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7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以MNA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营养状况占比情况,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及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透析时间明显延长,MNA总分、MoCA总分明显降低(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营养正常者比例明显降低,营养不良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潜在营养不良者比例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MoCA总分与MNA总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均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状况具有明显相关性,加强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应用于临床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共186例纳入研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和传统营养评价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18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和一般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方法显示56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30.11%;糖尿病肾病Ⅳ期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1.52%、Ⅴ期发生率为70.59%,均显著高于Ⅲ期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低于30g/L者30例,占16.13%;BMI检查结果示营养不良者19例,占10.22%;相关性研究发现,营养风险筛查与BMI、ALB、PA、SCr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可有效评估患者早期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以便早期干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2种营养筛查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为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入住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 岁、住院时间≥24h 的180 例老年患者,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2种筛查方法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观察其评估营养状况的可行性。结果:180例老年患者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1%、23.3%和16.7%,体重指数正常者占53.9%。采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定,有营养风险者共计75例(41.7%),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42.7%、女性患者14例占37.8%;高年龄组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例较高(59.4%)。采用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8.3%、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7.3%,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5)。105例NRS<3分的患者,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5例(61.9 %)、营养不良者6例(5.7%);NRS≥3分者75例,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共40例(53.3 %)、营养不良者25例(33.3%),2种方法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NA-SF的营养风险检出率更高。结论:MNA-SF的适用性更好,老年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营养技师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配合临床医生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一般营养状况,并对影响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44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及营养状况指标,评估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449例患者中需接受营养干预的患者共441例,占98.22%;其中急需改善营养症状或提供营养支持的患者占57.68%(259/449),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次数及直肠癌(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严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次数及直肠癌,临床应高度重视并给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患者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SF)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MNA-SF评分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n=83)和营养正常组(n=97)。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对老年HF营养不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其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与性别、居住地、饮酒史、病因、职业类别、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关(P>0.05),而与年龄、医保类型、病程、婚姻状况、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文化程度、C反应蛋白(CRP)、家庭人均月收入、B型脑钠肽(BNP)、吸烟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偏长、CRP偏高、BNP偏高、NYHA分级为IV级、年龄偏大、吸烟史是老年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LVEF升高,BNP下降(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升高(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下降(P<0.05)。结论: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受到病程、CRP、BNP、NYHA分级、年龄、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实体瘤患儿营养风险,进行营养评价及血清维生素状况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205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STAMP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体格指标、血清蛋白、前白蛋白),完善血清9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浓度测定及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及不同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结果:205例实体瘤患儿中,男童97例(47.3%)、女童108例(52.7%),年龄范围4月龄~16岁9月龄。中度营养不良风险者148例(72.2%)、高度营养不良风险者57例(27.8 %),营养不良风险与年龄(r=0.230,P=0.001)及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144,P=0.04)。低白蛋白血症者31例(15.1%),住院时长显著增加,低血清前白蛋白者150例(73.2%)。维生素检测显示:维生素D缺乏最广泛,占比83.4%,其次为维生素C(15.6%)、维生素A(9.3%)、维生素B6(9.3%)、维生素B2(5.4%),其余维生素的缺乏率在5%以下。结论:实体肿瘤患儿存在较高营养不良风险,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白蛋白血症、低前白蛋白、血清维生素缺乏等。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长存在相关性,需进行早期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评估,以及早期营养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城乡老年人营养状况及认知功能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6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1 246人进行调查,采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评价营养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121人(9.7%)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450人(36.1%)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城乡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率高于其营养正常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农村、教育程度低、营养不良、未规律运动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相关,且存在城乡差异。