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稻萍结合系统细绿萍共生固N量研究表明,萍的固N力在整个生长季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最高固N率出现在6月初,萍固N量随其接种量和水稻行距增加而增加.50~10cm宽窄行交替的水稻行距和1500kg·hm-2的萍接种量的稻萍结合系统的总固N量为107.1kg·hm-2,而30cm等行距的325kg·hm-2的萍接种量的稻-萍结合系统的总固N量仅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2.
经过连续5年的实验,研究了北方稻区稻萍结合系统的不同结构对细绿萍产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萍种用量的增加,水田中萍的产量也明显增加;尽管宽窄行交替的水稻栽培结构也有利于萍产量的增加,但这样的结构可导致水稻减产3~7%.在北方单季稻地区建议采用30cm等行距的水稻栽培方式和325kg·hm-2(湿重)的萍接种量建立的稻萍结合系统.  相似文献   

3.
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惠祥  陈小波 《昆虫知识》1999,36(6):322-325
2代三化螟平均每块卵为害 11.25个枯心丛,34.75个枯心株; 3代每块卵平均为害 7.95个白穗丛,14.55个白穗株。模拟为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2代Y=s8060.5-2181.5X,Y-水稻产量(kg/hm2),X-枯心株率,水稻耐害补偿作用明显,枯心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比1:0.27;3代Y=7654.2-3902.2X,Y-水稻产量(kg/hm2),X-白穗株率,水稻表现一定的耐害补偿能力,白穗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比1:0.51。三化螟危害允许水平1.28%。防治指标:2代卵块4875万块/hm2,3代卵块6519块/hm2。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土地资源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在生产力类型模糊区划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物质能量投入与转化入手,采用科学方法计算了海南岛的土地生产潜力、食物结构和人口承载量.结果表明,海南岛5类土地资源的平均生物生产潜力为5.25×104kg·hm-2,折合标准粮为2.36×104km·hm-2;低中高3种食物结构方案的人口承载量分别为1.9573、1.5481和1.2957×107人口,供养人口为52.5、42.0和34.5人·hm-2.目前人口占各方案可供养人口的比例已分别达到34.2%、43.3%和51.8%,按当前人口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44.5%、57.5%和68.7%.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产量增益的地理分异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通过4个地点中长期田间试验联网比较获得以下结果,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受气候的热量因素、化肥施用和养分循环再利用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影响.在不施化肥情况下,保持0.8循环率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平均粮食增产量自北向南分别是:温带黑龙江海伦253kg·hm-2(10年平均)、暖温带辽宁沈阳1122kg·hm-2(6年)和喀左1332kg·hm-2(8年)、亚热带湖南桃源2884kg·hm-2(7年);在施用NP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则分别为海伦225、沈阳694、喀左786、桃源1321kg·hm-2.循环回田的农家肥养分对作物增产有着明显的残效叠加作用,在施用NPK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率在试验期间的前3年平均为5%,后3年平均可上升至14%.  相似文献   

6.
江淮丘陵地区油—稻轮作条件下土壤硫库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淮丘陵地区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油稻轮作试验表明,油菜种植期间,耕层土壤硫主要来源于耕层以下土层的补给,其次是大气干湿沉降;该时期耕层土壤硫输出主要是油菜吸收,其次是淋失.油菜种植期间耕层土壤硫输入量小于输出,导致耕层土壤硫库下降8.76kg·hm-2,22%来自无机硫库的下降.水稻种植期间,耕层土壤硫输入主要来自灌溉水,其次是底土层的补给和大气干湿沉降;而硫输出主要是淋失,其次是水稻吸收.耕层土壤硫输入量大于输出,导致耕层土壤硫库增加18.69kg·hm-2,18%来自无机硫库的增加.全年油稻轮作期间耕层土壤硫输入量大于输出,导致耕层土壤硫库增加9.93kg·hm-2,13%来自无机硫库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长喙田菁-Azorhizobiumcaulinodans共生固氮体系在华南地区的生长、结瘤、固氮和种子生产.结果表明,长喙田菁-A.caulinodans共生固氮体系在华南地区生长正常,并具旺盛的茎根瘤结瘤作用.经65天的生长,其在湛江地区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干物质)和单位面积N产量分别为28752和681kg·hm-2,远优于普通田菁的16520和352kg·hm-2;茎瘤菌A.caulinodans品系AR111和AR56在华南地区混合接种效果良好,植株茎瘤结瘤率达到100%,平均单株茎瘤个数为182个,单株茎瘤鲜重约为1.2g,茎瘤生物量在茎根瘤总生物量中所占比重为70%,而其根瘤生物量略高于普通田菁;长喙田菁在华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结实,在栽植密度为4×104株·hm-2的条件下,其种子产量达3200kg·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质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豫东平原3种质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冬小麦籽粒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籽粒生长阶段,粘壤土5cm处的日平均温度最低,为18.3℃,砂壤土最高,为19.5℃,中壤居中,为19.1℃.3种土壤的含水量大小顺序为粘壤>中壤>砂壤,粘壤土上小麦籽粒灌浆时间最长,千粒重最高,分别为38d和45.5g,砂壤土小麦籽粒灌浆时间最短,千粒重最低,分别为33d和42.4g,中壤土小麦2项指标居中,分别为36d和43.1g.高产栽培条件下,粘壤土冬小麦产量最高,为8253kg·hm-2,中壤次之,为7980kg·hm-2,砂壤最低,为7617kg·hm-2  相似文献   

