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的桦木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桦木酸设4个不同浓度(0、10、20、30 μg/ml),并采用常规化疗药物5-Fu处理作为阳性对照,以探究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吉姆萨染色法分别检测桦木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克隆形成率;EdU法检测SGC-7901的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桦木酸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48 h后,其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人胃癌SGC-7901细胞被阻滞在G1/G0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B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也随桦木酸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且与5-Fu对照组相比,桦木酸浓度为20 μg/ml和30 μg/ml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周期被抑制,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桦木酸通过下调cyclin B1和cyclin D1基因表达,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阻滞在G1/G0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人胃癌MCG-803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桦木酸(BA)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人胃癌MGC-803细胞分成 4 组,每组设置 3 个复孔,对照组为未加入桦木酸的 MGC-803 细胞,3 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30 μg/ml桦木酸处理细胞48 h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检测桦木酸对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Cyt c)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各处理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Caspase-3、Caspase-9和Cyt c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 在终浓度为10 ~30 μg/ml浓度范围内,桦木酸通过调节Caspase-3、Caspase-9和Cyt c的表达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桦木酸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以探究其对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人胃癌MGC-803细胞分为4组,每组3个复孔,对照组不加桦木酸处理,其余三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30 mg/L桦木酸。桦木酸处理细胞48 h后,qRT-PCR检测桦木酸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自噬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细胞自噬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药物处理后MGC-803细胞内LC3蛋白的胞内定位及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10~30 mg/L浓度范围内,桦木酸处理的人胃癌MGC-803细胞LC3Beclin-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Beclin-1、LC3-Ⅱ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LC3-Ⅰ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30 mg/L处理组表现最佳。此外,桦木酸还可诱导MGC-803细胞LC3蛋白在细胞质内形成点状聚集。结论: 在10~30 mg/L浓度范围内,桦木酸能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发生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3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pLVX-Linc00673和对照空载体质粒pLVX-NC在293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包装与扩增,将重组慢病毒转染胃癌细胞MGC-803建立稳定过表达 Linc00673的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inc00673基因的表达; 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q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及肿瘤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Linc00673在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和AGS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P<0.05)。建立了稳定过表达Linc00673的MGC-803细胞系,Linc00673的表达量比对照空载体组高200倍。Linc00673过表达促进MGC-803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P<0.05),抑制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周期G1→S期进程(P<0.01);Linc00673过表达可影响MGC-803细胞周期调节基因CCNG2、p19和CDK1的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inc00673过表达不仅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AKT及其下游靶点NF-κB和Bcl-2蛋白的表达,而且上调肿瘤相关因子β-catenin和EZH2蛋白的表达。结论: Linc00673过表达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GC-803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蒜阿霍烯对胃癌细胞MGC-803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终浓度分别为0、1、5、25和125 μmol/L大蒜阿霍烯作用于细胞MGC-803 24 h、48 h和72 h,各设3复孔,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JC-1和Hoechst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核型改变,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法分析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改变,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Caspase-3、RAS、ERK、BCL-2、AKT、mTOR、PI3K基因的表达,同时,取4周龄雄性BALB/C鼠随机分成5组,20只/组,腹股沟皮下接种胃癌细胞MGC-803,2 d后各组分别经皮下注射浓度为0 μmol/L、1 μmol/L、5 μmol/L、25 μmol/L、125 μmol/L的大蒜阿霍烯,0.1 ml/次,隔天注射一次,并于首次注射肿瘤细胞的第20日每组杀10只,取瘤组织,称重。记录剩余小鼠的存活期,观察大蒜阿霍烯对荷瘤小鼠胃癌生长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大蒜阿霍烯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凋亡(P<0.01),显著上调P53、Caspase-3、BAX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抑制基因RAS、ERK1、BCL-2、AKT、mTOR和PI3K的表达(P<0.01),显著抑制小鼠胃癌移植瘤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P<0.01)。结论: 大蒜阿霍烯对胃癌有治疗作用,可通过调节PI3K-AKT-mTOR、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桦木酸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未加入桦木酸,而三组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 mg/L、20 mg/L及30 mg/L的桦木酸,将各组细胞放入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终浓度为10 mg/L、20 mg/L、30 mg/L的桦木酸处理组,细胞发生皱缩、细胞核裂解并出现凋亡小体;细胞早期凋亡与晚期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 or 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 or P<0.0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而Bcl-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桦木酸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表达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胃癌细胞MNK-45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MNK-45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为未加入白花蛇舌草的MNK-45细胞,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30、40 μg/ml白花蛇舌草的MNK-45细胞,各组在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48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qRT-PCR检测Cytochrome C (Cyt c)、caspase3caspase9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ytochrome C (Cyt 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终浓度为20、30、40 μg/ml的各白花蛇舌草处理组,其MNK-45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降低(P<0.01),Cyt ccaspase3caspase9的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蛋白表达也均显著升高(P<0.05或 P<0.01),40 μg/ml的白花蛇舌草处理组的表现最佳。