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于2011年11月由科技部、财政部认定通过,其依托部门为农业部,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是首批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是保证国家微生物资源库藏安全的重要载体,根据社会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资源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之一,是支撑微生物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微生物资源的大国,近年来,通过"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项目的建设,在微生物资源的分离、收集、保藏与共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微生物资源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微生物新种的分离与发表也跃居世界首位。《微生物学通报》组织了本期"微生物资源"主题刊,旨在展示微生物资源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强微生物资源学领域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微生物资源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水平,促进微生物资源学科发展,推进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微生物资源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其对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经济的重要价值,一直是全球生物技术竞争的战略重点。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通过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和利用的分析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微生物研究的整体状况和进展,并进一步反映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微生物资源保藏、文献、专利等数据,阐述了我国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和利用现状,并同相关国家进行了比较,基于此分析,为我国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战略方向和建议。[结论]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微生物资源国家平台,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位,充分反映了我国微生物资源研究及其在生物产业的应用现状。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微生物资源保藏、研究和应用的完整体系,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成立于2019年,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超过6 PB,数据记录数超过52亿条,数据内容完整覆盖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及交叉技术方法、研究过程及工程、微生物组学、微生物技术以及微生物文献、专利、专家、成果等微生物研究的全生命周期。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通过建设一系列重点数据库构建系统全面的国家微生物大数据体系,涉及全球微生物菌种分类及研究领域、病原微生物研究领域、微生物组研究方面及真菌研究领域,为全球微生物学相关的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平台。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心开发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第一时间建立了全球科学数据发布及共享平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评估和预警系统(New Coronavirus Variation Evaluation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VarEPS),是全球首个对SARS-CoV-2基因组已知变异及虚拟变异进行多维度风险评估和预警的系统。中心以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orld Data Center for Microorganisms,WDCM)为平台,倡导全球微生物菌种...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作为全世界分布最广且拥有量最多的生物资源,其应用已涉及到诸多领域并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研究微生物及其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PR)全产业链的现状和发展,对于我们如何全新地认知微生物,如何挖掘微生物资源以及发挥微生物作为产业最重要部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微生物相关专利保护体系,已形成了基于微生物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闭环格局。本文通过以微生物专利构成实质技术转移、许可和质押相关大数据分析,通过挖掘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从战略高度探索国家开放遗传资源的大数据,围绕微生物功能性活性成分、菌株(群)基因大数据,基于微生物功能代谢产物、基因组进行数据分析、预警和专利布局,做好微生物资源IPR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最终形成以产业为依托,战略性资源作为引导,IPR助推微生物全产业链中核心技术引擎的格局,进而实现微生物战略资源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杂志》2014,(2):F0002-F0002
<正>简介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  相似文献   

7.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4):F0002-F0002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是我国建设的第21个,也是农业及生物领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它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能力建设的重大进步和标志性工程。该工程投资1.4亿元,于2003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它的建成,使我国具备了世界一流、国内最好、大规模,高通量和高效率进行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的核心设施和技术平台.为国家相关领域的重大研究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技术支撑,成为国内同类研究共享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生物产业技术》2008,(6):32-38
特殊环境微生物具有独特功能、构造和组分,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突破特殊微生物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我国特殊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效率.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菌种、新基因和新酶,  相似文献   

9.
简介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解决生命领域复杂科学问题的关键要素以及驱动科学发现与决策的基础资源,微生物科学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https://nmdc.cn/)的建设使得海量微生物数据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理整合和开放共享,这对于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核心资源、服务内容、功能特色等多方面总结了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进展,并提出了面向微生物领域科研及产业用户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资源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是支撑微生物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可直接开发为食品原料或用以酿造生产,也可作为服务农牧业生产菌剂产品或用于生产医疗药品和清洁能源,已经在工业、农业、食品、酿造、医药、能源及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发展,在微生物资源的分离、评价、保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微生物学通报》组织了本期“微生物资源:发掘、利用、展望与挑战”专栏,旨在展示微生物资源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强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助力微生物资源学科和科技创新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其对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经济的重要价值,一直是全球生物技术竞争的战略重点。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通过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和利用的分析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微生物研究的整体状况和进展,并进一步反映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微生物资源保藏、文献、专利等数据,阐述了我国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和利用现状,并同相关国家进行了比较,基于此分析,为我国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战略方向和建议。【结论】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微生物资源国家平台,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位,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位,充分反映了我国微生物资源研究及其在生物产业的应用现状。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微生物资源保藏、研究和应用的完整体系,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简介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平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农业种质资源开放共享,江苏省于2005年启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涵盖农作物、林木、水产和家养动物4大类共计30个省级种质库(圃),有力地支撑了江苏现代农业品种创新与产业发展。由于平台跨学科、跨行业建设,种质库(圃)遍布全省不同地区,涉及不同性质的责任主体,给平台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存在平台运行服务数据采集时间滞后、统计程序繁杂、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等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平台的运行管理效率,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设计构建了一套B/S模式的农业种质资源平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平台线上工作流管理,实现运行服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运行服务成效的可视化展示。该系统的建立为平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视化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资源研究值得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特点,未知微生物资源,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基因资源,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几项新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推动微生物资源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战略指导。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促进微生物资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微生物学科的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国际科技领域的重要热点之一。因此,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微生物学科的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生物产业技术》2009,(6):84-86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于2007年4月发文批准建设,2007年9月通过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氨基酸和生物资源》于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为《生物资源》(刊号CN42-1886/Q),刊期改为双月刊。本刊于2017年正式出版。该刊创办于1975年,2013年获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来源期刊。我们拟组织出版"海洋生物资源"专辑。相关要求如下:1、征稿内容包括海洋微生物以及海洋动植物资源的综述及研究报告;包括菌种、代谢物与基因  相似文献   

20.
国家农业部于2006年将宁强马和百色马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分别在原产地建立了国家级保种场和保护区,对产区内的矮马资源进行了重点保护。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1月验收认定德保矮马和云南矮马为新遗传资源,从此确立了其资源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