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制剂对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所有关于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2 1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制剂组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高于对照组[SMD=2.89, 95%CI(2.28, 3.49), P<0.001; SMD=2.20, 95%CI(1.57, 2.84),P<0.001],双歧杆菌制剂组患者肠道中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SMD=-1.08,95%CI(-1.64,-0.52), P<0.001; SMD=-0.88, 95%CI(-1.58,-0.17), P=0.010; SMD=-0.98, 95...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制剂辅助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ests,RCTs)。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工具评估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7篇较高质量的RCTs,Meta分析结果示:RR=1.21,95%CI=(1.14,1.27),Z=6.80,P0.01。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但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已发表的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相关文献报道及其发展趋势,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CNKI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数据库中所收录的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86篇。文献发表的数量在2003年以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发表文献在10篇以上的单位共有15所,其中最多的单位发表42篇;25.70%的文献受到各级科研提供的资金支持和帮助。文献中以实验研究报告的类型为主,是总体数量的37.79%。文献被引用频次总体偏低,被引用次数在2次及以下的占60.43%。结论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的科研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且应该在提高文献数量的同时,努力加强文献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严陶韬  薛建辉 《生态学报》2021,41(19):7879-789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众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2009-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WOS(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合作机构、国家(地区)合作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17035篇,其中CNKI收录文献13365篇,WOS收录文献3670篇;年度发文总量以及WOS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NKI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于2009年发表在《生物多样性》上的"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WOS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于2011年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TRY-a global database of plant traits";朴世龙教授、骆亦其教授和唐志尧教授等是基于WOS文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王得祥教授、马克平研究员和张文辉教授等基于CNKI文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主要作者;WOS文献与CNKI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均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相关科研院所;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或地区共有106个,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生态学报》和Global Change Biology分别是该领域中文和外文文献的重要期刊载体;基于WOS文献的研究热点为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及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结果从收录论文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2009-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以期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领域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探索我国城市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的进程中,亲生物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论述亲生物设计概念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计量方法,以国内权威的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国外(WOS)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按关键词检索精选出与“亲生物”主题相关的1999—2022年的国内外文献,统计文献的年发文数量、作者、论文被引频次等,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分析并绘制作者被引频次、国家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学科研究方向图谱,得到结论如下:(1)亲生物设计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539篇,其中WOS收录217篇,CNKI收录322篇,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Biophilia:does visual contact with nature impact on health and well-being?》是WOS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疗愈导向的街道设计:基于VR实验的探索》是CNKI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3)耶鲁大学的史蒂芬·科勒特(Stephen R. Kellert)教授是基于WOS文献的亲生物设计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4)美国、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统性地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国内外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随机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间至2022年6月,筛选所检索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系统地检索文献,本研究共纳入16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计1 415例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58,95%CI(2.03,3.28),I2=10%,P<0.000 1];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OR=5.80,95%CI(3.80,8.85),I2=0%,P<0.000 1]。结论 Meta分析评价现有文献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与常规治疗措施相比,能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内发表的肠道菌群与健康的文献报道及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建国以来国内期刊收录的肠道菌群与健康的文献进行分析,从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文献类型、作者单位、基金资助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状况。结果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79篇。文献数量在2002年迅速增长;发表文献10篇以上单位共6所,最多达到43篇;与医学有关的文献以实验研究报告为主,占11.47%;与医学有关的文献并受各级科研基金资助的占7.43%;文献被引用频次总体偏低,54.52%为零引用。结论肠道菌群与健康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尚有待加强。应在逐步提高文献报道数量的同时,着重于提升文献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洁  武桂珍 《病毒学报》2018,34(4):565-569
本研究对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载文量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为埃博拉病毒研究提供文献的数据支持。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OV)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高致病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以“Ebolavirus”为主题词检索文献,检索截止至2018年3月2日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相关研究文献,在PubMed中检索到4 39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统计学分析其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文献的高频主题词及发表文献的年份、国家、城市和期刊的分布情况,了解埃博拉病毒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3-2015年,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的载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至本文统计日的载文量呈现逐年下降。本研究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到的4 391篇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中,载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中国排第六,载文量较多的地区和城市则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载文量较多的城市中,中国的北京排第八位。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载文量较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Virology(J Virol)。