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海滨所分布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很多,每年暑假各大学生物系的学生们和各地中等学校的生物学科教师们都来到海滨进行实习工作,观察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动物.在北方,大家都以烟台为夏季实习的地点,并藉以获得一定量的标本,供课堂教学的需要.不过首次到烟台海滨的人们,对于各种动物的栖地不熟悉,不晓得如何着手采集,尤其感到困难的就是处理标本的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近年来到烟台海滨作了四次动物的野外实习,由于教师们和同学们的努力工作并虚心向当地渔民和赶海者学习,获得了一些采集动物的方法及如何辨认动物栖穴的经验.处理标本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武兆发教授数十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的.现在把这些材料整理出来,供大家在海滨实习工作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蛇志》1991,3(4):53-55
(一)、蛇类浸制标本制作蛇类动物整体浸制标本是最简单的,整体浸制即是整个动物体、不作解剖,按原来的外部形态整理好姿态,直接浸渍在固体液中保存供教学和陈列展览之用.1、工具、器材和药品量具、注射器、标本瓶和标签。药品需用乙醚[(C2H6)20]作为麻醉剂、福尔马林(CH_2O)作固定保存液。2、标本的选择和处理蛇类的标本材料主要是从野外采集而来,在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柱头虫是介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对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上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它的种类不多,分布不广,产量亦较少;目前在我国只有青岛、烟台、大连、广东北海、合浦及海南岛(据颜京松同志报导)等地发现过,但数量均不多。柱头虫身体非常软弱且易于发生自切现象,采集和制作都很困难,不易获得完整的标本。我们数年来对于柱头虫的生活习性和各项特征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习和摸到了采集、处理和保存它的一些经  相似文献   

4.
胡东升  张锋 《四川动物》2012,31(1):95-97
2008~2010年在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无脊椎动物科学考察,采集到蜘蛛目球蛛科Theridi-idae蜘蛛标本3370余头,经鉴定共有13属。发现肥腹蛛属Steatoda一新种,命名为彭阳肥腹蛛Steatoda pengy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发现白化棕背伯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5年9月笔者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驱赶机场害鸟时,采集到一白化伯劳标本,经鉴定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劳科Laniidae).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56年开始采集和研究海产动物以来,在祖国南北沿海注意了寄居蟹,除已报告外,又得二新种,模式标本均存杭州大学生物系,兹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发现灰腹绿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7年,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采集到3条蛇类标本(2♀,1♂),经鉴定为灰腹绿蛇(Rhadinophis frenatus),为湖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标本均保存在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中学位于海边,采集海产动物较易,故本校生物教研组自制有软体动物斧足类(?)的漫制标本,此种标本在非沿海地区的中学是不易获得的,内地中学若有需要,请附邮票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每年的4-8月,是绿色开花植物生长最繁盛的时期,应抓紧这一时机进行标本的采集制作工作,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的植物标本辅助教学。 (一)采集前的准备: 1根据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订出采集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一)采集1.采集用具:枝剪、铲、锄、采集箱、标本夹等。2.采集法:标本的大小,长约一尺。一个标本的鉴定,是根据植物的形态,所以标本必须包括有花、果实、枝叶;草本植物尽量要采得完全(有地下茎的要掘出),但可适当的折叠一两次。通常每种植物采三个副本就够了,若是送请研究机关做鉴定,须采六个标本。如果时间不凑巧,我们只能采到植物的枝叶,不能得到它的花和果实,这样的标本就很难鉴定。3.标本记载册:采到标本可就近问一下村里的劳动人民,这样就可以知道某种植物在当地  相似文献   

