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这种恐龙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的东北亚地区,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另外在泰国也有发现。最早发掘到的鹦鹉嘴龙是1922年在蒙古南部戈壁沙漠 Artsa Bogdo 山脉北方约50公里的 Oshih 盆地,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亚洲考察探险时发现  相似文献   

2.
根据采自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鸟臀类恐龙新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一鹦鹉嘴龙未定种,这是迄今为止产出层位最低的鹦鹉嘴龙材料。鹦鹉嘴龙材料在义县组的发现,对于确定义县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意义 。  相似文献   

3.
根据采自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乌臀类恐龙新材料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一鹦鹉嘴龙未定种,这是迄今为止产出层位最低的鹦鹉嘴龙材料.鹦鹉嘴龙材料在义县组的发现,对于确定义县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百灵鸟是草原上代表性鸟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常见的种类有蒙古百灵、凤头百灵、角百灵、二斑百灵、短趾百灵、大短趾百灵、细嘴短趾百灵和云雀等,特别是蒙古百灵,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区鸟和锡林浩特市的市鸟。它们遍布全盟各地,栖息于近水的干旱山地、荒漠或草地。其中蒙古百灵以独特的羽色、俊秀的体态、美妙的歌喉,成为它们当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对2000~2002年成都动物园人工孵化及人工育雏的8只大紫胸鹦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125天的观察分析.经回归分析表明,大紫胸鹦鹉雏鸟的平均出壳重为12.4±0.4 g,人工饲育下56日龄体重达到最高值,平均体重为259.55±2.45 g;鹦鹉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为W=259.55/(1 45.2227e-0.1297D).出壳时,嘴峰短于嘴裂,长度分别为7.75±0.25 mm和10.0±1.0 mm;35日龄时,嘴峰长度超过嘴裂,其长度分别为19.0±1.0 mm和18.75±0.75 mm;110日龄时,嘴峰和嘴裂的长度达生长期峰值,其长度分别为29.0±1.5 mm和25.0±1.5 mm;嘴峰长和嘴裂长与日龄的关系分别为L=29/(1 4.1023e-0.0636D)和L=25/(1 1.7967e-0.0473D).出壳时,跗跖长于中趾,长度分别为8.25±0.25 mm和7.25±0.25 mm;15日龄时,中趾长度超过跗跖,其长度分别为13.5±0.5 mm和13.0±0.5 mm;100日龄时,中趾与跗跖的长度达到峰值,其长度分别为24.5±0.5 mm和30±1.0 mm;跗跖和中趾长与日龄的关系分别为L=24.5/(1 1.4536e-0.0569D)和L=30/(1 2.941733e-0.0638122D).雏鸟孵化时,翅长10.5±0.5 mm;30日龄长出飞羽羽芽,平均翅长40.5±2.5 mm,35日龄羽鞘破樱,120日龄平均翅长201.0±6.0 mm;翅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201/(1 30.0624e-0.0780D).30日龄生出尾羽羽芽,125日龄时尾长为190.0±8.0 mm;尾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190/(1 177.1306e-0.07533D).  相似文献   

