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电镜观察表明,超结瘤大豆未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中有一明显增大的细胞核。幼年美菌体为椭圆形,里面有个拟核区,正常类菌体有完整的周膜和PHB颗粒。受侵染的寄主细胞中出现类似无效根瘤的异常现象:少数类菌体退化或溶解,还有空周膜及裸露的类菌体,这可能是超结瘤大豆固氮活性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银合欢接种根瘤菌形成根瘤后,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银合欢根瘤由分生组织细胞、皮层组织细胞、维管束系统和侵染细胞区域四个不同部分组成。根瘤菌借助于侵染线侵染细胞,释放进入宿主细胞质中,转变成固氮类菌体。最初每个包被膜内只含单独的类菌体,随后较老的侵染细胞中,每个包被膜内含有一个以上的类菌体。因此,成熟根瘤的侵染细胞可见有2~5个类菌体群集包被膜里,并且明显地累积PHB物质,显示电子染色透明颗粒。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变化的意义与银合欢根瘤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超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生理生化和共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超慢生型大豆根瘤菌(ESG,extra—slow-gfowing soybean rhizobium)是不同于大豆另两类共生体——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hizobium,japonicum)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的新类群。它们在生长速率和生理学特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根瘤类菌体的扫描结果表明,ESG的类菌体形态为杆状,与另外两群相近,但发现有“Y”形类菌体。ESG利用碳源范围较窄,抗生素自然耐受性比慢生型低,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不生长;代时超长,已测定的7个菌株代时为23.3-41.9h。细胞成分N,c分析结果表明,ESG在三个类群中N含量最高,C含量最低。温室盆栽试验证明ESG中大部分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和植株含氮量与生产用菌株相当。ESG菌株可以在绿豆上结瘤并有固氮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肯氏相思根瘤亚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刚受侵染的寄主细胞的细胞核和质体膨大,线粒体内嵴消失成为圆球状体,内质网膜松散;幼年类菌体细胞外型较小,呈圆形和椭圆形,细胞质浓密,染色深而均匀;成熟类菌体外型较大,形态多样,细胞内聚-β-羟基丁酸(PHB)累积增多;随着根瘤细胞逐渐发育成熟,在类菌体包被内可允1至数个类菌体;在根瘤衰老细胞中,类菌体包被周膜解离破裂,流出电子透明物质。本文还对周膜扩增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ESR波谱方法研究了完整大豆根瘤里的根瘤细胞及根瘤细胞中的类菌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分别比较了三种不同类型(快生,慢生,超慢生)的根瘤菌侵染所结的根瘤,测量了不同的发育时期和不同氧化时间ESR波谱的变化,观察到根瘤细胞及根瘤内类菌体的豆血红蛋白和钼铁蛋白的ESR波谱由氧化而产生的改变,表明了大豆根瘤细胞和根瘤内类苗体所处的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核糖体蛋白(RPs)属于多功能蛋白,能够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和响应胁迫条件。RpRPL22是一个从豆科植物刺槐中分离得到的结瘤相关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与核糖体大亚基蛋白RPL22高度同源。对其如何通过调控根瘤菌侵染而在共生结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RpRPL22在接菌后不同时间及不同植物组织的表达变化。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目的基因cDNA全长。通过GFP报告基因进行RpRPL22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Gateway BP重组技术构建RNA干扰(RNAi)重组载体,借助电转化法将重组载体转至农杆菌K599,利用农杆菌介导植物根部,接菌后观察和测量植株表型。首先从宏观水平统计观察目的基因是否对结瘤过程有影响,其次从分子水平揭示目的基因在共生结瘤过程的重要功能。结果: 不同接菌时期、不同植物组织目的基因qRT-PCR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几乎在所有取样的接菌时间,目的基因RpRPL22在接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都低于未接菌对照根,只有接菌后第25天除外。在成熟的根瘤中,接菌后第25天该基因的表达量也最高。洋葱表皮和毛状根亚细胞定位结果均显示在椰菜花叶病毒(CaMV)的35S启动子控制下,RpRPL22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的表达。RNAi转化植株的表型统计观察结果,比如植株鲜重、植株的有效结瘤数目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同时RNAi转化植株在根瘤菌侵染过程形成的侵染线数目和根瘤原基数目较对照均显著降低。根瘤切片实验用于观察根瘤显微超微结构,结果显示RNAi植株根瘤中固氮区的受菌侵染细胞数目与对照相比明显减少。电镜观察根瘤单个受菌侵染细胞中类菌体形态显示,RNAi根瘤中类菌体侵染细胞胞体多呈不规则形状,皱缩变形严重,环类菌体周间隙空间增大,多共生体融合,表现出细胞凋亡的迹象。对照根瘤中的受菌侵染细胞胞体多呈圆形椭圆形,胞质饱满丰富且分布均匀,细胞发育正常,表明RNAi植株根瘤发育过程明显受阻。结论: 核糖体蛋白(RP)能够参与调控豆科植物共生结瘤过程,相关同源基因RpRPL22可能在起始根瘤菌侵染植物和阻止类菌体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三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野生型菌株ANU843及其转座子Tn5诱导的突变株nod258和nod261的侵染和结瘤能力进行了比较。Ⅲ医结瘤基因nodFE的突变林(nod258)能在地三叶草(Subterranean clover)上正常侵染和结瘤,但瘤数比ANU843所诱导的略有减少。而Ⅱ区结瘤基因nodIJ的突变株(nod261)却表现侵染力减弱,诱导无效瘤和瘤数大大减少。显微镜强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菌株ANU843在接种后24h侵染已经从植物根毛开始,48h侵染线,(infeetioa thread)发展到表皮细胞并开始分支,接种后72h侵染线进一步发展,深入皮层细胞,这时皮层细胞已经大量分裂增生,形成瘤的分生组织。成熟的瘤细胞内充满了类菌体。而nod261突变株侵染植物比ANU843推迟了24h,侵染线的发展受阻碍,接种后72h侵染线仍然停留在根毛细胞中。Nod26l突变株所诱导的瘤细胞内没有或仅有个别类菌体,是无效瘤。这表明结瘤基因nodIJ与侵染线的正常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9个大豆品种感染根瘤菌USDA110后,产生不同的结瘤数,低者在20个以下,高者在60个以上。赤豆、绿赤豆也可被感染结瘤,而豇豆、扁豆则不能。超结瘤大豆nts382作为接穗时能诱导我国大豆原结瘤数有45个的开育10号、原结瘤数有12个的大黄分别发生高结瘤。nts382作为砧木时,则不能表现超结瘤,表达超结瘤因子能传给我国大豆,反之存在于我国大豆中的限制超结瘤的因子也能传给nts382。nts3  相似文献   

