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凋亡通路中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控制细胞的生死存亡。其中有多类抗凋亡因子,致使肿瘤细胞对凋亡信号耐受,使得凋亡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受限。临床前体外细胞及裸鼠研究发现,单独靶向这些死亡受体或抗凋亡因子的药物或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以有效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但临床II期实验没有明显治疗效果。本综述总结分析多种抗凋亡因子产生的耐受机制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提出同时靶向死亡受体、c-FLIP及IAP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肿瘤凋亡因子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是TNF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不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可选择性诱导癌细胞凋亡。初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TRAIL或死亡受体激动剂抗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许多癌细胞对TRAIL有耐受性,究其原因是凋亡通路中抗凋亡蛋白c-FLIP和IAP等的阻遏。更多研究发现,si RNA靶向抑制c-FLIP的同时结合广谱IAP拮抗剂AT406,进一步提高了TRAIL诱导的癌细胞凋亡,因此联合使用c-FLIP抑制剂或拮抗剂、IAP拮抗剂以及TRAIL或死亡受体激动剂抗体这三类药物可能是理想的抗癌新方法。综述了c-FLIP的发现、结构、功能和其参与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多种si RNA应用于c-FLIP以提高癌细胞对TRAIL敏感性和si RNA条件优化中的一些进展,并讨论了目前癌症临床治疗中si RNA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较安全有效的基于TRAIL介导的癌症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采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主要有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通路、线粒体介导内源性通路、内质网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通过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上一些关键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被认为是临床抗肿瘤治疗最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研究已证实多种天然提取物作用于凋亡信号途径中一些重要因子可诱导细胞凋亡,并取得较好的抑制肿瘤增殖的效果。本文是关于细胞凋亡机制及各种天然提取物作用于凋亡通路上主要基因进行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以铁依赖和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为特点,有别于凋亡等其他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或促进细胞铁死亡也成为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向。但在一些肿瘤中,癌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下降,甚至顽固性抵抗死亡;除此之外,临床前实验中耐铁死亡诱导剂癌细胞的出现也引起隐忧。因此,明确肿瘤细胞抵抗铁死亡的机制,探索可能的靶向策略、削弱其对铁死亡的耐受程度,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帮助。铁死亡是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由活性氧产生、脂质过氧化、质膜受损和细胞死亡等系列事件组成的过程。其中,细胞质膜的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执行过程的核心阶段,对质膜的完整性、细胞存亡发挥决定性作用。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关键事件,介绍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导致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从膜磷脂组成、氧化级联反应、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和受损质膜的修复等方面,汇总近年来关于肿瘤细胞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抵抗铁死亡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的思路,为拓展铁死亡敏感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寻求铁死亡耐受肿瘤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广泛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其表达或功能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能有效地清除受损细胞。细胞凋亡的失调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与肿瘤对治疗的抵抗有关。微小RNA可通过细胞凋亡经典通路(包括线粒体凋亡通路、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发挥抗细胞凋亡或促细胞凋亡作用。该文主要对miRNA在肿瘤中调控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肺癌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极大改善了NSCLC患者的预后.由于缺乏选择性和很强的细胞毒性,多中心研究表明化疗方案疗效已经达到治疗平台,应致力于研发作用机制不同于化疗的药物.肿瘤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异性的靶点来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肺癌癌变、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以及生物信号传导通路的认识加深,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本文就近年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及分子靶向药物在NSCLC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只有与细胞膜上死亡受体结合才能促使癌细胞凋亡,一旦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发生缺失或失去活性,将使癌细胞对TRAIL极为耐受。近年来,对死亡受体的研究发现,死亡受体异常表达可能是死亡受体在细胞膜上发生功能性缺失的最主要原因。该文主要探究肿瘤细胞中死亡受体在转录调控、翻译后修饰、转运和内化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期望为今后研发克服TRAIL耐受的联合药物及癌症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TNFRSF) 是细胞因子受体的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其显著特征是通过细胞外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结合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s)是古老的细胞因子,TNFRs同源基因最早可追溯到节肢动物果蝇中。TNFRs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淋巴细胞稳态和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NFRs最主要的功能是与免疫系统相关。鉴于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癌症等人类疾病的靶点。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关于TNFRs的功能有了新的进展,在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中已经有大量报道。在本篇综述中,主要总结了在高等哺乳动物中发现的29种TNFR成员的相关报道,包括8种死亡受体和21种非死亡受体,主要涉及在免疫系统以及与疾病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处于基础实验阶段,少数走向临床研究的案例取得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靶向设计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案需要更深入的理解TNFRs功能。本文旨在对TNFRs成员发挥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Survivin在细胞内环境稳定和肿瘤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survivivin的靶向治疗调节与一些典型的信号通路和一系列生长因子有关。众所周知,survivin是一个小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也是一个主要的抗癌靶标,与细胞分裂和凋亡抑制有关,它在大部分正常组织中缺失但在大部分癌组织中过表达。Survivin是一个与众多细胞信号通路有关的节点蛋白,这些通路协调各种细胞因子、转录网络和修饰基因,通过调节癌细胞内环境稳定直接或间接促进细胞增殖。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survivin的抑制可以降低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增加细胞对细胞毒药物和放疗的敏感性,其过表达与不良预后和治疗耐受有关。因此对于癌症治疗,survivin是一个潜在的靶标。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因其具有选择性杀伤绝大多数肿瘤细胞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的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并已有相关制剂进入临床抗肿瘤研究。虽然TRAIL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前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其相对安全性,但其临床抗肿瘤效果却不太理想。总结其临床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体内稳定性差、肿瘤靶向性差、肿瘤获得性耐受等。对于TRAIL临床疗效差的问题,许多针对性的研究也相应开展,目前已有不少报道表明通过一些合理的优化方式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TRAIL的基因治疗、重组蛋白及死亡受体抗体治疗、TRAIL联合用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简要综述TRAIL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及其应用中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肿瘤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与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特点,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药物。