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记述蜈蚣属一新种,黑头蜈蚣,头板和第1有足体节的背板通常呈暗绿色至暗褐色,最大体长约75mm。两性的末对步足之前了粗壮,长约为宽的2倍,显然不同于日本内地的日本蜈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为稻飞虱的非化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悬挂黄色诱虫板,调查稻飞虱的诱集情况,并同盘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上海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成虫的发生高峰期集中在8月下旬;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成虫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从3种稻飞虱成虫的发生动态来看,灰飞虱发生最为严重,黄色诱虫板最高诱集数为(6.12±4.50)头/(天·板),每板每天平均诱集成虫数大于等于2头的有18个水稻品种,其余6个水稻品种诱集的成虫数虽然少于2头,但是都能诱集到成虫;其次是白背飞虱,最高诱集数为(2.29±0.13)头/(天·板),每板每天平均诱集成虫数大于等于1头的有7个水稻品种,其余17个水稻品种诱集的成虫数虽然少于1头,但是都能诱集到成虫;再次是褐飞虱,最高诱集数为(1.50±1.85)头/(天·板),每板每天平均诱集成虫数大于等于1头的有1个水稻品种,其余23个水稻品种诱集的成虫数均少于1头,其中3个水稻品种在10月中旬均没有诱集到1头成虫。总体而言,黄色诱虫板对3种稻飞虱的最高诱集数为(7.50±4.36)头/(天·板),每板每天平均诱集成虫数大于等于2头的有23个水稻品种,仅1个水稻品种诱集的成虫数少于2头。黄色诱虫板下部离水稻冠层越近,诱集的成虫越多。【结论】黄色诱虫板对稻飞虱成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可有效降低成虫种群数量。作为一种非化学防控方法,黄色诱虫板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黑塞石蜈蚣属Hessebius一新种:冰突石蜈蚣,新种Hessebius translucidu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触角18~22节,每侧单眼9~14个,约为3列排布。(2)基胸板前缘具2+2齿。(3)基节腺孔4~6个。(4)雌性生殖肢第1节着生2+2个圆锥形生殖棘;第2节背侧后端向后方突起,突起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像冰一样的透明结构;第3节末端爪简单,腹侧基部有一刺状突起。基于COⅠ基因开展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证明该新种的判定和分类地位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4.
通过形态结构和早期发育过程的观察, 结合分子分析, 对采自青岛(模式标本产地)的缢基蜈蚣藻(Grateloupia constricata Li et Ding)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直立, 单生或丛生, 呈红褐色或紫红色, 质地黏滑, 软骨质, 高10—30 cm, 主枝扁平; 1—3回羽状分枝, 小枝对生、互生或偏生, 基部缢缩; 藻体由皮层及髓部构成, 皮层由7—10层细胞组成, 厚80—120 μm, 髓部由不规则排列的髓丝组成, 雌配子体的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分别由6个和5个细胞构成, 为典型的Grateloupia(6cpb—5auxb)型; 四分孢子囊经十字分裂形成。上述特征均与亚洲蜈蚣藻(G.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一致。(2)缢基蜈蚣藻孢子的早期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 其早期发育过程与亚洲蜈蚣藻一致。(3)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8个缢基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青岛和大连的亚洲蜈蚣藻均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和日本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分别为2 bp(0.17%)和3 bp(0.25%), 均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8个缢基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于韩国的亚洲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通过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缢基蜈蚣藻与亚洲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缢基蜈蚣藻作为亚洲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子辅助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模式标本产地)的伞形蜈蚣藻Grateloupia corymbcladia Li et Ding和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伞形蜈蚣藻藻体直立, 紫红色, 软骨质, 高15—30 cm。主枝扁平, 末端延长为亚扁形, 宽2—5 mm。藻体主枝两侧分布有小羽枝和1—2回羽状分枝;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类型为Grateloupia型(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产生, 以上特征与亚栉状蜈蚣藻一致。(2)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亚栉状蜈蚣藻和伞形蜈蚣藻的雌配子体, 观察到二者的孢子发育类型均为“间接盘状体”型。(3)基于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6个伞形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亚栉状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枝。基于以上结果, 确定伞形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根据优先法则, 将伞形蜈蚣藻作为亚栉状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对山西管涔山和五鹿山等区域采集的蜈蚣衣科地衣300余份标本的鉴定分析,结合已有报道,从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点、生境类型及区系成分等方面对蜈蚣衣科地衣进行研究,以明确中国蜈蚣衣科地衣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结果表明:(1)中国蜈蚣衣科地衣共有7属197种54变种,饼干衣属(Rinodina)占绝对优势,约占蜈蚣衣科地衣总种数的30.5%。(2)中国蜈蚣衣科地衣多分布于新疆,蜈蚣衣属(Physcia)是该科中分布最广泛的属,但其中有26.4%的物种仅分布于单一地区。(3)蜈蚣衣科地衣生境类型多样,有树生、石生、藓丛生、土生和多生境5种,以多生境地衣为主(48.5%)。(4)中国蜈蚣衣科地衣的地理成分复杂,同时伴随多种区系成分,但以温带性质显著(占43.1%),东亚特色明显。(5)仅分布于中国的蜈蚣衣科地衣共4属10种,且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辅助的形态分类学方法, 将采自山东省青岛市(模式标本产地)的聚果蜈蚣藻(Grateloupia sorocarpus Li et Ding)在蜈蚣藻属中的分类地位进行重新鉴定, 结果表明: (1) 藻体直立, 单生或丛生, 质地黏滑软骨质, 紫红色, 高5—15 cm, 主枝宽1.5—2 mm, 厚约1 mm, 1—2回羽状分枝, 具有扁平或棍棒状的小羽枝, 小枝基部缢缩, 对生、互生或偏生。(2) 雌配子体的生殖结构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分别由6个细胞和5个细胞组成(6cpb-5auxb型); 四分孢子体表面散落分布四分孢子囊,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形态学特征均与亚洲蜈蚣藻(G.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一致。(3)聚果蜈蚣藻孢子的早期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 与亚洲蜈蚣藻一致。(4)基于rbcL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本研究的8个聚果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中国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的亚洲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自韩国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为2 bp(0.124%), 与产自日本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为3 bp(0.248%),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本研究的8个聚果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韩国和日本的亚洲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分类学方法, 证实聚果蜈蚣藻为亚洲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8.
