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切尾拟鲿的个体生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4~5月在长江上游岷江河口区域采集63尾性腺发育至Ⅳ期的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雌性个体,所有样本均测量其体长(L)、体重(M)、净体重(W)和性腺重(Wa)等生物学指标。取耳石鉴定年龄,测量卵径,用重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并对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进行计算,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由2+~5+龄组成,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566~6758粒,平均为305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68~469粒/cm,平均为23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45~349粒/g,平均为145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F)和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与体长(L)、体重(M)和成熟系数(GSI)均呈幂函数相关;而体重相对生殖力(FW)仅与成熟系数(GSI)呈幂函数相关,和其他形态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切尾拟鲿个体绝对生殖力(F)与体重(M)和成熟系数(GSI)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16370.714+3284.028 GSI+58.361M(n=63,R2=0.973,P0.01);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与体重(M)、净体重(W)和成熟系数(GSI)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L=251.749+18.961 M+684.273 W+3 268.421 GSI(n=63,R2=0.852,P0.01);而体重相对生殖力(FW)仅与成熟系数(GSI)相关:FW=138.590+837.641 GSI(n=63,R2=0.539,P0.01)。依据卵径频数分布结果推测,切尾拟鲿属于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2.
2010年5~9月从长江支流沱江收集性成熟宽体沙鳅个体,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实验鱼共76尾,由2+、3、4龄鱼组成。其绝对生殖力(F)为414~9625粒,平均3230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50~837粒/cm,平均324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1~789粒/g,平均227粒/g;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和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177.99GSI0.9872,FL=20.315GSI0.9592,FW=13.957GSI0.9542;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9.4876M1.9425,FL=2.2684M1.6597。  相似文献   

3.
广东北江马口鱼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年3、4月,从北江中随机采集成熟度为Ⅳ期的马口鱼雌性个体55尾,测量体长(L)、体重(W)、净体重(Wn)和性腺重(Wo)等形态学指标,并用鳞片鉴定年龄,用重量法计数绝对生殖力(F),计算出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成熟系数(GSI)和丰满度(K),并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马口鱼绝对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用于统计生殖力的马口鱼样本由1+~3+龄3个龄组组成;绝对生殖力在1486.29~12 025.78粒之间,平均为4842.4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在163.33~856.27粒/cm之间,平均为437.30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在99.77~470.27粒/g之间,平均为207.29粒/g.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性腺重、年龄呈抛物线相关,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与丰满度的关系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绝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312.129+137.765W+108.715GSI(R2=0.719,n=55,F=57.089, P<0.001).  相似文献   

4.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浪错采集兰格湖裸鲤(Gymnocypris chui)307尾,开展种群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浪错兰格湖裸鲤在3~5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7龄,体长217mm,体重122.68g,成熟系数为3.92%;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6龄,体长198 mm,体重91.93 g,成熟系数为3.34%。其平均成熟卵径为2.18 mm,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绝对繁殖力为862~8 933粒/尾,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885±2 765)粒,相对繁殖力为7~43粒/g,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5±11)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繁殖群体性比(♀︰♂)为1︰0.967,符合1︰1比例。  相似文献   