6.
生命·神奇     
海洋里的服装专家——鹦鹉鱼鹦鹉鱼拥有亮丽的蓝、绿、红及黑色的身体颜色,是色彩艳丽的鱼类之一。它的嘴巴与身体融合在一起,形状有如鹦鹉的嘴,因此得名。每当夜幕降临时,鹦鹉鱼便首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里吐出一种晶莹透亮的丝状黏液,迅速地形成一件透明睡衣,将自己周身上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每到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褐背拟地鸦表型特征的性别差异与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数值分类用于鸟类分类学研究时,对于雌雄的形态特征差异没有被重视,尤其是对于雌雄同形的鸟类。本文以雌雄同形的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为材料,运用SPSSl0.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108号褐背拟地鸦标本(51♀♀,57♂♂)的数量性状(体长、跗跖长、翅长、尾长、嘴宽、嘴高、上喙长、下喙长、嘴裂、第3趾爪长、第1趾爪长)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性状在翅长(n=51,P=0.012)和嘴高(n=57,P=0.043)上有明显差异,但在体长、跗跖长、尾长、嘴宽、上喙长、下喙长、嘴裂、第3趾爪长、第1趾爪长等数值特征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以后对于褐背拟地鸦的地理种群变异和亚种分化的研究中,翅长和嘴高两特征应该根据雌雄分别讨论。通过对不同性状量度和纬度的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在测量标本所涉及的采集地范围内,即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褐背拟地鸦体长和雄乌的翅长在地理分布上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而其它性状特征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纬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2007,(1):108-108
鹦鹉鱼拥有亮丽的蓝、绿、红及黑色的身体颜色,是色彩艳丽的鱼类之一.它的嘴巴与身体融合在一起,形状有如鹦鹉的嘴,因此得名。每当夜幕降临时,鹦鹉鱼便首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里吐出一种晶莹透亮的丝状黏液,迅速地形成一件透明睡衣.将自己周身上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每到凌晨,又分泌出另一种黏液,  相似文献   

9.
再谈鹦鹉螺     
名称的由来鹦鹉螺属于有贝壳的头足纲软体动物。它的贝壳厚而大,不是左右卷曲,而是从背面向腹面卷曲的,呈螺旋形。壳的外层分布着均匀的条条密纹,光泽艳丽,仿佛羽毛。壳后部间杂着橙红色波状条纹,象美丽的鹦鹉嘴,故名鹦鹉螺。还有它游动的时候,头和腕完全伸展开来,贝壳口向下,活象一只飞翔的鹦鹉。一种活化石不能小看鹦鹉螺,它是古老的动物。在地史早期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孵育条件下3只大紫胸鹦鹉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表明大紫胸鹦鹉的平均出壳重为(13.80±2.79)g,60日龄平均体重为(265.33±39.03)g。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为W=8.55 5.61×D(0~50日龄);出壳时嘴峰短于嘴裂,45日龄时嘴峰长度超过嘴裂,60日龄时嘴峰嘴裂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7.00±1.00)mm和(24.00±0.87)mm。在育雏过程中,雏鸟的羽色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1.
鹦鹉贝     
鹦鹉贝(Nautilus)隶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四鳃亚纲(或称为外壳亚纲Ectocochlia),鹦鹉贝目(Nautiloidca),鹦鹉贝科(Nautilidae)。以往在我国动物学教科书上通常称为“鹦鹉螺”,但为了与腹足类区别起见,所以我认为用“鹦鹉贝”的名称较为妥当。鹦鹉贝这一属为四鳃亚纲中现代唯一生存的—个属,它开始于古生代的寒武纪(Cambrium),在志留亚纪(Silurian)和泥盆纪(Devonian)时期繁殖最盛,自古生代的石炭纪以后,则逐渐消灭,现在大约仅存有四种,它们生活在深海里,因此鹦鹉贝在动物的进化系统上是很重要的,有人称它为“活的化石”。  相似文献   

12.
靴隼北方亚种(Hieraaetuspennatusmilvoides),在国内相当罕见;以往曾将之列人属(Aquila),中名小。两属的区别是:隼属鼻孔呈椭圆形,嘴较短,尾相对较长,外趾爪较其他趾爪短弱。靴隼的体型与普通(Buteobuteo)相似,但前者后颈羽片窄长而羽端较尖,并有黑色羽干纹;跗  相似文献   

13.
最小的恐龙     
在多数人看来,“恐龙”这个名字意味着大。众所周知,巨大的蜥脚龙有的身体超过30米长,体重达70吨。不过,在恐龙世家中,也有一些体形微小的种类。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小恐龙仅有23厘米长。不过,这个标本已被确认是嘴象鸟嘴似的鹦鹉嘴龙的未长成的幼体,鹦鹉嘴龙成体体长为1—1.5米。恐龙都是从带硬壳的恐龙蛋中孵出来的,蛋不可能太大,所以新孵出来的恐龙总是比较小的,以后再长大成为成体。  相似文献   

