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从药用植物连翘内生真菌中筛选抑菌活性菌株, 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 滤纸片法测定其发酵产物对3种指示细菌的抑菌活性。TLC、HPLC和HPLC-MS检测活性菌株代谢产物中连翘苷成分。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目的菌株。【结果】分离得到的24株内生真菌中抑菌圈直径超过10 mm的菌株, 发酵液组有11株(45.8%), 菌丝体组有19株(79.2%), 活性菌株主要集中在果实内生真菌中, 其中G5、G7和G10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从菌株G10的胞内产物中发现活性成分连翘苷, 将其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结论】连翘内生真菌是天然抗菌活性物质的重要筛选来源。  相似文献   

2.
为从中药茵陈中分离内生细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析活性成分。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茵陈新鲜组织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细菌,分属于9个种,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7株,其中NA-3、BPA-24和KMB-32 3株菌活性较强,NA-3和KMB-32的发酵液中齐墩果酸含量较高。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茵陈内生细菌,明确了茵陈内生细菌的菌群类别,获得了产齐墩果酸的两个菌株,为微生物发酵生产活性物质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3.
产黄芩苷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黄芩根、茎、叶和花中分离得到17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液对10种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通过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12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其中3株(G2、J4和J5)具有较广的抑菌作用。从黄芩茎和花中分离得到的2株内生真菌J1、H3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中产生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结合菌落形态特征、显微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这2株菌株均属于青霉菌属。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特异性菌株以及进一步开发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化合物。该文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剑叶龙血树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7 d,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制得粗提物,并采用牛津杯扩散法,以10种常见病原菌和5种临床耐药菌为靶标检测其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对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从剑叶龙血树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45株内生真菌,294株对一种以上指示菌有抑制活性;(2)其中84株内生真菌对5株临床耐药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24.35%,75%的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这说明剑叶龙血树中存在多种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剑叶龙血树内生菌抗菌活性成分挖掘及新型抗菌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具抗疟疾活性的的内生真菌,采用平板分离法对海南金鸡那树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利用"4日抑制疟疾"测试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疟活性,采用TLC、HPLC等分析技术对内生菌发酵液等成分进行分析。从金鸡那树叶片分离到31种内生真菌,通过筛选找到了1株具有抗疟疾活性的产奎宁或奎宁类似物的内生真菌。从金鸡那树叶片中分离得到1株产奎宁的结实串孢霉属内生真菌,为奎宁的资源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Nectria sp.JZ6是从浙贝母新鲜鳞茎中首次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为建立该真菌稳定分泌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体系,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并初步优化了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改良查氏培养基(8%葡萄糖,0.5%蛋白胨,0.05%KCl,0.1%K2HPO4,0.15%MgSO4,pH6.5)中,28℃、150r/min振荡培养6d后获得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26%。该发酵液经100℃水浴30min不失活,在pH1-5时抑菌活性相对稳定,其后逐渐减弱,并在pH9.0及以上时丧失。Nectriasp.JZ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25、0.625、1.25、1.25和1.25mg/mL。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开发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的内生真菌资源,获得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该文以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使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真菌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具有强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和ITS鉴定。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有2株内生真菌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柑橘树脂病菌、叶点霉菌、香蕉具条叶斑病菌、茄病镰刀菌、三七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50.3%~91.4%之间,其中HNLF-5对柑橘树脂病菌的抑菌率为73.2%,HNLF-44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抑菌率为91.4%。(2)内生真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均在80%以上,总还原能力吸光值范围为0.279 2~0.748 8。(3)HNLF-44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该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后续从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挖掘潜在新型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株产白藜芦醇虎杖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芸  殷红  仇农学 《菌物学报》2010,29(4):502-507
从药食同源植物虎杖根中分离得到15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所有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HPLC检测,有5株菌的发酵液中相关成分与白藜芦醇标准品保留时间一致,确定5株菌能产生白藜芦醇,在此基础上测定了5株菌的生长曲线。其中菌株H8生长最旺盛,白藜芦醇产量最高。应用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相似文献   

9.
虎杖内生真菌产白藜芦醇苷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组织培养法对秦巴山区虎杖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通过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对发酵液和菌丝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HPLC分析检测,筛选出一株产白藜芦醇苷的菌株M-56,其产量达1.029 mg/L。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菌丝ITS序列分析,将该株菌确定为无性型真菌丝孢纲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相似文献   