少林蜈蚣(Scolopendra wubspinipes multilans)是模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的一个地理亚种。模棘蜈蚣分布于印度澳洲区,以及除地中海地区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棘娱蚣  相似文献   

9.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比了红、黄、蓝、绿、黑、白六种颜色粘虫板对新疆吐鲁番地区杏树上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和皱小蠹(Scolytus rugulosus)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红色和黑色粘虫板对多毛小蠹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其他颜色;其中黑色粘虫板对皱小蠹的引诱效果最强,平均每块黑板诱捕到(11.8±5.0)头皱小蠹,红色次之,其他颜色对两种小蠹均无明显的引诱效果;红色粘虫板对多毛小蠹的引诱效果最强,平均每块红板诱捕到(16.±3.0)头多毛小蠹,黑色次之,其他颜色对两种小蠹均无明显的引诱效果.通过色板引诱虫量的变化体现出两种小蠹的不同扬飞高峰期,多毛小蠹的扬飞高峰期应在六月初,而皱小蠹的扬飞高峰出现在六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蜈蚣藻丝状体在不同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的生长特征,分别观察比较了5个盐度(18~46)、5个温度(10℃~30℃)、6个光照强度(500 lx~5500 lx)和6个光照周期(0L∶24D-24L∶0D)培养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增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实验中以20℃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大,为124.8%;盐度实验中以32盐度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68.3%;光照强度以2500 lx条件为最佳,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88.2%;光照周期以24L∶0D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达到197.3%。由此可见,在温度为20℃,盐度为32,光照强度为2500 lx,24 h光照的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长势最好,是培育蜈蚣藻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地衣型真菌SSU rDNA中Ⅰ型内含子的相关信息,对取自蜈蚣衣属(Physcia)两个种——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polia)、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和黑蜈蚣衣属(Phaeophyscia)一个种——毛边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spidula)共10个样品的SSU rDNA中Ⅰ型内含子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地衣型真菌的SSU rDNA中具有多个Ⅰ型内含子;而内含子插入位点的分布并不具有种的特异性和地理特异性。这种分布模式暗示这些Ⅰ型内含子仍然处于“插入-删除”的平衡状态,而且在此过程中,有性生殖可能比基因的水平转移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NJZ06粘性黄纸诱捕器,用于对有翅型荻草谷网蚜Macrosiphum(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在田间的扩散行为的试验研究;黄色诱板上诱集的蚜虫以微小昆虫自动计数系统计数;试验在北京郊区麦田中进行。结果显示,距地面120cm的高度诱蚜量最多,平均诱蚜数达到573.0头/板,与其他高度诱蚜量差异显著;面朝南的诱板诱蚜量居各朝向之首,平均诱蚜数272.5头/板。生态因子对有翅蚜的扩散飞行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成虫在日光温室内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侯茂林  文吉辉  卢伟 《生态学报》2006,26(5):1431-1437
采用中色粘虫板(黄板)和植株调查方法在河北省固安县日光温室内研究了烟粉虱成虫在黄瓜结瓜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北边平均诱集量((668·8±663·9)头/(板·d))是南边((357·5±349·4)头/(板·d))的1·87倍;除8∶00~10∶00以外,其他时段内北边诱集量均显著高于南边;同时,北边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量也显著高于南边。温室东边逐日和各时段诱集量均高于西边,但差异不显著。在垂直方向,烟粉虱成虫在黄瓜所有叶片上均有分布。烟粉虱成虫从6∶00~18∶00各时段均很活跃,但不同时段活动水平存在差异。8∶00~10∶00平均诱集比例最高(25·7%±9·7%),12∶00~14∶00最低(13·2%±5·2%);8∶00~10∶00的诱集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另外,黄板南面诱集量((352·5±186·1)头/(板·d))显著高于北面诱集量((160·7±90·4)头/(板·d))。对日光温室黄瓜上烟粉虱的监测、成虫诱杀和综合治理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及分子系统学的方法,对采自中国泰山的黑蜈蚣叶属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了1新种,即泰山黑蜈蚣叶(Phaeophyscia taishanensis)。