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动向     
<正>四川省生物产业2015年产值将达2000亿元为促进四川省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四川省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制定了《四川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明确了四川省2013~2015年生物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实现增加值650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  相似文献   

2.
事件: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具体目标包括: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 000万t标准煤;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 300万kw、年发电量约780亿kw.h;生物质年供气220亿m3;生物质成型燃料1 000万t;生物液体燃料500万t。  相似文献   

3.
2008年度日本生物技术相关的预算概算要求总额约为3025亿日元(约合202亿元人民币)。在新项目立项依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尖端医疗的实用化以及与生物质相关的预算成了年度总预算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林产化学与工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途径之一,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20000MW。  相似文献   

6.
美国生物质资源研究规划与举措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生物质资源研究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美国相继制订若干研究计划或发展路线图,并采取有效举措,持续推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通过分析美国在生物质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分析其相关重要规划的具体内容,总结生物质资源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研究热点,对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研究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化学工程》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生物质化工行业的技术类期刊。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0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生物质水解技术是生物质资源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传统的酸水解和酶水解技术基础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水解技术,它们一般都具有绿色高效、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回顾并综述了纤维素生物质水解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纤维素生物质水解技术的发展研究方向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质化学工程》(双月刊)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生物质化工行业的技术类刊物。A4开本,56页,邮发代号28-205,国内刊号CN 32-  相似文献   

10.
<正>《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氢能以其清洁,来源广泛及用途广等优点成为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之一,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氢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物质制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它已成为发展氢经济颇具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生物质制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方法制取氢气,如生物质气化制氢,超临界转化制氢,高温分解制氢等热化学发制氢,以及基于生物质的甲烷、甲醇、乙醇的化学重整转化制氢等;另一类是利用生物转化途径转换制氢,包括直接生物光解,间接生物光解,光发酵,光合异养细菌水气转移反应合成氢气,暗发酵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技术。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生物质制氢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石元春 《生命科学》2014,(5):432-439
为应对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质能源已渐趋成熟,在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回顾了生物质能源40年的发展历程,对液体生物燃料、生物天然气和固体生物燃料与发电作了专门叙述。就生物质能源与中国,以及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方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概括和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思路及推进其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主要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  相似文献   

15.
正《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主要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区,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是东北东部经济带近海城市。建设现代医药名城和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目标的确立,使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投资环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人均GDP达到2067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00亿元人民币,三年翻一番;累计实现利润48.2亿元人民币,比上一个三年净增9.4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达到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年均增长4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77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17.
秸秆生物质是储量巨大的碳资源,我国每年可用的生物质资源接近10亿t,如果可以转化为燃料乙醇等生物基化学品,有望减少至少2亿t的原油进口量,因此发展秸秆生物转化生产燃料乙醇和大宗化学品是生物制造的核心组成。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自建所之初,便提出了“两个替代一个提升”,其中包括以可再生碳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资源生产大宗化学品。发展秸秆生物转化是研究所的长期战略,建所10年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持续系统地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重点综述真菌系统的生物质降解与转化,包括丝状真菌纤维素降解机理,生物质炼制整合路线研发等,实现了生物质一步转化燃料乙醇、苹果酸等多种大宗能源材料化学品。在可再生化工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丁二酸、乳酸等一批大宗有机酸,以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工业化进展,展示了生物制造替代石化路线生产大宗化学品的潜力。天津工业生物所在秸秆生物转化和可再生化工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社会提供了有效参考路径,有望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微藻高密度培养技术及其生物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微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业、水产养殖业、医药与美容业、废水处理环保业和生物能源业等各行业。开发和利用微藻生物资源将是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微藻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微藻高密度培养是提高微藻生物质产量和活性代谢产物,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关键环节。论文综述了微藻的社会经济价值, 指出了其在能源、食品、水产等行业的重要作用; 介绍了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的两大类技术体系, 比较分析了柱状光反应器、平板光反应器和管状光反应器的特点; 概括了影响经济微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主要因素, 包括光照、温度、pH、营养元素等, 最后展望了经济微藻培养及其生物资源化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的供需矛盾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天然气资源,其中利用生物质热化学催化制取生物质基天然气的技术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取甲烷是该工艺流程的核心步骤之一。分别从甲烷化反应器和甲烷化催化剂两个方面阐述了国际上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取甲烷的研究现状,并综述了关于甲烷化催化剂积碳现象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目前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取甲烷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书介绍     
《生物产业技术》2013,(5):65-65
本书主要论述了全球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全球生物质生产展望——21世纪的水域农业;全球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大小和通量;全球生物质的循环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全球生物质的起源与平衡账;植物生物质的分类及其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循环和利用;土壤生物质的代谢过程和重要作用;重金属及其在生物质中的转移过程;土壤生物质和温室效应;生物质氢(H2)——永不枯竭的无碳能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