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角蝉科分为7亚科,古北区只有露盾角蝉亚科Centrotinae和管尾角蝉亚科Dar-thulinae(我们1979年新设立的)两个亚科。露盾角蝉亚科我国已记载的21属154种,通常划分为7族,高冠角蝉族Hypsauchenini是其中的一个。 高冠角蝉族的最显著特征,是前胸背板有一个竖立的前角突;前足胫节不呈叶状。 本族全世界已记载的8属47种,其中只3属3种分布于我国,其余属种多分布于印  相似文献   

2.
幻草蛉新种及属和亚科的中国新记录(脉翅目:草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科(Chrysopidae)是脉翅目中一大类群,已知约一百个属和亚属,近一千五百种,广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除化石外,现存的属种分为三个亚科:网蛉亚科(Apochry-sinae)有11属20余种,我国只1属2种;草蛉亚科(Chrysopinae)包括了绝大多数的属种,我国已记载百余种,不少种类需要重新核对,许多新的种以及属尚未报导,所以只整理了一个初步的名录已附在《草蛉的保护和利用》一书的后边,仅有13属89种;另一个幻草蛉亚科(Nothochrysinae)我国过去尚没有代表的属种,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新种也正是此亚科的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铗(虫八)亚科Japyginae 多数为中等大小的种类。触角第四至六节上有感觉毛。上颚正常,端部不膨大。胸气门4对。腹部第一至七节腹板上有基节泡囊(基节器)。前跗节有一对侧爪及一个不成对的中位小爪。体毛简单,不呈羽状。 本亚科为铗(虫八)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23属244种,中国已记载的3属4种及1亚种。本文记载7属14种,其中有2新属6新种,以及2属1种为中国新  相似文献   

4.
鳅科鱼类亚科的划分及其宗系发生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鳅科 Cobitidae 是鲤亚目现生鱼类中第二大类群,约有23个属200个种和亚种。广泛分布于华来氏线以北的亚洲、欧洲和北非。中国是鳅科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有18个属约100个种和亚种,有些属种是我国特有的。关于鳅科在鲤亚目中的分类位置及与其他科间宗系发生的相互关系,伍献文等(1981)已作了详述。本文通过骨骼和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来探讨鳅科的亚科划分及亚科之间的宗系发生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它们的起源、分布及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癞蝗科(Pamphagidae)在中国的分布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癞蝗科在中国共有2个亚科,即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蠢蝗亚科Thrinchinae和东北部的癞蝗亚科Pamphaginae,这种分布格局很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后使中亚气候变得干旱少雨才形成的。在癞蝗科的12个属、42个种中(蠢蝗亚科11属40种,癞蝗亚科1属2种),特有成分占有绝对优势,计有特有属6个、亚特有属3个、特有种33种,这些特有成分的分布范围均很狭小,基本分布在以贺兰山为中心的荒漠、半荒漠草原中。蠢蝗亚科的特有成分很可能均起源于波腿蝗属AsiotmethisUv.或者它们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6.
中国准蜂科的研究及新种记述(膜翅目:蜜蜂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78,(4):419-428
准蜂科共分4亚科12个属,在我国分布的有:准蜂亚科(Melittinae)的准蜂属(Melitta);栉距蜂亚科(Ctenopleetrinae)的栉距蜂属(Ctenoplectra);宽痣蜂亚科(Macropidinae)的宽痣蜂属(Macropis)及毛足蜂亚科(Dasypodinae)的毛足蜂属(Dasypoda)。据记载此4属全世界共有148种,其中我国有记录的仅8种,即Macropis hedini Alfk., Macropis immaculata Wu, Macropis ometensis Wu, Dasypoda  相似文献   