但由肿瘤异质性导致的靶向药物的耐受现象,成为癌症治疗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为解决单一药物的耐受现象,可以通过药物组合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课题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评估8种结直肠癌细胞对30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可逆转耐药的药物组合,探究药物组合的作用。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值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标准为IC50值≤100 nmol/L。对敏感的单药进行组合筛选,选取细胞存活率最小的组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及MAPK、PI3K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结果显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耐受30种肿瘤靶向药物,经联合用药筛选,SW480细胞对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组合最为敏感,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该组合可使SW480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R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PARP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8种结直肠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耐受靶向抑制剂的现象,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联合应用可逆转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2.
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到达平台期,研发更为有效、易耐受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肿瘤生物学分子机制研究孕育了分子靶向治疗.VEGF、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分子靶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方案.本文将综述多种抗-VEGF和抗-EGFR新药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肿瘤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与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特点,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药物。但由肿瘤异质性导致的靶向药物的耐受现象,成为癌症治疗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为解决单一药物的耐受现象,可以通过药物组合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课题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评估8种结直肠癌细胞对30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可逆转耐药的药物组合,探究药物组合的作用。通过MTT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值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标准为IC50值≤100 nmol/L。对敏感的单药进行组合筛选,选取细胞存活率最小的组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及MAPK、PI3K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结果显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耐受30种肿瘤靶向药物,经联合用药筛选,SW480细胞对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组合最为敏感,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该组合可使SW480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R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PARP表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8种结直肠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耐受靶向抑制剂的现象,曲美替尼与GSK2126458联合应用可逆转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新的钙调蛋白(CaM)调节的丝/苏氨酸激酶,是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细胞凋亡被认为是控制和治疗肿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DAPK参与多条途径诱导的细胞凋亡,被公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此我们将重点讨论DAPK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为靶向治疗肿瘤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TNFRSF) 是细胞因子受体的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其显著特征是通过细胞外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结合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s)是古老的细胞因子,TNFRs同源基因最早可追溯到节肢动物果蝇中。TNFRs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淋巴细胞稳态和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NFRs最主要的功能是与免疫系统相关。鉴于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已成为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癌症等人类疾病的靶点。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关于TNFRs的功能有了新的进展,在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中已经有大量报道。在本篇综述中,主要总结了在高等哺乳动物中发现的29种TNFR成员的相关报道,包括8种死亡受体和21种非死亡受体,主要涉及在免疫系统以及与疾病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处于基础实验阶段,少数走向临床研究的案例取得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靶向设计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案需要更深入的理解TNFRs功能。本文旨在对TNFRs成员发挥的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难以根治,研究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涉及抗体靶向治疗、靶向抗前列腺癌药物研制、细胞生长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微小RNA应用等多方面,而靶向清除肿瘤干细胞则是根治前列腺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T 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至少需要 T 细胞受体和共刺激分子“双信号”参与的学说目前得到了广泛支持。共抑制或共刺激分子提供的 共信号决定了 T 细胞受体信号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最终效应。近年来,靶向共抑制分子如 CTLA-4 和 PD-1 开发的抗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获 得了巨大成功,使得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2013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肿瘤免疫治疗有 望成为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并驾齐驱的抗肿瘤主流治疗方案。针对共抑制分子 CTLA-4、PD-1、PD-L1 和共刺激分子 CD137,综述 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IAP家族分子与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杨  赵晓航 《生命科学》2010,(2):161-168
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抗细胞凋亡因子家族,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活性和参与调节核因子NF-κB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细胞抗凋亡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耐药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高表达IAPs是导致肿瘤细胞抵抗凋亡的关键。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肿瘤细胞耐药密切相关,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该文综述了IAP家族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研究》2017,(3):275-282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导致女性死亡的癌症之一。目前,除手术治疗外,化疗仍是乳腺癌全身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预后差、总生存期短、复发快严重影响着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随着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深入,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当前抗癌研究的热点,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乙酰胆碱受体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其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乙酰胆碱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α-芋螺毒素可能成为新颖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郝林  史振铎  韩从辉 《生物磁学》2009,(20):3983-398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之一,能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组织无毒性,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TRAIL的结构、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介绍,以期为TRAIL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