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璠  武瑞  韩凤禄 《古生物学报》2022,61(1):88-106
燕辽生物群已发现脊椎动物54属58种, 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 但其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其成因机制还未有详细研究。本文对该生物群脊椎动物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同时代的其他生物群脊椎动物类型进行对比, 这为认识燕辽生物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早期代表道虎沟生物群与晚期代表玲珑塔生物群虽存在时代上的传承关系, 但生物组合特征明显不同。对比燕辽生物群与相近时代的新疆五彩湾动物群和四川大山铺恐龙动物群, 脊椎动物组合特征差异显著。燕辽生物群恐龙类群主要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 还包括一些小型鸟臀类恐龙。另外还具有非常丰富的翼龙和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生态多样性高, 适应飞行、树栖、水生、穴居等多种生活方式, 但是脊椎动物的类型与同时代的相近地区明显不同。翼龙、恐龙和哺乳动物等类群都展现出独特的生物组合特征。有证据表明该时期东亚地区与其他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 结合陆生脊椎动物组合特征推测燕辽生物群脊椎动物与外界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2.
彭光照 《化石》1993,(4):29-30
肉食恐龙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就绝灭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恢复它们的生活方式,如它们怎样捕食,怎样消磨时光;它们的社会习俗如何;它们怎样繁衍后代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化石记录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推断。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戈里S.保罗博士写了一本关于肉食恐龙的书——《世界上的肉食恐龙》。保罗博士从肉食恐龙同鸟类和哺乳类一样是热血动物这个基本理论出发,对肉食恐龙的生活方式作了描绘,提出一些与传统认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心理学上爬行动物不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生存,肉食恐龙并非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的笨物。化石记录表明,肉食恐龙从三  相似文献   

3.
接下去的另一个展厅是古生代和三叠纪各门类的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第一个展品柜中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展品介绍苏联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研究历史。展品是上个世纪考察队采集的化石标本,研究人员的肖像和出版的古代脊椎动物的首批著作。展厅里陈列有古代无颌类的稀有标本,这些化石发现于波罗的海附近和俄罗斯地台北部。还有已绝灭的各种真骨鱼类的代表,其中包括总鳍鱼类——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展品中有古两栖类——迷齿类(从前称之为坚头类)和蛙类。有个展品柜中展出一块岩石,其中保存有大量圆盘蜥——在骨骼构造上很象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的两栖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而且象现生两栖类幼态时一样用鳃呼吸。早在石炭纪中期就出现了原始爬行动物,当时陆上的脊椎动物还只有两  相似文献   

4.
董子凡 《化石》2005,(1):37-38
恐龙时代末期,处于阴影中的哺乳动物已经开始分化。其中有一个类群被称为古肉齿目,它们身体很小,样子像老鼠。它们的身体结构也非常原始,还没形成后来肉食哺乳动物必备的、用于撕裂肉类的裂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肉齿类都只是不起眼的小型掠食。即便是在恐龙灭绝之后,各种不能飞和能飞的食肉鸟、陆地上和水中的鳄类仍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而不是它们。  相似文献   

5.
琥珀是一种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天然树脂化石,亦是一种有机宝石。琥珀在全球范围分布较广,尤其在欧洲的波罗的海、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墨西哥、亚洲的缅甸等区域有着大量的发现。全球各地琥珀中,昆虫包裹体最为常见,脊椎动物包裹体数量较少。但相对保存于沉积岩中的传统脊椎动物化石来说,保存于琥珀中的脊椎动物包裹体可以额外提供生物体的软组织、原始死亡状态、生存环境等信息,且可以保存比传统骨骼化石更直观、立体、精细的生物形态学信息,为研究生物演化、恢复古环境、古生态和古行为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主要总结了来自全球各琥珀产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各种脊椎动物包裹体,包括了非鸟恐龙、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演化信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做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熊猫幼仔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约为成年体重的千分之一[1 ] ,与其它高等哺乳类相比 ,发育很不完善 ,免疫器官极不健全 ,加上育幼行为高度特化 ,母兽喂养 1仔也难正常发育[1~3] ,致使存活率极低 ,1 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繁育大熊猫成功之后 ,人工饲养下幼仔存活率逐年提高 ,世界范围内 1 963~ 1 979年为2 1 62 %、 1 980~ 1 989年为 36 5 1 %、 1 990~ 1 999年为 60 1 9% ,其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近 1 0年中幼仔存活率为 65 % ,特别是 1 998~ 1 999年达 71 43%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在育幼中 ,幼仔体温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可用资料少。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一种近似裂齿目的小型哺乳类,订名小迷兽。这是一种性质很特殊的原始哺乳类。从现在仅有的一个上颌和一个下颌推断,可能是一种近似裂齿目的哺乳类。  相似文献   