14.
杨岚 《动物学研究》1995,16(4):384-384
1994年10月15日马中翼等人在云南省泸水县的老窝捕获到1只雄鸟,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鉴定为黄腰响蜜lie,为我国鸟类科的新记录。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科的特征体形较小。嘴形似雀,短而粗实,上嘴稍弯曲;尾羽12枚;翅形长而尖,仅具9枚初级飞羽;脚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似啄木鸟。  相似文献   

15.
1973年,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在该省朝阳县胜利公社黄花沟发掘出一批鹦鹉嘴龙化石,这是在东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蜥脚类恐龙及鱼类化石。鹦鹉嘴龙是中生代晚期(离今约七千万年前)在浅水湖边营两栖生活的爬行动物。它在恐龙中个头最小,仅有一米上下,与家犬差不多(所以恐龙也并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我国鸟类一个科(蛙嘴鸱科)、两个属(蛙嘴夜鹰属、鹳嘴翡翠属)、10个种及5个亚种的新纪录,其中除新疆和广西各有一亚种的新纪录以外,均采自云南南部。现依这些鸟分类系统的顺序,罗列于下;再分别记述它们的主要特征(亚种仅以鉴别特性为限)。  相似文献   

17.
鹳形目和鹤形目8种鸟类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鹳形目鹭科的黄嘴白鹭,紫背苇鸦、黄斑苇鳽和绿鹭4种,鹤形目秧鸡科的黑水鸡,斑胁田鸡和小田鸡3种及三趾鹑科的黄脚三趾鹑的核型。鹭科2种染色体数目为2n=66,另2种为2n=62,秧鸡科3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黄脚三趾鹑的染色体数目为2n=88。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报道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对放养鳙、鲢鱼种的危害性及控制其种群发展的途径。通过肠道内食物的检查,发现不同大小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与所吞食“家鱼”鱼种规格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根据所得的数据分别求出这两种凶猛鱼的全长与被吃鱼种全长的迴归方程式及95%的可信限,确定不同大小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危害不同规格鱼种的范围。并通过对东湖这两种凶猛鱼种群长度的调查,提出鳙、鲢鱼种放养的合理规格。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全年各月的摄食强度随着水温的不同和生殖季节的来临而有所改变,根据这种情况,对于什么时间放养鱼种较为有利也进行了探讨。从两种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来看,它们对鳙、鲢的危害性是很明显的。为了遏制其种群发展,进行了围捕产卵群体、药物杀卵和投放棕榈皮鱼巢诱其产卵等试验。试验证明,在生殖季节当它们大量集群时进行围捕,效果较为显著。近年来这两种凶猛鱼的产量和种群的长度组成都有所下降。文中附有不同长度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吞食不同鳙鱼种的范围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红脚鲣鸟Sula sula(Red—footed Booby).隶属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鲣鸟科Sulidae,为同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长约71cm。雄鸟身体基本白色,两翅黑褐色。嘴粗壮,为圆锥形.脸部裸皮黄色,尾白,雌鸟上体灰褐色杂有白色,其他特征与雄鸟相似跗踱短,四趾朝前,趾间蹼发达,  相似文献   

20.
问 :“脚气”是“脚气病”吗 ?答 :足癣俗称“脚气”。“脚气”是因霉菌感染足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多见于成年人 ,病程缓慢 ,有不同程度的搔痒。“脚气”的发生部位多在足趾缝或足底 ,这是由于趾间缝隙小 ,汗液蒸发较差 ,适于霉菌的繁殖。主要有水疱型、鳞屑型、趾间糜烂型和增厚型 4种类型。“脚气病”是人体缺乏维生素 B1而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 ,肌肉疼痛萎缩 ,皮肤逐渐失去感觉 ,麻痹和麻木 ,从脚部开始向心脏发展 ,心脏扩大 ,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 ,“脚气”与“脚气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脚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