9.
我国9个大豆(GlycinemaxL.Merr.)品种感染根瘤菌USDA110后,产生不同的结瘤数,低者在20个以下.高者在60个以上。赤豆、绿赤豆也可被感染结瘤,而豇豆、扁豆则不能。超结瘤大豆nts382作为接穗时能诱导我国大豆原结瘤数有45个的开育10号、原结瘤数有12个的大黄分别发生高结瘤。nts382作为砧木时,则不能表现超结瘤.表明超结瘤因子能传给我国大豆,反之存在于我国大豆中的限制超结瘤的因子也能传给nts382。nts382于NO3-环境中仍表现超结瘤的特点也能导入开育10号、大黄及赤豆根部,并使之在NO3-环境中结瘤。在NO3-环境中不能结瘤的开育10号作为接穗,nts382作为砧木的嫁接植株,于子叶生长阶段接受NO3-时,仍能结瘤,于真对生长时接受NO3-时.则不能结瘤,表明限制结瘤因子于真叶细胞中被诱导形成。  相似文献   

10.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明察了大豆根瘤菌1132—2对大豆子苗根愈伤组织的侵染。愈伤组织培养到第10—25d,接种根瘤菌再共同培养lO-30d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愈伤组织疏松区域中有根瘤菌存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只有在细胞质较少的薄壁细胞之间和薄壁细胞内有根瘤菌存在,处在细胞间的根瘤菌许多处于分裂相,有的已经形成类菌体。  相似文献   