7.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93,36(2):198-207
束毛隐翅虫属(Dianous Leach,1819)为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的二属之一。根据眼稍小,后颊较长,第9腹板端侧各有一束长毛,不难与亚科中另一属(大眼隐翅虫属Stenus)区分。该属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全世界已知91种(Puthz,1981)。中国已记载的21种中,四川分布2种,云南8种,台湾、福建等10种,香港1种。本文就川、滇标本,报道已鉴定出的14种(其中包括7新种,1新亚种,1中国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8.
金翅夜蛾亚科分类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翅夜蛾亚科Plusiinae是夜蛾科中在形态、生物学与生理生态都比较特殊而稳定的一个类群,无论成虫或幼虫很容易和其他亚科区分开来。但属种间的区别在外形上很不显著,极易混淆。而属种的分类位置,文献中又为混乱。它们在农业上的关系则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邹钦 《四川动物》1990,9(3):31-34
耳喙象亚科Otiorrhynchinae是象虫科最大的一个亚科,包括短喙象和耳喙象两大类群。据作者初步统计,全世界已记录800余属(亚属),约8500种,我国已记录70属约400种。耳喙象的分类系统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内学者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耳喙象亚科的分类简史及其系统地位作一简单介绍和评述。一、分类简史1758年,林奈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首创了Curculio属,记载了80种象虫,C.palma-run为模式种,其中我国有一种(C.chinensis)。1826年,Schoenherr首次将象虫分为Brach-yerides、Entimides、Pachyrychides、Cleonides,Cyclomide…  相似文献   

10.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65,(6):591-599
准蜜蜂科是蜜蜂总科中的一个小科,科内共分与足蜂亚科 Dasypodinae,准蜜蜂亚科Melittinae,栉距蜂亚科 Ctenoplectrinae及宽痣蜂亚科Macropidinae等四亚科。全科有12属,目前共记载有120种。宽痣蜂属 Macropis 是宽痣蜂亚科内唯一的属,属内包括 Ma-cropis s.str.及Paramacropis两亚属。此属分布于全北区,共记载有14种,其中北美有  相似文献   

11.
楝科树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及SDS_PAGE研究了营养贮藏蛋白质 (VSPs)在楝科树木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 ;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 ,以大叶桃花心木 (SwieteniamacrophyllaKing)的 2 1kDVSP的抗血清检测楝科树木VSPs的免疫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桃花心木亚科 (Swietenioideae)的树木中普遍存在VSPs ,但楝亚科 (Melioidae)仅部分属的树木有VSPs而椿亚科 (Cedreloideae)树木没有VSPs。VSPs在同一属树木中的分布是一致的。桃花心木亚科和楝亚科树木之间的VSPs几乎没有免疫相关性 ,但是在桃花心木亚科中 ,VSPs具有相对高的同源性。楝科树木VSPs的超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可能与VSPs的种类不同有关。VSPs的分布、超微结构和免疫相关性可能是楝科树木的一个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枇杷黄毛虫的学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枇杷黄毛虫在枇杷种植地区普遍发生,以往有过研究报道,但是关于该种的学名问题至今未能统一。如章恢志在《怎样和枇杷黄毛虫斗争》一文中未确定学名,仅提到属于夜蛾科。洪若豪在《福州枇杷黄毛虫的初步研究》、邹锺琳在《中国果树害虫》中认为枇杷黄毛虫属于夜蛾科技夜蛾亚科(Sarrothripinae),学名为Selepta celtis Moore。但邹锺琳与曹骥在《中国果树害虫》(第二版)一书中又将枇杷黄毛虫订为Roesclia属~(**),属于夜蛾科,种名未确定。  相似文献   

13.
与先生之缘     
正我任职于广西植物研究所园林园艺研究中心,对于专科专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苦苣苔科和荨麻科(楼梯草属)上,王文采院士是研究这两个科的泰斗,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这也让地处一南一北的我们缔结下奇妙的缘分。华南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苦苣苔科分为苦苣苔亚科和大岩桐亚科,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全部隶属于苦苣苔亚科,华南地区则是世界该亚科植物分布和特有中心之一,属、种分别约占  相似文献   

