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链带科(Catenotaeniidae Spassky,1950)绦虫,是啮齿动物的一类专性寄生虫,主要发现于鼠体内。迄今世界从约25种鼠体内发现链带科绦虫约15种,隶属于链带属(Catenotaenia Janichi,1904)和斯带属(Skrjabinotaenia Akumyan,1946)。1979年,我们在陕西省北部剖检属16种的145只鼠,发现6种鼠的小肠寄生有链带科绦虫。本文报道发现于社鼠(Rattus niviventer Hodgson)、小毛脚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min)和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innaeus)的四种链带属绦虫,是本科绦虫在国内的首次纪录〔注〕。根据我们的标本记述于后:一、细链带绦虫Cat…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野禽绦虫的调查,过去进行得极少。解放前,仅有曾省(Tseng,1932,1933)对雁形目、鴴形目鸟类绦虫做过报导,共记载绦虫49种,隶于5科21属。徐锡藩(Hsu,1935,1936)对我国各类动物绦虫发表过综合报告,其中记述了野禽绦虫4科17属53种。日本学者杉木正笃(Sugimoto,1939)在我国台湾省进行了经济动物寄生虫调查,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阐明黄鼠栉帮绦虫和梳状莫斯绦虫的生活史。实验证明这二种绦虫的中间宿主同是曲愎翼甲螨和小型肋甲螨。二者绦虫的成虫、拟囊尾蚴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与比较。此外,作者简要地讨论了spassky(1951)的锡带属、栉带属和莫斯属等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中国鲤蠢目纽带科绦虫1新纪录属和1新纪录种,即梭形纽带属Atractolytocestus Anthony,1958及该属矢梭形纽带绦虫A.sagittaus(Kulakovskaya et Akhmerov,1965).梭形纽带绦虫与该科中国已记录的纽带属和许氏属绦虫的区别分别在于其卵巢后有卵黄腺存在;卵黄腺在子宫和卵巢侧面连续大量分布,睾丸向后延伸到子宫两侧,头节球状或圆锥状.细颈许氏绦虫Khawia tenuicollis Li,1964的分类学地位在该报道中被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福建厦门地区寄生于鸭鹅类的膜壳科绦虫计5属9种。实验阐明了5种绦虫的生活史,其中有三种生活史为我国首次报告。厦门地区有5种嵌水甲壳类可作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其中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是矛形剑带绦虫和片形皱缘绦虫的审间宿主,不等异介虫(Heterocypris anomala)为新发现的棘盘双睾绦虫的中间宿主,介虫(Cyprinotus sp.)为新发现的美丽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6.
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 Rudolphi,1808)隶属绦虫纲)Cestoidea)假叶目(Pseudophyl lidea)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主要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 ,偶见于两栖类1,典型寄生部位为宿主的前肠 ,可直接影响宿主进食 ,严重时会引起宿主贫血以致死亡。该属包含的种类很多 ,仅Yamaguti21959年记载的寄生于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属就有71种 ,其中危害养殖鱼类健康的多数寄生于淡水鱼类 ,B. scorpii可能是惟一危害海水经济鱼类的种类3.    相似文献   

7.
萎吻属绦虫三新种和本属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1964年间作者采集鸟类绦虫标本时,曾先后解剖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百余只、红隼(Falco tinnunculus saturatus)十余只和栗背短脚鹎(Hypsipetes flavala canipennis)八只,获得萎吻属(Unciunia)绦虫三种。经形态比较研究后认为均系新种。现分别记述如次。 一、中华萎吻绦虫Unciunia sinensis sp. nov.(图版Ⅰ,图1—7)  相似文献   