8.
恐龙是怎么生儿育女的?这至今还是个谜。因为古生物学家们找到的证据太少了。1978年,豪诺尔和麦克拉在美国蒙塔那州台屯县某个晚白垩统地层中的发现,为我们解答上面的疑问,提供了初步的线索。五十多年前,在蒙古发现了恐龙蛋和幼仔,曾轰动一时。至今恐龙蛋虽在世界各地有所发现,但恐龙幼仔化石仅限于蒙古和美国蒙塔那州,而恐龙窝的发现,这还属第一次。这个恐龙窝(见图1),已经风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非哺乳类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差异,从影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环境因子及其机制两方面回顾了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分析环境因素和类固醇激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指出了非哺乳类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古脊椎动物学角度来说,英国苏格兰高地的天空岛恐龙脚印是非常特别的,它们是大约1.68-1.70亿年前中侏罗世在这里行走恐龙留下来的脚印化石。天空岛发现的众多恐龙脚印化石是目前英国已知的为数众多的恐龙足迹动物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1973年,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在该省朝阳县胜利公社黄花沟发掘出一批鹦鹉嘴龙化石,这是在东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蜥脚类恐龙及鱼类化石。鹦鹉嘴龙是中生代晚期(离今约七千万年前)在浅水湖边营两栖生活的爬行动物。它在恐龙中个头最小,仅有一米上下,与家犬差不多(所以恐龙也并非  相似文献   

12.
余逸伦 《化石》2013,(1):18-20
恐龙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7亿年.在这期间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不同物种,其中包括形态多样的各种肉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的主要猎杀武器是长着尖锐牙齿的嘴.乍一看,它们的头骨似乎很像,但其实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杀戮方式.我们比较熟悉的肉食性恐龙大概有七类,包括"腔骨龙类"、阿贝利龙类、蛮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暴龙类和驰龙类.笔者下面对几类恐龙头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漫谈中生代空中霸王——翼龙(一)吕君昌众所周知,翼龙类是一种飞翔爬行动物,它们大约从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6亿年,最后与其同时代的恐龙类及其他爬行动物同时绝灭于0....  相似文献   

14.
杀婴面面观     
屠杀婴儿是最令人憎恶的暴行,即使是一些残忍的罪犯也厌恶杀婴。人类对于孩子的天生爱护之心,使我们同时也十分喜爱其他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和小驹等等。一位研究动物行为的先驱科·罗伦玆曾经指出,任何一种动物幼仔可爱的外表,足以使其成年的动物产生一种冲动来爱护、照料它们。他说,我们人类继承了我们灵长类祖先的这种保护孩子的本能。然而,在七十年代初,他也写到,动物在自然界中有时也会误杀自己的同类,但决非是有意的,而伤害幼仔则更是忌讳的行为。近十几年来,不断有报道说,一些动物在野生环境中经常残杀自己的幼仔。这使一些科学家们大惑不解。开始,人们对于这种行为的一种解释是病态的精神错乱。然而,许多科学家从一系列新的野外工作中,观察了大量动物的行为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玉门矿务局吐鲁番勘探大队吴忠兴同志,在吐鲁番盆地老第三系中,采集了几个哺乳类的牙齿。很清楚的是一种原始的恐角兽类(Dinocerata)的化石,属于过去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上古新统格沙头组(Gashato)中的原恐角兽属(Prodinoceras)。这个发现在地层及古生物上有很大意义。因为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因此,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知道的古新统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在古生物方面,恐角兽类化石,过去我国仅在内蒙二连伊尔丁曼纳层中,发现过一种时代较晚(晚始新世),和相当特化的戈壁兽(Gobiatherium),吐鲁番盆地原始类型的发现是这方面知识上一个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5人编著的《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一书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关于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自贡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该书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研究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1915年至今90年来,特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近30年来,在自贡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并从动物群组合的角度探讨了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组成面貌、时代分布状况和演变关系,使读者对自贡地区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中生代哺乳动物】我身披毛发,在恐龙的夹缝中生存。但我从不气馁,因为胎生哺乳,我坚信自己是更进步的类群。我是中生代哺乳类,我要让你感受我坚强的灵魂。【新生代古老型哺乳动物】我们喜欢彰显个性,样貌另类,性格各异。我们急于体现生命的力量,可惜昙花一现,匆匆别离。我们是古老型哺乳动物,在短暂的岁月中向生命献礼。  相似文献   

18.
Ryanodine受体结构和药理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Ryanodine受体(RyR)是存在于细胞内钙库膜上的一种钙释放通道。在哺乳类动物中,RyR存在三种亚型,即骨骼肌型(RyR1)、心肌型(RyR2)和脑型(RyR3),它们分别由ryr1、ryr2和ryr3基因编码。非哺乳类脊椎动物的RyR有另外三种亚型,即同时存在于骨骼肌中的αRyR和βRyR,以及存在于心肌中的另一亚型。前两者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与RyR1和RyR3有较高的同源性。哺乳类和非哺  相似文献   

19.
鲤鱼皮肤粘液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鱼类是比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它的免疫机理远不如哺乳类和鸟类完善,其血清中存在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除此之外,在某些鱼类的皮肤粘液中也发现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它们在鱼类的免疫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从羊头鲷(Archosargusprobato...  相似文献   

20.
宋磊 《化石》2001,10(1):27-28
山东莱阳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早而又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曾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比较完整的谭氏龙,以后王恒升、周明镇、杨钟健等在这里采集过化石,其研究结果已在著名刊物上发表。尤其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西北沟挖掘出举世闻名的“青岛棘鼻恐龙”化石以后,对莱阳恐龙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丰富多彩的化石,使专家学者兴奋不已,被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的杨钟健先生在仅仅对莱阳蛋化石进行研究之后,便向世人宣称“莱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全世界蛋化石最丰富的一个区域(古生物学报1954年12月第三卷第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