9.
对草原土壤N2O释放及其受全球变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沼泽泥炭土N2O释放量最大,生长季节为13~12.2kgN·hm-2·a-1,其次灰壤土,为1.5~2.4kgN·hm-2·a-1,酸性棕壤最小,为0~3.2kgN·hm-2·a-1;N2O的释放层灰壤土在0~5cm,其它2种土壤为0~10cm;施肥试验表明,N、P肥在生长季节对土壤N2O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但在生长季末期,N肥对酸性棕壤及灰壤土N2O影响显著,施肥后第3天酸性棕壤由对照的1.3提高到44.2kgN·hm-2·a-1,灰壤土则由对照的1.9提高到31.1kgN·hm-2·a-1,说明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不会诱发N2O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73,自引:8,他引:65  
对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群落发育阶段下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细根在养分归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槠成熟林细根生物量为10.645t·hm-2,生长量为7.3715t·hm-2·a-1,分解量为4.6775t·hm-2·a-1,年周转率0.69次;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模式为单峰型曲线,生物量至34龄时达到最大值,生长量至群落郁闭阶段(58龄)达到最大值;甜槠成熟林中,通过细根死亡的N素归还量占群落年归还总量的49.5%,多于凋落物途径,P、Mg归还量所占比例为42.3%和28.9%,略低于凋落物途径;K、Ca归还以降水淋溶为主,其次是凋落物途径,而细根途径仅占总归还量的19.3%和9.2%.  相似文献   

11.
绿僵菌在土壤中的延续及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潜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茵(Metarhiziumanisopliae)在土壤中的发育过程、数量消长及控制桃小食心虫的潜力.结果表明,接种62~82d后所有处理的CFU均降低80%以上,121~234d后降低99%以上.在灭菌和不灭菌土壤中,分生孢子初始接种量的半衰期分别为28.5d和23.8d,干菌丝粉分别为26.9d和19.6d.在土壤接种后100d,将桃小食心虫冬茧接入土壤,冬茧被侵染产孢后补偿了带菌量的下降,278dCFU比不接冬茧土壤第271d的带菌量大1000倍.在土壤接种后,不同时间接入土壤的冬茧死亡率直到第131d还保持在90%以上,但到第237d降至9.3%.未用绿僵菌处理的土壤中接入的桃小食心虫冬茧无死亡发生.小区试验中,在15、22.5、30和37.5kg·hm(-2)分生抱孢制剂剂量下死亡率达97.0~100%,而蛀果率仅为2.7~5.0%.在陕北进行了大田试验面积达670hm2,剂量为22.5kg·hm(-2)分生孢子制剂.蛀果率降至2.4%,未处理果园则高达30%.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甜槠群落钙,镁的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年生甜槠群落Ca、Mg含量及其生物循环研究表明,甜槠群落现存量中,Ca、Mg总量分别为1029.96和231.34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分别为801.40和159.68kg·hm-2,地下部分分别为228.56和71.66kg·hm-2.该群落Ca、Mg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63.17和18.68kg·hm-2,年存留量分别为31.77和11.41kg·hm-2,年归还量分别为31.40和7.27kg·hm-2;Ca、Mg的富集率分别为1.66和2.14.  相似文献   

