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完整牙列及局部缺牙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不同(牙合)位上模拟产生正中(牙合)位下的早接触,测试分析基牙和牙槽骨受力后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人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角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实验方法,揭示人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对人角膜标本进行了单轴拉伸实验,测定了其极限强度、应力最大时的变形能及其变形能密度;循环加载实验表明应力-应变的滞后环随加载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应力-应变曲线在应力为0.15MPa以上时能用幂指数拟合;应力松弛实验测定了应力松弛谱各参数;蠕变实验表明归一化蠕变数据和时间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下颞和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前、缺失后修复前及缺失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在正中(牙合)位时,基牙和牙槽骨表面受力后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4.
成梯度增加的拉伸刺激对成骨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四点弯曲加载装置研究机械拉伸对成骨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在生理应变范围(500~1 500 με)研究了不同加载时间、不同应变水平对成骨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发现在500 με下的拉伸刺激提高了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而在1 000 με和1 500 με下的拉伸刺激使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受到了明显抑制(P<0.01).设计了应变成梯度增加的加载方式:使细胞在500 με加载一段时间后,将应变增加到1 000 με加载同样长的时间,最后将应变增加到1 500 με加载同样长的时间.在梯度加载实验中发现,成骨细胞接收到有利于其胶原蛋白合成的信号时,大量地吸收用于合成胶原的脯氨酸,当力学刺激变为抑制信号时,储存在胞内的3H-脯氨酸又重新释放回溶液中.说明在应变逐渐增加的加载过程中,细胞会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的机械刺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周期性牵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对Cyr6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施加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加载频率0.5 Hz,加载时间2 h,加载应力分别为5%,15%,30%。加载应力为15%,加载频率0.5 Hz,加载时间分别0,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每个实验均设立空白对照即不给予机械应力。用PCR法测定Cyr6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法测定Cyr61蛋白含量。结果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和加载时间的延长,Cyr6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5);施加不同加载幅度后,Cyr6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IL-8的产生和释放与周期性的机械牵张应力呈强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基底膜拉伸应变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拉伸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形态变化的关系,了解VSMC在血管壁对应力适应性改建中的响应。方法:运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实验系统,通过液压工作对培养于硅胶膜上的VSMC施以不同强度或不同时间的应变影响,模拟生理应力微环境中VSMC受到的二维伸应变,结合显微形态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了解拉伸应变与VSMC形态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1)加载3min-6h内VSMC铺展进行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机械拉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自行研制的“四点弯曲梁”实验装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加载培养,并结合显微形态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细胞铺展投影面积、微管吸吮实验系统检测细胞与表面的粘附力、α-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试验,了解细胞骨架发育和排列取向、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动力学以及细胞生长行为等认识VSMC对应变刺激的响应.发现VSMC粘附铺展与实验时间正相关,细胞粘附力、铺展面积、单位面积粘附力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VSMC内α-actin发育随加载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细胞动力学检测实验组加载24 h后VSMC增殖活动受到抑制.VSMC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铺展行为、胞内应力纤维发育等主动机制,实现对机械拉伸的适应性改建.应变刺激有利于体外培养的VSMC维持收缩表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SHPB装置对湿润牛股骨在高应变率(10^1-10^31/秒)下的非线性粘弹性力学行为进行实验观测,为比较起见,也作了应变率为ε=0.7×10^-41/秒的准静态单轴压缩实验和ε=1.63×10^-21/秒的恒应变率单轴压缩实验,从而从实验上得到了(0.7×10^-4-10^31/秒)应变率范围内牛股骨中应力σ、应变ε和应变率ε之间的关系。运用Green和Rivlin非线性粘弹性的多重积分本构关系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提出牛股骨的本构议程:σ(t)=E0ε αε^2 βτ^3 E1∫^t0ε(τexp(-t-τdτ E2∫^t0ε(τexp(-t-τ/^2)dε л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固定全冠桥牙体预备不同锥度和高度对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影响,利用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进行修复的三单位全冠固定桥作为研究基础,在高度一定,锥度分别为0°、2°、6°、12°、25°时,锥度一定,(牙合)龈高度分别为4mm、5mm、6mm时,分别垂直和颊舌水平加载150N,分析不同条件下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研究结果表明:颊舌向水平加载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明显大于垂直向加载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随着锥度的增大和(牙合)龈高度的降低,支持组织的应力减小;水平加载条件下支持组织的应力随锥度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物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形态学变化;初步探讨壁膜连接对于植物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意义,及其是否参与机械应力响应过程。方法:将植物单细胞包埋后进行精确机械力加载并培养数日,每天抽样进行显微观测和图像分析监测其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质壁分离,并采用RGD多肽处理中断细胞壁膜连接后进行应力加载,监测其形态变化。结果:植物细胞经机械应力加载后,其分裂方向趋于垂直应力加载方向。经壁膜连接中断处理后进行加载的植物细胞失去沿主应力线垂直方向分裂的能力,细胞分裂方向呈无序状态。结论:壁膜连接特别是以RGD序列识别为基础的细胞连接参与了植物细胞对机械应力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目10科12属17种陆生贝类的齿舌形态.结果 显示,17种陆生贝类齿舌的中央齿均为1列,侧齿12~218列不等,缘齿0~204列不等.中央齿依齿片上小齿数目分为单齿型、三齿型和多齿型;侧齿与缘齿的形态多样,侧齿齿片上小齿数1~6枚不等,缘齿齿片上小齿数1~10枚不等.结合以往报道的38种陆生贝类齿舌...  相似文献   