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实现成功老龄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营养状况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根据微型营养评定法分为营养良好组31例、营养不良危险组30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分析和比较3组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氧代谢各指标水平。结果:营养良好组患者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所占百分比(FEV1%)、大通气功能(MVV)、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摄氧率(VO2)、氧合指数(CaO2)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危险组和营养不良组,而营养不良危险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或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摄取率(ERO2)营养良好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营养不良危险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或P<0.01),3组p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氧代谢和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在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时通过改善其营养状况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营养不良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Z评分法对患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形式对可能影响患儿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例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共6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14%,单因素分析中患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母亲对疾病的准确感知、母亲的教育水平、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与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关系密切(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对疾病感知度、母亲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患儿体质量是影响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干预,同时对其母亲存在的焦虑、抑郁状况和对疾病的感知程度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食管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营养不良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住院患者110例,治疗前经NRS2002分析营养风险,经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PG-SGA)评估营养不良情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PG-SGA评分将患者分成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经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比较四组SF-36评分与预后。结果:110例患者中,NRS2002分析提示有营养风险者78例,无营养风险者32例。PG-SGA评分提示营养正常37例,轻度营养不良28例,中度营养不良25例,重度营养不良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95%CI:1.312-3.374,OR=2.104)、消化道症状数目>2个(95%CI:1.052-6.701,OR=2.655)、吞咽障碍(95%CI:1.711-13.601,OR=4.824)、术前合并症(95%CI:1.274-10.406,OR=3.641)是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组的躯体疼痛、精力、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较营养正常组降低,且中、重度营养不良组低于轻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低于中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正常组生存率为94.59%,高于重度营养不良组的70.00%(P<0.05)。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营养状态主要受患者年龄、消化道症状数目、吞咽障碍、术前合并症的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营养评估有望成为预测食管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住院3个月及以上的123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简易微型营养评定精简版(MNA-SF)评估营养状况,并采集一般资料、相关营养生化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MNA-SF评分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23例患者中,营养不良风险者67例(54.47%),营养不良者37例(30.08%),营养正常者19例(15.44%)。有认知障碍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认知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P<0.05),重度认知障碍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认知障碍者(P<0.05)。与无认知障碍者比较,中度、重度认知障碍者MNA-SF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轻度、中度认知障碍者比较,重度认知障碍者MNA-SF评分显著降低(P<0.05)。营养不良者MMSE 6个认知领域评分和认知总评分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风险/正常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MNA-SF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86, P=0.023<0.05)。结论: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临床部门需加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有认知损害老人的营养关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并结合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等手段综合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MQSGA评估显示,营养正常组50例(41.67%),轻中度营养不良组61例(50.83%),重度营养不良组9例(7.50%)。不同营养状况组患者间Alb、P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Kt/V1.20、年龄≥60岁、透析龄≥3年及hs-CRP≥3 mg/L是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较大,Kt/V1.20、年龄≥60岁、透析龄≥3年及hs-CRP≥3 mg/L是其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生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T2DM)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的关系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T2DM住院患者252例,年龄≥65岁,采用食物频率表(FFQ)、简易营养风险筛查量表(MNA-SF)、肌肉衰减风险表(SARC-F)现场调查;检测空腹血总蛋白(TP)、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结果:按MNA-SF结果分为3组:营养正常组109例(43.3%)、营养不良组18例(7.14%)、营养不良风险组125例(49.6%);3组TC、TG、LDL-C、HDL、HbA1C%水平有差异性(P<0.05);3组患者膳食结构有统计学差异(P<0.05);膳食结构与HbA1C%水平相关联(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BMI(体质指数)、HbA1C%、并发症、情绪、运动、肌肉衰减是老年T2DM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半数以上老年T2DM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需要制订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调整膳食结构,控制HbA1c水平,同时提供心理干预和运动指导,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与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分析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癌因性疲乏量表(CRF)、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RS-2002评分与CRF评分、QLQ-C30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24例无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评分0~2分)的患者纳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74例有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评分3~7分)的患者纳为营养不良风险组,纳入对象营养不良风险率为75.51%(74/98)。