11.
韩善华 《生命科学》1995,7(1):27-29
豆科根瘤类菌体周膜的功能韩善华(四川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成都610066)在豆科根瘤中,侵染细胞里面的细菌(根瘤菌)不仅大小不同,形态各异,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完全一样,即使在同一品种中,这种现象也依然存在。尽管如此,这些细菌也有共同之处,其中最为引...  相似文献   

12.
肯氏相思根瘤亚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氏相思根瘤亚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刚受侵袭的寄主细胞的细胞核和质体膨大,线粒体内嵴消失成为圆球状体,内质网膜松散;幼年类菌体细胞外形较小,呈圆形和椭圆形,细胞质浓密,染色深而均匀;成熟类菌体外型较大,形态多样,细胞内聚-β-羟基丁酸积累增多,随着根瘤细胞逐渐发育成熟,在类菌体被内可见1至数个类菌体,在根瘤衰老细胞中,类菌体包被周膜解离破裂,流出电子透明物质,本文还对周膜扩增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豆及其结瘤突变体超结瘤nts382和不结病Nod49经接种根瘤菌(R.japonicumStrainUSDA110)并于300μEm-2s-1光照下培养,它们的叶细胞中形成高活性的抑制iNll、C1NR和C2NR活性的因子,而在nts382叶细胞中的活性很低。在150μEM-2S-1红光下培养的3种大豆叶细胞中几乎不含NR活性的抑制因子,显示光照和接种是诱导形成该因子的两种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紫云英根瘤菌菌株109和广宿主的快生型根瘤菌菌株NGR234感染温带型豆科植物紫云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感染紫云英是通过在根毛中形成侵染线的途径。电子显微镜研究揭示了固氮根瘤中细胞内侵染线的存在。接种二天后,首先可观察到根毛的卷曲或分枝。接种四至五天后,在每株植物卷曲的根毛中可看到侵染线。接种八至十天后的植株出现肉眼可见的根瘤。菌株NGR234能够在紫云英上诱导根毛的卷曲,侵染线和根瘤的形成,但所形成的根瘤却未能固氮,根瘤中无明显的类菌体区,但有少数包有细菌的侵染线。NGR234抗抗菌素的衍生菌均未能使紫云英结瘤。将NGR234的共生质粒转移至三叶草、苜蓿、豌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和农杆菌,亦未能使这些细菌获得紫云英上结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瘤细胞早期发育阶段,以宿主细胞器和根瘤菌转化类菌体的数量增多为特征。随后类菌体增殖到填满宿主细胞内的大部分区域。各个类菌体周膜内含有1至几个类菌体。晚期共生发育阶段,类菌体细胞结构和宿主细胞器数量发生了变化。文中还讨论了根瘤的共生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紫云英根瘤菌在寄主豆科植物紫云英上的结瘤能力,经转座子Tn5诱变获得的18株Exo~-变种可分为4种结瘤类群(A-D):A类变种诱导植物产生小的瘤状突起,不具固氮能力;B类变种形成无效根瘤;C类变种产生固氮效率降低的根瘤;D类变种丧失了结瘤能力。电镜分析显示:无效瘤和瘤状突起中不存在类菌体区,根瘤细胞均为不含细菌的空细胞,侵染线不能穿透到根瘤细胞中。说明紫云英根瘤菌胞外多糖很可能参与有效根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超结瘤大豆和东引3号大豆生育期,形态特征及蛋白南电泳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生长发育期、形态特征以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大豆品种1211、124为对照品种,用美国大豆品种Osumi为宿主品种,进行分离土壤中大豆根瘤菌的试验工作。结果显示,根瘤菌与Osumi结瘤早,结瘤数量和种类多,结瘤状况明显好于对照品种。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品种Osumi是分离土壤中大豆根瘤菌种质资源的有效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黑龙江省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与美国大豆根瘤菌VSDA122结瘤反应试验,本文首次报导了无效结瘤R_i2基因广泛存在中国东北大豆中,无效结瘤率为64%;同时导致大豆植株干鲜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以及产生缺绿病.  相似文献   

20.
超结瘤大豆nts382和不结瘤大豆Nod49的叶和根组织水提取物经Sephadex G25过滤,洗脱,再根据洗脱物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可划分为4个组玢样品,即nts382F1,nts382F2,nts382F3和nts382F4。其中,nts382F2和F4抑制NR活性作用在接种USDA110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