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兔抗人ER-α和ER-β多克隆抗体对文昌鱼神经系统、轮器哈氏窝和性腺进行免疫细胞化学的定位研究。结果揭示幼年和成年两性不同发育时期文昌鱼在这些部位分布ER-α和ER-β蛋白。ER-α定位在端脑、中脑、后脑和神经管中大多数神经细胞核,少数在胞质及其突起和神经纤维,ER-β则定位在细胞质或细胞膜上,少数在核内。ER—α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哈氏窝下层的上皮细胞核,少数在上层细胞质,β受体则在上层细胞核。在性腺,ER-α分布在卵巢中卵原细胞和小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与核仁,生发泡(核)显免疫阴性,在大生长期卵母细胞核膜和核仁的免疫阳性显著增强,成熟期则在卵细胞生发泡表达,ER-β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卵原细胞和早期卵母细胞质以及成熟卵细胞的卵被膜检测到,生发泡显免疫阴性。在精巢,这两种ER亚型均定位在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和足细胞质,精子细胞在胞核,精子显免疫阴性。另外,双染结果还揭示ER-α和ER-β在上述部位多数共存于同一细胞,少数在不同细胞表达,且在细胞定位有不同。首次发现这两种雌激素受体亚型在文昌鱼有广泛分布,它们介导雌激素对文昌鱼神经内分泌组织的调节作用。α和β受体在靶细胞定位的不同,提示两者在介导雌激素信号路线和基因转录机制可能有不同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文昌鱼性腺和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次用雌二醇,睾酮及孕酮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在文昌鱼性腺,脑泡和神经管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中都存在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小生长期,3种受体通常定位在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的胞质或核膜,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则定位在胞质和核质,在雄性,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雌激素受体例外)中,受体阳性物定位在胞质和核,另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性类固醇激素抗体对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的性腺和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揭示,免疫阳性物存在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和精巢中,在卵巢发育是上期,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胸质和核仁膜对紫二醇,睾酮和孕酮抗体显示强或中等强度免疫阳性反应,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仁膜对睾酮和孕酮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而对雌二醇则显著增强,在雄性,随着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对孕酮抗体发生强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成熟期则对雌二醇抗体发生免疫阴性反应,精子始终为免疫阴性,本文研究首次发现,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存在哺乳动物神经旮体激素样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免疫阳性物分布在神经细胞胸质,核显阴性反应,这些结果为证明文昌鱼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内分泌调控轴的功能成熟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3.
用抗人LH和hCG特异性抗体对原索动物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有两种不同LH-和hCG-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而皱瘤海鞘神经节对LH和hCG抗体则显免疫阴性反应。同时,首次发现在原索动物性腺(卵巢和精巢)发育早期均存在LH-和hCG-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物分布在原索动物卵原细胞的胞质、核质和核仁膜以及精巢中早期生精细胞。后来,随卵巢发育和成熟,这些阳性物仍分布在卵母细胞质膜、胞质、核膜和核质上,而精巢中精细胞和精子则显免疫阴性。这些结果可为LH和hCG直接参与调节原索动物性腺发育和成熟提供形态学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理,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新的雌激素受体(ER-β)在成年雌雄大鼠脑内的分布。研究证实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但在个别脑区也可在胞浆甚至突起内检测到。最强的ER-β免疫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小脑浦肯野细胞、斜角带垂直部、蓝斑和三叉神经运动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隔内侧核、杏仁外侧核、黑质、中央灰质等部位;较弱的阳性反应见于下丘脑与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在一些部位还存在表达水平甚至细胞内定位模式的性别差异,如前庭上核内的表达只见于雌性;雄性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ER-β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内,细胞核为阴性;而在雌性大鼠该部位ER-β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等。以上结果表明ER-β蛋白在大鼠脑内分布广泛并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如大脑皮质和基底前脑内有很高的表达,提示在脑组织内雌激素可能通过ER-β这一新的信号途径发挥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如学习记忆等。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包括ER-α66、ER-α36、ER-α46和ER-β,它们通过与相应配体——雌激素的结合,在人体中发挥各种不同的功能。ER-α36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雌激素受体,它是ER-α66的独特变异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胞浆中,能抑制ER-α66和ER-β的反式激活功能,并参与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活性信号通路,介导了临床乳腺癌抗雌激素药物治疗抵抗。  相似文献   

6.
