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治疗的效率.细胞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是一种衔接蛋白,在肿瘤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ASC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ASC蛋白的编码基因PYCARD在Oncomine数据库mRNA表达情况,MethHC数据库分析甲基化水平,bc-GenExMiner v4.3分析PYCARD在不同乳腺癌类型中的表达情况,再利用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PYCARD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发现PYCARD基因在乳腺癌中8例高表达,癌症组织中PYCARD的甲基化水平比正常组织显著升高,乳腺癌患者PYCRAD基因与临床病理参数有关系.预后结果分析发现PYCARD mRNA高表达患者在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和无复发生存期存活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上高于低表达患者.PYCARD基因在乳腺癌高表达,而预后结果又显示高表达患者的存活率高于低表达,这很有可能与PYCARD基因甲基化水平有关.本研究在指导乳腺癌治疗和评估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遗传》2020,(1)
药物诱导的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1异常激活可促进细胞基因组不稳定,而基因组不稳定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表型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LINE-1异常激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DNA甲基化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已知DNA甲基转移酶家族成员DNMT3a不仅能通过促进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还可通过增强基因内部甲基化上调基因表达。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将乳腺癌细胞暴露于化疗药物可诱导LINE-1异常高表达,但LINE-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无显著改变。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化疗药物压力下DNMT3a是否可通过增强LINE-1基因内部甲基化水平促进LINE-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ChIP实验和甲基分析结果显示,用化疗药物紫杉醇(PTX)处理乳腺癌细胞,不仅可以诱导DNMT3a表达,而且可以促进DNMT3a与LINE-1基因内部区域的结合,提升其基因内部甲基化水平,进而上调LINE-1的表达水平。利用表达载体增加细胞内DNMT3a的表达水平,可显著上调LINE-1基因内部的甲基化及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下调DNMT3a的表达可有效抑制LINE-1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DNMT3a介导的基因非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药物诱导的LINE-1异常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认识LINE-1在乳腺癌化疗耐药性形成过程中异常激活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肿瘤组织中常伴随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和(或)某些基因CpG岛甲基化水平异常升高,这两种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诸多研究报道了CpG岛高甲基化可导致乳腺癌相关的一系列关键基因的表达缺失。由于表观遗传变化存在潜在可逆性,因此,通过检测患者特定基因甲基化状态早期诊断乳腺癌,以及运用甲基化抑制剂来治疗乳腺癌,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NF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分析NF2基因的甲基化与某些临床参数及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NF2基因启动子区在乳腺癌、癌旁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57.4%(27/47)、23.4%(23/47)和0%(0/15).且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NF2基因发生甲基化与发病年龄、组织分型、转移和组织分级无相关性.乳腺癌组NF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0.16±0.11)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0.27±0.14)及乳腺良性病变组(0.64±0.17)(P<0.05).N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与其mRNA表达呈负相关(Spearman's r=-0.314,P<0.05).结论:NF2基因发生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NF2mRNA表达与NF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韩琳琳  侯琳  宋金莲  周立冬 《生物磁学》2009,(24):4708-47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NF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分析NF2基因的甲基化与某些临床参数及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NF2基因启动子区在乳腺癌、癌旁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57.4%(27/47)、23.4%(23/47)和0%(0/15),且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NF2基因发生甲基化与发病年龄、组织分型、转移和组织分级无相关性。乳腺癌组NF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0.16±0.11)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0.27±0.14)及乳腺良性病变组(0.64±0.17()P<0.05)。N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与其mRNA表达呈负相关(Spearman’sr=-0.314,P<0.05)。结论:NF2基因发生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NF2mRNA表达与NF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DLC-1基因在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的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5-氮杂-2'-脱氧胞嘧啶(5-Aza-CdR)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及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D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甲基化状态,经过5-Aza-CdR处理后,DLC-1基因启动子区呈去甲基化状态,并且其mRNA恢复表达。结论:抑癌基因DLC-1 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该基因低表达的原因之一,5-Aza-CdR能逆转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DLC-1基因在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的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不同浓度的5-氮杂-2’-脱氧胞嘧啶(5-Aza-CdR)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及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DLC-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甲基化状态,经过5-Aza-CdR处理后,DLC-1基因启动子区呈去甲基化状态,并且其mRNA恢复表达。结论:抑癌基因DLC-1 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该基因低表达的原因之一,5-Aza-CdR能逆转DLC-1基因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eclin1在乳腺癌中的可能下调机制。方法用Real-time RT-PCR检测34例乳腺癌中be-clin1 mRNA的表达;Q-PCR分析beclin1是否存在基因的缺失;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beclin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显著下调(P=0.005);Q-PCR发现62%的肿瘤标本中beclin1基因存在缺失;在6例乳腺癌mRNA表达下调的乳腺癌标本中发现启动子区域异常的DNA甲基化。结论beclin1基因的缺失和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肿瘤细胞中失活的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9.
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其中包括DNA甲基化,通过细胞分裂逐代遗传,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DNA甲基化是正常哺乳动物胚胎形成所必需的,但在致癌作用中却经常观察到DNA的低-和高-甲基化现象.DNA甲基化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得许多抑癌基因转录沉默,最终导致癌基因的无限增殖化.许多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形成密切相关,比如ER,p16,APC,RASSFlA,BRCAl等.DNA甲基化是可逆的过程,通过DNA去甲基化制剂,可以使基因恢复正常表达功能.因此,DNA去甲基化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美华  唐金海  吴建中  张晓梅  曹海霞 《生物磁学》2011,(7):1321-1323,1326
目的:探讨CCNA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iagen-FFPE的步骤提取95例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酶切-PCR对所提DNA进行CCNA1甲基化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CN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为90.9%(86/95)。结论:CCNA1基因甲基化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特征,CCNA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转移由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