结论: 在终浓度为20~40 μg/ml的范围内,白花蛇舌草能够降低人胃癌MNK-4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诱导细胞凋亡,并可上调Cyt c、caspase3caspase9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川楝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胃癌MGC-803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复孔,采用氟尿嘧啶(5-FU)和0 nmol/L川楝素(TSN)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其余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30 nmol/L、50 nmol/L、70 nmol/L的川楝素。川楝素处理细胞48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酶标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yt cAPAF-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0 nmol/L TSN组相比,30 nmol/L、50 nmol/L、70 nmol/L的川楝素作用于人胃癌MGC-803细胞48 h,可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裂解,部分染色质凝集等形态学变化;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 0.05);BaxCyt cAPAF-1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l-2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川楝素通过上调BaxCyt cAPAF-1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增强Caspase-3、Caspase-9活性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本实验室新发现的新型多胺代谢酶小分子抑制剂SI-4650对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T-26细胞,以0 μmol·L-1 SI-4650处理48 h细胞为正常对照组,单独2.5 mmol·L-1 3-MA处理细胞为自噬抑制对照组,40、80 μmol·L-1SI-4650处理48 h细胞以及3-MA联合40、80 μmol·L-1SI-4650处理48 h细胞为4个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检测CT-26细胞中多胺代谢酶SMO和APAO酶活性的变化,HPLC法检测细胞中多胺含量的变化,CCK8法检测CT-26细胞增殖能力变化;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自噬;PI/FITC-Annexin V双染、JC-1荧光探针和Fluo-3 AM钙离子荧光探针分别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80 μmol·L-1 SI-4650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98%、46.91%,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1);同时细胞中SMO和APAO酶活性下降(P< 0.01);细胞中多胺总含量减少(P<0.01);CT-26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1);凋亡细胞数分别为7.69%和 16.87%,细胞中钙浓度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c-PARP、Bax表达增加(P<0.01)、Bcl-2含量减少(P<0.01);以及CT-26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离子白Beclin-1、LC3-Ⅱ以及P62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单独40、80 μmol·L-1SI-4650处理组相比,2.5 mmol·L-1 3-MA联合40、80 μmol·L-1SI-4650实验组细胞自噬水平下降(P<0.01),凋亡相关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浓度变化均减弱(P<0.01),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 SI-4650有效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抑制多胺代谢酶活性,干扰多胺代谢,减少多胺总含量以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贝母提取物(FE)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H9c2 心肌细胞肥大(CH)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心肌H9c2 细胞,MTT法测定心肌H9c2细胞存活率; 细胞分4组(n=10):对照组、2 μmol/L Iso (模型)组、2 μmol/L Iso+FE 400 μg/L 组、2 μmol/LIso+FE 1 000 μg/L 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测定心肌细胞直径;二辛可酸法检测细胞总蛋白;钙-4 试剂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Iso 组心肌H9c2细胞直径、总蛋白量及[Ca2+]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00 μg/ml 和1 000 μg/ml FE各组心肌H9c2细胞直径、总蛋白量及细胞[Ca2+]i均显著低于Iso组 (P<0.05 或P<0.01)。结论: FE对Iso诱导H9c2 CH有干预作用,可能与抑制钙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厚朴酚与吉非替尼协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浓度为6.25~500 μmol/L厚朴酚、0.625~100 μmol/L吉非替尼分别处理A549细胞24 h,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n=3),选24 h及100 μmol/L厚朴酚与5 μmol/L吉非替尼作后续处理(n=3);采用对照组、厚朴酚组、吉非替尼组和厚朴酚+吉非替尼组的析因分析设计;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蛋白印迹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分选CD44+和CD133+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厚朴酚和吉非替尼组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CD44+和CD133+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Ki67和PCNA及干细胞标记蛋白SOX2和OCT4表达显著下调(P<0.05);Bax/Bcl-2表达比例显著上调(P<0.05)。与厚朴酚组或吉非替尼组比较,厚朴酚+吉非替尼组进一步促进了上述改变(P<0.05),且凋亡率、Bax/Bcl-2、SOX2和OCT4等指标都存在厚朴酚和吉非替尼的交互作用(P< 0.05)。结论: 厚朴酚与吉非替尼促进A549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干细胞样特性,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给药。二者对A549细胞的抑癌作用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macN7对乳腺癌细胞MDA-MB-157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0-20 μmol/L的SmacN7应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157,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型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LDH释放实验检测药物细胞毒性,qPCR检测各基因转录水平,并通过抑瘤实验证实该药抑制乳腺癌增殖的作用。结果:应用SmacN7后,乳腺癌细胞MDA-MB-157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1),核型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LDH释放量增加,并上调TRAIL、DR4、DR5、p53、PARP-1、Bax、Bid、BAK、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下调 Ras、PI3K、AKT、mTOR、Bcl2、Bcl-xL、MCL-1、Survivin、cIAP-1、cIAP-2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结论:SmacN7可通过TRAIL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157凋亡,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