利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角螺卵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细角螺卵原细胞期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核膜明显且有不规则的凹陷,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根据卵黄颗粒物的多少和大小可将卵母细胞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核仁可见,并出现核周间隙;中期卵母细胞内细胞核移向细胞的一端,核内染色质仍呈高电子密度状态,核仁不明显或消失;后期卵母细胞内的细胞核受挤压形状变得不规则,细胞质内可见少量的线粒体,大量的卵黄颗粒聚集在细胞质中并融合成很大的卵黄球.成熟期卵母细胞卵黄物质多且有较大的脂滴.  相似文献   

7.
钙调素在文昌鱼性腺和表皮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首次发现雌、雄文昌鱼成熟性腺内分布有丰富的钙调素免疫反应物质。钙调素免疫阳性反应分别定位于精细胞和卵细胞的胞核内。文昌鱼表皮细胞尤其细胞顶端胞浆对钙调素抗体显示强阳性反应。作者讨论了文昌鱼性腺和表皮内钙调素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老年猕猴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变化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对青年和老年猕
猴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雌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的室周灰
质、室旁核、腹外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等,雌激素受体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与青年猕
猴比较,老年猕猴下丘脑各个核团的雌激素受体在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上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青年猕猴
(P<0.05 或 P<0.01)。表明,老年猕猴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低于青年猕猴,可能为老年猕猴雌激素缺
乏所致。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在小鼠睾丸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雌激素受体在小鼠睾丸的定位与分布。取A/J系小鼠睾丸, 制备石蜡切片。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和高温处理抗原暴露技术显示雌激素受体的所在部位。睾丸所有Leydig 细胞和约20% 的肌样细胞的胞核呈雌激素受体阳性反应。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为阴性。本研究首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证明了睾丸中雌激素受体的存在,并定位于Leydig 细胞和部分肌样细胞的胞核。为研究雌激素对雄性生殖功能的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与性腺发育和精、卵成熟有直接重要关系的性激素受体,不仅在哺乳动物中已经证实与卵子的发生有关系,近年来还发现雌激素受体也存在于雌性文昌鱼早期卵原细胞、卵黄生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中;Osada等在扇贝的卵巢中发现有ER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卵黄形成期的卵母细胞中,认为ER是基本的类固醇激素受体,有着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标志和靶点.雌激素受体包括ER-α和ER-β,其中ER-α有ER-α66、ER-α46和ER-α36三种亚型.ER-α36作为新型雌激素受体,参与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或非基因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胃癌、子宫内膜腺癌、前列腺癌、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R-α36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R-α36的结构域特点,ER-α36介导的信号通路及ER-α36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黑脊倒刺鲃卵子发生中生殖质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尤永隆  林丹军  苏敏 《动物学报》2004,50(2):231-239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黑脊倒刺的卵原细胞和各期卵母细胞中生殖质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仅在卵原细胞和Ⅱ时相卵中观察到了生殖质的产生过程 ,在Ⅲ、Ⅳ时相卵中未观察到生殖质的产生过程。生殖质来源于核仁。它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 ,进入细胞质。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产生生殖质的方式不同。在卵原细胞的生殖质形成过程中 ,生殖质的前体物质先移到核膜内侧 ,核膜解体 ,形成囊泡 ,随后 ,在生殖质前体物质所在处的内侧重新形成核膜 ,这样 ,细胞核表面就形成一个凹陷 ,生殖质前体物质位于核表面的凹陷之中 ,就这样被隔离于细胞核之外而进入细胞质中 ,成为生殖质。生殖质形成后 ,在细胞质中与线粒体相结合。生殖质的这种形成方式与精原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相似。而在卵母细胞的生殖质形成过程中 ,生殖质的前体物质移到核膜内侧之后 ,核膜并无囊泡化 ,核孔明显 ,生殖质的前体物质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 ,位于细胞核表面 ,形成生殖质。生殖质产生之后也与线粒体结合。以后 ,生殖质连同线粒体离开细胞核。生殖质最终与线粒体分离 ,分散于细胞质中。在Ⅲ时相卵中 ,生殖质细小 ;在Ⅳ时相卵中 ,几乎见不到生殖质  相似文献   

13.