该新种的主要特征为地衣体上表面末端具稀疏的皮层毛;髓层白色;下表面黑色,裂片末端处呈灰白色或浅褐色;盘托上部偶有白色或浅色的皮层毛,常常稀疏可数;子囊孢子褐色,厚壁,Physcia型,孢子大小为(18.0~20.5)μm×(9.0~10.0)μm。该文还基于表型特征讨论了新种与相似种的异同,并基于分子数据以ITS序列构建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且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及特征图片。该新种的发现为蜈蚣衣科地衣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睫毛黑蜈蚣衣重金属的吸收及富集能力及其在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地衣移植法把睫毛黑蜈蚣衣移植到乌鲁木齐市区7个监测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直读法检测睫毛黑蜈蚣衣体内8种重金属含量。结果:结果显示,睫毛黑蜈蚣衣重金属的吸收及富集能力较强,体内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的时空(ANOVA:F=17.42,P<0.05;F=32.12,P<0.05)变化特点。结论:该研究进一步证实睫毛黑蜈蚣衣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对大气污染较敏感,可以作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示地衣种类。  相似文献   

17.
从窄长的形状和背侧具棘刺来看,Yangtzechiton与Paracarinchites似乎有些类似,但不同点有:(1)Yangtzechiton的壳体是由头板、中间板和尾板组成,而Paracarinachites是一个弯曲的窄长骨片;(2)前者的壳板是由盖层和连接层组成,后者的整个骨片是为多层平行的薄片层组成;(3)Yangtzechiton的头板长宽近等,背侧后缘有宽深的缺四,中间板矩形,有一椭圆形孔,可能是空心棘断损后遗留下来的,后一亮板为前一壳板覆盖约1/2,尾板的后亮顶锥形;Paracarinachites前端弯曲部分有6—8个瘤粒突起,骨片后部具10—14根左右交错排列的、末端向后、向左(右)倾斜的棘刺;和(4)前者头板腹侧有一肾形凹沟和“W”形弯曲的条纹,中间板腹侧徽凹见有叠覆缝;后者腹侧分为前端弯曲部分和后部。前端弯曲部有一近圆形的盘状体,近中部有一个孔,后部空凹。因此,它们是不同门类的代表,Yangtzechiton属于软体动物门多板纲,Paracarinachites是分类位置未定的骨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报道产自海南省文昌的红藻门海膜科蜈蚣藻属一新种:博鳌蜈蚣藻(Grateloupia boaoensis Wang et Luan sp.Nov.)。博鳌蜈蚣藻的藻体紫红色,表面光滑,软骨质,高15—40 cm;主枝侧枝均扁形,叶片状;分枝顶端呈剑形,厚度为400—800μm,由4—9层皮层细胞和髓部组成,髓丝纵走,错综交织;助细胞生殖枝丛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囊果在主枝与分枝上均有分布并分布密集。在用rbcL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四个博鳌蜈蚣藻样品聚在一起并与莺歌海蜈蚣藻(G.yinggehaiensis)聚成一个小分支。通过形态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认为博鳌蜈蚣藻和莺歌海蜈蚣藻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蜈蚣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有祛风、定惊、散结等功效。但文献中有关蜈蚣毒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的资料却甚少,本文是对国产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毒囊提取物药理作用的初步观察: 一、对蟾蜍心脏的作用 蜈蚣毒囊水抽提液对离体灌流蟾蜍心脏收缩有明显影响。将抽提液50μl加到灌流液(1.6ml)中(最终浓度为0.25mg蛋白/ml),收缩幅度立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效粘虫板的研发与应用,本实验选用5种常见花粉(即玫瑰、油菜、茶花、桃花和松花花粉)并分别配比5种不同浓度(即0.05 g/板、0.15 g/板、0.30 g/板、0.50 g/板、0.75 g/板)制成花粉粘虫板,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方法,在昆阳镇塑料大棚内红色切花月季上进行西花蓟马诱集实验。2016年连续调查2个红色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结果表明:不同花粉的诱集效果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的诱集效果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花粉处理浓度升高诱集效果先升高后降低,0.30 g/板时花粉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花粉与浓度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浓度为0.15 g/板的油菜花粉粘虫板(平均诱集量为57.44头/板)和浓度为0.30 g/板的茶花花粉粘虫板(平均诱集量为51.00头/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最好;红色切花月季不同时间的诱集效果间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诱集时间延长,花粉粘虫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呈下降趋势,至末花期诱集效果又开始有所回升。总之,花粉粘虫板对切花月季上的西花蓟马有显著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