5.
高体近红鲌的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体近红鲌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以2008年5—11月从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采集的540尾高体近红鲌标本为材料,对其生长与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体近红鲌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龄特征显著。种群由1—4龄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0—160 mm;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20.0—50.0 g。总性比为♀∶♂=1.30∶1。体长与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基本符合匀速生长类型,体长和体重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217.38(1-e-0.2867(t+0.757))和Wt=118.151-e-0.2867(t+0.757)2.8103;生长拐点为2.85龄,拐点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Lt=140.09 mm,Wt=34.37 g。雌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繁殖高峰期为6—7月。Ⅳ期雌鱼的绝对繁殖力为950—8655粒,平均值(3087.90±1602.1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10.00—56.20粒/cm,平均值(24.26±10.16)粒/cm;体重相对怀卵量FW为66.08—197.67粒/g,平均值(116.49±32.05)粒/g;卵径频率分布显示高体近红鲌为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20 0 0年 3~ 5月 ,收集洞庭湖黄颡鱼 1 5 5尾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鳍式为D Ⅱ ,2~ 6,A 1 9~ 2 2 ,主要以虾、小型底栖鱼类、软体动物为食。体重 (W :g)与体长 (L :cm)关系为 :W =7 9861× 1 0 -2 L2 4471;体长生长方程为Lt=2 3 0 482 [1 -e-0 592 8(t+ 0 13 54) ];体重生长方程为 :Wt=3 68 3 90 9[1 -e-0 592 8(t+ 0 13 54) ]3 。生长速度以 1~ 2龄最快 ,以后逐步减慢 ,绝对繁殖力为 1 3 45~ 72 0 8粒 ,相对繁殖力为 48~ 78 3粒 g。繁殖力系数F =1 1 5 4977L1 453 9;性成熟年龄为 1 + 龄 ,自然性成熟雌鱼W =3 0 67g,L =1 0 2 9cm ,黄颡鱼人工养殖宜用 2年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性个体以2~+龄为主。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0.0082×L~(3.0604);W=0.0076×L~(3.0746),均属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3~+龄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叉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_(t,F)=141.64×e~(-0.11)·(t+1.55));L_(t,M)=119.51×e~(-0.13·(t+1.45))。利用逻辑斯蒂方程估算大麻哈鱼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分别为51.53和42.15 cm。ARSS分析显示雌、雄个体的L_(50)差异显著;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F)、相对叉长繁殖力(F_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_W)分别为3412粒、52.42粒/cm和1.17粒/g;F与叉长、体重、性腺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SI与叉长、体重、F成显著负相关关系;F与叉长、体重的幂函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F=0.0311×L~(2.7745)(R~2=0.638)和F=1.946×W~(0.9374)(R~2=0.704)。本研究为绥芬河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赤水河河口段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9月份为其繁殖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为雌性体长77mm,体重5.3g;雄性体长108mm,体重9.4g,均为1龄;繁殖群体性比为1.07:1,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3-7月份逐渐增大,然后持续减小,至12月降到全年最小值.卵径(0.75±0.14)mm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11010±7723)粒,相对繁殖力(275.1±138.4)粒/g,每克卵巢卵粒数(3789±1389)粒.该种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类.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采集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190尾黑斑原鮡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雄性最小性成熟(精巢Ⅳ期)个体体长141.7mm,体重45.2g,性体指数1.09%,雌性最小性成熟(卵巢Ⅳ期)个体体长146.8mm,体重66.7g性体指数11.52%,相应年龄均为5龄。初次性成熟年龄(L50):♂,170.1mm相应年龄为7龄;♀,150.2mm,相应年龄5龄。通过组织切片法和GSI的周年变化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5-6月,每年繁殖一次,繁殖之后的6-8月卵巢从Ⅵ期回复到Ⅲ期,9月卵巢发育到Ⅳ期越冬。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卵巢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卵巢中至少存在2批卵径,每年成熟一批卵并同时产出,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卵黏性,成熟卵卵径在2.04-3.37mm之间,平均(2.83±0.16)mm。对19尾产卵前夕(体长为151.0-210.0mm)的标本进行统计,其绝对繁殖力范围在525-2058粒之间,平均为(1244±346)粒,相对繁殖力为(14.7±5.8)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直线正相关,表达式为F=13.624L-1187。    相似文献   

10.
短尾高原鳅繁殖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尾高原鳅雌性个体的成熟系数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繁殖群体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为1 028~5 508粒,平均为2 804粒±1 282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42粒/mm±16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 006粒/g±292粒/g。短尾高原鳅的绝对繁殖力分别与体长、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分别与体质量及性腺质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这些生物学参数均不相关。在雌性短尾高原鳅性腺中,卵径的分布呈"单峰型",推测短尾高原鳅属不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