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鳝咽部表面形态结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鳝咽部表面亚微形态结构作了详细的观察研究.黄鳝咽部表面具有许多纵行的褶,细胞间具有深沟、深洞和不规则的颗粒等不同结构.咽部上皮细胞表而结构与其它鱼类鳃弓、鳃丝、鳃耙上皮细胞相似,都具有隆嵴、短纹和点纹.这些表面形态结构与黄鳝咽部呼吸机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雄性峨眉髭蟾Leptobrachium boringii的角质刺及其周边皮肤进行了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峨眉髭蟾的角质刺属于皮肤衍生物,突起呈倒"V"形。角质刺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可分成4层;最外层细胞角质化,细胞轮廓不清,被染成深红色。真皮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分辨不出致密层与疏松层,其内未见皮肤腺,但有少量色素细胞与毛细血管分布。表皮嵴伸入到真皮层,在以往的无尾两栖类研究中未见报道。角质刺基部可见皮肤褶翻起将其包裹在内,皮肤褶向上延伸形成角质刺。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角质刺顶端呈锥形的"小山丘"状,表面可分辨出表皮细胞轮廓,细胞为呈覆瓦状排列的角质化细胞。角质刺与皮肤交界处为多边形的角质化细胞。角质化上皮细胞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具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结构,细胞之间以镶嵌的方式连接。  相似文献   

3.
南京丰年虫休眠卵的饰纹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丰年虫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鳃足类甲壳动物,其休眠卵具饰纹结构.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南京丰年虫休眠卵表面具有由隆起的嵴交织成的蜂房状饰纹结构,每个小室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凹入约15.2μm,由嵴形成的小室壁上下等厚,约1.3 μm,垂直于卵表面,嵴的两侧具许多褶皱突起,小室内无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珠江口池塘养殖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鳃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梭鱼具有4对鳃,每个鳃由鳃弓、鳃丝、鳃小片和鳃耙组成。梭鱼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分为呼吸区和非呼吸区,呼吸区较为平滑,上皮细胞表面无微嵴,呈皱褶状;非呼吸区分布有沟、坑、孔等结构,上皮细胞有较规则的指纹状微嵴。鳃小片是最主要的呼吸场所,由基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柱细胞和毛细血管网组成。泌氯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并有开口通往外界。本文还探讨了梭鱼鳃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消化道黏膜上皮表面细微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鳍篮子鱼食道黏膜为纵行黏膜褶皱,在褶皱上形成"V"字型次级褶皱,黏膜上皮表面具有许多分泌孔及较多腺体导管的开口,上皮细胞扁平,似鳞片状,连接紧密。胃黏膜褶皱呈绳状纵向排列,黏膜上皮表面有许多沟回,细胞之间有较多的胃小凹,在上皮表面可见有乳头状突起,未见有微绒毛;上皮细胞为五边形或六边形,无细胞间隙。肠黏膜分布着密集排列的肠绒毛,绒毛呈拇指状或扁平状,黏膜上皮表面呈脑回状,分布有许多分泌颗粒,细胞游离面分布着丰富的微绒毛,细胞为多边形、圆形、不规则形,有细胞间隙。幽门盲囊黏膜上皮的结构与肠道相似。本文探讨了黏膜上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鳝所谓退化性腺(膀胱)黏膜上皮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所谓退化性腺(即膀胱)的黏膜上皮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特征,在黄鳝膀胱上皮中识别出六类细胞:表层细胞、淋巴样细胞、多线粒体细胞、亮细胞、椭圆体丰富细胞和基层细胞,但未发现生殖细胞。这六类细胞均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其中椭圆体性质尚不明确。上皮细胞间存在着由紧密连接、桥粒以及镶嵌连接组成的连接复合体和一些散在的桥粒。结果还发现,收缩状态的黄鳝膀胱上皮细胞间具有明显的空隙、空腔;细胞内存在着数量不等的网孔,它们是长指状突起造成的隧道断面;黄鳝膀胱上皮具有典型的AUM斑、镶嵌连接和表层细胞离面的短指状突起。此外,作还论证了黄鳝右侧发达性腺是两条性腺的复合体以及它们与左侧的所谓退化性腺同体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作曾经提出的有关黄鳝所谓退化性腺是发达膀胱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面光滑,上皮细胞为细长形,表面呈微嵴状;舌根表面有少量的唾液腺开口分布。从功能上分类,遗鸥舌头符合采集食物型舌头结构特征。舌乳突发育不完善,仅锥状乳突在舌体和舌根分界处及上颌表面呈列状分布,乳突末端指向口腔内部。舌黏膜内未见味蕾分布。遗鸥口腔结构的特点与部分鸥科Laridae鸟类区别明显,这可能与遗鸥栖息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种类和数量匮乏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溪鲵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溪鲵的咽、食管、胃、怕和大肠粘膜上皮表面细微结构及断面的结构特征。发现咽和食道上皮表面有比较宾微脊;胃粘膜上皮表面有微绒毛,周转的长 密集,顶部的短而稀少;胃粘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似苔葡状覆盖在细胞的表面;杯状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同时,还讨论了这些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香鱼消化道及肝脏的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了香鱼消化道及肝脏的组织学结构。香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及肠构成。口咽腔大且狭长,其底壁前部有一对粘膜褶,两颌边缘着生宽扁梳状齿,腭骨及舌骨具齿,犁骨无齿;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盖粘膜构成,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和味蕾。食道、胃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粘膜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杯状细胞发达。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及幽门部组成,胃壁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有胃腺。肠较短,由前、中、后肠构成,肠壁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游离面具微绒毛;上皮细胞间有杯状细胞。幽门盲囊有350~400条,其组织学结构与肠相同。肝脏单叶,外被浆膜;肝细胞形态不规则,肝小叶界限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鲢,鳙滤食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等方法研究链,鳙滤食器官的结构,并观察,分析了滤食器官各部分的功能,结果表明,它们的鳃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部分布有味蕾和丰富的粘液细胞,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中味着细胞数量明显一多于鲢的,腭褶表皮上分布着排列有序的枕状突起,鲢可通过沉食途径和阻塞效应有效地摄食直径为3.2μm的小球藻,本文还通过对腭褶,鳃耙管及鳃耙在摄食活动中的运动方式的直接观察,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