8.
李敏敏荒.  HP 《动物学报》1991,37(2):113-122
作者利用扫描和透射两种电镜详细研究了吸口凿开绦虫(Glaridacris catostomi Cooper,1920)头节体被、细胞器(微毛、结构小体、长形颗粒、线粒体)和神经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并将它们与其他绦虫类,尤其是与石竹科Caryophyllidae中的近缘种类的同类细胞器进行了比较。发现绦虫体被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具有属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1975年11—12月,我们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禽类寄生蠕虫调查。共解剖野生鸟类137只,分隶于3目3科7属15种,其中有绦虫寄生的鸟类共103只,占剖检总数的75.1%;所获绦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0种,隶于膜壳科(Hymenolepididae)的7属,其中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裸头科无孔绦虫属一新种——东方无孔绦虫,新种Aporina orientalis sp.nov.,标本采自四川省秀山和武隆地区的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entalis (Lathum)体内。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泾县包合乡以往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1965年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1986年在监测中我们作了野生动物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解剖野生动物5批658只,有鼠类(黑线姬鼠、山鼠、田鼠、沟鼠、黄胸鼠、黄毛鼠、鼩鼩等7种、634只)、野兔(21只)、食蟹獴(1只)、黄麂(2只)。发现其中13只动物感染寄生虫(占1.98%);其中有鼠类12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肠、肝。虫体经鉴定属弓首线虫(成虫)、长膜壳绦虫(成虫)、肥颈泡尾绦虫(带囊尾蚴)、豆状带绦虫(囊尾蚴);野兔1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后腿肌及筋膜间。虫体经鉴定属链形多头绦虫(共囊多头蚴)。共发现线…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广东水产实验所淡水养殖组1953年在广东南海九江镇展开工作时群众反映当地的幼鲩蔓延着一种“干口病”。病鱼显得非常瘦弱,不摄食,浮游水面,继而大量的死亡。有的农民认为“干口病”是因为饲料不足,有的农民认为这种病和饲料无关。当时,经作者检查病例,发觉肠内寄生大量的绦虫。这种绦虫经叶亮盛先生鉴定,认为是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的一新种,命名为九江头槽绦虫 B.gowkongensis 。从1953  相似文献   

14.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台湾海峡部分鱼类绦虫的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分析。使用PAUP4·0b10软件构建的进化树显示,目前关于绦虫二叶目、锥吻目、假叶目、盘头目和四叶目的划分是比较合理的,绦虫进化基本遵循了头节形态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报道了国内首次发现的双叶目绦虫,进化树结果初步支持了巨槽属和棘头属的划分。此外,结果也支持了前孔属绦虫的分类地位。但是,对耳槽属绦虫与阶室属绦虫的形态学划分与分子系统学相矛盾,利用16S rRNA基因对盘头目各种的进化树分析与形态学差异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研究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膜壳科膜壳属绦虫二新种,即卷尾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hibiae sp.nov.和三宝鸟膜壳绦虫H.abundus sp.nov.卷尾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黑发冠卷属Chibia Hottentotta Brevirostris;三宝鸟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三宝鸟Euryst9omus orientalis abundus均为肠道寄生虫。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我曾见过一只大猫吐出一条绦虫,约有0.4厘米宽,15厘米长,头上有钩,这种绦虫是否寄生在猫的胃里?叫什么名称? (陕西安康中学张天忠) 答:从读者来信所述虫子的长短宽窄和头上有钩来看,它是宽头绦虫,而不是在人体寄生的有钩(猪肉)绦虫。这种绦虫的囊虫害生在鼠肝里,猫经常吃老鼠,所以猫也有这种绦虫寄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报道了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在我国感染的鱼类宿主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鱊头槽绦虫是一种世界性广布鱼类寄生绦虫;它起源于亚洲地区并伴随着宿主鱼类向外引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在我国鱊头槽绦虫广泛分布于从北至南的自然水域或养殖水体中(辽河、海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等流域);感染宿主鱼类达31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26种、鳢科(Channidae)1种、塘鳢科(Eleotridae)1种、慈鲷科(Cichlidae)1种、胎鳉科(Poeciliidae)2种。在调查的各水系野生鱼类中,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各大流域池塘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几乎都有头槽绦虫的寄生。作者根据头槽绦虫的流行特征认为马口鱼和赤眼鳟可能为该绦虫在自然水体中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19.
藏羚寄生蠕虫卵粪检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对位于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大桥附近集群的藏羚(Pantholopshodgsoni),随机拣取其新鲜粪便共计36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粪样进行寄生虫蠕虫卵检查,结果显示,粪样中存在有细颈属(Nematodirus)、马歇尔属(Marshallagia)线虫卵和莫尼茨属(Moniezia)绦虫卵,其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结果表明,冬季藏羚的寄生蠕虫感染率高,但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  相似文献   

20.
1986至1990年间对湖南省长沙、岳阳、常德、新化、溆浦、芷江、汉寿、隆回、澧县和道县等10个地市进行了鹅鸭寄生蠕虫调查,共检查家鸭520只、家鹅170只。调查结果表明,鸭、鹅的绦虫感染率分别为94.60%和67.40%,发现绦虫23种,隶属于2目2科13属,其中1种为我国新纪录,3个宿主新纪录(详见表1)。本文对新纪录种——Diorchis skarbilowitschi Schachtachtinskaja,1952给予详细描述和绘图,对鹅鸭绦虫在湖南省的地理分布、感染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