微变质,以往误认为是早二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8.
记述的菊石采自鄂东南大冶柯家湾晚二叠世大隆组,主要产于硅质页岩、硅质岩的灰岩透镜体中,共8属11种.此区大隆组仅相当于长兴阶的上部;Meitianoceras 在本区的出现,表明此属不仅分布于长兴阶的下部,也可延伸到长兴阶的上部.整个大隆组的化石,以自游生物为主,底栖类型很少.菊石中壳体大、壳面肋瘤发育者数量少,而壳饰弱、个体小者大量繁盛,呈现高丰度、低分异度的特点.保存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具星散状的黄铁矿.本区晚二叠世晚期处于局部封闭的海湾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南部常宁县斗岭下二叠统斗岭组合煤地层的顶部黑色泥岩中,发现与菊石、腕足类及双壳类动物共生的一种床板珊瑚化石,保存完好,经鉴定为Protomichelinia gangilliigerasp. nov.。 Protomichelinia常见于我国早二叠世地层中,尤其是早二叠世晚期(茅口期)发育较盛,它常与块体状的 Ipciphylium共生。据Flügel(1964)研究,在伊朗北部Mingum和Ruteh流域之东的Zarband Kuh的Ruteh灰岩中,  相似文献   

10.
湖北利川早三叠世牙形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列述了湖北利川地区早三叠世牙形刺15属44种(其中有10新种和1新亚种),建立了7个牙形刺组合带,同时对本区牙形刺动物群的生态简单地作了说明。剖面位于湖北省利川县谋道区上磁公社核桃园,自上而下为: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c):第三段—第二段(Tc~(3+2)):灰色中薄层灰岩、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溶塌角砾岩。含Pachycladina gondola和Neospathodus homeri,但以后者为主。厚384.19米第一段(Tc~1):灰色薄至厚层状灰岩,具泥纹、泥质条带灰岩。牙形刺数量多,种类也  相似文献   

11.
安庆栖霞组的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以晚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研究的最为详细,其次是早二叠世晚期的腕足动物,许多古生物工作者发表了论文,给予论述;而对早二叠世早期的腕足动物群研究则较差。1927年赵亚曾首先研究了长江下游栖霞灰岩中的腕足类化石,并报道了“栖霞石灰岩之腕足类化石”8属、10种、3未定种,其中1新种,但时代并未肯定。在我国栖霞组内以珊瑚及(竹蜓)科化石为主,而又比较标准,地层对比较为重要,所以对栖霞组内的腕足类研究就减少了,直至近十多年来才逐渐的对这一地层的腕足类的研究给予重视。笔者将安庆白鹿尖剖面的腕足类化石研究发表,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首次比较系统地记述云南墨江羊八寨地区晚二叠世羊八寨组植物化石,共计17属26种.墨江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植物群新的发现,对该区羊八寨组地质时代判定,以及植物地理分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墨江地区晚二叠世植物群的高度分化、繁衍,补充和完善其生物多样性,证明该区在晚二叠世晚期仍然是华夏植物群华南亚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二叠纪末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海洋底栖生物的大灭绝及早三叠世蓝细菌的爆发,有关这一时期我国华南蓝细菌化石的报道主要来自早三叠世早期的微生物岩。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巨鲕灰岩中首次发现有丰富的疑似蓝细菌,在种类和结构上与以往所报道的蓝细菌有着明显区别。疑似蓝细菌在巨鲕内和围岩中的富集,表明巨鲕灰岩的成因与疑似蓝细菌的活动有关,与飞仙关组底部微生物岩在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显示早三叠世早期在这一地区发生了疑似蓝细菌的双幕式爆发,同时,暗示着这一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至少发生了两次海洋环境恶化及动物灭绝事件。疑似蓝细菌的爆发性生长,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海洋含氧条件的改善,进而为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的生物全面复苏、辐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1年秋,笔者在云南路南石林的小石林区采得丰富的苔藓虫、珊瑚、(竹蜓)类和岩石标本。岩石经杨万容鉴定,为含翁格达藻(ungdareella)生屑一微晶灰岩,或浅灰白色致密块状生物碎屑灰岩。砂一粉砂级大小,分选性差,其中生物碎屑40%左右。生物碎屑中主要有藻类、(竹蜓)、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壳屑,长身贝棘刺、海百合茎碎片、假蠕孔藻碎片。  相似文献   

15.
华南小有孔虫Langella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Langella属在我国华南地区早二叠世沉积中分布非常广泛,在栖霞阶下部尤为富集。文中提出以该属的顶峰带作为下二叠统栖霞阶最下部的非(竹蜒)有孔虫化石带,并可与苏联乌拉尔山西坡下二叠统孔谷阶(Kungurian)中含有大量Langella种群的层段相对比。文中描述Langella属10种其中6新种。  相似文献   

16.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7.
浙江长兴灰岩中扁体鱼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丰 《古生物学报》1977,(2):293-296
本文记述的煤山中华扁体鱼(新属、新种)Sinoplatysomus meishanensis gen.et sp.nov.,发现于浙江省长兴县煤山晚二叠世长兴灰岩中。这一发现对于了解扁体鱼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是很有意义的,丰富了我国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的鱼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广西隆林地区常么剖面常么组的(竹蜓)类Chalaroschwagerina的资料,对此属及其相关的属进行讨论归并,并从古生物学方面对Chalaroschwagerina的属征进行订正。同时记述了15个种,包括3新种,它们的时代均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新疆昆仑山黄羊岭—木孜塔格地区下二叠统黄羊岭群的分布、层序划分及对比;首次对黄羊岭群所含?类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共描述早三叠世?类15属26种,其中4个新种,1个新亚种,2个未定种。 黄羊岭群下亚群和华南的栖霞组大致可以对比,黄羊岭群上亚群和华南茅口组大致可以对比。黄羊岭群的早二叠世?类,属典型的特提斯海暖水?类,生物地理分区上属特提斯大区的华夏-特提斯区。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