利用GoPubMed检索到的埃博拉病毒相关研究文献,可以从文献数据的角度显示出埃博拉病毒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3月发表的所有关于脑卒中患者应用益生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1 5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肠道中肠球菌的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MD=-0.74,95%CI(-1.64,0.17),P=0.110],而益生菌组患者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SMD=-1.27,95%CI(-1.81,-0.73),P0.001];益生菌组患者肠道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SMD=1.50,95%CI(0.96,2.03),P0.001;SMD=1.66,95%CI(1.16,2.15),P0.001]。益生菌组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SMD=-1.76,95%CI(-2.39,-1.13),P0.001;SMD=-2.21,95%CI(-2.92,-1.51),P0.001];益生菌组患者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量高于对照组[SMD=1.76,95%CI(0.84,2.68),P0.001]。结论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泻小儿便中双歧杆菌含量变化与红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对42例腹泻小儿和38例正常小儿进行了粪便双歧杆菌含量、红细胞CR1数量及红细胞自然粘附肿瘤花环率(NTRR)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小儿相比,腹泻小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明显下降,红细胞CR1数量无明显改变,NTRR明显下降。结论:小儿肠道内双歧杆菌含量与其红细胞CR1免疫活性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睿孜  刘定震 《生态学报》2022,42(21):8902-891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其重要的生态学地位、独有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演化历史,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著作。然而,对这些海量科研成果的系统分析和总结,尤其是采用可视化手段进行分析和梳理的研究,却未见报道。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两个文献数据库,以大熊猫为主题,从年度分布、研究主体(作者、机构、国家)和研究内容3个方面对1929年以来的1221条英文文献和1955年以来的1670条中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了研究主体间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的共现关系,以期回顾国内外在自然科学领域针对大熊猫的研究历程,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三种不同干预方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的影响。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EBSCO外文数据库以及CNKI、Wanfang中文数据库,以手工查阅检出文献和相关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指标采用均数差(MD)评价。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8篇,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运动干预方式的综合效应对空腹血糖指标无显著性影响,与按不同干预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一致;有氧运动及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餐后2h血糖指标有显著性降低的作用(P < 0.05);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干预对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与运动方式有关,但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3.
【背景】微生物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领域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焦点。【目的】对微生物与肺癌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与维普(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等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并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其年发文量、国家/地区、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收录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278篇。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关键词分析显示,肺癌、肠道微生物、免疫治疗等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在过去20年中人们已关注到微生物在肺癌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比这些数据库发现,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基本一致。但该领域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研究相对不成熟,缺乏广泛密切的国际合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前沿热点的深入研究。本文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该领域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分布模拟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20年里, 物种分布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地理分布的模拟研究。该文以植物物种分布模拟为例,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网以及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的检索与统计, 分析了2000-2018年间, 中国研究人员利用各种物种分布模型对植物物种分布模拟研究的发文量、模拟模型、物种类型、数据来源、研究目的等信息。最终共收集到366篇有效文献, 分析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的物种分布模型应用发展迅速, 且以最近5年最为迅猛, 在生态学、中草药业、农业和林业等行业部门应用广泛。在使用的33种模型中, 应用最广的为最大熵模型(MaxEnt)。有一半研究的环境数据仅包含气候数据, 另一半研究不仅包含气候数据还包括地形与土壤等数据; 环境及物种数据的来源多样, 国际及本土数据库均得到使用。模拟涉及有明确清单的562个植物种, 既有木本植物(52.7%), 也有草本植物(41.8%), 其中中草药、果树、园林植物、农作物等占比较高。研究目的主要集中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及预测, 以及物种分布评估与生物多样性评价(包括入侵植物风险评估)两大方面。预测物种潜在分布范围与气候变化影响等基础研究, 与模拟物种适生区与推广种植等应用研究并重, 物种分布模型在生态学与农业、林业和中草药业等多学科、多行业开展多种应用, 多物种、多模型和多来源数据共同参与模拟与比较, 开发新的机理性物种分布模型, 拓展新的物种分布模拟应用领域, 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反映国内甲真菌病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1981~2011年国内甲真菌病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826篇;年文献量变化呈早期较少随后出现高峰,继而进入稳定期的发展趋势;主要的产文省市为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山东,共发表文章398篇,占总文献量的48.18%;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发文46篇,占全部文献的5.57%;发文3篇及以上的第一作者共37人,共计发表论文154篇,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4.48%;《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和《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是甲真菌病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合作度为3.01,文献合著率为73.24%;主要研究内容为甲真菌病治疗疗效观察,相关文献共423篇,占总文献量的51.21%;署名为基金论文的文献45篇,占所有文献的5.45%。结论我国甲真菌病研究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地区间科研实力存在较大差异,基础研究较薄弱,研究者间的合作尚需加强,基金资助力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湿地退化不断加剧,关于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的热点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基于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5.5R2及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对湿地恢复领域的发文量、作者群、发文机构、文献共被引、高频关键词及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关于湿地恢复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2008年之后发文量均显著提升,国内研究较国外晚了近10年,但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提升较快;(2)国外主要研究机构包括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Florida、University Wisconsin等,均为美国机构,形成了以William JM-John WD、Zedler JB、Jos TA Verhoeven-Leon P M Lamers、Jeffrey WM等核心研究团队;国内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主,形成了崔保...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知网(CNKI)中截至2019年2月27日的224篇中文文献和Web of Science (WOS)中12篇中国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园艺疗法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研究网络分支有限、研究深度有待加深。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和农业科学是其主要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和康复是最为突出的研究热点。最后,针对国内园艺疗法研究在研究力量、资助、学科、刊物、内容和趋势等六个方面的局限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A better dosing strategy 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e sought to compare the extended or continuous infusion with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infusion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investigating which approach is better and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for clinical use.