11.
蚧虫是重要的园林害虫,有些是检疫对象。这类昆虫的种类多,个体很小,生活比较隐蔽,在标本采集、制作和保存等方法上有它一定的要求。兹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周毅  杨天友  冉景丞  张旭 《生物多样性》2019,27(12):1345-944
了解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分类学研究历史, 可为遗产地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 对采自该遗产地并确立为模式种的物种, 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编制了中国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结果表明: (1)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共有204种, 隶属于3门6纲22目60科; (2)动物模式标本物种采集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 最近为2013年, 两者相隔58年, 而采集高峰期为1995-2004年; (3)以国内学者3人合力发表的物种最多(93种, 占总种数的45.59%); (4)模式物种的橱柜时间严重滞后, 从采集到发表滞后最长的达47年; (5)模式标本涉及66位采集人(或团队), 以国内学者居多(63位, 占总人数的95.45%); (6)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被保存于2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或私人收藏, 国内收藏1,504号标本, 国外收藏7号; (7)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物种发表于169篇文献, 中文文献有155篇, 外文文献有14篇。随着研究的深入,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更多的新种不断被发现, 说明遗产地物种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暗示遗产地的物种分类研究工作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张家界发现白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7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位于湖南张家界市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时,在天子山景区茶园采集到1号两栖类雄性成体标本(图1)。经分类鉴定为树蛙科(Rhacophoridae)的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属湖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沈猷慧等2014)。该标本经10%的甲醛溶液固定后,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近年来在福建各地进行动物资源调查,采集一批脊椎动物检查,检得很多种类的线虫,经鉴定,其中有6种是新种,现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一.杆咽科Rhabdochonidae Skrjabin,19461.武夷杆咽线虫Rhabdochona wuyiens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5.
贵州洞穴陆生贝类一新种(肺螺亚纲,柄眼目,烟管螺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记述了贵州省洞穴烟管螺科真管螺属1新种,即荔波真管螺Euphaedusa libonensis sp.nov.,标本采自贵州省荔波县董背洞内。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做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无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过塑制作和保存植物蜡叶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们一直组织学生采集和制作植物蜡叶标本,并从中选取一些做为直观教具,以加强课堂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照相馆利用过塑机给相片过塑能很好地保存照片这一点受到启发,利用过塑机给植物蜡叶标本过塑,效果很好。这类型标本不仅形态清晰、平展、美观大方,而且牢固,密封性好,易于保存,在教学中运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现介绍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将采集来的各类植物标本给予整理、压制、干燥。 2、把干燥处理后的标本,用万能胶将标本固定在台纸上,安放标本时要注意科学  相似文献   

17.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在昆虫学工作中是占着极重要的地位的.凡是要从事于生物学教学工作、昆虫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标本常是最基本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就是要在昆虫的形态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等方面做工作,昆虫的标本有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野外的采集及标本携回后的制作和保藏是一种专门的技术,但是一般来讲并不过分复杂,差不多有一些动物学知识的人都能做得到的.标本有时需要向远处邮寄,如果包装不得法,非常容易毁坏.读者和群众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沿海分布着许多种类的海产动物,每至暑假各大学生物学系师生就分赴胶洲湾、烟台及沿海其他各地进行海滨实习,藉以通过实践而联(?)课堂所学的理论。但是初来海滨进行这一工作的人们,往往由于对地理环境不够熟悉,对各种动物的出产季节和分布的地区没有掌握,或对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缺乏经验,结果收获就不大。为了配合直观教学及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产自中国海南和云南的2种管巢蛛:双羽管巢蛛,新种Clubiona bipinnata sp.nov.和拉玛管巢蛛Clubiona rama DankittipakulSingtripop,2008,新纪录种。提供了2个物种的外生殖器手绘点线图、显微照片及采集记录图。标本保存于贵州师范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鼎湖山物种分类学研究的历史,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采自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共含202种生物(亚种或变种),分属3界10门20纲54目104科146属,其中植物界63种、动物界68种、菌物界71种。有194份标本(另8份无采集人信息)涉及77位采集人(或其团队),有67家机构的147人参与新种命名, 67种期刊的140条文献参与新种发表, 38个国内外机构保存了200种的标本,物种在30%的科、目、采集人、第1命名人、期刊和存放地各分配了约70%的数量,呈现类似"二八定律"所述的不平衡现象。1978至1997年是标本采集并命名的高峰期,标本采集率为55.45%、标本命名率为58.91%;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命名早于动物和真菌。鼎湖山物种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间隔的时间)平均为7.56 a,且植物的长于动物和菌物。鼎湖山主模式标本生物的物种密度比邻近保护区的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