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植物园以海派盆景的收集与展示、精细花卉园艺、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为特色,并为城市绿化提供新优植物材料。始建于1974年,收集保存植物种类5500余种。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市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濒危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主要种类进行了就地保存、迁地保存或就地-迁地保存实验。调查发现,南京市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7种1变种,隶属9科17属,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人为因素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对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H.Wolff.)、短穗竹〔Brachystachyumdensiflorum(Rendle)Keng〕及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 Hu)等种类的保护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使南京市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得到有效的保存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生物照片是介于实物与挂图、模型之间的直观教具,因真实性强、保存和使用方便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倍受重用。那么应如何收集和利用生物照片呢? 1.自己拍制照片。拍摄对象主要是那些难于搬进课堂进行实物观察的内容,如动物生态、植物群落、动物园和植物园中的珍贵种类和本地不常见动植物等,还有那些需要留作资料保存的内容,如学生实验中解剖的动物内部结构和某些生物现象。当然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自  相似文献   

4.
在喀斯特生境中,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具有分布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的特点。石漠化和人为过度掠夺加剧了对濒危种的危害,使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受到威胁。开展抢救性保护具有急迫性,是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一方面,喀斯特野生濒危药用植物对生境的选择性强,另一方面,喀斯特生境破碎化。仅依靠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难以覆盖和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地域濒危药用植物种群恢复的问题。迁地保护不仅存在生境、药材道地性的挑战,而且可能会增加濒危种残余种群的灭绝风险和遗传问题。据此,本文提倡在喀斯特适宜生境中,通过近地保护策略,促进喀斯特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保护,维护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考察、研究,对探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性质、评价生态环境的状况和质量,提出适当的自然保护、管理对策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调查研究了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以及重要木本植物的群落特征,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有濒危苔藓植物2种,各类珍稀濒危野生维管植物199种.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50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160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49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90种.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大体上与峨眉山相当,而远高于武夷山和太白山,在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保存有较大面积的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如资源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vat.ziyuanensis)、华榛(Corylus chinensis)、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闽楠(Phoebe bournei)、马醉木Pieris japonica)、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等群落.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植物园与世界植物园同步挑起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历史重担,使植物园的数量迅速增加至近200个,收集保存了占中国植物区系2/3的20000个物种,并在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研究上获得了新的进展。然而,中国植物园的布局与世界的植物园一样,物种越丰富的地区,已建立的植物园越少;在保存的物种中,不仅忽视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而且有约1/3的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主要因适应性问题而生长不良、出现生殖障碍,甚至死亡。为了提高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本文就《中国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名录》的修订与公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的制定,以及我国植物园协调机制的建立、植物迁地保护网络系统的完善、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合浦县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合浦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资源调查收集结果、地理分布现状与濒危原因.考察发现野生稻原生地新分布点1个,面积约133.34m2.现存原记载野生稻原生地分布点9个仅占25.0%,分布范围在109°13'~109°45'E、21°36'~21°52'N.考察发现合浦县野生稻原生地破坏十分严重,已毁灭的原生地占原记载的75.0%.造成野生稻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包括城镇扩大、修公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外来物种侵蚀等.针对合浦县野生稻现状,本文提出采用异位保存与原位保存相结合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金佛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共有兰科植物48属114种;金佛山兰科植物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兰科植物47种,3种为金佛山特有;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差异较大,低海拔地区物种?受威胁程度较低,资源保存状况更好.对造成兰科植物濒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湖水中生存着大量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如耐冷及嗜冷菌。合适的湖水样品保存方法是野外取样的关键和开展深入研究的前提。本研究对比了冷冻和4℃冷藏两种保存方法对湖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的影响。首先从不同保存方法样品中分离得到纯菌,然后对分离菌的16S rR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自冷冻保存湖水中分离得到7个不同的16S rRNA基因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冷藏保存水样共分离得到14个不同的16S rRNA基因OTU。冷冻保存水样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微小杆菌、不动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冷藏保存水样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包括γ-变形菌、金黄杆菌、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寡养单胞菌、假炭疽杆菌、缺陷假单胞菌、细杆菌。研究表明,冷藏保存方法比冷冻保存方法可分离得到更多种类可培养微生物,这两种保存方法均分离得到了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追寻被“遗漏”的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认识从依赖于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阶段已进入到结合各种组学方法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机制的研究阶段.在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中,基于“通用”引物的PCR扩增方法会“遗漏”很多种类微生物,因此需要探索一些方法,以找回这些被“遗漏”的微生物.目前生态环境中能培养的微生物种类较为有限,但是通过培养方法的改进,分离培养新的微生物或富集培养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依然是扩展微生物种类认知范围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元基因组数据库分析,可以了解常用的“通用”引物所不能覆盖的微生物范围,并能阐明不同生态环境中各种微生物类型的分布情况.由于元转录组中最多的是核糖体RNA,所以可通过改进的元转录组方法同时分析有活性的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追寻被“遗漏”的微生物不仅能扩展我们对微生物的认知范围,同时也是研究并正确理解全球物质循环过程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种植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转基因作物对包含土壤微生物在内的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的忧虑.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包括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对非靶标土壤微生物的直接影响,也包括因外源基因导入而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变化引起的间接影响.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能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但是,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力度有大有小,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评价不一.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基因作物种类、试验技术和原则等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离体保存热带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西双版纳独特的古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植物种质资源。这里被国家列为首批重点保护的植物种类有51种,占云南省濒危植物种类的 1/3以上;约占全国保护植物种类的 1/7。它们是远缘杂交、基因工程和作物改良的原始材料。由于无计划的  相似文献   