10.
木犀草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利用从野生冬虫夏草周围环境中分离的1株曲霉属真菌GL625对金银花进行固体发酵,并分析测定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苷等的变化。以大米-金银花、大米-金银花叶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15 d后,将发酵产物用95%乙醇超声辅助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金银花发酵前后指纹图谱差异性与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双层平板打孔法比较金银花发酵前后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金银花固体发酵后绿原酸和芦丁分别降低了20.14、1.73 mg/g,而木犀草苷发酵后增加了4.76 mg/g;物质a、b的含量也显著上升,在HPLC图中Rt=17.5 min后吸收峰明显丰富;金银花叶在发酵后绿原酸、芦丁同样分别降低了11.74、0.99 mg/g,而木犀草苷增加了5.07 mg/g;并且金银花发酵产物的95%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明显强于未发酵以及对照组。结果说明,GL625是一株能转化金银花提高木犀草苷的曲霉属真菌,且物质a、b含量的显著上升增强了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抗菌活性,因而具有生防菌开发潜力。【目的】鉴定一株对葫芦科刺盘孢(Colletotrichumorbiculare)有抑菌活性的‘海螺’望春花内生真菌EF-WCH-51,并确定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方法】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序列鉴定EF-WCH-51菌株,利用生长速率法确定EF-WCH-51抑菌活性,并采用半制备型HPLC、HPLC-MS/MS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供试菌株EF-WCH-51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其发酵液粗提物对葫芦科刺盘孢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EC50为0.086 2 mg/mL;抑菌活性组分A (0.085 0 mg/mL)对葫芦科刺盘孢抑制率达到76.08%,通过查询MS、MS/MS数据库以及与相关文献对比,确定该化合物为卵孢菌素(oosporein)。【结论】本研究发现丝枝蜡蚧菌对葫芦科刺盘孢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卵孢菌素,具有作为瓜类炭疽病生防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木质部的树脂形成部位和健康部位中共分离获得4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33株分属于3目4科7属,其余未产孢的9株暂归为无孢菌群。采用杯碟法和MTT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白木香木质部健康部位内生真菌以枝顶孢霉属为优势属,而树脂形成部位的内生真菌种类比健康部位要多,且以青霉属为优势属。其中26株至少能抑制一种指示菌,占总数的61.9%;7株对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占总数的16.7%。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枝顶孢霉属和青霉属。枝顶孢霉属菌株抑菌活性较强,其抗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濒危植物七子花中分离到38株内生真菌,综合运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其分类地位。38株植物内生真菌分属于6个属和1个无孢子群,其中交链孢属和刺盘孢属为优势菌群,葡萄座腔菌属、镰刀菌属、赤霉菌属、拟茎点霉属和无孢子群为常见属。以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靶标菌对获得菌株发酵液粗提物进行抑菌试验,发现95%以上的菌株对试测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表明七子花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十分普遍;其中QZHⅡ10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2.0 mm;而QZHⅡ07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达到15.5 mm。这表明七子花内生真菌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新疆巩留县伊犁贝母的新鲜鳞茎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内生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Y1,该菌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时显示出不同的菌落生长特征,而且只在沙氏培养基中生长时才具有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由该菌及其发酵液制备的发酵液浸膏、菌体裂解液浸膏以及经进一步纯化后获得的乙酸乙酯浸膏和正丁醇浸膏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以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和菌体裂解液的正丁醇浸膏活性最强,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均小于25μg/mL。  相似文献   

16.
邓振山  高飞  刘玉珍  魏婷婷  李静  李征霆 《广西植物》2018,38(11):1486-1492
为了从酸枣中筛选出内生菌并分析其代谢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用于开发和生产药物,该研究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从陕北野生酸枣植株体内分离得到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7株供试指示菌的抗菌活性,以心神宁片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从野生酸枣中共分离得到121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49株,内生放线菌6株,内生真菌66株;通过抗菌试验,发现54株内生菌(细菌33株,真菌21株)对1~7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菌数的44.63%,其中A-04、A-05、B-03、C-03、C-06和D-04共6株菌株的抗菌谱较广,对7种供试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显示菌株B-03发酵产物在R_f值为0.46处有与酸枣提取液层析带迁移率相同的显色带,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黄酮类物质;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03与Bacillus axarquiensis的相似性为99%。菌株B-03能发酵产生黄酮类或产生与黄酮类类似的化合物,表明酸枣内生菌具有合成黄酮类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四川省峨眉地区黄连内生真菌多样性及菌株抑菌活性和机制,发掘黄连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从川黄连植株分离鉴定14株黄连内生真菌,分属于2纲,5目,7科,11属。根状茎、茎、叶和须根中的内生真菌定殖率分别是27.8%、56.7%、52.5%和39.6%。14株黄连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效果,Cop S01、Cop L01、Cop FR01的抑菌圈直径超过35 mm,纸片扩散法测得3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效,Cop L01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抑菌效果最好,其发酵产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1 mg/mL。初步探究Cop L01抑菌机制发现该菌株发酵产物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引起胞内核酸及蛋白外泄,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本研究表明川黄连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部分菌株及其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预示着黄连内生真菌Cop L01具有产生新型抗菌活性物质的潜力,为后续深入开发这一资源宝库提供了新的菌种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杏树皮内侧分离纯化获得6种类27株内生真菌。使用TLC、HPLC、HPLC/ESI-MSn方法对上述真菌胞内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最终发现1株真菌菌株G3B经发酵后产生银杏内酯B等成分。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  相似文献   

19.
抗植物病原真菌紫叶小檗内生真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叶小檗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的28株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物烘干研磨后用丙酮浸提,测定各提取物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对抗菌谱较广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分别测定其胞内、胞外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1)紫叶小檗25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菌(R3、S4、L6、F2、F6)的抗菌谱较广,其中,茎中的内生菌S4抑菌活性最强,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大于90%,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93.06%.(2)经鉴定S4为子囊菌门的Para phaeos phaeria属真菌.(3)S4菌丝体丙酮提取液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率随其浓度(加入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线性关系(y=15.334x+14.618,r=0.99),而S4发酵液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率随其浓度(加入体积)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线性关系(y=-20.196x+64.984,r=0.99),即在较高浓度时促进病原菌生长.研究表明,紫叶小檗内生真菌S4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胞内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0.
孙月  王琦 《菌物研究》2006,4(3):47-51
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叶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瓶霉菌属(Phialophorasp.)。鉴定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皂甙类、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并通过薄层层析证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粗提物与黄芪植物水煎液的粗提物含有相同的成分。证明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物对4种常见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