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陕西蝶类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瑶  许升全 《四川动物》1996,15(1):25-25
  相似文献   

2.
辽宁蝶类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江  孔庆安 《四川动物》1997,16(3):132-132
近些年来,我们在野外进行医学动物、医学昆虫调查时,网获蝶类标本数百只,经整理鉴定,已确认6种辽宁省新纪录。报告如下。1矍眼蝶Ypthimabalda(Fabricius)(1),1991年7月捕于赛马铺石河,河溪边灌丛中,海拔1208m。2英雄珍眼蝶Coenonymphahero(Linnaeus)(1),1992年  相似文献   

3.
安徽鹞落坪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7年间进行了鹞落坪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共采集蝶类标本3026余号,初步鉴定109种,分别隶属10科67属,古北界的种类为21种,占总种数的19.3%,东洋界40种,占总数37.3%,广布种48种,占总数44.0%.广布种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172种蝶类进行区系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蝶类以东洋界为主体,计106种,占总数的61.63%:古北界11种,占总数的6.40%;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36种,占总数的20.93%。本文记述了官山产39种蝶类分布区的南北限。  相似文献   

5.
南京紫金山地区鳞翅目蝶类种类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94-04-2000-07对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钟山紫金山地区蝴蝶种类、分布及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调查。首次报道了紫金山地区内鳞翅目蝶类本底调查结果,共8科,41属,76种。其中6种为南京新记录,10仆种属珍稀观赏蝶类。研究表明在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类型及季节性变化是决定该地区蝴蝶各类组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是当地蝴蝶种群消长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天祝夏玛林区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雄  马怀义  刘汉成  马正学 《昆虫知识》2011,48(6):1798-1805
2008-2010年每年7-9月,在天祝夏玛林区按照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植被类型的自然环境,对蝶类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共获得蝶类标本2000号,经整理、鉴定出71种蝶类,隶属于8科50属。其中粉蝶科9属20种,占总种数的28.2%,为优势类群;蛱蝶科15属15种,眼蝶科13属14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1.1%和19.7%,为次优势类群;绢蝶科(1属9种)和灰蝶科(8属8种)为常见类群;弄蝶科(2属2种)、凤蝶科(1属2种)和蚬蝶科(1属1种)为罕见类群。区系成分分析结果是,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51种,占总种数的71.8%;属于东洋界与古北界兼有种类有14种,占总种数的19.7%;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8.5%;完全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无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蝶类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对澳门的蝶类群落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获得蝶类标本876号,隶属于9科50属65种。灰蝶科的种类数(16种)和个体数(234头)均为最多,为优势类群,酢浆灰蝶为优势种。蛱蝶科的种级多样性指数最高,凤蝶科次之。分析了澳门各个区域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表明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蝶类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和森林植被的干扰越大,蝶类多样性指数就越低。路环岛的城市化发展程度最低,植被覆盖率最高,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生境质量相对较差,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较低,而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较高。蝶类的多样性特征可以作为城市生境质量和环境变化的指示物。澳门的蝶类区系只有东洋种(50种)和广布种(15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6.92%和23.08%,可见澳门蝶类东洋种占有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江西武夷山蝶类昆虫区系概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江西武夷山区的蝶类昆虫的种类、分布、数量结构和区系组成。其112种蝶类隶属11个区系或混合系,区系成分以东洋系为主体,但古北区系成分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结构表明,江西武夷山处于南北种类昆虫交流汇合的重心地段,其位置接近于东洋区系的北缘。  相似文献   

9.
南岳蝶类区系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巽 《昆虫知识》2004,41(1):64-69
通过调查发现 ,南岳共有 1 1 7种蝶类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 ,南岳蝶类以东洋成分为主 ;南岳蝶类的垂直分布从山麓到山顶 ,随着海拔的升高 ,东洋种类递减 ,古北成分逐渐增多 ,尤以海拔 85 0m以上更加明显 ;在海拔 1 2 5 0m以上 ,东洋界种被古北及古北跨区种所替代。  相似文献   

