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566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238)和非感染组(n=5427),分析院内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菌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共23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培养出病原菌294株。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身体体重指数显著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显著降低,深静脉置管显著增加,APPACHEⅡ评分≥5分显著增加,住院时间及长期卧床率显著增加(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延长和长期卧床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占62.93%。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3.61%。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棒酸耐药率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0.00%、70.00%和65.00%。结论:我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延长和长期卧床,以革兰阴性菌常见,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血液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290份老年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中186例培养阳性检出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分离的17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7%、34.9%和10.5%;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占绝对优势(20.9%),假单胞菌其次(10.5%),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绝对优势(20.9%),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2.9%。药敏试验表明老年菌血症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严重,尤其是CNS及假单胞菌属细菌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结论老年菌血症病原菌以机会致病菌感染比例较高,致病菌耐药问题严重,及时监测老年致病菌的变迁和耐药发展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炎(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神经科住院的16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脑卒中不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SAP患者入院第1、2天行痰培养实验及药敏实验,分析其病原菌特点、耐药性及S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56.2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1株(67.78%),革兰氏阳性菌29株(32.22%)。SAP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有克林霉素和头孢唑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GCS评分、WBC高于10×10~9/L、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均与SAP发生有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GCS评分≤8分、WBC高于10×10~9/L、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均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需多关注高龄、GCS评分较低、WBC水平较高、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的患者,以预防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所有患者术后12h内的中段尿样,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3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共有50例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5.48%,50例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占43.40%,革兰阴性菌27株,占50.94%,真菌3株,占5.66%。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年龄、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d、合并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均是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易出现尿路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药敏实验结果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胆道手术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两家医院125例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药敏鉴定结果。结果 1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61.6%),革兰阳性菌42株(占33.6%),真菌6株(占4.8%)。胆汁中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最低的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82.4%)、头孢唑啉(69.4%)、氨苄西林/舒巴坦(68.4%);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为0.0%,而对克林霉素(76.1%)、红霉素(58.3%)、青霉素G(56.4%)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两家医院胆道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球菌属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胆汁中病原菌感染率较高及分布广泛,且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重视胆汁细菌培养及鉴定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并发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240例老年脑梗死并发尿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其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8株,占67.50%,革兰阳性菌43株,占26.88%,真菌9株,占5.63%,前五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在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69.81%),对亚胺培南最敏感(3.77%);铜绿假单胞菌对环氧沙星耐药率最高(88.24%),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均为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75.00%),对呋喃妥因最敏感(6.25%)。在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85.71%);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93.75%);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耐药率均为0.00%。结论:老年脑梗死并发尿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应根据耐药性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然后进行细菌菌株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9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4株,占78.2%,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49株(占8.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80株(占13.5%),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革兰阳性球菌均普遍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的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逆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并抽取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实验,评价分析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17例(73.13%)检出病原菌,共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有13例患者为两种病原菌同时感染。革兰阴性菌有95株(73.08%)、革兰阳性菌有31株(23.85%)、真菌有4株(3.08%)。比例由高到低的前六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替拉考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率较低,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耐药率较低,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高。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各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做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对耐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6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73株(64.79%),前四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52株(19.48%),前三位为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42株(15.73%)。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