14.
皱腹蝗亚科自1951年被Bey-Bienko建立后,至今所知共包括5个属,是蝗科中最小的一个亚科。它的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分布在伊朗、中亚、小亚细亚及北洲等地区,但以分布在伊朗的属、种居多。1958年夏凯龄教授在“中国蝗科分类概要”一书中首先记载了采自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长角皱腹蝗Egnatius apicalis Stal,从而填补了我国缺此亚科分布的空白。1979年作者在“新疆的蝗虫及其防治”一书中除记述了上属一种外,还曾报道了荒漠拟皱腹蝗Egnatioides desertus Uv.,后经仔细研究发现,将采自新疆的那些标本订为上种有误,而应订为一个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胜利 《昆虫学报》1981,(2):184-187
扁蝽科Aradidae已有记载约一千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已知扁蝽达90种,隶属于4个亚科、16个属。本文共记述了4个新种,属于扁蝽亚科Aradinac 1种,无脉扁蝽亚科Aneurinae 2种及霜扁蝽亚科Carventinae 1种。该科昆虫多以菌类为食,在我国湖北和广西有一种茯苓喙扁蝽Mezira(zemira)poriaicola Liu,危害茯苓,给中药生产带来损失。文中所有新种的正模和配模标本,均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及SDS-PAGE研究了营养贮藏蛋白质(VSPs)在楝科树木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以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的21 kD VSP的抗血清检测楝科树木VSPs的免疫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桃花心木亚科(Swietenioideae)的树木中普遍存在VSPs,但楝亚科(Melioidae)仅部分属的树木有VSPs而椿亚科(Cedreloideae)树木没有VSPs.VSPs在同一属树木中的分布是一致的.桃花心木亚科和楝亚科树木之间的VSPs几乎没有免疫相关性,但是在桃花心木亚科中,VSPs具有相对高的同源性.楝科树木VSPs的超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可能与VSPs的种类不同有关.VSPs的分布、超微结构和免疫相关性可能是楝科树木的一个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苦苣苔亚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苦苣苔亚科是苦苣苔科中较大的类群, 共有4族, 79属, 约1770种, 广布于亚洲、非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及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仅一种间断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亚洲为该亚科的分布及多样化中心。本文概述了苦苣苔亚科各族、属的分布状况,对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分析,对该类群原始性状以及 4个族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讨论。根据大岩桐亚科及苦苣苔亚科在新、旧热带的替代分布及其共同起源原理,推测苦苣苔科起源时间有可能追溯到中白垩纪。  相似文献   

18.
绣线菊亚科是蔷薇科最原始的亚科,共有22属260余种, 包括常绿和落叶两大类群,前者是 原始类型。我国有8属100种,全都为落叶性。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各属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等 ,同时也概述全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的分布等问题。绣线菊属Spiraea是该亚科落叶类群中最原始的属,它在早期发生趋异进化,衍生出形态各异而亲缘关系密切 的不同属,本文阐明了中国各属的系统位置和属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我国各属地理分布的 分析对比,属的分布区可归纳为5个类型。对全球绣线菊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中的属、种数统计表明,东亚区有8属105种,其中有96个特有种,是该亚科植物分布最多而又最集中 地区,具有在系统发育上处于各主要演化阶段的落叶类型,因此,东亚区是全球绣线菊亚科植 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也是落叶类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在北美洲,从马德雷区至落基山区一带分布着11属46种,均为特有种,显然北美洲西部也是该亚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但可能是第二分布中心。南美洲至今保存2个较古老的常绿属,即Quillaja和K ageneckia,基于此,南美洲可能是绣线菊亚科某些常绿属早期分化和发展的关键地区 。中国绣线菊亚科植物在东亚区占绝对优势,有8属82种,其中有62个特有种,分别占该区属 、种和 特有种数的100%、82%、和65%, 这些类群分布最密集地区是在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中的横断山脉地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西部,这一带是中国绣线菊亚科的现代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很可能是某些属的发源地。由此看来,绣线菊亚科的落叶属可能起源于劳亚古陆。据化石记载,该亚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科     
在恩格勒系统中,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隶属于木兰科、五味子亚科。在哈钦松及以后的一些被子植物系统中,将五味子亚科从木兰科中分出,独立为五味子科。在克郎奎斯特系统中,五味子科隶属于木兰亚纲、八角茴香目。五味子科只有2属,约50种,间断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和北美洲东南部。我国2属均产,约有30种,南五味子属主要分布在南方,五味子属则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蜘蛛科的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有记载的蜘蛛计有58科。本文把水蛛科Argyronetidae和并齿蛛科Cy-baeidae归入漏斗蛛科Agelenidae中的并齿蛛亚科Cybaeinae内。因而,实际上检索表内共列出56个科,附有72个特征图,以供参阅。这是第一次对中国蜘蛛各科制定的检索表,希望有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深入。 文末还提及在邻国有分布的另外一些科,很可能在中国亦会有分布。例如见于日本的短穴蛛科Brachybothriidae(=穴蛛科Antrodiaetidae)。又如安蛛科Anapidae仅有具甲胄的安蛛亚科Anapinae在中国有记载,而不具甲胄的蜜蛛亚科Mysmeninae和联蛛亚科Synaphri-nae也有可能分布于中国。 文中还附带提及一些分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