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云南复叶耳蕨属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提出了新的分类处理。云南共有本属植物20种2变种,其中包括1新组,3个改级新组合,7个云南分布新记录,并清理出了54个云南及其他省区种类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东北槭树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世林 《植物研究》1985,5(1):97-111
我国东北槭树科仅产1属——椒树属(Acer)。该属植物系北温带成分,是组成东北东部山地森林的伴生树种和次生林的主要林木之一。木材坚硬耐磨,材质细密,是纺织工业,乐器及工艺品的优良用材树种;本属各种叶形优美,秋季大多变红色,双翅果,树冠庞大,是良好的行道树或观赏树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北共产槭树11种,5变种及3变型,其中发现2新变种、1新变型和3个新组合种,并引入栽培4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粗叶木属(茜草科)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修订了中国产粗叶木属植物,共记录31种、4亚种和10变种。其中,报道了一个新种、1个新亚种、2个新变种、8个新组合和9个分布新记录,新归并学名12个,并且对中国粗叶木属植物文献记载中的一些错误和混淆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中国东北无隔藻科18种2变种2变型,其中有1新种1新变型2新组合,中国记录4种1变种,东北新记录3种,其中大部分种类结合室内培养对种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本文还对东北无隔藻科植物的生态分布、分类上混乱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光初 《植物研究》1988,8(2):43-48
本文描述了中国光萼苔科1新种, 1新变种, 1新变型, 分别是Porella sichuanensis.P, densifolia var.pilosaP.perrotetiana fo.flaccida。另外有3个新组合(1种, 2变种)和5个中国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橐吾属的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武 《植物研究》1985,5(4):63-80
橐吾属是菊科(Compositae)中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130种,主产亚洲温带地区,仅少数几个种分布至欧洲。我国有111种,大部分种类产西南地区。本属依据形态特征分为6个组。  相似文献   

7.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38-192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 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 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 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 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 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 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 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 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 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 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 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 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 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 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 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 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物5科17属35种1亚种7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99科373属638种6亚种55变种25变型); 本土植物计158科796属2,235种65亚种421变种116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4属29种12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34科740属2,110种63亚种402变种114变型), 外来植物计88科316属515种4亚种19变种3变型(含裸子植物3科10属18种1亚种1变种, 被子植物85科306属497种3亚种18变种3变型)。本编目仅是辽宁省高等植物的阶段性汇总, 尚需要根据野外工作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张志英  郭友好 《植物研究》1983,3(1):129-140
菊科千里光族植物我国有16属,400种以上,广布于南北各地,但以西南各省、区分布较为集中。秦岭产13属,占全国总属数的81.2%,计有50种,1亚种及4变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3%。作者在编写《秦岭植物志》的工作中,对秦岭地区本族植物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导该族下列4属:毛冠菊属(Nannoglotlis Maxim.)、蟹甲草属(Cacalia Linn.)、华蟹甲草属(Sinacalia B.Nord)及千里光属(Senecio Linn.),其中有2个新种,1个新组合,1个我国特有属,2个秦岭特有种,6个新分布及一些种类的修订与讨论。本文引证标本存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中国蔷薇科植物分类之研究(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参加编写中国植物志过程中,研究了本所和国内各大标本室保存的近50年的标本,发现在蔷薇属中有7新种、9新变种和4新变型,在制定分类系统中增加了7新系。现将各组系特点及各新种、新变种和新变型的原始记载描述如下,并附分种检索表,其系统排列按照中国植物志37卷本属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订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祁 《植物分类学报》2000,38(2):167-181
根据对18个国家和地区120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的研究,提出3个新组合,对13个种、6个亚种、3个变种和2个变型作了归并,确认全世界现有八角属植物34种3亚种和1变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猪屎豆属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纯瑜 《植物研究》1983,3(4):87-117
猪屎豆属(野百合属)根据A.Engler的分类属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Subfam.Papilionoideae)染料木族(Trib.Genisteae)猪屎豆亚族(Subtrib.Crotalarinae)的成员。本属与该族的黄雀儿属(Priotropis)、罗顿豆属(Lotononis)近缘(详见下),建于1753年,其命名模式为Crotalaria lotifolia Linn.)。  相似文献   