10.
胡劭骥  朱建青  张鑫 《四川动物》2012,31(1):98-101,178
报道中国蝴蝶新纪录1属4种:新纪录属为索灰蝶属Suasa de Nicéville,1890;新纪录种为弄蝶科的纹毛弄蝶Darpa striata(H.Druce,1873)、蛱蝶科的米纹黛眼蝶Lethe minerva(Fabricius,1775)、灰蝶科的帝娆灰蝶Arhopala dispar Rileyet Godfrey,1921和哈燕灰蝶Rapala hades(de Nicéville,1895),并附简要描述对比及野外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尾蛱蝶属Polyura9个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外生殖器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种类鉴别依据;并根据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编制了中国尾蛱蝶属的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新疆蝗总科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现有蝗虫157种,它们分别隶属于8科62属。在157种蝗虫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有120种,其次为特有种,有35种,广布种甚少,仅2种。在古北种中,中亚种最多,其次为泛古北种,而欧洲西伯利亚种、地中海种和东北种均很少。在8个科中,泛古北种在网翅蝗科中占优势,中亚种在班翅蝗科中占优势,斑腿蝗科在蝗总科中是相当大的一个科,在我国也占有很大优势,但在新疆其属种数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夹竹桃柱隔孢Ramularia nerii-indici, 寄生在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鸡血藤柱隔孢Ramularia millettiae, 寄生在豆科蝶形花亚科(Papilinoideae)昆明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上。新记录种是甜菜生柱隔孢R. beticola和木香柱隔孢R. banksian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夹竹桃柱隔孢Ramularia nerii-indici, 寄生在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鸡血藤柱隔孢Ramularia millettiae, 寄生在豆科蝶形花亚科(Papilinoideae)昆明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上。新记录种是甜菜生柱隔孢R. beticola和木香柱隔孢R. banksian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5.
记述中国绿刺蛾属Parasa Moore 2新种:镇雄绿刺蛾P.zhenxiongica sp.nov.和西藏绿刺蛾P.xizangensis sp.nov.及3中国新纪录种:同宗绿刺蛾P.gentiles(Snellen)、缅媚绿刺蛾P.kalawensis Orhant和榴绿刺蛾P.punica (Herrich-Schaffer).另外,对中国绿刺蛾P.sinica Moore、双齿绿刺蛾P.hilarata(Staudinger)和青绿刺蛾P.hilarula (Staudinger)的混淆与误定进行了更正.提供了它们的成虫彩色照片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帝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帝斑螟属Didia Ragonot,1893在中国的分布,共记述3种:新种直突帝斑螟D.adunatarta 6sp.nov.,丘突帝斑螟D.indra Roesler&Kppers,1981和脉纹帝斑螟D.strigivenella(Hampson,1899)。提供了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整理、分类和鉴定了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1500余号寄蝇科标本,其中发现并记述了3新种:祝氏喙寄蝇Mycteromyiella zhui,狭额毛瓣寄蝇Nemoraea angustifrons,桓仁突颜寄蝇Phasia huanrenensis;并报告3中国新纪录属(Mycteromyiella,寻寄蝇属Eliozeta、蛛寄蝇属Dicarca),8个中国新纪录种(三鬃菲寄蝇Phebellia triseta、毛菲寄蝇P.villica、加藤芙蕊寄蝇Phryno katoi、阿格筒腹寄蝇Cylindromyia agnieszkae、明寻寄蝇Eliozeta pellucens、高野短须寄蝇Linnaemya(Ophina)takanoi、敏阳寄蝇Panzeria laevigata、河蛛寄蝇Dicarca fluviatilis)。模式标本和其它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祝氏喙寄蝇,新种Mycteromyiella zhuisp.nov.(图1~7)本种外形近似于分布日本九州的缘喙寄蝇M.marginalis Shima,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为:额较窄,后面观肛尾叶较长,端部窄而尖,侧尾叶端部钝圆,明显宽于前种。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06-24~25,张春田采。副模15♂♂,采集地点和时间同正模,张春田和赵哲采。词源:新种名以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祝业平科长姓氏命名,纪念他30多年来为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狭额毛瓣寄蝇,新种Nemoraea angustifronssp.nov.(图8~14)本种外形近似于高野毛瓣寄蝇N.takanoi(Baranov),但其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体较小,单眼鬃细长且明显,雌、雄腹部第3背板均具4根中缘鬃和2~4对不规则的心鬃,雌性足均红黄色。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7-11,杨正卿采。副模:1♂,采集地点同正模,2006-06-01,冯立勇采;2♀♀,2009-06-25,赵哲和王强采。词源:新种名字来源于其外形特点具较窄的"angust"额"frons"。桓仁突颜寄蝇,新种Phasia huanrenensis sp.nov.(图15~21)本种外形近似于须突颜寄蝇群P.barbifrons-group中的罗氏突颜寄蝇P.rohdendorfi(Draber-Mońko),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颊高较短,第1触角节较长,颜脊仅在下半部具鬃,下颚须端部和基部暗棕色,中部红黄色,前足胫节无前鬃,后胫具4~5根前背鬃,侧尾叶侧面观端部膨大。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5-30,冯立勇采。副模:4♂♂,采集地点同正模,1994-06-09,魏德采;37♂♂,5♀♀,2006-05-31和2006-06-01,张春田、刘家宇等采,6♂♂,1♀,2009-06-01,张春田、付超采。词源:新种名字源于标本采集地点辽宁省桓仁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紫荆生柱隔孢Ramularia cercidis, 寄生在云实亚科(Caesalpiniodeae)紫荆(Cercis chinensis)上;丁香柱隔孢Ramularia syringae,寄生在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sp.上。新记录种是极细柱隔孢Ramularia angustissima和稍厚柱隔孢R. crassiuscul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9.
匍柄霉属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是矩卵单格孢Ulocladium oblongo-obovoideum,新记录种是倒卵单格孢U. obovoideum。新种的模式标本和新记录种的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