单配制和多配制动物社会行为有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类型有关(ERs)。虽然多配制大鼠和小鼠中枢神经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免疫反应在大脑的分布已有报道,单配制雄性草原田鼠中枢神经ERα的分布也有报道,但单配制田鼠ERα和(或)ERβ在雌性和雄性分布差异未见报道。本研究对雄性和雌性棕色田鼠前脑区域ERα和ERβ免疫反应(IR)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免疫反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2)ERα-IR和ERβ-IR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雌性和雄性前脑区域,在许多脑区表达有重叠。然而,不同受体在雌雄不同脑核中的分布数量不同。(3)ERα和ERβ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例如,雌性ERα在视前核中部(MPN),终纹床核(BNST)和杏仁内侧核(Me A)比雄性多,相反雄性ERβ在MPN和BNST比雌性多。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为我们理解如何通过ERα和ERβ调节动物的社会行为,及雌性和雄性社会行为的差异提供一个重要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ER-α36是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亚型,广泛分布于乳腺、子宫、消化道、呼吸道等组织和细胞中。本文旨在研究ER-α3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比较ER-α36在新生(1日龄)与成年(12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海马及皮层区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研究显示,ER-α36在成年大鼠海马及皮层区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锥体神经元。ER-α36在新生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中均定位于细胞膜。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ER-α36蛋白表达高于海马,而成年大鼠皮层神经元ER-α36蛋白表达低于海马。与新生大鼠相比较,成年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ER-α36表达均显著提高。以上结果提示,ER-α36参与介导神经元膜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调节,且在大鼠出生后海马及皮层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ER-α36可能为学习记忆、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的防治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5.
单配制和多配制动物社会行为有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受体类型有关(ERs)。虽然多配制大鼠和小鼠中枢神经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免疫反应在大脑的分布已有报道,单配制雄性草原田鼠中枢神经ERα的分布也有报道,但单配制田鼠ERα和(或)ERβ在雌性和雄性分布差异未见报道。本研究对雄性和雌性棕色田鼠前脑区域ERα和ERβ免疫反应(IR)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免疫反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2)ERα-IR和ERβ-IR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雌性和雄性前脑区域,在许多脑区表达有重叠。然而,不同受体在雌雄不同脑核中的分布数量是不同的。(3)ERα 和ERβ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例如,雌性ERα在视前核中部(MPN),终纹床和(BNST)和杏仁内侧核(MeA)比雄性多,相反雄性ERβ在MPN和BNST比雌性多。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为我们理解如何通过ERα和ERβ调节动物的社会行为,及雌性和雄性社会行为的差异提供一个重要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雌、雄激素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的免疫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翁幼竹  方永强  胡晓霞 《动物学报》2001,47(6):672-676,T001