12.
Shibataea Makino is a genus of Subfam. Bambusoideae, with 8 species, distributed in Southeast China and Southwest Japan. In China wild plants of the genus are found in Fujian, Jiangxi, Zhejiang,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especially in Fujian and Zhejiang. The genus is also cultivated in parks of Guangzhou, Teibei and some other gardens. Raches of inflorescences in genera Semiarundinaria, Brachystachyum, Phyllostachys and Shibataea have many branches, even secondary branches. A large bract is often present at the base of each branch, and a prophyll in the axil of the bract in Tribe Shibataeeae Nakai. Moreover, an inflorescence is composed of numerous dense spikelets. This type of inflorescence may be considered primitive. The genera Indosasa and Sinobambusa are of more stamens (6 in the former and 3 or 4, 5 in the latter) than in the genera Semiarundinaria and Brachystachyum (only 3), and their inflorescences are very simple with fewer spikelets and raches,without the large bract. This type of inflorescence may be considered more advanced.  相似文献   

13.
From 1980 to 1983 we monitored seasonal variation in leaf quality of three species of prairie plants; characteristics selected are known to influence feeding by herbivores. Leaf water and protein content generally declined with age in each species. Total and protein-binding phenolics declined with age in Andropogon gerardii, peaked in summer in Lespedeza cuneata, changed little or increased with age in Penstemon digitalis and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tein content in Lespedeza and Penstemon. The alkaloid (boschniakine) content of Penstemon leaves showed consistent seasonal declines 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protein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phenolics. Patterns in the phytochemistry of Penstemon fit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lant apparency model, but those of Andropogon and Lespedeza do not. Seasonal patterns in the phytochemistry of these plants are most likely the product of still largely unknown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the risks and costs of herbivory through time.  相似文献   

14.
陆玲娣 《植物研究》1984,4(4):37-59
桂樱属(Laurocerasus Tourn.ex Duh.)是蔷薇科李亚科的一个属。它是De Tournefort(Institutiones rei Herbariae 627.t.403.1700)以Prunus laurocerasus L.和P.lusitanica L.两种奠定基础,而至1755年由Duhmal代为正式发表而建立。自该属建立以后的二百多年来,各国植物学家对其分类位置各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以及荒漠地区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隐存种不断被发现,一些类群的分类地位也发生了变动。中国是世界上跳鼠总科(Dipodoidea)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通过对中国跳鼠总科物种的分类系统进行重新梳理和研究,确认跳鼠总科在中国有3科6亚科12属22种。证实中国分布有第五种蹶鼠——灰蹶鼠(Sicista pseudonapaea)。五趾跳鼠亚科原属Allactaga是一个并系群,应拆分为AllactagaOrientallactagaScarturus三个属;原五趾跳鼠、巨泡五趾跳鼠、巴里坤跳鼠归于Orientallactaga属,小五趾跳鼠移入Scarturus属,且是一个包含隐存种的种团。大五趾跳鼠在我国仅有文献记载,其分布存疑。跳鼠亚科原三趾跳鼠努日亚种提升为种——塔里木跳鼠(Dipus deasyi);而准噶尔羽尾跳鼠(Stylodipus sungorus)在我国有分布。奇美跳鼠(Chimaerodipus auritus)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并命名的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17.
陈艺林 《植物研究》1986,6(2):37-46
裸菀属Miyamayomena Kitam.是北村四郎1)(1937)从马兰属Kali-meris Cass.(Asteromaea B1.)分出的一个小属,隶属于菊科紫菀族Trib.Astereae Cass.紫菀亚族Asterinae O.Hoffm,本属发表时,曾取名为Gymnatser Kitam。主要以瘦果顶端具狭环状边缘而无冠毛,与具糙毛状或膜片状短冠毛的马兰属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19.
韦直 《植物研究》1980,(4):81-84
1921年在В.Л.Комаров在"列宁格勒总植物园标本室资料汇编"(Бот.Мат.Герб.Глав.Бот.Сада 2:133)上发表了Medicago gordejevi Kom.这个名称。1932年在他和Е.Н.К.лобукова-Алисова合著的"远东地区植物检索手册"(Олред.расг.Дадьнсвост.края 2:661)首次对本种作了形态描述并绘制了图版,这显然是按照花序形态为依据而列入苜蓿属的。1941年编写苏联植物志第11卷(豆科)时,把它移入胡卢巴属,因为它的翼瓣和龙骨瓣之间是没有齿突相钩连的这一个苜蓿属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分布广泛, 生存环境多样, 类群结构复杂, 深入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特征, 可为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等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及文献资料, 更新了中国陆域分布的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物种名录, 统计了其物种多样性、组成成分等信息, 建立了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 旨在为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截至2021年7月, 共记载7亚属720种(包括114变种、45亚种和2变型), 其中中国特有种450种。除宁夏和新疆干旱荒漠地带外, 中国其他各省区均有野生杜鹃花属分布, 其中云南省分布393种, 是省级尺度物种丰富度及特有性最高的区域; 其次为四川省(278种)及西藏自治区(271种)。县级尺度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察隅县以134种并列物种丰富度第一, 其次是德钦县12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