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培养技术由Harrison在1907年开始创立,到目前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肿瘤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理学、生化学、组织化学、遗传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对于脊椎动物和植物两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于在昆虫方面的工作因为开展较晚,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组织培养技术是将各种各样的组织或细胞(包括人、动物、植物和昆虫等)置于各种玻璃器皿内进行离体人工培养的技术。在培养水平上一般可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三种,通常所说的组织培养则可笼统地包括这三个方面。1915年Goldschmidt首先将Harrison所创立的粗组织养方法用于昆虫组织,他用昆虫的血淋巴作为培养基培养蛾子的睾丸囊泡细胞,但是没有获得完满结果。本文主要介绍昆虫组织  相似文献   

2.
水稻组织培养开始于幼胚培养,一般认为禾谷类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要比双子叶植物困难,但有关水稻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却不少,不少人用去壳的种子、胚、根、和花粉诱导发生愈伤组织,获得了再生植株。日本古桥等人报导从根、胚乳、茎节诱导发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植株,印度Bajaj等从水稻未成熟和成熟胚乳培养物获得三倍体植株。在我国,对水稻幼茎、幼穗、叶鞘、枝梗和茎尖的组织培养开展了研究,并获得成功。本试验对水稻的幼穗、幼茎、幼根和幼叶进行了离体培养,并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发生和分化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列入高中生物学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内容中。依据实验教学实践,从应用价值、培养周期、激素调控规律方面,探讨了矮牵牛作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实验材料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研究迅速发展,在生产上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罗士韦 1978)。禾谷类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组织与细胞培养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一直受人重视。但目前禾谷类植物的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尚不完善,能培养的材料仍然有限(Yamada 1977)。如以水稻为例,虽有不少人曾利用去壳的种子(Nishi等 1968)、胚根(Kawata等 1968)、胚(Maeda 1968,Tamura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应用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来研究植物生理问题,逐渐增多,国内对于此项工作,也有不少人注意。本文拟就植物组织培养作一简略的介绍,分为组织培养的意义,组织培养的优点和缺点与应用问题三个方面,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读者指教。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问题,请参阅植物生理学通讯1957年第五期“植物组织培养”一文。  相似文献   

6.
枸杞胚乳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被子植物中,大多数植物的胚乳是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的产物,胚乳细胞应是三倍性的,因此,不少植物学者企图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三倍体植株,以便有可能为瓜、果类等经济植物提供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从3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余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但得到完整植株的不超过10种。茄科植物的胚乳培养,除马铃薯获得成功外,其它还未见报道。本文报道我们对枸杞未成熟的胚乳进行  相似文献   

7.
广义地讲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对植物任何部分的体外培养,无论它是单个细胞,还是一小片组织或一个器官。不过,也有人认为组织培养只能是植物器官分离块再育出的新组织  相似文献   

8.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母体的全部遗传信息。本文着重介绍了烟草、胡萝卜和月季的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培养基配制、外植体的消毒、接种、培养、转移等步骤。不同植物组织的培养,需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及其用量也应不同,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科的发展,植物生理实验教学面临着实验内容陈旧,缺乏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等一些新问题。应革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想。本论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一重要的植物生理实验,结合生物全息现象进行了实验内容的革新。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组织培养虽已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如棉花的花药培养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即使比较容易建立的快繁技术,在许多重要的植物中还没有建立起来。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涉及细胞、分子、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发育、病理、遗传及育种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但这方面已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的需要。早期的组织培养研究,虽主耍集中在基础探索上,但总的来讲是很不深入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体细胞、性细胞、原生质体全能性  相似文献   

11.
小立碗藓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立碗藓已经成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模式系统,其材料的大量培养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文章探讨了小立碗藓愈伤组织诱导和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并观察了小立碗藓愈伤组织的亚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2.
罗士韦教授几十年来致力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研究的领域从植物生理学科逐渐扩展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园艺学、育种学等学科。尽管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时期中他总是带领着我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已有不少观赏和经济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取得了无性系或用于生产以快速繁殖优良品系。1981年以来,我们以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为材料,进行了茎端培养,从产生的愈伤组织中再分化出大量植株,从而为加快这一新近从南美引入的观赏及果树植物的扩大繁殖,提供了技术方法 1984年春季,我们已将首批获得的试管苗移栽于广西农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我国植物学家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上一世纪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934年以来 ,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进行。我国学者在离体器官发生、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子房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大量培养等分支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引证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植物组织培养论文的基础上 ,着重评述了那些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此外 ,还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组织培养是一种实验室技术,它通过无性系繁殖,可以由一小部分植物组织或细胞迅速生长成全株植物,或一部分植物体。用来进行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半固体,其中含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合成激素等,必要时也可加入抗菌素。组织培养在培育幼苗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将一株植物切成碎片,经过培养基培养即可长出许多幼苗,其增长速度是以几何数级来计算的。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上一世纪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1934年以来,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进行.我国学者在离体器官发生、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子房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大量培养等分支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引证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植物组织培养论文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那些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此外,还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简化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器皿以及其他方面的简化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一套合理的简化植物组织培养、降低培养成本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有较好的基础。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已故的Street教授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主持召开了1974年第三届国际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会议。由于Street教授多年的努力,并利用在莱斯特(Leicester)大学植物系他主持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人材。近十几年来,英国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就作者在英工作两年期间的所见所闻作一介绍。长期以来,Street教授的实验室一直是国际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规范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等教学手段,为“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打好基础,同时,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通过技能性实践、验证性实践、探索性实践,培养和提高《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在同行中影响较大,有许多读者建议在原教程的基础上再编写一本能突出现代技术特点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书籍,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曹孜义先生与他的同事们编写了《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书。此书以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形成了一门新的“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及国内外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概况;第二章,现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第三章,现代植物组织实验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