12.
活髓牙修复的实验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龋病修复体的长寿耐用不仅要求洞型兼顾抗力型和固位型,还要考虑修复体对牙体组织的力学影响。本实验模拟活髓牙下颌第一磨牙颌面I类洞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数值模型,用八节点等参三维实体单元进行离散,利用SAP84(V4.2)程序。计算并作一系列力学分析寻求活髓牙修复时垫底材料与修复材料最佳厚度比的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曲线的峰值主要出现在不同材料交界面附近,因此该处的修复应尽量采用圆弧过度。另外基底材  相似文献   

13.
拉伸作用对成骨细胞粘附、铺展、粘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四点弯曲梁实验装置(自行研制)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施以拉伸应变影响,通过微管吸吮系统、显微摄录、计算机图像系统了解细胞的粘附、铺展行为和细胞的粘弹性变化,认识细胞形态、粘附力及变形性对机械刺激的响应。发现:(1)机械拉伸2h成骨细胞与基底粘附力以及细胞单位面积粘附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加载后期与对照无明显;(2)成骨细胞粘弹性较对照组略低;(3)加载24h(500με)实验组细胞增殖比对照组快。机械拉伸有成骨细胞生长,并可通过粘附、铺展调整、削减应变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期加载对VEC-304细胞株迁移、增殖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弹性膜上接种VEC-304,融合生长后擦去周边细胞形成一规则圆斑,使用弹性膜周期加载装置,对生长在弹性膜上的VEC-304圆斑施以15%拉伸应变,经显微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了解细胞增殖、迁移时间过程及增殖细胞在应变场中的分布,细胞银染了解细胞形态及细胞连接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增殖细胞的分裂极。结果发现:(1)随加载时间延长圆斑沿与应变垂直向伸展成椭圆形,24h两径出现明显差异;(2)随时间增加圆斑面积扩大,但实验组沿与加载垂直方向的增大较沿加载方向为大;(3)细胞有丝分裂器(中心粒)位于细胞短轴即加载方向;(4)加载后细胞较对照组排列紧密,细胞间距更小,且出现较为明显的重叠生长现象。VEC-304在应变场中的运动迁移、增殖具有方向依赖性,周期加载可以促进细胞间连接。  相似文献   

15.
选自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门诊的肾虚型牙周炎病人17名,纳入研究。选牙周袋深度为5~7mm,X 线检查示牙槽骨吸收占根长的1/3~1/2,牙松动在Ⅲ度以下者,作为观察牙。在进入实验前,自所有观察牙的牙周袋内,采用标准化的冲洗技术,回收定量的菌斑洗液,作暗视野下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乳牙列的大小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及(牙合)关系的建立,为预防及矫治牙(牙合)畸形,研究分析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测量乳牙列的文献报导,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这对于牙列长度、周长及对称性的测量有一定困难,作者以简易牙列测量器在石膏模型上测定牙列的宽度、长度、周长及对称性。操作快速而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角度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的楔状缺损载荷后应力分布状况。方法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颊颈部深度为1mm,夹角分别为30°、60°、90°、120°的楔状缺损有限元模型,以未发生楔缺的完整牙体作为对照,加载100N轴向力后,分析楔状缺损局部、楔缺顶部及楔缺尖端所在横断平面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建立了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角度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载荷后各楔缺模型颈部缺损区域应力分布趋势均为自牙体外表面向髓腔侧递增;不同角度的楔缺模型在楔缺尖端所在平面上的应力集中于颊侧偏近中区域,接近楔缺顶部直线,完整牙体模型在楔缺尖端所在平面上的应力亦集中于近中颊区域,但应力值明显小于各楔缺模型;在楔状缺损顶部直线,各模型应力的分布规律相类似,最大值均为接近近中边缘的节点,范围分布在20.0~26.4MPa;最小值均为最远中的节点,范围分布在6.4~7.9MPa。所有的缺损模型其应力接近,均明显高于完整牙体的应力分布。结论1 mm深度的缺损情况下,不同角度的模型应力的分布情况接近,均较完整牙体有明显的颈部应力集中,其中最明显的集中点位于缺损内的近中颊侧牙体中。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大连接体对支持组织受力影响的光弹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采用光弹实验应力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大连接体设计的上下颌单侧游离端义齿,在侧向加截时对基牙和缺牙区牙槽嵴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针对重组黄曲霉尿酸氧化酶(rUOX)的杂交瘤细胞McAb17和McAb3;采用盐析和A蛋白亲合层析柱纯化该抗体。结果:McAb17和McAb3的腹水效价达到1∶512000,纯化后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抗,抗体亚类(型)分别为IgG1/k型和IgG2a/k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与rUOX和Rasburicase(商品化rUOX)可发生特异反应。结论:制备了抗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cAb17和McAb3,为检测rUOX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别应用紫杉醇荧光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显示h UVECs(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 UVECs)在不同切应力加载下微管骨架的装配动态及初级纤毛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以梯度切应力加载24 h,随着切应力增大,细胞由梭形逐渐变圆,长宽比降低,胞质微管向细胞核周围集结并发生装配;14 dynes/cm2切应力加载48 h后,微管向切应力方向延伸导致细胞呈长梭型,微管停止装配;以15 dynes/cm2切应力加载28 h后,纤毛基体在细胞表面的定位不可见,纤毛微管解聚;再以1 dynes/cm2切应力加载18 h,又可观察到纤毛基体在细胞表面的重新定位。因此,切应力作用可诱导h UVECs形态变化,该变化经历了微管骨架的解聚、向细胞核方向聚集及重新装配过程;此外,切应力能够影响初级纤毛的形态发生,该现象可能导致了初级纤毛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不均,并为"纤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