Methods

Articles were gathered from PubMed, Web of Science, ProQuest, Science Direct, Cochrane, two Chinese literature databases (CNKI, Wan Fang Data) and related ICAAC and ACCP conferenc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that compared extended or continuous infusion with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infusion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databases above and analyzed.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extracted and investigated the data.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2 software. The quality of each study was assessed.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ublication bia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F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nine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included studies had high quality and no publication bias was foun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infusion approach, the extended or continuous infus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linical cure rate (OR 1.88, 95% CI 1.29-2.73, P = 0.0009) and a lower mortality rate (OR 0.67, 95% CI 0.50-0.89, P = 0.005).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for bacteriologic cure (OR 1.40, 95% CI 0.82-2.37, P = 0.22) between the two dosing regimens.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e results were stable.

Conclusions

Ou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extended or continuous infusion strategy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use considering its higher clinical cure rate and lower mortality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strategy. Data from this study could be extrapolated for other β-lactam antimicrobials. Therefore, this dosing strategy could be considered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a chronic idiopathic diseas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roper management of IBD requires both early diagnosis and novel therapies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Many reports have suggested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unique properties favorable to the treatment of IBD. However, there are no systematic analyses on this topic.Purpose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studies that assessed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BD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IBD.Methods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peer-reviewed and clinical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Web of Science, ClinicalTrials.gov, MEDLINE, EMBASE, Springer LINK, Wan-fang database, the Chinese Biomedicine Database, and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Keywords used wer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cluding Ulcerative colitis or Crohn's disease) and Chinese medicine. All selected articles were from 1997 to 2021, and each were assessed critically for our exclusion criteria. Studies describing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BD, in particular their roles in immune regulation, intestinal flora reg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were included.ConclusionThis review highlight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BD.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evalu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classical multi-herb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BD.  相似文献   

20.
口腔微生态失衡导致口腔异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出现口腔气味异常的机制。综合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口腔健康的研究动态及意义。展望口腔微生态调整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尤其在消除口腔异昧的积极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通过pubmed检索NCBI数据库1992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icro ecolog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1995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微生态”,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文章内容与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研究、以及在口腔疾病研究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1篇文献纳入本文,其中,19篇为综述和述评类文献,19篇为中文杂志,2篇为外文杂志。结论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口腔微生态失调,菌斑内微生物之间以及机体与菌斑之间相互作用分解蛋白产生硫化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H2S、CH3SH、CH3SCH3、吲哚、甲基吲哚、挥发脂肪酸和聚胺等发出刺激性气味,产生口腔异味。治疗口腔异味应该考虑平衡口腔微生态,调整口腔菌群。口腔异味的治疗又有利于口腔菌群平衡。提示我们治疗口腔疾病应该考虑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