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是对细胞或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系统鉴定、定量并阐释其生物学功能的学科.自21世纪初期开始,随着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扫描质谱仪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及微量蛋白质组样品高效分离技术的进步,蛋白质组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生理过程与病理机制研究等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10年,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政府的支持和广大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呈现出腾飞式的发展态势.本文综述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2010~2013年中国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世界》2010,(6):12-13
为积极促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增进国际间合作交流,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和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组委会及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定于2011年4月15日-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被认为是后基因组研究中的最主要部分.与基因组学相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更为复杂,同时也更为直观地揭示生命过程.近年来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以及一些新的研究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化学》2007,27(5):466-467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首届粤港蛋白质组学学术交流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分别召开。这是华南地区首次举办蛋白质组学学术会议,是华南蛋白质组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贺福初院士当选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钱小红研究员当选为秘书长)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首届粤港蛋白质组学学术交流会于2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化学》2006,26(3):274-275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筹)和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第四届学术大会定于2006年8月22-23日在西安市建国饭店召开。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化学》2006,26(3):275-276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筹)和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蛋白质组学第四届学术大会定于2006年8月21-23日在西安市召开。大会安排于2006年8月21日全天举办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培训,届时将邀请蛋白质组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  相似文献   

8.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新疆医科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定于2008年7月26-28日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筹)和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第四届学术大会于2006年8月22-23日在西安建国饭店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0.
临床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蛋白质组学是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它主要围绕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其中,恶性肿瘤是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由于肿瘤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所以临床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合适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多分子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寻找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一个研究趋势.简要介绍了临床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临床样本收集与预处理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一五”结束之年, 应《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编辑部邀请, 组织此次中国蛋白质组学专刊, 回顾我国蛋白质组学发展历程, 展示我国蛋白质组学最新成果, 同时为我国生命科学“十二五”的发展提供借鉴.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 1994年, 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加速了蛋白质组学的凝聚和发展, 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自此纷纷加大对蛋白质组学的支持力度, 蛋白质组学成为各强国科技角力新的“战场”; 至1997年, 国际蛋白质组研究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我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紧随其后, 较早开展了蛋白质组研究, 并迎头赶上. 过去的十余年间, 我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经历了最初的草创(仅少数几家单位的零星队伍), 到迅速发展、壮大, 继而走向世界, 并终于进入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先行列的发展历程. ......  相似文献   

12.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蛋白质组研究的单位之一,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蛋白质组研究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对国际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重点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以及疾病蛋白质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15-17日,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共同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共同承办。来自海内外117家科研院所、医院、公司等的800余名代表通过特邀报告、分会报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化学》2012,(4):I0004-I0005
2012年7月17~20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五期"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培训班吸引了全国相关领域的70余名学员参加。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化学》2005,25(5):435-435
为了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筹)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筹)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于2005年7月25—27日在长春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大厦举行。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化学》2004,24(2):179-179
为了迎接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大会10月25~28日在我国北京召开,也为了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向纵深的发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筹)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HUPO)(筹)会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2004年8月10~12日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主办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包括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在内的前沿蛋白质组学技术日趋成熟,其在血液学领域的应用也迅速扩展.该文简要介绍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讨论了血液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血浆/血清及外泌体蛋白质组学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最后对血液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计临床血液蛋白质组学必将成为血液学下个十...  相似文献   

18.
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蛋白质组学(lipoproteomics)是一门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脂蛋白(lipoprotein)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鉴定,进而了解脂蛋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脂蛋白质组学研究促进了脂蛋白中蛋白质组分的急性期响应、补体激活、免疫响应、炎症响应、蛋白酶抑制等新功能的发现,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脂蛋白的功能和分类,以及目前应用于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脂蛋白分离方法和蛋白质鉴定方法进行了简述,并综述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在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疗手段仍不完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出现使NAFLD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相关研究已达21个.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研究疾病相关的分子改变,从而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在此,对蛋白质组学在NAFLD诊断及分期、发病机制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首先,对研究中遇到的研究对象、样本种类、实验方法和标志物特征选择进行经验性总结.其次,除了介绍如何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病因、危险因素和重要分子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介绍NAFLD发病机制的亚细胞蛋白质组学、修饰蛋白质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相结合的研究实例.此外,对差异蛋白质的分析策略和价值作了重点阐述,收集到一些有望成为NAFLD治疗靶标的候选分子.最后,结合新技术展望研究新空间,以期能够有助于推动蛋白质组学在寻找新的疾病标志物、探索疾病分子机制和治疗靶标中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是一种遗传决定的在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正常细胞中细胞凋亡程序受精细调控, 而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20多年研究中, 发现很多凋亡相关的蛋白质被翻译后机制调控, 包括蛋白质剪切、转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各种翻译后修饰等, 这些正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畴. 近年来, 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 并与遗传学和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 推动了功能蛋白质组学和化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并被迅速地应用于细胞凋亡研究领域, 有对细胞凋亡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潜力.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本实验室及国际上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策略研究细胞凋亡的主要进展, 同时展望了蛋白质组学在凋亡研究领域的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