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无边  吴胜锋  卢柳伊 《蛇志》2012,24(3):312-312
艾滋病发病首发体征多种多样,无固定不变的皮疹表现,如临床医生对病史询问不详细,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1例以面颈部皮肤色素沉着为首发体征,且多次误诊漏诊的的艾滋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2例肺结核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减少对肺结核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对32例肺结核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肺结核误诊的病例中,以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87.5%。具有不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误诊时间为2周 ̄1月。结论:对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不典型的病例,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可经过反复痰菌检查,X线复查,纤维支气管镜以及诊断性治疗可获得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声嘶为首发表现的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声嘶为首发表现,3个月后出现全身散在皮下结节。结节逐渐增多,部分破溃伴脓血。咽部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黏膜急慢性炎伴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未查出阳性菌。皮损处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真菌培养见孢子丝菌生长。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结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发病时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皮损表面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率低。病变组织真菌培养有利于得到阳性结果,早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掌握腹膜后纤维化的诊疗特点,避免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分别因两侧肾积水先后两次住院并最终确诊的诊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因右肾积水首次入院诊断为右输尿管癌而行右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患者因左肾积水来我院住院诊断为腹膜后纤维化,行腹腔镜输尿管松解+腹腔内置术,术后长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腹膜后纤维化作为一种少见病,缺乏对其认识极易导致误诊误治,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本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3D-ASL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9例表现为横向哑铃状,鞍旁大,鞍内小,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外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病灶包绕;1例鞍旁与鞍内病灶大小相似,1例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内侧,2例病灶完全位于颈内动脉外侧;7例垂体显示不清,6例垂体受推移;6例T2W I表现为类似脑脊液的极高信号;仅5例行3D-ASL检查,病灶均呈低灌注。误诊9例,其中4例误诊垂体腺瘤,5例误诊脑膜瘤。结论:横向哑铃状、病灶主体位于颈内动脉外侧及T2W I类似脑脊液的极高信号是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征。对于不典型病变,借助3D-ASL可以减少误诊,充分掌握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对提高临床术前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以下简称甲低)是儿童智能体格发育障碍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常易误诊误治,我院儿科1993年7月至1998年2月收治5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均为住院患者,女性,就诊时年龄8~14岁,病程1个月至6年。自发病至确诊时...  相似文献   

7.
石膏样小孢子菌系亲土性皮肤癣菌,因其刺激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较强烈,易引起临床误诊误治。为进一步了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脓癣、体癣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要点。我们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脓癣、体癣患者103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视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器官移植和侵袭性操作应用的增加,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地增加。临床医生的误诊误治,更加重了这种倾向。要纠正这种倾向,必须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认识水平。分清真菌相关的概念,了解微生物学特性,熟悉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重视早期诊断尤其是疑似线索,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鼻-眼-脑型真菌感染(ROCM)致死率高达60%~85%,发病早期易误诊误治。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消化道损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消化道损害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合并消化道损害的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食道受累者7例(21.9%),胃肠道受累者25例(78.1%)其中假性肠梗阻10例(31.2%),且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2例均误诊为急腹症收住外科,肾脏受累14例(43.8%)。治疗后,24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极易误诊,特别是以吞咽障碍,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最易误诊。对有消化道受损表现同时伴有其它脏器受损者应排除有无SLE可能。SLE消化道损害发生率高,对此应提高认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误诊疾病临床特征,探讨致误诊的直接原因、潜在原因,总结诊断经验。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误诊心血管病29例,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描述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其它疾病误诊为心血管病18例(67.86%),其中胃食管反流6例(33.33%)、肺栓塞5例(27.28%)、低血糖4例(22.22%),风湿性心脏病3例(10.34%)被误诊它病,心血管病相互误诊8例(27.59%),其中变异型心绞痛3例(37.5%)、早期复极综合征3例(37.5%)、急性心肌炎1例(12.5%)、应激性心肌病1例(12.5%);常见的误诊疾病:急性心肌梗死9例、冠心病7例、心源性昏厥4例,等;常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心悸、胸痛、气促变化,心电图改变,心率变化,心肌酶变化,心增大。