13.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锡安  任海 《生态科学》1996,15(1):9-14
以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为中心,系统研究并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光合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量、气候生产力模型和能量利用效率等能量学特征。草坡的总生物量为11.30t·(hm)-2·a-1,其生物量增量为1.398t·(hm)-2·a-1;草坡的总第一性生产力为45.54t·(hm)-2·a-1,净第一性生产力为9.108t·(hm)-2·a-1,用于净光合作用耗热105.5MJ·m-2·a-1,净光合耗热中又仅有21.1MJ·m-2·a-1,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净第一性生产力中又仅有3.24MJ·m-2·a-1用于生物量增量;草坡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为0.07%。草坡的能量利用效率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14.
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GENESIS是美国Monsanto农业化学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试验专门对其杀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试的5个品种,在生育期Feekes标准8.0-9.0时,用GENESIS进行一次叶在喷施,3.0kg/hm^2和5.0kg/hm^2,剂量下,均可达到99.0%以上的杀雄效果,人工饱和授粉证明GENSESIS对雌蕊的育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河南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45年生天然次生栓皮栎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的研究表明,栓皮栎林生物量为167.6417t·hm-2,其中乔木层为158.8382t·hm-2,占总量的94.75%;该林净生产力为8.4880t·hm-2·a-1,其中乔木层为7.9254t·hm-2·a-1,生物量平均相对生长速率为0.041.灌木层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分别为0.0694和0.0456t·hm-2·a-1;而草本层的分别为0.1041和0.0908t·hm-2·a-1.凋落物现存量为8.63t·hm-2,凋落物量为5.0395t·hm-2·a-1,分别占总量的5.15%及59.37%.净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叶量成正比关系,而与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玉米植株对大田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封闭式箱法对玉米田N2O排放通量的观测表明,大田种植玉米后,对N2O排放产生了很大影响,玉米土壤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大于不种玉米的土壤.此外,植物根系能明显促进土壤中N2O的排放,特别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尤为明显.从播种开始到年底,施尿素导致N2O排放为3.3kg·hm-2,玉米植株为0.69kg·hm-2,占总排放量的17.3%.  相似文献   

17.
山西南部地木耳群落特征及其资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生境中地木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木耳的群落特征及其生物量,结果表明:(1)群落种类组成,共有38种,34属,21科,单科单种14种;(2)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只有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3)地木耳平均生物量为10kg/hm^2,干重7.3kg/hm^2,湿重140kg/hm;(4)地木耳的自然含水量42%,持水量一8.6%,在海拔600-800m之间,地木耳生物量最大;(5  相似文献   

18.
辽北平原苏打盐渍土增施泥炭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辽河北部平原苏打盐渍化土壤改良试验表明,在增施泥炭条件下,苏打草甸盐土当年玉米产量可达2500~4400kg·hm-2,苏打碱化草甸土为5500~6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40~144%和127~181%;第2年后者的持续产量为6200~8000kg·hm-2,增产率仍高达69~118%.相应地,土壤剖面特别是耕作层呈现为明显脱盐,pH及碱化度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_2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蒋高明  黄银晓 《生态学报》1997,17(5):477-482
模拟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群落,对该类型土壤释放CO2过程进行了连续3a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土壤呼吸强度平均为5.92±1.32μmolCO2m-2s-1,在不同月份中,以8月份最高,10月最低,依次为8月>7月>6月>9月>10月(P<0.05);13:00为土壤日呼吸的最高峰。温度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0.5668,p<0.001,n=94)。据3a观测的土壤呼吸日平均值计算得出,模拟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2的通量估计范围为171.5~275.1kgCO2hm-2d-1,平均为223.3kgCO2hm-2d-1。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猪种特性与生态类型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安徽省自然生态环境与猪种特性关系的研究表明,由北向南,旱地面积从54.3%下降到1.9%,林地和草场分别由5.6%和3.0%上升到62.4%和15.8%;水田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水面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随着纬度的降低,气温和降雨量逐渐升高和加大,饲料条件由精料型逐渐变成青粗饲料型;猪的体型逐渐变小,仔猪1和20日龄个体重分别由1.02和3.48kg下降到0.73和2.16kg,但皖南山区猪的有效乳头数多,产仔数偏高,其它类型变化不明显;猪的肥育期日增重和瘦肉率分别由535.9g·d-1和55.3%下降到361.1g·d-1和39.5%,但膘厚却由19.9mm上升到39.3mm;江淮丘陵、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猪的平均AgNOR数分别为3.17、3.61和3.68,3种类型猪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176、0.1404和0.05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