营养不良风险组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QLQ-C30评分均高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与CRF评分和QLQ-C30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由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无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风险组在家庭月收入、年龄、临床分期、营养管理、居住地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Ⅳ期、家庭月收入<5000元、年龄>40岁、无营养管理、居住地为农村均是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其营养不良风险与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有关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简易营养评价精法(short form mini-nutrition assessment,MNA-SF)及欧洲NRS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营养风险筛检法四种营养评估法对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评价的一致性。方法:采用SGA、MNA、MNA-SF、NRS2002四种营养评估法对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9例进行营养评估,应用诊断一致性检验评价四种营养评估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四种方法评估肝硬化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SGA法为32.7%,MNA法为67.3%,MNA-SF法为51.0%,NRS2002法为40.8%;四种营养评估法吻合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MNA法与MNA-SF法,k=0.671;SGA法与MNA-SF法,k=0.554;MNA-SF法与NRS2002法,k=0.553;MNA法与NRS2002,k=0.501;SGA法与NRS2002法,k=0.477;SGA法与MNA法,k=0.38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高龄高血压患者营养状态与近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NF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0岁以上(不含80岁)高血压患者180例,采用控制营养指数积分对入院时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组,观察入院后1、2、4、12w NFCE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NFCE的危险因素。结果:12w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营养状态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患者NFCE的发病率分别为4.76%、11.48%、15.00%、66.67%。BMI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控制营养指数积分的体重指数、白蛋白、血清铁蛋白、三酰甘油是NF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控制营养指数对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大于80岁的超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与NFCE具有密切关系,控制营养指数积分越高,NFCE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估(PG-SG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680例,分别用NRS 2002和PG-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8.2%和36.2%;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和TNM分期的肿瘤患者NRS 2002/PG-SGA评分及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胃癌和结直肠癌高于其他类型消化系统肿瘤(P<0.05);以白蛋白(ALB)为“金标准”判断营养不良,NRS 2002和PG-SGA与ALB判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667和0.751;NRS 2002与PG-SGA判断结果一致性高,列联系数r为0.49。结论:消化系统肿瘤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NRS 2002和PG-SGA均可用于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5月期间新桥医院胸外科食管癌住院患者共50例,患者入院后2d内对其进行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SGA评价、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DRIS),被调查患者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VA当量、VE、VC、VB1、VB2、VB3、Ca、Fe、Zn、Se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严重不足;SGA 分级营养良好A级13例(26%),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27例(54%),重度营养不良C级10例(20%);不同营养状况分级患者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BMI相关性较好(P<005),与皮褶厚度、上臂围、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相关性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4%,亟需进行营养干预,同时,SGA可作为一种相对简便行之有效的评价工具用于临床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应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评价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54例T2DM患者,根据CONUT评分分为营养不良组68例和营养正常组386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454例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98%(68/45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病程、淋巴细胞计数、吸烟、血红蛋白、白蛋白、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年龄≥60岁、血红蛋白降低、BMI降低、HDL-C降低、病程延长、吸烟、CRP升高为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BMI、病程、吸烟、白蛋白、血红蛋白、HDL-C、CRP为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CONUT评分能快速筛查T2DM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阶段(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2周)食管癌患者一般营养情况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相关程度,以期为临床不同阶段食管癌患者营养供给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院就诊食管癌患者共105例纳入研究,在接受治疗不同阶段(术前1周、术后1周、2周)测定患者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水平各指标,分析临床相关性。结果:105例患者术前1周发生营养不良比率为20.95%,术后1周及2周营养不良发生比率分别为72.38%、67.62%,术前1周营养不良发生比率与术后1周、术后两周变化明显(P<0.05);术前1周丙二醛与患者上臂肌围、上臂中围为负相关关系,术后1周丙二醛与患者体质数、白蛋白水平为负相关关系,以上均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周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患者体质数及白蛋白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差别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水平与术后营养状况及氧化应激水平息息相关,术前1周有营养不良情况时术后营养不良及氧化应激反应发生明显,临床应通过术前营养支持改善术后营养不良及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