用雌、雄激素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进行免疫识别。结果显示,雌、雄激素受体免疫阳性识别发生在文昌鱼端脑和中脑的中部与后部,以及神经管的背面和中央,后脑则为免疫阴性反应。两种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物多数分布在神经细胞核内及其神经纤维,少数在胞质、雌、雄激素受体免疫阳性识别还出现在文昌鱼哈氏窝基部的上皮细胞核内或胞质中。雌、雄激素受体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的免疫识别部位与脊椎运行相类似。研究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像在脊椎动物中那样,可对文昌鱼脑和哈氏窝进行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与在大鼠等一些实验动物脑PVN的表达有差异,提示其在小鼠PVN内的表达可能有特定的生理意义。为了深入探讨ER-β在小鼠PVN内的功能,本文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ER-β在生后雌性小鼠PVN内的表达。结果发现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见于PVN的大细胞部,在小细胞部和背侧帽部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未发现明显的胞浆或突起阳性,但在发育的某些时期可见免疫阳性细胞核局部呈现阴性反应。最高表达见于生后早期(第1-9天),随后表达降低,生后一个月即达到成年水平。PVN内ER-β的表达模式表现为生后早期表达高、随后降低,提示在该部位ER-β可能主要参与了对生后早期PVN的神经内分泌活动以及神经结构的发育与完善的调控,并可能与生后早期动物的应激、体重增加和脂肪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β在比格犬卵巢及子宫内的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DAB显色结合BCIP/NBT及AEC显色检测ERα、ERβ在比格犬子宫及卵巢内的表达。结果比格犬ERα主要表达于卵泡颗粒细胞、卵巢间质腺腺上皮细胞及子宫内膜腺体腺上皮细胞胞核内,胞质内仅有少量表达,而在卵泡膜内膜的间质细胞,腺体周围的基质细胞及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小静脉内皮细胞的胞核内有少量表达。而ERβ则以相同的组织特异性主要表达于上述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在胞核内有微弱表达。ERα表达于膜黄体细胞的胞核内,而在黄体颗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内均有表达。而ERβ则仍特异表达于不同生理阶段黄体细胞的胞质内。BCIP/NBT与AEC双染未见ERα、ERβ在子宫内有明显的共表达现象。结论比格犬ERα、ERβ在子宫与卵巢组织内定位不同,ERα主要定位于胞核,在胞质内有微弱表达,而ERβ主要定位于胞质,在胞核内有零星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及光密度定量分析,研究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内的定位及表达的强弱,探讨4种性类固醇激素在牛蛙胃肠胰中的功能。染色结果显示,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胃肠胰内都有分布,雌雄之间分布差异较小。雌激素受体α(ERα)主要分布在牛蛙胃腺、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雌激素受体β(ERβ)主要分布在食道上皮、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雄激素受体(AR)主要分布在食道上皮、直肠固有层和胰腺中;孕激素受体(PR)主要分布在空肠、食道上皮和胰腺中。光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α(ERα)在牛蛙胃和直肠中阳性反应最强,在胰腺中相对较弱。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牛蛙直肠中阳性反应最强,胰腺和食道次之。雄激素受体(AR)在食道中阳性反应相对较强,其他部位都较弱。孕激素受体(PR)在空肠中的阳性反应较强,其他部位都较弱。雌激素受体α(ERα)在胃中以及雄激素受体(AR)在食道和直肠中的免疫阳性反应均是雌性牛蛙强于雄性牛蛙,雌激素受体β(ERβ)在胰腺中的免疫阳性反应是雄性牛蛙强于雌性牛蛙。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牛蛙胃肠胰中的分布最多,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相对较少。性类固醇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食道、胃、直肠和胰腺中,其中,分布最多的部位是胃和直肠。4种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牛蛙胃肠胰内的分布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对牛蛙消化功能特别是胃和直肠的功能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方扁虾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卵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之间的关系,东方扁虾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原细胞胞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核明显膨大,特称为生发泡;在靠近核外膜的胞质中可观察到核仁外排物。卵黄发生卵母细胞逐渐为滤泡细胞所包围;卵黄合成旺盛,胞质中因而形成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卵黄粒。东方扁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是二源的。游离型核糖体率先参与内源性卵黄合成形成无膜卵黄粒。粗面内质网是内源性卵黄形成的主要胞器。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多种方式活跃地参与卵黄粒形成。卵周隙内的外源性物质有两个来源:滤泡细胞的合成产物和血淋巴携带、转运的卵黄蛋白前体物。这些外源性物质主要通过质膜的微吞饮作用和微绒毛的吸收作用这两种方式进入卵母细胞,进而形成外源性卵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卵黄物质共同参与成熟卵母细胞中富含髓样小体的卵黄粒的形成。卵壳的形成和微绒毛的回缩被认为是东方扁虾卵母细胞成熟的形态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