14.
广西国家级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才明  王燕  黄仕训   《广西植物》1994,14(1):39-53
分布于广西的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123种.用迁地保存方法,引种栽培其中的102种,占广西分布种类总数的82.92%。对其中的33种进行了播种繁殖和21种的扦插繁殖试验,已成功地繁殖出一批苗木。对引种植物进行了物候期记录和生长量测定,并观察了引种植物的适应性。另外还引种保存区外产的国家保护植物41种。现已初步建成面积1.33公顷的广西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园。  相似文献   

15.
建立制药企业环境菌库。连续4年从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和操作人员表面、制药用水系统、合并血浆、产品和原/辅料中收集微生物,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生化鉴定、基因测序分析系统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保存,建立企业的环境菌库。通过对4年的微生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环境菌库共收集了111种微生物,保存了176株微生物,建立了企业环境菌库。建立企业环境菌库,可为开展微生物污染控制、消毒效果评价、污染事件调查和微生物污染溯源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的区系性质与迁地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濒危植物的适应性进行了观察总结,并讨论了濒危植物的区系性质与其对迁地保护区适应性的关系。原产云南中部和东南部的濒危植物对迁地保护区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大部分种类都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果。广布种一般比分布区狭窄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冬季低温制约着一些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区的生存。而冬春季节干旱制约高山种类的生存。一些种类虽生长、开花正常,但因其传粉媒介的缺乏而不结实。因物种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即使具有相同区系性质的不同种类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园是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的桥梁,是人们深化认识植物的场所。活植物收集是植物园的核心部分,辰山植物园通过广泛搜集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收集稀有、珍贵和濒危的植物种类,引进国内外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经过科学配置,表现出植物的珍贵、奇特、美丽和高雅。上海辰山植物园设有26个专类植物园,展示植物种类达9000种(含品种)以上,种类涵盖珍稀植物、华东地区特有物种、栽培植物稀有种,以及在经济上和学术上有特殊意义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微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日益感兴趣,不仅因为释放挥发性物质的微生物种类超出人们现有的认识,而且这些微生物挥发性物质成分复杂、功能多样。本文从现有微生物挥发性物质收集、分析方法以及微生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释放挥发性物质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多样性、抗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多样性以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此外,作者还对产生挥发性物质的微生物新种类,特殊生物活性物质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研究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巨丰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最高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具有世界最高的山系和许多不同的生物栖息环境,跨古北和东洋两界。这些特征可用来说明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高特有性,迄今中国已报道的昆虫种类约为45000种。特有成分明显多于周边国家。特别是西南山地和热带地区,特有成分比例很高。人类干扰,栖息地丧失、森林减少和污染等迫使未知数目的种类处于濒危状态或已灭绝。本文提出了中国昆虫保护的建议,包括:鉴别优先保护对象,开展濒危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监测栖息地和多样性的丧失,编制珍稀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数据库,建立昆虫保护区,开发昆虫人工饲养和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海南珍稀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井分析了海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濒危状况以及濒危原因,井提出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