结论:原发病症状不典型、病型少见、继发血流循环变化与心肌病理改变,是致心血管疾病误诊的主要原因;医师对少见病型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表现特点掌握不够,对常见病更重视,注重先抢救后诊断,是致心血管疾病误诊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1例以肺内单发空洞为表现的周围型肺癌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空洞型肺癌误诊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44岁男性,以咳嗽、咯血症状起病,CT发现右下肺单发空洞,被误诊为肺曲霉菌病7个月,经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肺内空洞大小未见明显变化,洞壁变厚,原发空洞内结节消失并新发微小附壁结节,空洞边缘出现锯齿状突起,周围出现多发卫星结节,胸膜牵拉、相连渐进明显。后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为右肺下叶中-低分化腺癌。结论肺内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影像学结合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来仔细鉴别,PET/CT可以很好的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组织病理是确诊的金标准,为避免误诊误治,在没有明确禁忌和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及早活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梁平  罗威 《蛇志》2007,19(3):194-19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带状疱疹患者1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内服、外敷。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的治愈率、并发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12年确诊的6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隐性失血、脐周隐痛、腹部肿物、隐匿消瘦是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表现,而以全身症状为主的很少。推进式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应用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阳性率较低。MSCT和MRE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本组患者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型4例,T细胞型2例,4例发生淋巴转移。6例患者中4例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单纯化疗,2例死亡。结论: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降低其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采用手术后配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12年确诊的6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隐性失血、脐周隐痛、腹部肿物、隐匿消瘦是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表现,而以全身症状为主的很少。推进式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应用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阳性率较低。MSCT和MRE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本组患者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型4例,T细胞型2例,4例发生淋巴转移。6例患者中4例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单纯化疗,2例死亡。结论: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降低其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采用手术后配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加上农村卫生知识落后以及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中常见。多数经消化道中毒、病史明确的病例,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得以生存,但个别病例经皮肤粘膜吸收中毒且病史不明者,则有可能出现误诊误治。现对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认识,采取正确的诊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2例出血性输卵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32例出血性输卵管炎患者中仅4例正确诊断,24例误诊为宫外孕,2例误诊为卵巢黄体破裂,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蒂扭转,1例误诊为阑尾炎,误诊率高达87.5%。结论: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掌握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诊断要点,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例脊膜瘤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肋间神经痛,心绞痛,关节炎,神经根炎。结论:脊膜瘤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极易误诊,应提高对脊膜瘤特殊表现的鉴别诊断,并及时选做相应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诊治策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病因分类、传染病发生至休克出现时间、早期临床诊治与转归等情况,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本组68例急性传染病休克主要来自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细菌和病毒是休克发生的主要病原,分别占54.4%和30.9%,仅25%的病例病前有明确的传染病接触史.51.9%的患者存在误诊误治现象.在明确休克发生病理机制的前提下,早期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积极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出院率92.6%,平均康复住院时间3~11天,平均(5.8±2.4)天.结论:急性传染病休克早期误诊现象突出;给予积极抗体克、抗感染、激素治疗,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期内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对治疗很有意义。据报告,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单克隆抗体荧光抗体直接法,能检出局部病变中的VZV特异性糖蛋白抗原。作者用直接法对带状疱疹、水痘和单纯性疱疹的诊断和鉴别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带状疱疹60例,水痘16例,单纯性疱疹19例。采集病变处水疱底部的细胞成分、痂皮、角膜擦拭物和脑脊液等。另采集46例带状疱疹血清,进行血清补体结合反应。方法系将采集的材料涂于载玻片上,痂皮在生理盐水中溶解30分钟后涂片,或立即冰冻后用恒冷切片机切片后贴附于玻片上。使其与VZV特异的糖蛋白异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